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讲义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docx
《解剖学讲义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讲义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剖学讲义生殖系统脉管系统
第五章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和分泌激素。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腺
输送管道
附属腺体
外生殖器睾丸
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
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阴茎、阴囊
第一节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功能及构造:
位置睾丸位于阴囊内。
形态呈卵圆形,有内、外侧面、前、后缘(后缘与附睾和输精管下部接触)及上、下端(上端后部被附睾头遮盖)。
功能生成精子及分泌男性激素。
构造部面可见到睾丸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隔、睾丸小叶、精曲小管。
掌握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位置紧贴在睾丸的上端和后缘。
形态附睾由附睾管盘曲而成,呈新月形,上端膨大称为附睾头,中部为体,下端为尾,向上弯曲移行于输精管。
功能营养和储存精子。
掌握输精管行程及身精管的合成和开口部位:
输精管为附睾管的直接延续,壁厚、腔细、肌层较发达,有一定的坚实度,在活体易于触及。
其行程较长,可分为四部:
1.睾丸部为输精管的起始部,较迂曲,自附睾尾在睾丸后缘上行,至附睾头的高度,最短。
2.精索部在附睾头和腹股沟管浅环之间,位置浅表,输精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腹股沟部自腹股沟管浅环经腹股沟管,至腹股沟管深环。
4.盆部自深环进入盆腔一沿骨盆侧壁向后下一跨过输尿管末端一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到达膀胱底→位于精囊腺内侧、前列腺后上部。
输精管末端纺锤形膨大,称输精管壶腹。
输精管壶腹下端逐渐细小,和精囊腺的排汇管汇合成射精管。
射精管穿前列腺,最后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精索是一对圆索状结构,由被膜及内容物组成。
被膜由内向外为精索内筋膜、提睾肌及精索外筋膜。
内容物输精管、睾丸动脉、输精管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经及鞘韧带等。
精索起自腹股沟管深环,经腹股沟管出浅环,终于睾丸上端处。
在腹股沟管浅环至睾丸之间的这段精索,活动度较大,于活体极易摸到。
精囊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位置位于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前列腺的后上方,膀胱和直肠之间。
形态长椭圆形囊状器官、表面凹凸不平,上宽下窄,其下端有细小的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
功能分泌物参与构成精液。
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位置位于小骨盆腔内,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列腺后方为直肠,临床上可通过直肠指检来检查前列腺的病变。
形态为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如栗子,可分为前列腺底、体、尖部。
前列腺底——为上端宽大部、有尿道及射精管穿入。
前列腺尖——为下端细小部,位于尿生殖膈之上。
前列腺体——底与尖之间的部分、后面中线有前列腺沟。
分叶一般分前、中、后及左、右五叶。
中叶位于尿道和射精管之间。
老年人的前列腺可因结缔组织的增生,引起前列腺肥大,严重时,可压迫尿道,而致排尿困难。
功能前列腺能分泌粘稠的蛋白液,是精液的主要组成成份,通过它的排泄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尿道球腺的位置与功能:
呈豌豆样,左右各一,包埋的尿生殖膈肌肉内,排泄管开口于尿道球,分泌物参与精液的组成。
第二节外生殖器
阴囊:
是阴茎与会阴之间的皮肤囊袋,内藏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起始部。
阴囊壁自外一内由皮肤,肉膜(含平滑肌纤维,具有调节阴囊内温度的作用)、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及睾丸固有鞘膜(分壁、脏两层,两层之间为鞘膜腔)所组成。
掌握阴茎的形态、构成:
形态分阴茎根(固定于耻骨和坐骨支)、阴茎体(悬垂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和阴茎头(尖端有尿道外口,呈矢状位)。
头、体移行处,称阴茎颈。
构成阴茎由二个阴茎海绵体(左右各一,紧列于阴茎的背侧)和一个尿道海绵体(位于阴茎海绵体的腹侧,尿道贯穿其全长)构成。
每个海绵体均包有白膜,三个海绵体的周围又包有阴茎筋膜和皮肤(皮肤在阴茎头形成双层环形皱襞,称为包皮,包皮与尿道外口相连的皱襞称包皮系带,位于阴茎头腹侧中线上)。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窄狭、扩大部及功能!
