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316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与步骤即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6精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通天岩

第三章:

水东、马祖岩

第四章:

峰山

第五章:

八一四大道与章江大道

第六章:

几种地质常见现象的探讨

 

前言

一、实习概述

工程地质实训是土木工程系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学会使用地质罗盘。

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训时间:

一周

实训地点:

第一天:

通天岩

第二天:

水东、马祖岩

第三天:

峰山

第四天:

八一四大道与章江大道

 

第二章通天岩

时间:

2011年11月14日

乘车路线:

学院—通天岩—学院

通天岩不但是赣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丹霞地貌的代表地区。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了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通天岩附近岩层均是沉积岩,其所处年代为白垩纪

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

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在实训中,我们实地观看了丹霞地貌的特征,并就丹霞地貌特征对房主建筑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在通天岩景区外,我们发现其岩石均是碎屑岩中的砂岩和砾岩。

岩层中交杂着砾石,且有分层现象。

砾石有大有小,砾岩层与砂岩层夹着。

在赣州地区,土大多为红尘。

在通天岩的实训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个人观点:

丹霞地貌是一个很漂亮的景观,在中国有大量丹霞地貌地区。

但这些地区基本都把这些地区作为了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

所以在丹霞地貌地区所建设的建筑物基本是一些简单的旅游休息亭等构造较简单的建筑,对土与岩的要求不高对我们的房屋建筑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

 

第三章水东、马祖岩

时间:

2011年11月15日

乘车路线:

学院——水东、马祖岩——学院

一、水东地区:

在水东地区实地考察中,我们主要是在贡江附近的观察,认识河流的发展历程。

在了解了各种河流地貌后,我们知道了贡江属于成形河谷。

我们在水东同时也观测到了河漫滩。

下面是针对水东地区河流地区地质现象的解释与认识:

一、河谷地貌:

在原始地貌主要由河流侵蚀切割所形成的大条形凹地。

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为成形河谷、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

二、河流地质作用:

是指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的总称。

水东地区就是经过河流地质作用所形成的。

三、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底部一侧变宽,逐渐形成河漫滩。

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河漫滩和河漫滩曲流4个阶段。

二、马祖岩景区:

马祖岩位于江西赣州贡水东岸,因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驻锡于此而得名。

马祖岩景区处于信江断陷红色盆地(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的西缘,中生代晚白垩时断陷湖盆。

在沿阶梯往上走时,我们发现当地岩石风化的很严重。

并且属于球状风化,球状风化在赣州地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同时在上山的途中,老师在具有代表性岩石上,为我们介绍了地质罗盘的使用。

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实训有很大的帮助。

并就马祖岩沿路所看岩层的状况,为我们讲述了砂岩、节理、节理与断层的区分。

个人观点:

水东地区是河漫滩的代表地区。

虽然河漫滩地区地质条件很复杂,容易发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但在我们实地观看中,水东地区地势很高,且当地居民建筑并没有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所以在当地可以放心建设一些基本建筑,但是如果是大型大面积建筑就需要有专项方案。

并请专门的地质专家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更详细的地质调查,一防止意外。

 

第四章峰山

时间:

2011年11月16日

乘车路线:

学院——峰山——学院

峰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绵延40余公里峰山山脉由一系列山峰所构成。

山脉的最高峰系宝盖峰,海拔1016米,是赣州城郊的最高峰全程19公里。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山下出发,沿环山公路前行。

在前行的过程中老师一边走一边与我们交谈。

在发现了具有代表性岩层或地质现象时,就停下脚步为我们讲述这种地质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当地地质年代是什么时候。

让我们知道了峰山上大致岩层为红尘—花岗岩—变质砂岩—花岗岩。

同时由于峰山有部分道路属于易发生崩塌路段,老师又特别为我们讲述了若以后遇上此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峰山实习中,我们主要是认识寒武纪的变质岩,震旦纪混合岩特性以及红尘粉细砂岩。

变质岩、旦纪混合岩特性以及红尘粉细砂岩简介

变质岩:

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震旦纪混合岩特性:

是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

其主要特点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很不均匀,混合岩的矿物产状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混合岩中含有不同比例的基本未变成或变为较小的原岩组分或“古成体”和新生组分“新成体”。

红尘粉细砂岩:

粉砂岩是由粉砂碎屑组成的。

红层粉砂岩颗粒之间的填充物或胶凝物是氧化铁,故红色单层很厚、固结坚硬。

砂岩磨圆度不高,多呈悬浮负载、棱角状、分选性较好。

个人观点:

峰山虽属于旅游景区,但旅游业并不发达。

峰山上的岩石风化的很严重,在实地观看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一处小型崩塌。

在房屋建筑上,是属于非常严重的。

因此若要在峰山上建建筑物要特别注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的发生。

同时由于峰山较高并不适合做大面积建筑物,而且由于峰山岩土性质不需要担心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同时,由于峰山有大面积变质岩层,而变质岩层一般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峰山上的地质考察大多数是为了找矿。

