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584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docx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

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能说几个吗?

(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

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

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

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

1000÷5=200(棵)

方法二:

1000÷5=200(棵)  200+2=202(棵)

方法三:

1000÷5=200(棵)  200+1=201(棵)

师:

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

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

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

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

“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

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

(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

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

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

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

比如:

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

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

(板书:

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板书:

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

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

前面例题

问:

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

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师:

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

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学生独立完成。

问:

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

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

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

两端不种:

棵树=段数-1

师:

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

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

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

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

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

棵树=段数-1。

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

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

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

“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

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

赶紧做一做。

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

发现了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

棵树=段数—1。

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

一共要锯几次?

(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

为什么要—1?

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

(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

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

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

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

 

四年级数学

 

教育技术论文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

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

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较差。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

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教育技术论文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数学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2、学生能设计出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3、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游戏的密切联系,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活动记录卡,骰子、白球5个,黄球1个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

  1、摸球游戏:

  师:

老师盒子里有一些球,同学们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比赛规则是这样的:

全班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摸球,每次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每人各摸10次。

摸到白球的次数多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男生赢。

其余学生记录摸球的结果,看看是女生赢还是男生赢?

  2、体验不公平

  师:

结果出来了,谁赢了呀?

(女生)女生真了不起,老师向女生表示祝贺。

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

不公平。

  师:

为什么不公平?

  男生:

盒子里白球比黄球多,女生赢的可能性大。

  师:

是XXX说的这样吗?

(倒出盒中的球:

5白1黄)真的和你说的一样,看来这个游戏还真不公平,那怎样的游戏才是公平合理的呢?

今天我们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摸求游戏,感受游戏不公平。

激发了学生得求新知的欲望,怎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

  

(二)自己探究,解决问题(27分钟)

  1、师:

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正为谁先走棋而让来让去,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棋吗?

(生:

抛硬币、抓阄、石头剪刀布,……)同学们的办法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和淘气替他想的办法。

  (课件出示)笑笑说“可以掷骰子”点数大于3,小明先行,点数小于3,小华先行。

”淘气说:

“也可以掷硬币,正面朝上,小明先行,反面朝上,小华先行。

  师:

你们认为他俩的办法公平吗?

说说你的看法。

  生:

淘气的办法公平,因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笑笑的办法不公平。

因为大于3的可能性大,小于3的可能新小。

  师:

同学们的推理是否正确,让我们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看看是大于3点的次数多,还是小于3点的次数多。

(课件出示)

  活动要求:

⑴各小组选一人掷骰子,一共掷10次,小组长做记录,其余同学当监督员。

  ⑵当点数等于3时,本次无效,继续掷下一次。

  师:

我们比一比哪组既遵守规则又抓紧时间。

好,开始!

(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试验数据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大于3点的次数多。

  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生:

大于3点的有4、5、6三种可能性;小于3点的有1、2两种可能性。

  师: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笑笑的办法公平吗?

(不公平)与你们刚开始的猜想一样吗?

(一样)如果你是小华,你愿意玩这不公平的游戏吗?

(不愿意)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下,怎样修改笑笑的游戏规则,才能对双方都公平的?

把自己修改的方法在小组人说一说。

(找若干生说)

  师小结:

不管怎么修改,只要使双方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才算公平。

  (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猜一猜,预测大于3点的次数多,初步判断笑笑的方法不公平;2、学生通过试验讨论得出:

可能性大的出现的次数多,可能性小的出现的次数少。

进一步验证了笑笑的方法不公平。

3、通过表格分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修改笑笑不公平的规则,学生理解了只有双方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游戏才算公平。

  4、师:

其实我们在电视中的娱乐节目中,经常会看见转盘游戏。

这种游戏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公平的,(课件出示80页的图)淘气和笑笑两人想玩游戏,他们每人设计了一个转盘,(课件出示)请你帮他们制定游戏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五、习题设计(8分钟)

  1、(课件出示)

  小明和小兰做摸球游戏,每次任摸一个球,然后放回,每人摸10次。

摸到白球小明得一分,摸到黄球小兰得一分,摸到其他颜色的球小明和小兰都不得分。

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①号袋:

3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2个蓝球;

  ②号袋:

3个白球、2个黄球;

  ③号袋:

1个白球、1个黄球、3个红球;

  ④号袋:

2个白球、2个蓝球、1个黄球;

  (本题是让学生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2、(课件出示)

  王老师只有3张电影票,可是班里的小明、小刚、小丽、小兰四人都想去看电影,你能用转盘帮王老师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吗?

(本题是让学生尝试设计出对每个人都公平的游戏规则,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等可能性)。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学案例

 

教育故事

欣赏学生需有双慧眼

作为人都需要欣赏,作为人都渴望被欣赏,被欣赏的感觉真好,被欣赏简直就成为人前进的动力!

我也喜欢被欣赏。

不管是面对学校领导、同事或家人,还是面对社会上的人,如果能得到他们的肯定与表扬,都会让我从内心感到一种特有的成就感,也更激励着我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有首诗中写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得真好,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尤其是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着50多个学生,如果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每个学生,你就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而学生在被欣赏的眼光中,在充满信任的肯定中,在满怀热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励下,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我们班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名叫奚润心,平时都不怎么用心,下课又爱疯打,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老师们常常拿他没有办法。

但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聪明,而且他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都很强。

某日早读课,我走进教室,发现许多同学在领读员的带领下正认真地读着课文,而他呢?

到这个位置上走走,到那个同学那看看,不然就是坐在座位上跷跷板。

当时,我看得眉头直皱,恨不得马上走到他面前狠批一顿。

但回头一想,这孩子在家中就一直被父母打啊,骂啊,也没起到多大的效果,光靠我骂一顿就有用吗?

于是,我就装作没看见,在巡逻的过程中,我来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

“奚润心,老师真想听你读书。

”起初,他还显得有些难为情,但当他看到我的笑容后,就毫不犹豫地端起书开始读,那声音是多么得清脆、悦耳。

当我转了一圈,再回到他的面前,他已经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了,还向我认真地请教了两个字,都是课外书上的,我先告诉他怎样读,然后说:

“如果从今天起你都能这样用心读书,那么你就能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信不信?

”他点点头,非常用心地接着读下去。

在那天的夕会课上,我认真地总结了读书情况,表扬了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并对这个特别的男孩子说:

“明天,你还能这样读书给老师听吗?

”他使劲地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不光当上了班级的领读员,而且还被大家评为“写字小明星”,端正美观的作业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课堂中的他变化更大,不仅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还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们作出有效的评价。

一个个好词妙句常常博得同学们的掌声,我竖起大拇指对他说:

“你真了不起!

”而他回报给我的就是那一脸灿烂的微笑。

回顾这件小事,我想到了很多:

如果我们能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点多于优点的孩子,他们的可爱之处也许就会不断出现,带给我们惊喜。

如果这样能使他们显得更加自信、活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故事

 

欣赏学生需有双慧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