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061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定州届高三下学期周练1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周练试题(12)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

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

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

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和与会的文艺战线的代表们,既尽情地摆谈了我国当前文艺创作的现状,又充满希望地描绘了我国文艺工作的美好蓝图。

②2018年四川省高考究竟是考四川卷还是考全国卷,专家学者们在多次研讨会上,莫衷一是,到现在历时半年才尘埃落定,真是害惨了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

③见他没有安下心来坚持复读,班主任李老师便将他叫到办公室地给他讲了复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才茅塞顿开,从此义无反顾地坚定了复读的决心和信心。

A.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B.推心置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C.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

D.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型杂技“水秀”因为经过旷日持久的精心准备,所以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B.高二年级篮球赛各班水平良莠不齐,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C.由于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我校的软环境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D.这次考试他的作文写得不好,让人不忍卒读,被判为跑题作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A.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讲述了一位老人桑地亚哥独自一人出海捕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一群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拖回来一条只剩下一副巨大骨架的大马林鱼。

B.在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C.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具有积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D.《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穆: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

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

“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

”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

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

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

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

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

“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

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

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

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

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

“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

”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

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

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B.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C.“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D.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7.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8.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

9.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

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正如他后来常说的: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

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

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

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

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

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

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

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

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

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

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

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

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

B.钱伟长基于爱国的崇高理想,弃文从理,转系后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多年来各学派学者对平板和壳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没有找到内在联系,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都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不断钻研取得杰出成绩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成就卓著、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为什么说《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请简要分析。

(3)本文反映了钱伟长哪些优秀的品格?

请简要分析。

(4)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上大学时却弃文从理,最终在科学领域还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平时却常说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此,你有何观点?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

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久之,天子下诏曰:

“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

“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

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

“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

“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

绝勿复与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

“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

”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

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

“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安世曰:

“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①,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

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释】①弋绨: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1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沐”,休息沐浴,古人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后指政府官员每五天一次的例行休假。

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C.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

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

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

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

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

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

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

⑵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四、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局面、孙权英雄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以“,”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6.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5月3日下午,成都女司机遭男司机暴打视屏在网上疯传,舆论对打人的男司机的暴行一边倒地谴责,男司机道歉并被刑拘。

其后,女司机卢某被打前连续变道且碾轧实线的视频曝光,舆论反转,女司机也因交通违章遭扣3分、罚款100元的处罚。

到了“第三季”,女司机及其家属在公开言论中疑似骄横塞责,引发部分网友不忿,“人肉搜索”启动,女司机卢某开房80余次的记录被扒出,引来网上唏嘘一片,事件有些失控。

5月11日女司机卢发布《致歉信》,这位已成“千夫所指”的女司机对其行车中的鲁莽和不理智行为诚恳道歉,并称“错就是错”,自愿受罚。

事件经过近十天的发酵,终告一段落,但留下许多值得每个人警醒和思考的问题。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DCACD

6.A项3分,C项2分,E项1分,D.B不得分。

7.①钱穆坚持一生穿中式长袍;②钱穆在燕大教书时,不读英文的水电费催缴单;③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

④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8.上联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及书斋岁月,希望通过历史研究,重铸民族精神,重新发扬广大民族灿烂文化;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表现了钱穆先生一生奔走大陆、香港、台湾,却始终不忘故土家园的情怀。

这样一副挽联,是对钱穆一生最为深情和较为准确的概括。

9.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答案任选一个即可,如两方面都谈到,酌情给分。

①钱穆的思想和观点值得肯定。

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的是经世救国的责任心。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中,我们应该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比如穿中式服装,起名要用汉字,过中国传统节日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例如,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为自己的产品起外国名字,这就是一种丧失本民族文化的体现。

②钱穆的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世界在发展,文化也要有交流发展,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外来文化和文明的精华。

比如他坚持使用汉字,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完全不懂不看英语也不行。

10.

(1)B项3分,E项2分,A项1分

(2)①论文攻克了当时的科学难题。

板壳内禀理论是极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难题,钱伟长从原有各学派学者的论述中找出各种板壳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核心内容。

②论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此文发表于导弹之父冯•卡门的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③得到爱因斯坦的肯定与赏识。

爱因斯坦看过此文后由衷感叹其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难题。

(每点2分,共6分)

(3)①热爱祖国,有远大抱负。

为了振兴中国的军力,抵抗外族侵略,在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从理。

②勤勉刻苦,善于钻研。

理科薄弱的钱伟长经过艰苦努力,克服多重困难,成为物理系优秀毕业生;留学加拿大后,废寝忘食地钻研,与导师共同攻克极具实用价值的科学难题。

③勇于担当,维护正义。

二战期间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勇担有关导弹研究的重任,曾为伦敦市中心免遭德国导弹破坏做出贡献。

(每点2分,共6分)

(4)观点一:

只要有梦想,够努力,“扬短避长”也能取得成功。

(2分)文本:

①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

钱伟长改学理科,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的军力,抵抗外族的侵略。

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

②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

钱伟长转物理系后学习极度用功,成为理科优秀毕业生;留学期间,通过潜心钻研,解决了重要的科学难题。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脚踏实地、勤奋钻研的结果。

③天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钱伟长在文史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反映出他是一个资质好、智商高、记忆力强的人,这也是他后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任意合理的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现实:

生活中面对自己的短处不应一味地回避,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找对方法,肯努力,多付出,短处也可以成为长处。

失去双臂的刘伟,坚定自己的梦想,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让钢琴在自己的脚下流淌出优美的旋律,短处成为了他的长处。

我们做任何事也是如此。

观点二:

懂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会少走弯路,更容易取得成功。

(2分)文本:

①天赋好、记忆力惊人,有助于进行文史研究。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说明他在文史方面天赋极高。

假如他没有弃文从理,在文史研究方面应该能取得优异成绩。

②家庭环境与后天教育能促进长处的进一步发展。

家学渊源,名师指点,进一步激发了钱伟长文史方面的学习潜能,使之在清华入学考试中,作文和历史得了满分。

(任意意合理的两点得4分)现实:

生活中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长,更易形成制胜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扬长避短更易成功。

(2分)(言之有理即可)

11.A

12.C

13.C

14.⑴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

⑵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15.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6.营造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

17.

(1)“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2)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

18.

行车文明不是靠打出来的

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并不复杂,前车违规,后车施暴,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都能找到相应的处理规则,但是,舆论圈中有些人却对那位打人的男司机高度赞扬,上海一位媒体的评论员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将其称为“侠士”,他的理由是,文明是学出来的,更是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