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065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节能减排和煤炭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9月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相关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行业内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

行业主要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能具体如下: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3、行业主要政策

(1)国家总体政策

(2)信息产业相关政策

(3)节能减排行业信息化相关政策

(4)煤炭行业信息化相关政策

二、行业概况

1、我国软件行业基本情况

软件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主导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软件产业已逐渐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行业,成为拉动整个电子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根据工信部统计,2014年我国软件行业销售额为37,234亿元,同比增长21.68%。

近两年,软件行业的平均增速维持在20%左右,远高于GDP增速。

2007年以来国内软件行业销售情况

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近年来保持加速增长的趋势,软件行业的销售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

工信部在2014年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表示,我国将采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拓展应用市场、持续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五大措施促进软件产业升级,全面提升软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支撑服务能力。

根据信息产业部历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2014年中国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2.19%上升到2014年的5.85%。

软件行业占GDP比重

从软件行业子行业上看,2014年信息系统集成与软件产品收入之和占到软件行业总收入的52%,信息系统集成与软件产品仍是软件行业占比最大的子行业。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类服务收入分别占到软件行业总收入的10%、18%。

2、节能减排及煤炭行业信息化的背景

(1)节能减排信息化的背景

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能源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加深,不可再生资源的能源消耗日益加大,政府和全社会越来越重视能源问题,节能环保的理念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加强并最终作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长远战略发展方针。

我国节能行业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作为我国首部以能源节约为立法宗旨的综合性法律,《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要求“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在此阶段,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设备改造和以能耗监测为主要功能的软件系统开始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同时市场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节能改造的企业。

2)2006年,我国将节能减排正式写入“十一五”规划,相关国家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节能有关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国内市场兴起了一批以工业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同时整个市场也逐渐开始细分,出现了部分以设备制造为主业的工业节能产品公司和以节能服务为主业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

进而相继出现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应用为主的综合能效管理业务公司,工业节能市场由产品节能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流程优化为主导。

3)2012年7月和8月,国务院先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

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时,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束性目标。

但2011-2013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形势十分严峻。

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相应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加强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计量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构建完整的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核查体系,确保相关指标数据准确一致。

加强分析预警,研究制定确保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的预警调控方案,定期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公告。

随着国家对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一方面,各级政府均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需依靠先进科学的管理工具和决策分析工具,切实掌握全社会和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基础数据和过程数据,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过程考核和动态监管。

在此背景下,具备技术优势和产品研发能力、能够为节能减排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的服务型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现阶段,中国节能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其边界和内涵的不断延伸和丰富,在政府引导、工业转型升级、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化的背景下,节能产业预计在未来将得到大力发展,中国节能市场将会进一步走向成熟,中国节能产业将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2)煤炭行业信息化的背景

随着国家对能源行业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重视,对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管理要求在近年来不断升级。

各地方政府和能源企业纷纷响应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规划设计,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能源行业市场对IT集成、管理系统的需求得到了迅猛增长,具体如下:

①煤炭行业的稳步发展是煤炭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煤炭行业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我国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和安全程度。

2003-2013年期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在世界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为67.50%,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地位。

2014年全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达38.7亿吨,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79亿吨,我国占世界煤炭生产总量的49.00%。

煤炭信息化产业是伴随着煤炭行业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②“两化融合”为煤炭行业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列为重要任务,并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因此,“两化”深度融合将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对各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也将是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我国煤矿开采条件差、灾害类型多的客观情况使信息化成为煤炭工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我国绝大多数煤矿为井工矿井,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难度大,灾害类型多、分布面广,多数矿井同时具有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隐患,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开采条件方面来说,我国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少,而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456米,采深大于600米的矿井产量占28.50%,一些矿井的开采深度已经超过了1,000米,并以平均每年15-20米的速度加深。

在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00%。

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相关的信息具有动态性、灰色性、模糊性的特点,其数据是活跃的、实时的、海量的且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企业必须借助诸如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软件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实时分析、实时发布、及时处理,以克服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实时数据严重不足、信息传输严重不畅、分析方法十分简单、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落后局面。

④煤炭行业的兼并整合加快了信息化在全行业的推广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于2011年12月联合发布的《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监总煤装[2011]187号)的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9,535处、淘汰落后产能近5亿吨。

