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培训.docx
《五常法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常法培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常法培训
第一章五常法管理概述
1、五常法的起源
源于日本生产型企业提倡的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提高素养的活动。
由于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5S”。
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高修养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日本产品品质得以迅猛提高行销全球的成功之处。
香港人何广明教授在日本研究优秀企业的时候,发现5S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1994年,他整理出了基于5S的优质管理方法,那就是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是一个由内向外,由人到物、由软件到硬件、由理论到实践、由制度到流程、由考评到自省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2、五常法的定义
2.1常组织
定义:
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它的都清除掉。
要区分对待马上要用的、暂时不用的、长期不用的;
即便是必需,也要适量,将必需品的数量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哪儿都可有可无的物品,不管是谁买的,有多昂贵,也应坚决处理掉,决不手软!
非必需品:
在这个地方不需要的东西在别的地方或许有用,并不是完全无用的意思,应寻找它合适的位置。
当场地不够时,不要先考虑增加场所,要整理现有的场地,你会发现竟然还很宽绰!
2.2常整顿
定义:
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学科,旨在研究你多快就可以取得物品,以及要多久才可以把它储好。
任意决定物品的存放并不会使你的工作速度加快。
相反,你必须思考分析为什么拿出物品和把它储放好需要这么久。
对人们经常使用的物品和很少使用的物品都必须作这方面的思考。
你必须设计一套人人都能理解的系统。
有异常(如丢失、损坏)能马上发现。
其他人员也能明白要求和做法(即其它人员也能迅速找到物品并能放回原外)。
不同的人去做,结果是一样的(已经标准化)
2.3常清洁
定义:
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彻底清扫干净,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公司所有人员(含董事长)都应一起来执行这个工作。
分配每个人应负责清洁的区域(即死角)。
对自己的责任区域都不肯去认真完成的员工,不要让他担当更重要的工作。
到处都干净整洁,客户感动,员工心情舒畅。
在整洁明亮的环境里,任何异常——包括一颗螺丝掉在地上都可马上发现。
设备异常在保养中就能发现和得到解决,不会在使用中罢工。
2.4常规范
定义:
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常整理、常整顿和常清洁活动。
一句话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确切而言,常清洁活动还包括利用创意和「全面视觉管理法」,从而获得和坚持规范化的条件,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监督非常重要;
实施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又回到原来的混乱状态;
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
2.5常自律
定义:
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在企业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向每一位员工灌输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意识,持续推动前4常至习惯化。
一个有良好风气的工作场所,如果绝大多数员工对制度的要求会付诸实践的话,个别员工和新人就会抛弃坏的习惯,转而向好的方面发展。
基本过程:
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理解规章制度——努力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他人的确良榜样——具备了成功的修养;
观念转变,态度才会变;
态度转变,行为才会变;
行为转变,习惯才会变;
习惯转变,人格才会变;
人格转变,人生才会变。
学好三年,学坏一日。
违反规章制度是非常容易的,稍一放松就可能违反。
领导者的热情帮助与被领导者的努力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人性化管理时代的到来,需要人们有更高的合作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互相信任,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勇于自我检讨反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
3、推行五常管理法的目的
1 员工作业出错机会减少,提升服务品质;
2 提高士气;
3 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查找,提高工作效率;
4 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使用,减少浪费;
5 整洁的营业环境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公司整体形象;
6 通道畅通无阻,各种标识清楚显眼,人身安全有保障;
7 为其他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4、推行五常管理的作用:
4.1最佳的推销员。
至少在行业内被称为最干净、整洁的场所让人们为之感动;
知名度很高,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
大家争着来这家公司工作;
忠实的顾客越来越多,人们都以购买公司的产品为荣。
4.2稳定出品的质量水平,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
员工有很强品质意识,按要求作业、按规定使用,能减少问题发生;
各种器皿、设备正确使用保养,保证品质要求;
五常管理法是确保品质的先决条件。
优质的服务及产品来自优质的工作环境;
发生问题时,一眼就可以发现;
店面或工作区域如果没有五常就发现不了异常(或很迟才发现);
早发现异常必然能尽早解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严重。
并且所用的调查时间减少,节省人力物力;
4.3节约能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常能减少库存量,最大程度上降低资金挤占;
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延长使用寿命;
减少不必要的仓库、货架和设备;
寻找时间、等待时间、避让调整时间最小化;
减少取出、安装、盘点、搬运等无附加价值的活动;
4.4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场所。
保持宽敞明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它使货物堆放有规范及标准;
危险、注意等警示明确;
员工正确使用保护器皿,不会违规作业;
灭火器放置位置、各种安全隐患标识明确,以防万一。
4.5是标准化的推动者。
让大家正确地执行已经规定的事项;
去任何岗位都能立即上岗作业。
4.6可以创造出快乐的工作岗位.
