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715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docx

各地文言文汇编总

2015年一模汇编文言文

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

文言文阅读

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本文认为“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的原因是什么。

(2分)

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

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

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

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答案]1.无学问作根基(学问不够),不能因事以出奇(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

主要考查对“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

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这句话的理解。

2.(天津市蓟县邦均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3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答案]2.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解析]2.【参考译文】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

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

“举烛!

”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

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

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

“‘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

”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

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

3.(天津市蓟县邦均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译文:

②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译文:

[答案]3.

(1)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1)以:

凭借……身份。

下:

居于……之下。

(2)十倍:

以十为倍数计算。

众人:

一般人。

况……乎:

况且……呢!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

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

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

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

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

“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

”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

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

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

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贤能。

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

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

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

皇上说:

“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

”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

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

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

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

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

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

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

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

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宾客越发零落。

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

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

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

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

“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

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

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

”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2015年济南市一模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详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恩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

“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

“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日:

“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

若从其语,岂有今日?

”思远遽应曰:

“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

”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

“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

①友于:

兄弟之爱。

②祥日:

丧祭名。

③阿戎:

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除:

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案:

查究

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赞:

赞同

D.卿可数诣王思远诣:

拜访

9.C(辅助,帮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

不出,火且尽

D.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0.B(因为。

A.才,副词/竟然,副词;C.况且,表递进连词/将要,副词;D.如果,表假设关系连词/你,代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恩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竟陵王子良荐恩远及吴郡顾暠之④暠之卒后家贫,恩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1.A(③竟陵王子良推荐⑥王思远过分爱干净)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恩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12.C(没有跟从兄长一起做尚书令)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10个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3分)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3分)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4分)

13.

(1)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王思远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注:

“辟”“见”“礼遇”等重要词语译错一处扣1分,共3分。

(2)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注:

“辅政”“不之任”“迁”等的翻译,注意特殊句式的调整。

错一处扣1分,共3分。

(3)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注:

一句1分,共4分。

附译文:

王思远,是琅琊临沂人。

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

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琎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

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

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

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

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

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

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

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

(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

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

“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

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

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

”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

“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

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

”王晏没有采纳。

王晏后来当上骠骑将军时,集会本家子弟,对思远之兄思微说:

“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裁,我如果听他的话,岂有今日。

”思远立即接道:

“像我所预见的那种后果,还在后头呢!

”后来王晏事败,思远因此没受连累。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

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苕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

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

“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2015年青岛市一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

“寡人闻之: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

“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

“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貂之裘敝敝:

破旧

B.乃夜发书,陈篋数十陈:

摆开

C.简练以为揣摩简:

选择

D.当秦之隆隆:

隆重

9.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不与言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黄金万镒为用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转毂连骑,炫煌于道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0.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苏秦“合纵”之策产生的政治影响的一组是

①革车百乘,锦绣千纯②约从散横,以抑强秦③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④诸侯相亲,贤于兄弟⑤山东之国,从风而服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⑤⑥

11.C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大,时机不

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B.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合纵”之术,

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

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

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12.A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3分)

②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3分)

③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4分)

13.①现在先生庄重地(严肃地、一本正经地)不远千里(前来)在朝堂上教导我,(我)希望您在来日教导我。

(3分)

评分标准:

3分,重点词“俨然”“庭教”“以”,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②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3分)

评分标准:

3分,重点词“以……为”“秦”、判断句,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③妻子斜着眼睛来看(不敢直视),倾耳而听(倾听、洗耳恭听);嫂子像蛇一样匍匐在地爬行,拜了四拜,自己跪在地上谢罪。

(4分)

评分标准:

4分,重点词“侧目而视”“侧耳而听”“蛇行”“谢”,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2015年淄博市一模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

原吉早孤,力学养母。

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

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明年充采访使。

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

人皆悦服。

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

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一日,帝问:

“天下钱、谷几何?

”对甚悉,以是益重之。

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

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

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

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

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

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

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

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

原吉取齑黍以进,曰:

“愿殿下食此,知民艰。

”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

“高皇帝养贤以贻朕。

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

既还,原吉言:

“连岁营建,今告成。

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

”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

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

帝怒,杀主事萧仪,曰:

“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

”言者因劾大臣。

帝命跪午门外质辨。

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

“彼应诏无罪。

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

”帝意解,两宥之。

或尤原吉背初议。

曰:

“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

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

”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

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③,左右莫得闻。

退则恂恂若无预者。

交阯平,帝问:

“迁官与赏孰便?

”对曰:

“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

”从之。

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

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

帝笑曰:

“卿欲效韩愈耶?

”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原吉请于帝,悉原之。

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

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

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②蠲:

免除。

③移时:

一会,一段时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咨:

询问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绌:

不足,不够

C.或尤原吉背初议尤:

错误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寝:

平息

9.C(怨恨,归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移驻蕲州顷之,烟炎张天

B.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言者因劾大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D.退则恂恂若无预者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0.A(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B连词,和/动词,结交;C因,介词,趁机/名词,缘由,机会;D动词,象,好象/代词,你)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1.C(①是被提拔的结果⑥不是夏原吉做的事情)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

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

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12.B(文中无口头表扬,深受器重,是因为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0分)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

“高皇帝养贤以贻朕。

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5分)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

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5分)

13.

(1)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

“高皇帝培养贤才来留给我使用。

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

”(5分)(关键点:

贤、贻、欲,两处省略)

(2)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命令详加议论。

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左右的人都不能够听闻。

(5分)(关键点:

居、辄、御、召语、得)

参考译文:

夏原吉,字维拮,祖先是德兴人。

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

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

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

第二年,充任采访使。

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

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

不久,移驻蕲州。

没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的事务。

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

一天,皇上问:

“天下钱、粮有多少?

”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为此他更受器重。

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

后来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

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

夏原吉都尽心筹划,国家各项开支足够使用。

永乐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

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

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

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

北自行在所,南达京师,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

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

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太孙说:

“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

”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

“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

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

”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太孙,往来于南北两京,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使太利、获得很多助益。

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

回来后,夏原吉说:

“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

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

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

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

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

“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

”言官借机弹劾大臣。

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

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

“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