经过兼并整合与淘汰落后产能,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大型煤矿产量占比逐步提升。

兼并整合将改变我国煤炭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煤炭生产企业将不再简单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与利润的提升,而愈加重视日常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

信息化作为提升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将成为煤炭生产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3、信息化软件供应商与上下游的关系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上游为计算机及辅助产品、网络硬件设备、系统软件行业,下游为各级政府部门、煤炭等行业。

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

上游行业的产品质量会影响本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质量,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将会对本行业的产品价格产生联动影响。

当前,电子类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推动本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完善;上游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产品价格总体下行趋势明显,对本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国家已将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日益加强,公司重点的业务领域如电子政务、煤炭信息化、智慧城市等都属于国家长期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预计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下游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先进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较高,使得本行业必须不断加大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满足下游行业客户的自身业务需求和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4、相关领域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节能减排领域信息化主要是结合建设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开展和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建立健全能源环境监测体系为基础,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潜力,集成能耗、经济、利税、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数据,采用云技术架构,利用大数据方法科学的建立分析、诊断、预警、调控、研判一整套的过程评估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协同工作机制的形成,为政府各级部门、各领域用能单位、节能服务机构等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挖掘节能减排量化潜力,为建立市场化倒逼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固化节能减排奖励政策资金的管理流程,利用科学的管理决策方法实现城市环境与经济两个发展目标。

煤炭行业信息化主要指通过综合自动化及在线检测、办公自动化、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满足企业对生产、安全、技术、设备、人力、财务、采购、供应、运输、加工、利用等业务的管理控制,将煤矿的地质勘探、生产控制、安全监测、行政事务、物资采购、绩效考核、运输销售、资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加工成可以方便了解和使用的信息资源,实现生产过程及管理流程的优化配置,达到了信息完全共享,为生产单位、经营集团、监管机构的分析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并通过提供丰富科学的数据分析预测、预警模型,显著提高了煤炭生产、运输、加工企业的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及决策效率。

三、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行业的市场空间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稳定而持续的巨大需求。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最新数据,2015年全球IT支出将稳步达到3.80万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2.40%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在企业级软件市场方面,支出将稳步增长至3,350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5.50%,全球信息技术投资市场容量巨大。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一直保持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的市场规模增速,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2012年4月工信部颁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2015年全年,中国软件行业收入预计将突破4万亿,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00%,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4.50%以上。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2015年内,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0万亿,年均增长率预计在20%以上,将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0万亿,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0万亿,年均增长率30.00%以上。

我国信息化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市场空间

节能减排行业关系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中国来说,更具有战略性意义。

目前,我国还面临环境形势严峻和碳减排压力巨大等问题,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节能环保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节能服务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至5倍,主要耗能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大致要高出25.00%至60.00%。

能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加之自身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因此节能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中国环保在线报道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从事节能减排服务业务的企业达到4,852家,其中,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备案的节能减排服务公司总数累计已达3,210家,产业总产值增长到2,155.62亿元,实现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

在国家政策层面,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技术行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行业。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予以明确支持。

2011年3月16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之首,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服务产业总产值只有82.55亿元,2011年至2014年期间,全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分别为1,250.26亿元、1,653.37亿元、2,155.62亿元和2,650.37亿元,增幅分别为32.24%、30.38%和22.95%,预期2015年全年节能减排服务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未来,国内节能服务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以节能服务为核心的配套产业链将加快形成,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和鼓励,减排目标责任化作为各政府、各机构的考核因素之一;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节能减排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作为工业节能减排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信息化市场也将在未来五年迅速发展。

(2)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市场空间

随着煤炭行业的兼并整合、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加强、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作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将随着煤炭行业的平稳发展而持续增长。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于2012年2月联合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推算,我国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平均约为吨煤25元,按照2014年我国38.7亿吨的煤炭产量计算,2014年我国提取了约967.5亿元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煤炭综合信息化软件均在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之列。