我们要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将让我们心情愉快;
喜悦的心情并不是公司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创出来的,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使工作场锁明亮、干净,不会让人厌倦和烦恼;
让大家都在亲自动手进行改善;
让员工乐于工作,更不会无故缺勤旷工;
能给人“只要大家努力,什么都能做到的”的信念,创造出有活力的工作场所;
4.7能塑造一个企业的优良形象。
第二章 五常法推行步骤
1、成立推行组织
1 推行委员会或推行小组成立
2 组织职责确定
3 委员的主要工作
4 编组及责任区划分
建议由企业主要领导出任五常法管理活动推行委员会主任职务,以示对此活动之支持。
具体安排上可由副主任负责活动的全面推行。
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2.1方针制定:
推动五常法管理时,制定方针做为导入之指导原则;
例一:
推行五常法管理、塑全力一流形象
例二:
告别昨日,挑战自我,塑造全力新形象
例三:
于细微之处着手,塑造酒店新形象
例四:
规范现场,现物,提升人的品质
方针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要有号召力。
方针一旦制定,要广为宣传。
2.2目标制定:
先予设定期望之目标,做为活动努力之方向及便于活动过程中之成果检查
例一:
第3个月各部门考核90分以上
例二:
有关职能部门或公司领导到店内检查,不必事先临时做准备
目标的制定也要同具体情况相结合。
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1 拟定日程计划作为推行及控制之依据
2 收集资料及借鉴他处成功酒店的做法
3 制定五常法管理活动实施办法
4 制定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方法
5 制定五常法管理活动评比的方法
6 制定五常法管理活动奖惩办法
7 其它相关规定(五常法管理时间等)
4、培训
1 每个部门对全员进行培训
2 五常法管理的内容及目的
3 五常法管理的实施方法
4 五常法管理的评比方法
5 新进员工的五常法管理训练
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让员工的五常法管理活动能给工作及自己带来好处从而主动地去做,与被别人强迫着去做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培训形式要多样化,讲课、放录像、观摩其它企业案例或样板区域、学习推行手册等方式均可视情况加以使用。
5、活动前的宣传造成势
五常法管理活动要全员重视,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最高主管发表宣言
2 晨会、内部刊物宣传
6、实施
1 前期作业准备:
方法说明会、道具准备
2 办公区域及店面洗澡运动(全体上下彻底大扫除)
3 建立地面划线及物品标识标准
4 3定(定点、定量、定人)、3要素(场所、方法、标识)展开
5 定点摄影
6 做成五常法管理日常确认表及实施
7 红牌(P牌)作战
7、活动评比办法确定
1 加权系数:
困难系数、人数系数、面积系数、教养系数
2 考核评分法
8、查核
1 现场查核
2 五常法管理问题点质疑、解答
3 举办各种活动及比赛(如征文活动等)
9、评比及奖惩
依五常法管理活动竞赛办法进行评比,公布成绩,实施奖惩。
10、检讨与修正
各责任部门依缺点项目进行改善,不断提高。
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1 标准化、制度化的完善
2 实施各种五常法管理化月活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企业因其背景、架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的不同,推行时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出现,推行要根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采取可行的对策,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第三章、五常法的实施要点
1、自检:
在我们的企业中,是否存在以下现象,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应采取什么对策?
