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618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docx

18哲学生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主题单元设计

教材“厚”与“薄”的辩证法-------高考秘诀备考备考,简言之就是准备高考。

如何准备,固然有多个环节,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研究高考试题。

我在探讨过程中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想法一:

选择题是基础。

选择题能拿40分,政治高考就有保障。

所以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记忆的基础上,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纵观历年高考的选择题,基本上是教材术语,近几年更是理解后的语言表述,选择题题肢的的表述是很概括的专业术语,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所以要引导学生学活、学透。

想法二:

学习和复习时要关注社会生活,坚持三贴近原则。

新课改的高考一定要强调贴近生活而不是紧紧贴近时事,特别是社会生活中与人们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有一定影响的问题。

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体现出一个趋势:

即时政热点的生活化,以生活化的时政为背景,用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想法三:

试卷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反映了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要求更高。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学生人文素养要求更高。

要求教师学生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想法四:

命题专家思维和中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平时模拟试卷和高考试卷的距离,平时试卷答案和高考试卷答案的差距。

这些差距必须要在平时的复习中领会、有所突破。

想法五:

试卷的背景材料来源广泛,关注媒体热点,尤其是主流媒体出现的热点。

想法六:

复习时要关注命题的变化,既要关注的材料来源、设问切入角度变小的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等。

纵观新课改以来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在近年来高考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切实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一、基本指导思想:

坚持抓纲务本不动摇。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

所以我们要建立供自己选用的“知识库”。

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

重视课本,万变不离其宗,能力立意的基础是知识为载体的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仔细研究课标、考纲、考点、教材,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

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解读课标和考纲中的具体要求(评析、阐述、说明)确定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层次。

(1)复习的知识层次包括三个方面:

需要识记知识,需要理解的知识、需要运用的知识点。

然后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做到全覆盖,同时确定复习的重点难点,特别是课标考纲不容易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老师讲解,还要加强课堂讨论,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要互相交流,还要做适量相关的习题。

一轮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2)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的重点和难点要打破课本上的框题限制,不能和一般内容一样平均安排时间,重点难点内容要详细讲解,重点分析。

(3)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以上过程是把书本变厚的过程。

第二,整合知识,提纲挈领,再把课本读“薄”。

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列出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重点和难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例如:

分析材料的要领归纳准确。

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全面。

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

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深刻。

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与题意相关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有效。

就是要在准确把握试题要求的基础上,提取对答题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与解题无关的干扰信息。

一、备考策略:

本单元包括唯物论、认识论两部分内容。

唯物论要认识一种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概念(物质和意识)、三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与意识)。

认识论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征、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本单元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第四课、第五课主要讲辩证的唯物论,第六课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践决定认识,正是遵循“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即“物到感觉”是经由实践来完成的;坚持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是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认识通过指导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

综观高考,本单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具体材料尤其是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在非选择题的立意方面,本单元内容往往和辩证法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本单元中频繁考查的知识有:

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二、设计构成:

⑴理清主干知识;⑵突破重点难点;⑶强化思维训练;⑷提高辨别能力;⑸落实知识运用;三、教学举例:

知识结构

全书基本框架图: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方案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

对于真理的概念,人们有许多的解释和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的定义。

导入二

“伊拉克存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这是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和理由。

问题探究:

这个理由是正确的吗?

是真理吗?

学生:

不是真理。

实践证明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

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回答得太好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伊拉克被占领了,但美国并没有在伊拉克找到所谓的“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事实证明美国的战争理由是错误的,它不是真理。

教师引导:

那么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能给真理下一个定义吗?

推进新课

一、真理是客观的

板书:

1.真理的含义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问题探究:

上述诗句和俗语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上述诗句和俗语说明人们对于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从不同的侧面看,真理有许多个.

板书:

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相关链接:

毛泽东说: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赖于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问题探究:

毛泽东的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

说明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教师进一步设问:

这是否与前面的观点相矛盾?

学生:

不矛盾。

教师:

为什么?

学生:

前面是指从不同的侧面去看,真理有多个。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指从同一个侧面看,真理只有一个。

这一个就是与客观事物相符的那个,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拓展探究

对于真理含义的理解

(1)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

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

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杀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

按照这种观点,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今天它是真理,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明天它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但是不能把它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

显然,并非所有“有用的”理论都是真理。

教师总结: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

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

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大于180°。

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问题探究: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证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并非就证明了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而是说明欧几里得定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真理也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板书: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板书: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结伴而行。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对待错误。

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学生讨论、归纳略。

教师总结:

(1)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和谬误往往结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是相互区别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爆炸,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它并未影响其他国家的航天飞行计划。

在美国航天飞机出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进步M—47”货运飞船,并于2月4日同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飞船成功发射。

问题探究: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大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学生回答: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失败时,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所获得的认识还不够。

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大挫折时,应该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教师总结:

回答得很好,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爆炸是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但并不影响人类的航天研究。

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地看待挫折与失败,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人生的辉煌。

板书: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

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

公元前1700年,我国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象图。

外国也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月底,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

其中包括3875个各类卫星,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

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

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

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

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

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探究:

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们对航天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

板书: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阐释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思维辨析:

1.区别实践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间接经验。

2.正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制约。

而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

由于客观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

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了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结果来检验。

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的正确与否。

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够把主观、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

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是真理性的认识;否则是错误的认识,是需要修正的认识。

易错明辨1.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明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明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明辨] 这种看法好像是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性,又看到了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

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明辨]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5.认识的来源即认识的途径。

(×)[明辨]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6.认识的起点是实践。

(×)[明辨] 认识的起点是感性认识或知觉。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就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明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指认识的产生问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实践促进认识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8.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明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9.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明辨] 不一定是不同的。

10.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辨] 是根本任务。

11.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明辨] 不一定。

12.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明辨] 不一定1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明辨] 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1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明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5.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明辨] 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知识运用:

例1、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引言类选择题,考查对引言的理解分析与比较能力。

题干引文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A项阐述的“读书”是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C项“问”,也是间接经验,D项指的是人们认识的过程,强调的“遥”与“久”是说明认识的反复性,因此只有B项“近山”“近水”阐述了亲身实践,与题干反映哲理一致。

例2、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

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作为个人,要把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指导实践。

观点一只强调实践,观点二只强调认识。

例4、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

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

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和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较难,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庄周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于他不能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知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无法解决”的信息,说明庄周不懂得认识正确与否要到实践中检验。

①不符合材料,④表述错误,因此选B。

例5、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认识的过程。

材料中对大陆漂移说的认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④错误。

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