分部男性尿道全长可分为三部:
前列腺部——为尿道通过前列腺内的一段,有前列腺排泄管和射精管开口于此。
膜部——为贯穿尿生殖膈的部分。
海绵体部——纵穿尿道海绵体的部分,其起始部膨大为尿道球部,有尿道球腺排泄管开口于此。
临床称前列腺部和膜部为后尿道,海绵体部为前尿道。
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属于固定部)、耻骨前弯(属于可动部)。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三个扩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近尿道外口处)。
功能排尿及排精。
功能排尿及排精。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殖腺2.射精管3.肉膜
4.后尿道5.包皮系带6.精索
7.阴茎包皮
二、问答题
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各有何功能?
2.睾丸、附睾的位置及形态如何?
3.输精管起于何处?
可分为几部?
何部位置最浅表?
4,精索由何构成?
它位于何处?
自外一内,有哪些被膜?
5.前列腺位于何处?
它与尿生殖膈、膀胱、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的关系如何?
有什么管道通过前列腺?
6.男性尿道可分为哪几部?
在全长上什么部位狭窄?
它的行程上有哪些弯曲?
在给男性病员导尿时,请根据所学的解剖学知识考虑应注意什么?
7.精子由何处产生,通过哪些管道排出体外,结扎输精管后为何能达到绝育目的,而不影响性征的改变?
8.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体包括哪些?
它们的位置及各开口于何处?
第六章女性生殖系统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女性生殖系统
生殖腺
输送管道
附属腺体
外生殖器卵巢
输卵管、子宫、阴道
前庭大腺
女阴
第一节内生殖器
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及固定装置:
位置位于盆腔髂内、外动脉所夹成的卵巢窝内。
形态扁卵圆形,分内、外面,上、下两端及前、后两缘。
功能产生卵子,分泌女性激素。
固定装置卵巢悬韧带自卵巢上端一盆壁、内含结构。
卵巢固有韧带自卵巢下端一子宫底。
卵巢系膜自卵巢前缘一子宫阔韧带。
掌握输卵管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输卵管位于子宫的两侧,全程可分为四部,自内侧至外侧为:
子宫部行于子宫壁内,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输卵管峡窄、短、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部进行。
输卵管壶腹较粗,壁薄而弯曲,占全长2/3,卵子通常在此部受精。
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末端,呈漏斗状,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
口的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最长的一条称卵巢伞。
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形态子宫为单一的肌性器官,壁厚腔小,富于扩展性,胎儿在此发育成长,呈前后稍扁的梨形。
分三部:
子宫底——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
子宫颈——下端狭窄的部分,为癌肿好发部位,下1/3突入阴道内(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体——底、颈之间的部分。
体、颈之间为峡部。
在非妊娠期,子宫峡不明显,妊娠期间(尤以妊娠末期),子宫峡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内腔分两部:
子宫腔位于子宫体内,扁三角形,通向输卵管及子宫颈管。
子宫颈管在子宫颈内,呈梭形,上口通子宫腔,下口通阴道,称子宫口,未产妇和分娩后的形状不同
位置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及子宫阔韧带。
活动度大。
子宫的正常姿式轻度的前倾(子宫的长轴与阴道间呈向前开成的钝角)和前屈位(子宫体与子宫颈间的弯曲)。
固定装置维持子宫正常位置有韧带、盆底肌和周围结缔组织。
固定装置维持子宫正常位置有韧带、盆底肌和周围结缔组织。
主要的韧带有:
1.子宫阔韧带。
构成双层腹膜。
位置自子宫两侧缘→骨盆侧壁,呈额状位。
内容物含输卵管、卵巢、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圆韧带、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
分部卵巢系膜、输卵管系膜、子宫系膜。
作用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
构成平滑肌与结缔组织。
位置自子宫侧缘上部→子宫阔韧带内→腹股沟管→阴阜及大阴唇皮下组织。
作用维持子宫于前倾位。
3.子宫主韧带。
构成平滑肌和纤维束。
位置自子宫颈→骨盆侧壁。
作用维持子宫于正中位及防止下垂。
4.骶子宫韧带。
构成平滑肌和结缔组织。
位置自子宫颈后面→直肠两则→骶骨前面。
作用牵引子宫颈向后及向上。
掌握阴道的形态和位置:
形态扁管状的肌性管道,富于伸展性,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
有前、后两壁,上、下两端。
前壁短、后壁长,上端宽大,围绕子宫颈阴道部。
二者间形成环形腔隙,称阴道穹,有前、后、左、右四穹,以后穹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邻。
下端较狭窄为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
位置位于盆腔中央,子宫的下方,大部分在尿生殖膈之上,小部分穿过尿生殖膈而位于会阴区,阴道的邻膀胱、尿道,后邻直肠。
第二节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前庭(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有尿道外口和阴道口及前庭大腺的开口)。
掌握乳房的位置及形态构造:
位置在胸大肌表面的浅筋膜内,第3—6肋之间。
乳头平对第4肋间隙或第5肋。
形态构造乳头(顶端有输乳管的开口)乳晕、乳腺叶、输乳管(呈放射状排列)、输乳管窦、乳房悬韧带。
会阴的境界与分部:
广义的会阴(封闭骨盆出口的全部软组织,呈菱形,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和后方的肛门三角);
狭义的会阴(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
盆膈与尿生殖膈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阴道前庭2.子宫峡3.阴道穹4.盆膈5.狭义会阴6.子宫颈管
二、问答题:
1.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
各有何功能?