随着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不断深化,大型煤炭集团将实现整合重组、大集团兼并、收购小煤矿,集团型企业将加强人财物、产供销的整体和集中管控,实现管理模式的快速复制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煤矿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随着行业的兼并整合、安全标准的提升、煤矿投资的增长和开采难度的加大,信息化将逐渐成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从煤炭行业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政策要求和煤炭行业的周期化发展态势来看,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快速转型发展期,整个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2、行业的发展趋势

(1)节能减排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①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压力驱动国内节能行业发展

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协定书》的通过和实施,为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交易市场的创建提供了法律基础。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1997年的《京都协定书》从法律上为工业化国家设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共同设计了三项创新机制来帮助工业化国家实现约束性减排目标,并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排放交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国履约机制。

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由此,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明确转变为国内节能减排的动力。

2016年G20中美领导人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分别提交《巴黎协定》批准书,中国承诺到2030年国内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至65%,这意味着中国势必将加速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变,压缩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使用,转而使用其他绿色能源,同时推进煤电清洁化和各类低碳技术的应用。

②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能源消耗巨大,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同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也将对工业发展形成硬约束,为工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7年颁布了新的《节约能源法》,同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推动节能服务行业发展。

此外,《“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将2015年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把节能目标的达成列为地方政府、重点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因素。

③我国重视工业节能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工业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加快传统生产设备的大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

节能技术的的发展重点将在于发展智能化平台,对能源信息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智能工具保障,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管理级”节能,实现自上而下的科学的节能决策,达到企业全面节能效益。

④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清晰化及要求趋严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煤。

若以未来十年年均增长2亿吨标煤能源消费量的速度推算,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0亿吨标煤以上。

煤炭消费持续增多可能使得“我国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5%”的对外承诺无法兑现,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及节能改造挖掘潜力降低能源消费量。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清晰化及要求趋严,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能源管理的全面掌控,而仅仅从生产环节的“动力流”入手,实施一重节能,以及局限于生产流程能源数据分析的二重节能,都将能源信息孤立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流程,忽视了信息集成对能源管理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集成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全面能源管理,实现“管理级”节能的需求。

⑤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发展

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例,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4年7月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发改地区[2014]1654号)提出:

促进高技术在地理信息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加强地理信息软件技术与数据库、高性能计算、网格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通用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型地理信息平台软件,重点发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适应云计算技术、时空技术、三维技术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鼓励研发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软件。

开发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推进国土、农业、规划、公安、应急、生态、统计等领域应用软件的产品化和产业化。

(2)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①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将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信息化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信息年鉴2012》,2011年我国信息化程度仅排在全球第51位。

而从信息化投入方面来看,我国IT支出占GDP比重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就煤炭行业信息化而言,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中硬件投入的比例较大。

一方面,部分中小型煤矿目前还未完成基础建设及系统建设,对于硬件的需求量仍然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环境,硬件的使用寿命较短,更新速度较快。

根据我国其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及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软件及服务占IT投资的比例将不断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将使软件及服务投入占煤炭行业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稳步提高。

②IT前沿技术的引入将推动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煤炭工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推广应用智慧矿山技术,实现煤矿规划、设计和生产动态管理;推广煤矿井下通讯、工作面图像采集技术;推广煤矿固定岗位无人值守与生产系统远程控制操作系统,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信息自动化、煤矿综合自动化进程,提高煤矿科学管理水平;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数字矿山或智慧矿山。

③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将逐渐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由于煤矿井下恶劣的生产环境及复杂的地质构造,其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尤其重要,随着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煤炭生产企业信息化正由单一系统的应用向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转变。

对于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来说,煤矿地理信息系统为煤矿井下数据的数字化及可视化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是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重要的枢纽。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煤矿井下空间地理信息与传统MIS、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集成系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决策提供了快速、全面、有效的支持,形成了统一、集成的一体化平台。

④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需要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是推进信息化的首要基础。

信息化标准的缺失和不统一,是长期以来制约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集中整合,企业管理区域不断扩张、管理层级逐渐增多、业务板块日益丰富,对本企业乃至行业内的统一标准需求日趋强烈。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整个行业开始理清具体的标准体系建设思路,明确标准的构建原则。

尤其是一些重要产煤区的政府监管部门和重点企业,依托多年煤炭领域的实际监管经验,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制定了一些地方统一规范,细化了地方标准的内容建设,对整个行业标准体系形成进行了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