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442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学笔记.docx

《城市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学笔记.docx

城市学笔记

绪论

0.1城市学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

•1915年,英国先驱城市思想家P.Geddes最早提出了“城市学Urbanology这一术语,并发表了名著《演进中的城市》(CitiesinEvolution)

•1966年,美国L.Mumford发表了《城市的形式与功能》(TheFormandFunctionofCity)

•日本城市科学研究会在1966年以后,多次讨论了城市学的成立与研究的问题,1972年矶村英一教授在其主编的1965年版《城市问题事典》中增补了‘城市学’条目,1976年出版其《城市学》专著。

0.2城市学学科建立是城市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1)横向发展——学科交叉和综合日益成为城市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科学的相关学科:

城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

城市交通学城市园林学城市生态学城市防灾学

城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

城市管理学城市历史学城市考古学城市民俗学

新城社会学城市心理学城市人口学城市气候学

城市文化学城市犯罪学城市法学城市建设经济学

城市生态经济学方志学城市市政学城市文学

城市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术。

(2)纵向发展——自身结构完善化是城市学科拓展的新方向

科学技术学科层次:

基础理论层次

应用理论层次

工程技术层次

城市科学体系:

工程技术——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电机工程等)

基础理论——数量地理学(地球表层学、经济地理学、定量的数学理论)

应用理论——城市学

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人类知识体系结构的整体构想

 

(3)我国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全球化问题的迫切需要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期

1993年城镇化率:

28%

2003年城镇化率:

37%

2005年城镇化率:

43.0%

2006年城镇化率:

43.9%

2007年城镇化率:

44.9%

2008年城镇化率:

45.7%

2009年城镇化率:

46.6%

●全球化问题严峻

环境、资源、能源、人口与移民、南北发展差异、贫困

0.3城市学学科研究框架

(1)城市学的学科性质

城市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它既不是从某个侧面来研究城市的理论科学,诸如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也不是从某个实用角度来分析城市的应用科学,如城市规划学或城市管理学。

城市学是指导各门城市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比城市规划学更理论一些,但同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基础科学相比,又更应用一些,属于中间层次。

是牵头的理论学科。

城市学是一门综合研究城市整体的科学。

城市学首先要从客观上、整体上研究一个国家城市体系的发展、布局,同时也要从整体上研究不同类型的每个城市的特点。

(2)城市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系统科学理论及方法

(整体、相关、有序、动态、分解综合)

(3)城市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规律性;

——探索城市与文化同步发展的机理,以及他在塑造社会文明、民族历史、国家制度中的多重作用;

——对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导向性问题做出回答,指出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步骤。

(4)城市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基础应用理论部分:

城市的定义和本质;城市的起源和形成;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城市革命;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内部结构;城市外部网络体系;

城市的功能和目的;城市的运行机制;城市的质量;

城市的基本特征;国家城市体系的形成;城市的基本类型;

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城市发展的动力及其机制;

城市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等。

相关学科知识部分: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最根本的、可以成为城市的各门应用科学的基础的规律;

借鉴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中与城市整体关系密切的定性部分;

各学科的相互关系,在城市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城市问题研究部分:

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内部物质实体中属于基础理论必须研究的对象。

如具体城市、人、土地、空间、园林等。

从区域角度、国家角度、国民经济生产力分布角度、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对国家、对人类、对大自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

(5)本门课具体内容安排

绪论

城市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学科建立的迫切性、学科研究框架

第1章城市基础应用理论

城市的本质、城市化、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的机制、

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的结构

第2章现代城市系统研究理论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复杂性科学综述、

当代城市建模及动力学研究

第3章现代城市系统研究技术与方法

统计分析、规划预测、决策评价等系统研究技术方法

第4章我国城市发展实践研究

我国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国小城镇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发展

第1章城市基础应用理论

1.1城市及其本质

(1)城市的产生

(2)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aller)

——“城市在空间上的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投影”

(3)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LewisMumford说(大意):

城市是人类的化身,其发展史反映着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过程;

城市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优化的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

马克思:

城市本身表明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

钱学森: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集聚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统。

列宁: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力。

(4)城市的正面作用

集中物质力量,传播文化,人际交流,发展个性……

(5)城市的负面作用

受机械的支配,环境恶化,罪恶,战争威胁……

1.2城市化

城市化/城镇化(Urbanization)