2.卵巢位于何处?
有哪些固定装置?
排出的卵子经过哪些管道排出体外?
3.输卵管分哪几部?
开口于何处?
输卵管结扎常在何部进行?
4.子宫可分为哪几部?
各部有何形态特征?
5.子宫位于何处?
其正常姿势如何?
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结构有哪些?
6.子宫周围的韧带有哪些?
它们的位置在何处;各有什么功能?
了.乳房位于何处?
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
当乳腺脓肿切开排脓时,你如何选择手术切口?
为什么?
8.阴道前庭位于何处?
内有哪些开口?
9.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10.会阴的定义和境界?
第三篇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封闭的连续管道系统。
机体通过脉管系统将营养物质、氧及激素等输送到各器官和组织,并收集它们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排泄器官,以保证器官和组织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总论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心是动力器官,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到心房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于动、静脉之间呈网状的极微细血管。
血液循环途径及功能: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两条途径同时进行:
1.自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毛细血管(在此进行物质交换)→小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
2。
自右心室→肺动脉干→各级分支→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肺内小静脉→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
动脉间的吻合侧副吻合、动脉弓、动脉网等。
机能意义。
静脉间的吻合静脉丛、侧支循环。
机能意义。
动静脉之间的吻合动静脉吻合。
机能意义。
第二节心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及内腔结构:
位置胸腔内,纵隔的前下部。
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
毗邻关系
外形似到置的圆锥体。
分: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心房组成,连着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钝圆,游离,由左心室组成,平对左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处。
胸肋面——隆凸,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两面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面——平坦,朝向后下方,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右缘——由右心房构成。
三缘左缘——圆钝,斜向左下,由左心室、左心耳构成。
下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后上(心房)、前下(心室)两部。
三条沟前室间沟
相当于左、有心室的分界线。
两沟在心尖右侧会合一心尖切迹。
后室间沟
内腔结构心房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个腔。
同侧房、室间有房室口相通,但左、右心房间和左、右心室间则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互不相通。
右心门容纳静脉血,左心内室纳动脉血。
右心房——以界沟为界,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两部分。
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冠状窦瓣、右心耳、界嵴(为界沟内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以室上嵴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二部分:
流入道可见:
右房室口、三尖瓣、腱索、乳头肌及肉柱、隔缘肉柱。
流出道可见:
动脉圆锥、肺动脉口及肺动脉瓣。
左心房——左心耳、四个肺静脉口、梳状肌及左房室口。
左心室——以二尖瓣前瓣为界分流入道和流出道二部分:
流入道可见:
左房室口(较右房室口略小)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及肉柱。
流出道可见:
主动脉前庭、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注意观察冠状窦口、卵圆窝、左、右房室口及主、肺动脉口的位置。
心壁的构造:
心壁是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构成。