1 物品堆放杂乱;
2 私人物品随意摆放,员工频繁走动;
3 设施、设备保养不良,故障多;
4 地面脏污、设施破旧、灯光灰暗;
5 管理气氛紧张,员工都无所适从。
各层管理人员应层层实施“6定”管理:
1 定区域:
在店内划分各责任管理区域;
2 定责任人:
将各区域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人;
3 定目标、标准:
区域内五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例如本周内区域的卫生标准等);
4 定计划:
区域内五常工作的计划表;
5 定检查:
管理人员必须定上检查时间表,严格检查;
6 定总结:
阶段届满时要进行总结反馈,推广好的经验与方法。
2、1S——常组织
清除零乱根源,腾出“空间”,防止材料的误送,创造一个清晰的工作场所。
2.1零乱的根源,主要来源于:
1 未及时舍弃无用的物品。
2 未将物品分类;
3 未规定物品分类标准;
4 未规定放置区域、方法;
5 未对各类物品进行正确标识;
6 不好的工作习惯;
7 不定期整顿、清扫。
2.2腾出空间的地方和对象主要表现在:
1 存物间、框、架;
2 文件资料及桌厢柜;
3 器皿、产品;
4 工装设备;
5 店面、办公场所、公共场所;
6 室外
7 室内外通道;
8 门面、墙面、广告栏等。
2.3组织的实施方法:
2.3.1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点检出哪些东西是不需要和多余的
具体检查要求:
1 办公场地(包括现场办公桌区域)
检查内容:
办公室抽屉、文件柜的文件、书籍、档案、图表、办公桌上的物品、公共栏、看板、墙上的标语、月历等;
2 地面(物品注意内部、死角)
检查内容:
机器设备、大型柜式空调、挂式空调、饮水机、服务柜、垃圾桶、小部件;
3 室外
检查内容:
堆在场外的杂物、物品架、废品、杂草、扫把、拖把、纸箱;
4 仓库
检查内容:
库存产品、储存架、柜、箱子、标识牌、标签;
5 天花板
检查内容:
导线及配件、蜘蛛网\尘网、指示牌、照明器具;
2.3.2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标准,确定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同时,反省那些不需要物品产生的原因。
需要
不需要
要用的设施、设备、电气装置
杂物、灰尘、纸屑、油污、蜘蛛网
正常使用中电脑设备设施
不再使用的电脑设备
工作台、物品架
不再使用的吊扇、各种挂具
办公用品、报表、书稿、杂志、文具及其它物品
过期及破旧的书籍、报纸、报表、账本等
尚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
损坏的工具、易耗品
尚有利用价值的余料
无用的各种管线
垫板、工用具、容器、防尘用品
无效的标牌、指示牌
使用中的垃圾桶、垃圾袋
破损的垃圾桶、箩篮筐、纸箱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使用中的样品
废料、呆料、滞料或过期样品
美化用及活动推行中的海报、看板
过期海报、看报、卡片箱、挂架、过时的月历、标语、损坏的时钟等
使用中的清洁工具、洁具、用品
除统一放置的私人茶杯以外的私人物品
其他需要的物品
其他不需要的物品
2.3.3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1 清除与淘汰不需要物品的重点对象:
a.设施设备;
b.库存物品,原辅材料;
c.作业场所的工具、用品、容器等。
2 物品淘汰的准则:
a.物品用途不明确的;
b.物品已经变质或过期的
c.物品已经不需要使用的。
属于淘汰准则内列出的物品,做好标记,由专人或专门管理小组负责集中收集及处理。
2.3.4破损设备、器具及时报修、清理
已经破损的设施、工具、容器等,应及时报请修理,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不能修理的或者已经破损淘汰的设施、器具,应及时清理出场所。
2.3.5私人物品的存放
一般来讲,私人物品不应带入工作场所,个人衣服、挎包等随身必带的物品,应集中存放与更衣柜内;
在工作时间内需要使用的个人物品如茶具、毛巾等,应统一存放与工作场所内指定的位置。
2.3.6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并进行分层管理。
物品的判定基准可参考下列基准表
使用次数
分层管理
不能用
废弃处理
不再使用
即时清出工作场所,改放储存室
一年内可能会再使用
即时清出工作场所,改放储存室
6个月到1年左右用一次
即时清出工作场所,改放储存室
一个月都不使用一次的物品
即时清出工作场所,改放储存室
偶尔需要使用的物品
放在作业区附近或暂存仓库
每星期需要使用一次的物品
放在作业区附近
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
放在使用地
每天都使用三次及以上的物品
放在不用移动身子就可以取到的地方或身上