 

第五章八一四大道与章江大道

时间:

2011年11月17日

乘车路线:

学院——火车站附近——学院

第四天是主要任务是在老师所找的具有典型地质特征的地点,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并测出产状。

同时由于老师所找山体,是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山体。

老师向我们提问了相关知识,并介于同学回答的不完整性进行了补充。

让我们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在第四天实训中我们更是由于老师的讲解,进一步认识到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影响,让产状为:

SE1560ㄥ870。

不良地质灾害的简介:

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产状知识简介:

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

倾向:

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走向与倾向相差90°。

倾角:

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

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方位角表示法。

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②象限角表示法。

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

个人观点:

第四天实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在当天同学们也都使用了地质罗盘并且也都测得了产状。

由于实习地点的代表性我们也对各种地质灾害有了更深的了解。

 

附:

产状数据表:

节理统计:

走向

条数

走向

条数

走向

条数

走向

条数

00—100

2

510—600

3

2710—2800

6

3210—3300

1

110—200

1

610—700

2

2810—2900

1

3310—3400

1

210—300

1

710—800

2

2910—3000

1

3410—3500

0

310—400

3

810—900

7

3010—3100

5

3510—3600

2

410—500

1

3110—3200

1

节理玫瑰花图:

 

第六章几种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探讨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他是工程建设中一直会遇上的问题,也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由于不良地质风化现象的各种特性,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头号问题。

这些问题轻则为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重则是不能施工、直接毁坏工程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等。

当然在实际建设中特别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比较少见,而比较常见的地质现象我们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案。

例如:

风化严重的地区我们常常会剥落其脆弱岩层,易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的地方我们会建设挡土墙,易发生地震地区我们常常会采用一些轻质新型材料等等。

所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们需要在建设建筑物之前应做好足够的准备。

例如:

在建设深基础或各种新型特殊结构时应该做专项方案。

在做任何建筑物之前都应该实地观看其基本情况,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应该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

一、风化作用对建筑的影响

风化作用分为两种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赣州有很多地方岩石都有风化现象,经过我对风化的理解应属于物理风化。

且根据岩石的破碎的程度,发现岩石风化很严重。

个人观点:

根据资料与我们实地考察可知,风化作用在赣州是一种很普遍的地质现象。

并且在一些地区风化很严重,在赣州风化也大都呈球状风化。

因此在赣州地区在建设大面积或高耸建筑应注意风化作用对房屋建设的影响,其他一些建筑则不需考虑风化作用所带来的影响。

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受风化作用,改变了物理化学性质,其变化的情况随着风化程度的轻重而不同。

如岩石的裂缝度、孔隙度、透水性、亲水性、胀缩性和可塑性等都随风化程度加深而增加,岩石的抗压和抗剪强度等都随风化程度加深而降低,风化壳成分的不均匀性、产状和厚度的不规则性都随风化程度加深而增大。

所以,岩石风化程度愈深的地区,工程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愈低,岩石的边坡愈不稳定。

风化程度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有直接影响,如矿山建设、场址选择、水库坝基、大桥桥基和铁路路基等地基开挖深度、浇灌基础应到达的深度和厚度、边坡开挖的坡度以及防护或加固的方法等,都将随岩石风化程度的不同而异。

因此,工程建设前必须对岩石的风化程度、速度、深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

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岩,突然而猛烈的由高处崩落下来,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一般坡度较大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凸形陡坡及阶梯山坡、软质岩层易风化的凹崖坡等容易发生崩塌。

发生的突然而猛烈。

滑坡:

斜体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滑坡的处理,一般采用以防为主。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个人观点: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非常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且这三者经常或其中两者一起出现。

对房屋建设及各类施工都有着极大不利条件。

在我们实训过程中在峰山山路路段就有崩塌路段,只不过崩塌路段较小。

在实训的第四天所看到的山体也是已经发生崩塌的山体,岩体破碎很严重,经过雨水冲刷便发生泥石流崩塌。

赣州地区是南方丘陵地带,山体较多。

土体大多为红土,岩体风化很严重。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此类地质现象的发生。

尤其是在盘山公路的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

三、地震

地震是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破裂面急速滑动。

,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使岩石圈剧烈震动的地质现象。

个人观点:

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赣州属于板块的内部地带,不容易发生地震。

所以地震对赣州的房屋建设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地震在我国比较活跃的地方一般在新疆、四川等地。

在地震频发地带应注意地震的影响。

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训结束了。

在这一周中,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也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实训中的苦与乐,也在我们心里。

一切都那么实在,美好的时间总过的那么快!

若要说遗憾,那大概是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走完峰山全程。

不过,我相信下次我们一定会走完。

土木工程系

10建工04班

邓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