其中心肌层是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房肌薄,心室肌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2—3倍),两者并不连续,分别附着在心脏的结缔组织支架上。
注意心内膜和心瓣膜的关系,心外膜与心包的关系。
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较薄,其位置与正中矢状面呈450角,故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分隔左、右心房。
在卵圆窝处最薄。
室间隔分隔左、右心室,大部分由心肌构成,较厚称肌部。
室间隔上缘中部缺乏肌质,称膜部。
膜部的右侧面被三尖瓣隔侧缘附着缘分为上、下二部,上部分隔右心房和左心室,下部分隔着左、右心室。
结缔组织支架:
心的结缔组织支架作为瓣膜和心肌的附着点,包括纤维环(环绕左、右房室口、主动脉口及肺动脉口)及纤维三角(左、右各一,位于主动脉口与左房室口之间及主动脉口与左、右房室口之间。
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及机能:
心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构成,我括:
窦房结——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脏正常地起搏点。
房室结——在房间隔下部右房侧心内膜下,冠状窦口的前上方。
房室束——从房室结前端起始一穿右纤维三角一室间隔膜部一室间隔肌性部顶端分为,
左、右脚(左、右束支,左束支呈扁带状,右束支呈圆索状),最后分成许多细支,在心内膜下形成浦肯野氏纤维网,分布于室壁肌。
功能心传导系具有产生并传导激动的机能,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并使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保持协调。
当心传导系任何一个环节因病而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
掌握心脏的血液供应:
(一)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经左心耳和肺动脉间一冠状沟,分前室间支和旋支。
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室间隔的前上2/3;旋支分布于左房壁和左室外侧壁。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在肺动脉和右心耳间一冠状沟一膈面,分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分布于右房壁、右室壁、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后下1/3。
左、右冠状动脉尚发出其分支,同侧冠状动脉各分支之间和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均有广泛的吻合。
(二)静脉
心脏的静脉一冠状窦一冠状窦口一右心房。
冠心窦位于冠状沟后部(左心房、室之间),
收集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
而心前静脉与最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心脏。
心包:
心包是一个纤维浆膜囊,包绕心脏及大血管根部,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后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紧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脏层包于心肌层的表面,亦称心外膜。
脏、壁两层之间为心包腔,含小量浆液,可减少心活动时的摩擦。
心包横窦和斜窦是心包腔的一部分。
心包的作用。
心脏的体表投影及各瓣膜的听诊区:
心脏在胸壁的体表投影可以下列四点的连线表示:
1左上点在左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约1.2厘米;
2右上点在右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约1厘米;
3右下点在右第6胸肋关节处;
4左下点在左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处(即心尖搏动处)。
瓣膜听诊区见教材。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动脉2.静脉3.心包横窦
4.冠状窦5.心尖切迹6.房室交点
7.右心耳8,室上嵴9.主动脉窦
10.心包裸区
二、问答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2.肺循环与体循环的途径及功能如何?
3.心脏位于何处?
形态如何?
在心脏前面可见到什么结构?
4.心的内腔包括哪些?
各有何结构?
5.正常时血液在心内的流向是怎样的?
有哪些结构保证血液的正常定向流动?
6.详述营养心脏的动脉名称、来源、行程、分支和分布区域?
7.什么是心的传导系?
包括哪几部分?
各位于何处?
有什么功能?
8.心包可分为几部分?
有什么作用?
9.心脏的静脉有哪些?
是如何归流的?
10.心尖与心腔的何部相对应?
心的体表投影及心脏的听诊部位各在何处?
