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958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9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

 

清源镇学区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者:

 

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清源镇学区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长:

康多龙

成员:

王鹏山孙杰善徐梅李玉娜蔡梅芳李慧

陈素珍宣宏梁大英张红梅任海生

 

备课要求:

1.组长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于本周五将教案下传各校。

2各校教导处将教案打印下发上课教师,学校教研组必须督促教师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后,经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审批后,方可进行课堂教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8人,男生13人。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风气比较浓。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较差。

本学期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所有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上升。

二、语文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28篇。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14篇,选读课文8篇。

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4—5篇课文,每组课文由“导读”“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要求会写的字150个,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6、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

 7、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掌握150个生字。

 8、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当众说话,愿意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等。

 9、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10、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11、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12、学习有顺序的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和事物,写简短的记叙文和想象性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搞好班级文化,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

 2、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理解。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7、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2.25—2.26

1、草原

(1) 

1

2

2.29—3.4

1、草原( 2)2、*丝绸之路  

(1) 3、白杨 (2  )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1)机动

(1)

7

3

3.7—3.11

口语交际.习作一  (4)    回顾 拓展一   

(2)写字

(1)

7

4

3.14--3.18

5、古诗词三首 ( 2)6、冬阳童年骆驼队 

(2)    7、*祖父的园子

(1)8、童年的发现  

(2)

7

5

3.21—3.25

9、*儿童诗两首

(1) 口语交际.习作二(4)回顾 拓展二

(1)

7

6

3.28—4.1

回顾 拓展二 

(1)10、杨氏之子

(2) 写字

(1)机动

(2)11、晏子使楚

(1) 

7

7

4.4—4.8

11、晏子使楚

(1)12、*半截蜡烛 

(1) 13、*打电话 

(1)口语交际.习作三  (4)   

7

8

4.11—4.15

回顾 拓展三   

(2)14、再见了,亲人  

(2) 15、*金色的鱼钩  

(1)   16、桥      

(2)  

7

9

4.18—4.22

  17、*梦想的力量 

(1)  口语交际.习作四   (4)回顾 拓展四   

(2)

7

10

4.25—4.29

期中考试

7

11

5.2—5.6

写字

(1)18、将相和  

(2) 19、草船借箭  

(2)  20、*景阳冈  

(1) 21、*猴王出世  

(1)

7

12

5.9—5.13

口语交际.习作五  (4)回顾 拓展五  

(2)写字

(1)

7

13

5.16—5.20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3)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

7

15

5.23—5.27

 22、人物描写一组 

(2)    23、*刷子李   

(1)    24、*金钱的魔力    

(1)     口语交际.习作七   (3)    

7

16

5.30—6.3

  口语交际.习作七 

(1)   回顾 拓展七

(2)  写字

(1)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26、威尼斯的小艇   

(1)

7

17

6.6—6.10

26、威尼斯的小艇 

(1) 27、*与象共舞 

(1)28、*彩色的非洲  

(1)口语交际.习作八 (4)

7

18

6.13—6.17

回顾 拓展八  

(2)机动  (5)   

7

19

6.20—6.24

期末复习

20

6.27—7.1

期末考试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草原》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

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草原》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草原》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2、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⑵ 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⑶ 学习第五段:

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貌。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丝绸之路》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重点难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⑴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⑵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⑴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⑵ 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⑶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①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②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③ 再读全文,谈感受。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白杨》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白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

  

3、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

”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白杨》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白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

3、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老师小结: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并写下来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⑴ 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⑵ 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

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四、归纳总结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

·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重点难点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具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

说说自己的向往:

最想去哪里?

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

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⑴ 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⑵ 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⑶ 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

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旧知:

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2、提出习作要求

3、评议习作

重点难点

评议范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⑴ 书信的格式

   ⑵ 信封的格式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

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习作讲评

2、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2、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

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习作讲评

2、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范文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王芳同学:

你好!

看到这封信你一定很奇怪吧!

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的名字叫张润,是北京市梧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我的爱好是画画,在哪儿看到很喜欢的人或东西,如果方便的话我一定会把它画下来的,不方便我会把它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回家后我一定会把它画下来。

我也很喜欢学习。

不知道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长这么大,就一直在北京生活,我很想知道你哪儿是什么样?

我先介绍我们北京吧!

我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相信你也一定知道吧!

北京的景点我几乎都去玩过了,这儿有天安门、长城、人民大会堂等等。

如果你想知道北京的什么,告诉我,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回给你说。

看!

我都忘了,我们现在开展了一个活动,希望你能喜欢,也希望你的参与。

我们的活动名字叫“手拉手”。

就是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对社会和个人有用的事情。

好了,就这样,希望你能回信并能开展我们的活动!

祝你

学习进步

王瑞

XX年2月20日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语文集体备课组

课题:

《回顾·拓展一》

第课时(总第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重点难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⑵ 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