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7798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docx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

第四章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组织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农业家庭经营的弊端,掌握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及利益联结形式,了解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掌握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发展模式。

教学思路:

通过剖析家庭承包制长期实行的弊端引入农业的经营方式,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教学重点: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合作组织的原则和发展模式。

教学难点:

农业经营方式与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合作组织

计划课时:

2学时

学习质量评价: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复习思考题的完成情况

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力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日益显示出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种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

1.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2.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3.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

4.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

5.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各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演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弱的矛盾等日益突出。

  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

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业开始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改革开放之初,农业产业化经营曾在局部地区、个别产业有所萌芽,比如在80年代一些农垦企业中就已经存在这种经营形式,当时被称作农工商综合经营,但没有产生扩散效应和普遍的认同。

山东省诸城市等地倡导的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以及后来的农工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

1993年初,山东省潍坊市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方略,随后得到山东省领导的重视,理论研究的支撑,以及媒体的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反响。

以1994年山东省委1号文件为标志,农业产业化战略进入起步实施阶段,成为全国范例。

  第三阶段是一九九三年以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

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充分肯定了山东维坊等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做法,并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和地位等。

  1996年以后,我国各地都开始行动起来,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

1997年,农业部对全国11824个有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调查统计,这些经营组织共联结农户达1995万户,约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9%,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31万,占农村全部劳动力总数的3%,平均每户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新增人均收入为150元左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基本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状况差异较大,主导产业或产品也各有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类型也不尽相同。

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这种类型是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

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这种类型占调查总数的45%。

到2004年底,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达到11.4万个,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销售总收入14261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70.9﹪,91.7﹪和141.7﹪。

带动农户8454万户,比2000年增加41.8﹪,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平均增收1202元/户,比2000年增加302元。

 

(二)中介组织带动型。

这种类型是以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

该类型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近年来也出现不少公司+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这种类型占调查总数的29%。

  (三)批发市场带动型。

这种类型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并通过合同契约或其它较稳定的经济关系,连接广大农户,实施产销一条龙经营,这种类型占调查总数的13%。

(四)农业产业化新模式的探索:

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

超市具备多种经营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客观条件:

(1)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物流、销售设备和技术;

(2)拥有可靠的标识系统和单品管理和跟踪系统;(3)外部竞争环境促使超市经营质量安全农产品。

但超市所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可靠和价廉质优的质量安全农产品。

 

在超市想获得价廉质优的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有能力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正在寻找零售市场,而农民也需要能够接受优质和安全农产品的稳定市场。

因此,在三者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结,把愿意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农户和有能力经营安全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及选择销售安全农产品的超市连接起来,加上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媒体的配合,高质量的安全农产品的“卖”和“买”难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实践中,已经有很多超市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来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类型外,还有一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科研教育单位,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为农户专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这些类型占调查总数的13%。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和主导产业或产品结构,反映出内部的利益联结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目前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合同契约制联结形式。

是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内部各利益主体通过合同契约形成的稳定利益联结关系。

通过合同关系,确定保护价收购或优惠价格,也有的制定出保底利润等。

如广东省新兴县温氏集团采取合同关系,公司保证农户出售一只鸡,要净赚2元钱左右。

合同契约联结关系,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利益联结关系,占调查总数的70.5%。

  

(二)股份合作制联结形式。

是指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农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

如江西省东乡县糖厂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出售甘蔗不仅直接获得全部收入,同时糖厂还将收入的10%列入糖厂当年的股份,算作虚拟股本,年终参与整个企业的利润分红。

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农民可以分享到加工、销售的利润,农民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这种联结方式占调查总数的18.8%。

  (三)合作制联结形式。

是指农民组建并加入合作社(协会等),以整体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据交易额大小进行利润返还的联结方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合作社集产供销为一体,农民既参与生产经营,又参与民主管理,盈余按社员对合作社的交易量实行返还;另一种是合作社+公司,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合同后,合作社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企业或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

盈余按合同规定返还给合作社后,合作社再按照社员对合作社的贡献进行分配。

有的地方将这种分配形式称为二次结算”或“二次分配”。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茧农合作社在连接富安茧丝绸集团公司和农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生产合同,确定最低保护价。

1995——1997年三年,集团公司在年终从蚕茧加工、销售中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利润,通过合作社对茧农进行分配,茧农得到的“二次分配”款共计700多万元。

这种联结方式占调查总数的11.7%。

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渐趋完善。

截至2005年底,在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86.5%,比上年增长6.6个百分点。

在合同关系中,订单关系达到59549个,占总数的43.9%,比上年增长10.9个百分点;订单总额达到3779亿元,订单合同履约率达80.7%,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户与市场联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与现代产业经营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1、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

新产品开发差距,抑制竞争力的提高。

由于受自身技术、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在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上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落后,龙头企业较少进入是一个典型例子;再以玉米加工为例,美国可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且深加工量占15%—20%,我国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深加工比例不到玉米加工量的9%。

行业自律差距,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我国行业协会以官办居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的多,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自律协调作用,近年来我国茶叶、苹果汁、蔬菜等产业都出现过因国内企业自相恶性竞争,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典型案例。

市场竞争力弱的直接后果是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覆盖面为720多万户,不到全国总农户的1/3。

2、农产品质量差距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竞争的压力首先来自出口,而非进口,即沿海发达地区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农产品受到了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徘徊,尚未突破300亿元,今年首次出现逆差。