根据基准表和每个岗位的意见,确定留下来的各物品的使用频率。
此基准包含整理和整顿时需要判别的物品,针对具体的整理、整顿内容,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所有物品的基准目录。
2.4开展组织活动应注意事项
1 虽然现在不用,但是以后要用,搬来搬去怪麻烦的,因而不搬又留在现场;
2 好不容易才弄到手,就算没用,放着也不碍事;
3 一下子处理报废这么多,管理者有意见怎么办,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4 为什么别人可以留下来,而我不行,太不公平了;
5 良好分层管理的关键——有能力判断物品的使用频率及有能力确保把物品放在恰当的地方;
6 决定哪些物品你确实不需要而将之放在远处与决定哪些物品你确实需要它们放在身边同等重要。
3、2S——常整顿
定置存放,让物品有名有家,实现随时方便取用
3.1不方便取用的情况举例说明:
1 多种物品混放,未分类,难以寻找;
2 物品存放未定位,不知道何处去找;
3 不知道物品的名称,盲目寻找;
4 不知道是否有零件存在(没有存档总表);
5 物品无标识,视而不见;
6 存放地太远,存取费时;
7 存放地点没有此物品,不知道是已用完或别人正在用它;
8 存放不当,难以取用;
9 无适当的搬运工具,搬运困难;
10 无状态标识取用了不适用的物品等;
11 太大了,拿不起;
12 太重了,拿不动;
13 需要调整或安装;
14 没有运输的通道。
3.2整顿的实施方法
整顿的主要对象在“场所”,而工作场所最大的时间浪费是在“准备工作时间”,在工作中“选择”和“寻找”花费一定的时间。
所以,要想消除“选择”和“寻找”带来的时间浪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2.1决定放置场所
1 经整理所留下的需要东西,物品要定位存放;
2 依使用频率,来决定放置场所和位置;
3 用标志漆颜色(建议黄色)划分通道与作业区域;
4 不许堵塞通道;
5 限定高度堆高;
6 不明物撤离工作现场;
7 看板要置于显目的地方,且不妨碍现场的视线;
8 危险物应放在特定的地方;
9 无法避免将物品放于定置区域时,可悬挂“暂放”牌,并注明理由时间。
3.2.2决定放置方法
1 放置的方法有框架、箱柜、袋子等方式;
2 在放置时,尽可能安排物品的先进先出(推荐左进右出);
3 尽量利用框架,立体放置(上下分层),提高收容率;
4 同类物品集中放置;
5 采用平行(物品架前后或上下平行)、直角(物品架放置做到垂直)原则
6 框架、箱柜内部要明显易见;
7 危险场所采用栅栏等措施予以隔离
8 必要时设定标识注明物品负责人及“每日点检表”;
9 清扫器具以悬挂方式放置。
3.2.3定位的方法
1 一般定位方式使用:
a)标志漆(宽7-10厘米);
b)定位胶带(宽3~5~7厘米)。
2 一般定位工具:
a)彩色胶带;
b)彩色瓷砖;
c)不同颜色的栅栏;
d)不锈钢上雕刻花纹等。
3 定位颜色区分:
不同物品之放置,可用不同颜色定位,由实施企业按照惯例和原有的底色等来确定,原则上,应容易识别或比较醒目,全公司范围必须统一。
a)黄色:
工作区域,正在使用的物品
b)绿色:
工作区域,准备使用的物品、暂放区
c)红色:
损坏物品区域
4 定位形状,一般有下列三种:
a)全格法:
依物体形状,用线条框起来
b)直角法:
只定出物体关键角落
c)影绘法:
依物体外形实际满绘
3.2.4标识所有物品(这是五常法实施目视化管理的重点)
1 所有物品的存放位置都有标识。
对可供放置物品的场所和货架进行统筹安排,划线定位,使得所有物品的存放均能做到有名有家,“名”即物品的名称,“家”即存放物品的位置。
其目的是为了让物品存放归类,便于管理和方便拿取。
2 所有的设施、设备均有标签。
标签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具体设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设施的操作方法,设施的性能(消毒柜应达到的消毒温度、冰箱应当满足的冷藏或冷冻温度)等,但管理责任人及其管理职则的内容必须明示。
通过设置标签,明确管理责任人和管理职责,以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的和有秩序的运转状态
3 具体可参照以下原则:
a.物品放置场所的标识与物品实物相一致的原则。
b.标识包括大标识与小标识,大标识设在醒目处,小标识设在物品放置区域,醒目处标识与物品放置区域(场所)标识应相一致的原则。
c.标识表示的方法可以标签、显示板、看板、现场划线或在现场划线上加注文字等目视容易识别的原则。
d.标识是五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为能充分发挥标识的目视管理功能,企业在推行五常法管理时,在标识上应多下功夫、多动脑筋,如采用颜色辨识、采用可变换标识,采用插入式标识等。
3.2.5目视管理的载体
1 管理标签:
计量、仪表、设备、设施、工具、容器等使用周期、精度、校正周期、是否完好等,标签上做到一目了然。