(1)数量指标

·人口变化指标

“准城镇化水平”

“非农业化水平”

·土地利用变化指标(城市用地占可用地的比重和一定时间内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比率)

(2)环境人口容量

•城市用地的人口容量

现代城市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三种基本需要的人均用地面积变动在140—200m2之间。

•城市绿地的人口容量

根据呼吸过程CO2—O2平衡和城市生产、生活中燃烧过程所产生的CO2量的平衡计算,人均绿地面积需要13—15m2,此值为城市系统所需绿地的最小值。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生活用水标准根据城市发展水平不同为150—350升/日,工业用水中万元工农业产量用水量约为200—500米3/万元。

•能源的承载能力

按照实现小康发展水平的最低综合能耗为年人均1.62—2.0吨标准煤。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太阳辐射总量×光能转化率×生物能利用率

人口规模=——————————————————————————————

人均消费热能×日照时数

(3)几种对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新的探索

•复合指标法

城市成长力系数:

10项指标

总人口;地方财政年度支出额;制造业从业人数;

商业从业人数;工业产品生产额;

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宅建筑面积;

储蓄额;电话普及率

城市度:

5类16项指标

地域规模、位置、经济活动、

静态人口结构、动态人口结构

(3)几种对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新的探索

•引入新的城市人口统计方法

Y=(P2+A1)/P0

式中Y——城市化水平;

P2——非农业人口;

A1——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数;

Po——总人口。

•恩格尔指数计算模型

Y=P*(1-Engerindex)/P*100%

•综合力度模型

城市化综合力是城市化发展的潜力和实力的合力,即:

∑Yt=Ht·Qt+St·Qt+Kt·Qt

式中:

Yt——城市化综合力;

Ht——城市化经济力;

St——城市化潜在力;

Kt——城市化装备力;

Qt——协同系数。

1.3城市发展的规律

(1)人居环境的性质和形态

城乡不分——城乡对立和差别——城乡融合

(原始时期)(阶级社会)(高度发达阶段)

(2)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产业发展

(3)产业文明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信息生态文明——心灵文明

农业文明(黄色文明):

分散的自然经济,人类基本能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工业文明(黑色文明):

18世纪工业革命,导致了全球化问题

全球生态化问题:

①臭氧层耗损

②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

③酸沉降危害

④生态系统简化

⑤森林锐减

⑥土壤退化

⑦淡水资源危机

⑧海洋环境污染

⑨固体废物污染

⑩有毒化学品污染

生态文明(绿色文明):

可持续发展型经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4)城市形态规模

中世纪小城市——近现代大城市——高度发达阶段的小城镇

中世纪小城市:

小农经济,手工业生产,6万人左右

近现代大城市:

工业时代,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

现代小城市:

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发达,

环境和谐

(5)城市化发展速度

慢——快——慢

 

(6)城市化分布

不平衡发展——渐趋于平衡——新的不平衡

英国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为3%

1851年城市化水平超过50%

1900年为78%(世界为13.3%)

(7)人口分布形态

分散——集聚——分散

(人口分布空间循环假说:

ROXY指数)

 

(8)城市布局

自发性——条理性——自发性

(9)城市结构

理性——非理性——理性

(10)城市交通

前汽车时代的城市——汽车时代的城市——后汽车时代的城市

1.4城市发展的机制

 

1.5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

 

1.6城市的结构

城市的职能结构

城市的经济结构

城市的社会结构

城市的人口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有机结构

1.6.1城市的职能结构

——城市的基本职能

——城市的非基本职能

(1)城市职能的分类

奥隆索(M.Aurousseau)1921年

我国城市职能分类

——资源和经济条件

——区域职能分工

——职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2)城市主导职能统计方法

•纳尔逊

1955年美国897个1万人以上城市

部门就业人员百分比:

专业化程度

•哈里斯

1970年前苏联304个5万人以上城市

部门就业人员百分比

•马克斯韦尔

1965年加拿大80个

优势职能

显著职能

专门化指数

•中国城市职能结构基本特征:

2000年659个城市分为7个行业:

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保险业、科技教育文化及其它服务业、行政和社会团体。

①各行业比例:

工业40.23%、建筑业11.2%、交通7.17%、第三产业商业17.85%、科技文卫及其它服务业13.7%、金融比例小。

②工业化明显,就业比重大,空间分布较均匀,专业分工小。

③城市规模越大,工业、建筑业比重越小,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行政比重大,商业、交通分布均匀、差距不大。

④东部工业就业比重高,科技服务行业比重大。

(3)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性质

原则:

①保持发展弹性,留有余地。

②突出城市的地域特点:

文化、经济、景观、环境的

个性特征。

③立足当前,把握未来趋势。

④依托竞争优势,调整区域地位。

⑤强调综合发展,提高职能层次。

影响因素:

①历史、基础、沿革、地位。

②经济、地理位置。

③国际国内背景。

④发展条件及基础。

⑤产业的现状及区域地位。

⑥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与其他城市及区域

关系。

⑦国家及区域对其要求的分工任务。

(3)城市的定位

•空间定位

•产业定位

•特色定位

(4)城市竞争力

——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

2005年(200个城市):

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厦门天津(哈尔滨37位)

2006年(60个城市):

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高雄澳门新竹基隆杭州宁波苏州台南天津厦门大连(哈尔滨30位)

•东北地区城市综合实力

沈阳大连大庆哈尔滨长春鞍山牡丹江吉林。

1.6.2城市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第五产业

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威廉•配第

霍夫曼:

霍夫曼系数

艾伯特•赫希曼:

不平衡增长理论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

共性指标+特殊指标+专业指标

社会总产值比例>=5%;GDP增长贡献率>=100%;带动相关产业的相关系数>=0.8;商品服务优质指标>60%;国内市场占有率>30%;投资效果系数>30%

(2)技术结构

(3)行业结构

(4)产品结构

(5)朝阳与夕阳工业结构

 

1.6.3城市的社会结构

——广义社会结构

——狭义社会结构

(1)相关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

资源分配(生产资料的占有与控制)→社会结构→阶级冲突

(阶级)

•结构功能主义

(美)帕森斯、默顿

功能主义,维持生存所须满足的功能要求,静态的社会体系

包括:

结构、亚结构

缺点:

夸大了亚体系之间的整和性,忽视了冲突,

否定人的能动性

•结构主义

索绪尔、列维、阿尔都塞

事物只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与秩序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

应从整体角度分析,由经济、政治法律、意识形态构成;

强调结构,否定人在结构中发挥的创造性。

•微观结构主义

(美)柯林斯心理过程

微观互动←→宏观结构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关系

•宏观结构主义

霍曼斯、布劳等

社会成员在宏观社会地位空间的分布状态→社会结构

交往、交换→共同价值与权力结构→社会结构

(2)我国社会结构——我国社会阶层分析

2002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指标:

三类七级

教育程度:

研究生以上(7分);本科(6分);专科(5分);高中、中专(4分);初中(3分);小学(2分);文盲、半文盲(1分)

人均收入(家庭成员):

≥4000元;3000—4000元;2000—3000元;1000—2000元;600—1000元;200—600元;≤200

职业(管理及权力大小):

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中层管理及技术人员;一般管理及技术人员;办公室一般人员;技术工人;体力劳动工人;临时工及无业人员

评分:

上层18——20分中上层15——17分

中层12——14分中下层9——11分

下层6——8分最下层3——5分

2)我国社会结构——我国社会阶层分析

十个阶层:

1.党政府管理人员

2.大企业管理人员

3.私营企业管理人员

4.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5.一般公务员

6.个体经营者

7.商业服务人员

8.产业工人

9.农民

10.无业、失业人员

权力——财富——声望

1.6.4城市的人口结构

城市人口结构划分

(1)性别结构

性别比、性比重

(2)年龄结构

百岁图、人口年龄类型

 

(3)在业结构

人口在业率各行业在业人口率

行业结构:

我国划分15大类

职业结构:

我国划分8类

基非比最低必要量

1.6.5城市的空间结构

——狭义的空间形态:

空间物质形态

——广义的空间形态: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精神、文化、社会、心理、认知等)

(1)影响因素

1)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

2)交通与信息科技

3)社会文化

4)城市性质、规模

5)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

6)规划理论、政策

1.6.6城市的有机结构

(1)水资源

(2)土地资源

(3)交通

1.6.7城市发展的形态模式

(1)城域发展的形态模式

•单中心发展

•多中心发展

(2)区域的城市化模式

(3)城域与区域城市结构的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