第三节动脉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体循环的动脉在机体内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与机体的构造、发育和功能等相适应)。
人体各部都有一动脉主干;
在分布上有对称性、分节性及分壁支与脏支;
多位于身体的屈侧,与静脉、神经伴行,与长骨平行;
常以最短距离到达它所分布的器官;容积经常发生变化的器官(胃、肠等),其动脉多先形成弓状的血管吻合,由此再分支从器官的四周进入内部。
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及动脉韧带的位置:
肺动脉干起自右心室的动脉圆锥,在主动脉根部前方上升→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别向左、右经肺门入肺,在肺内反复分支→肺泡壁,形成毛细血管网。
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的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条索状的动脉韧带(系胚胎期动脉导管的遗迹)。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分部:
向右前上方弓形向左后方
主动脉为体循环主干,起自左心室,右侧第2胸肋关节后方第4胸
穿膈的主动脉裂孔
椎体,行于脊柱的左前方脊柱前方,达第4腰推体下缘高度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分部主动脉可分为四部:
(1)主动脉升部为主动脉的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
(2)主动脉弓位于胸骨柄后方,弓的凸侧自右→左发出头壁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3)主动脉胸部位于后纵隔内。
(4)主动脉腹部位于腹膜后方,下腔静脉的左侧。
掌握颈动脉的起始、行径及分支:
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起始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白头臂干。
行径经胸锁关节后方→沿气管和喉两侧上升→甲状软骨上缘。
分支颈总动脉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二终支。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功能: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位置颈总动脉未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
功能压力感受器,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它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稍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
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化学感受器,当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掌握颈外动脉的行径、分支及分布:
行径甲状软骨上缘→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深面→腮腺内→下颌颈高度分为颈浅动脉和上倾动脉两个终支。
主要分支行径要点分布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
4.颞浅动脉
5.上颁动脉颈总动脉与喉之间。
舌骨舌肌深面。
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
耳廓前方。
经颞下窝→翼腭窝,有一重要
分支——脑膜中动脉,注意其
行径与翼点的关系。
喉和甲状腺上部
舌、舌下腺等。
下颌下腺、面部。
额、颓、顶部及腮腺等
鼻腔、口腔、咀嚼肌、外
耳道、中耳及硬脑膜。
掌握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上升→颈外动脉内侧→颅底,经颈动脉管人颅腔,在颈部没有分支。
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及分布:
锁骨下动脉为上肢的动脉主干。
起始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
行径经胸锁关节后方→出胸廓上口→颈根部斜角肌间隙→于第1肋外侧缘延续为腋动脉。
以前斜角肌分为三段
主要分支行径要点分布
1.椎动脉
2.胸廓内动脉
3.甲状颈干颈椎横突孔→枕骨大孔→颅内、
前胸壁内面(胸骨旁1.25厘米)终支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
于前斜角肌内侧发出甲
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等。
脑。
胸前壁、心包和膈。
甲状腺、颈及肩部。
掌握腋动脉的起止及分支分布:
腋动脉位于腋腔内,自第1肋外侧缘处,续于锁骨下动脉,在大圆肌下缘处,移行为肱动脉。
分支有胸肩峰、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分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肱前、后动脉。
营养腋腔各壁、乳房及肩部。
掌握肱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
肱动脉是腋动脉的直接延续。
起止自大圆肌下缘处续于腋动脉,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两终支。
行程肱二头肌内侧。
主要分支肱深动脉(行于桡神经沟内)
分布臂部及肘关节。
掌握桡、尺动脉的行径及分布范围:
桡动脉:
行径自肱动脉分出→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斜经拇长展肌和拇伸肌腱深面→手背→穿第一掌骨间隙→手掌。
主要分支掌浅支及拇主要动脉。
分布范围前臂及手。
尺动脉:
行径自肱动脉分出→斜越肘窝→尺侧腕屈肌深面→豌豆骨外侧入掌。
主要分支骨间总动脉及掌深支。
分布范围前臂及手。
掌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
掌浅弓掌深弓
组成
位置
分支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
掌腱膜深面。
三条指掌侧总动脉→指固有动脉(位于手指的二侧),一条小指尺掌侧动脉。
挠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
屈指肌腱深面。
三条掌心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手掌动脉弓的机能意义:
手是劳动器官,由于抓握功能,使手掌易受压迫,动脉弓的存在,可使手掌或指的掌侧面在受压的情况下,仍可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下肢动脉,胸、腹、盆动脉,静脉系
4学时
掌握主动脉胸部的起止、分支及分布:
主动脉胸部为胸部的动脉主干,自第4胸椎左侧续于主动脉弓,行于后纵隔内,至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主动脉腹部。
肋间后动脉9对,沿肋沟前行→胸壁、腹壁上部。
壁支
分支分布
肋下动脉1对,沿第12肋下缘行走。
脏支,细小→气管、支气管、食管、心包等。
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分布:
主动脉腹部为腹部的动脉主干,自膈的主动脉裂孔,沿脊柱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分支分布:
肾上腺中动脉→肾上腺
成对肾动脉平第2腰椎高度起自主动脉腹部,经肾门→肾。
睾丸(卵巢)动脉细长,沿腰大肌表面下降→生殖腺。
脏支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主动脉腹部前壁,分布到胃、
肝、胆囊、胰、脾、十二指肠等。
不成对肠系膜上动脉→胰、小肠、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大部。
肠系膜下动脉→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上部。
主动脉腹部膈下动脉1对→膈。
壁支腰动脉4对→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