2 管理界限标识:
a.应用明显的线条或颜色,标出一般使用范围和危险范围;
b.原材料、半成品、配料、备用等物品,亦可借助不同颜色的标签、划线,标识最低的库存量,通过颜色提示使用者和管理者;
c.采用定点像片展示。
如果难以用标签或文字达到目视管理时,可以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对现场或操作进行照相,用像片作为限定的标准或规范管理的依据。
3 着色:
依照不同的重要性、危险性、紧急性程度,以不同的颜色提醒有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而达到目视管理的效率和安全。
3.3开展活动注意事项
1 刚开始大家摆放很整齐,可是不知从谁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乱了;
2 识别的手法只有自己看得懂,别人看不懂,识别手法不统一,有和没有一样;
3 摆放位置转移,今天换一个地方,明天又换一个地方,很多人来不及知道;
4 一次搬入现场的物品太多,连摆放的地方都没有。
4、3S——常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4.1清洁的推行方法
4.1.1建立清洁责任区。
1 利用本企业的平面图,对所有作业范围明确标识各区域的清洁责任人或责任班组;
2 各责任区域应有细化的定置图(即定位到每个最小区域,如调味品桌、切菜台等都落实有固定的责任人);
3 公共区域,可确定某个岗位(班组)或某个员工为包干责任人,或者采用轮值的方法;
4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切实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该区域的清洁卫生。
4.1.2执行例行扫除,清理污迹。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
1 规定例行大扫除的内容,要细化到每日清洁、每周清洁的时间、范围和内容;
2 为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离地放置;
3 全员拿着扫把、拖把等依规定彻底清扫;
4 管理者要亲自参与清扫以身作则;
5 要清扫到很细微的地方,不要只做表面工作;
6 要注意配线、配管上部的清洁;
7 设施、设备周围的清洁;
8 转角处、操作台底下、桌子或柜子底下、冷库内、冰箱内等容易被忽略地方的清洁;
9 日关灯、紫外线灯及其它照明灯内壁和灯罩的清洁;
10 洗手间、茶水间的清洁;
11 橱、柜等顶面、背面的清洁;
12 清洁用品本身的清洁,并做到及时归位放置;
13 地面保持干燥、整洁,墙面、屋顶保持清洁;
14 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
15 破损的区域或物品要及时修补或清理,如墙壁、天花板破损或脱落,死角、常规方法清洁不到的地方,地面破损或积水处。
4.1.2调查污染源,彻底根除——确认脏污与灰尘对作业质量的影响。
4.1.3认真履行个人清洁责任。
清洁必须细心,应树立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不允许存在任何不清洁或有污秽情况观念,具体清洁时特别需注意:
1 清洁范围、对象;
2 清洁方法、重点;
3 清洁要求、标准;
4 清洁次数、周期;
5 清洁用品、工具;
6 清洁时机、时间。
4.2开展清扫活动注意事项
1 只在规定的时间内清扫,平时见到脏污也不当一回事;
2 清洁保持是清洁工或值日人员的事,与自己和其他人无关;
3 不把所有废弃东西立即扫掉,扫干净这个地方,却又弄脏另一个地主;
4 清扫工具高度过高、过远手不容易够着的地主,于是就不清扫;
5 清扫工具太简单,许多脏污无法除去;
6 掉下来的标示不能贴上。
5、4S——常规范做到持之以恒
5.1“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通过“组织”、“整顿”、“清洁”三个过程,达到工作现场卫生整洁的状态,使企业的整体从感官上首先出现改变。
5.2常保持的实施方法
5.2.1落实前“3常”执行情况
1 彻底执行前“3常”各种动作;
2 如果前“3常”实施半途而废,则原先设定之划线标示与废弃物的盛桶,势必成为新的污染而造成困扰;
3 充分利用文字、表格、照片、图片、张贴画、宣传资料、个人体会、讨论发言、大会演讲、表态等形式,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五常法”管理推行氛围和实施气氛。
4 主管随时巡查纠正,巩固成果,—有不对的地方,一定要沟通予以纠正。
5.2.2设法养成“整洁”的习惯
1 没有“整洁”的习惯,则地上纸屑、脏物就自然地视若无睹,不去清扫擦拭;
2 环境设备不去擦拭,也就懒得去做点检;
3 懒得做点检,“异常”发生了,也无法察觉,当然现场经常产生毛病和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