这与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存在差距紧密相关。

目前我国在农业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一是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

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小,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监控难度大,由农药、兽药使用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二是加工环节问题。

部分是因不法食品加工企业有意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知假造假,获取不义之财所致;更多的是因生产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生产加工规定的标准所致。

在目前我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他们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食品企业的小、多、散、乱特点最能说明问题。

三是流通环节问题。

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300多万家,大多为个体商户,缺乏很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

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

在不法经营者中,即有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的,也有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3、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别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根本特征,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策本身具有的深刻内涵。

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成为关键。

4、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尽管近些年各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共识,特别是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但同时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长效机制。

六.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实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组织实施。

(1)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它与市场和农户两头对接,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核心和支撑作用。

政府对各类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资金、人才、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扶持。

要重点鼓励和支持那些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大中型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有力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江苏金田集团前身是灌云县棉花良种繁育场,几年来,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棉籽、棉杆资源,发展精炼油、中密度两面光纤维板等棉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棉花良种繁育为龙头,以棉副产品深度开发为主体的贸工农联合体。

1998年,集团资产总值近2亿元,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8.5万亩棉花良繁基地,与10万农户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4年来,该集团通过合同保护价收购,良种加价补贴,优质优价和利润返还等措施,使农户增加收入5000万元。

(2)加强基地建设

农产品基地是龙头企业联系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它一方面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使龙头企业所需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使其生产经营理念和决策方案得以有效的实施。

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重点:

①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当地具有突出优势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

②把基地建设与群众参与结合起来,应通过示范、引导,逐步发展。

要从培植典型人手,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路子,把农产品基地建立在巩固的群众基础之上。

③把基地建设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基地的专业化方向,组建专业农协,使之成为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以便基地农民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农户和龙头企业相结合,加强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基地的生产条件。

从内蒙西部临河→东部赤峰,形成1000多万亩饲料玉米种植带和150多万头的奶牛产业带。

以县、市为区域,以若干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形成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

(例:

河南邬陵县花卉,湖北谷城县种业,湖北罗田县板栗等

但是,农业基地化、专业化生产并非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终结,它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端,是初级阶段。

从土地使用权结构上来看,“基地化”生产,是以农户分散生产为特征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农户进行同一品种、类型的农业产品生产。

这种以分散农户做主体的生产模式,必然不能适应灵活地变换农产品种的生产。

由于分散经营的模式自身存在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缺陷,农户的利益只能命系于目前单一市场功能的“龙头企业”,而这种带有明显“中介”性质的组织和农户之间并未能达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共识,脆弱的信用关系常常因为市场价格变化的不利影响而相互毁约,使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3)完善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

构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将竞争机制引入产业链的构建过程,通过双向选择,发展农业与相关产业的经济联合。

竞争和联合同属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没有联合的竞争,是在自发、无序状态下进行的,竞争诸力相互抵消,难以形成合力。

没有竞争的联合,通常是在行政干预下进行的,联合缺乏经济基础,联合体内部结构难以优化,运转动力不足,经济效率低下。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正确处理竞争与联合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产业链的构建过程。

一个农产品基地可以同时面对多个厂家,选择条件较优的龙头企业作为联合对象。

一个龙头企业可以面对多个农产品基地,选择条件较优的基地作为联合对象。

通过双向选择,以竞争推动农业与其相关产业的经济联合,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同时,通过经济联合,又将提高农业与其相关产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实力,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

(2)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构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机制。

民主管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运行的全过程和产业链各环节的管理上,要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在农产品基地的组建和运行中,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引导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经营方向的确定、产业结构的调整、龙头企业的选择等方面,要充分吸收基地成员参与,依靠基地全体成员,加强对基地组织的管理。

其次,龙头企业要吸收基地和农户的代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监督企业的运行,以保证决策科学化,运行正常化。

(3)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构建和完善利益机制。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核心,“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是处理产业链各环节经济关系的基本准则。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联合,其内在动力来源于农业与其相关产业对利润最大化的共同追求,构成产业链的各方都希望通过经济联合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处理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关系时,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

市场经济是充满风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联合,可以增强农业与其相关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减轻市场风险,但市场风险是不能绝对消除的,联合各方都要认真研究市场,制定市场风险的统一应对策略,并将其落实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实施,以共同抵御和承担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

在风险共担的基础上

实行利益均沾,即要力求使产业链各环节都能按投入获得平均利润。

建立在“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基础上的利益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业承担风险过大、利益却严重流失的不合理状况,而将经济过程的外部压力和经济主体的内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产业链持续高效的运行动力。

上海大盈肉类联合总公司,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公司为其带动的800多养鸭农户建立了三大配套体系:

一是服务体系。

为农户提供鸭苗、饲料、防疫、垫付部分流动资金、饲养技术指导等全程服务。

二是保险体系。

为了解决疫病及自然灾害对养鸭农户带来的损失,公司统一为养鸭农户向保险公司投保,统一支付保险费。

三是保障体系。

公司承担了收购、加工和销售等产后的一揽子服务,并用深加工增值的收益来保证养鸭农户每只肉鸭净收入不低于1元钱。

几年来,该公司资产扩张20倍,年屠宰上市优质肉鸡1019万羽,实现产值2.15亿元,实现利税1931万元,带动800多农户致富。

(4)营造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农村经济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而且涉及工农、城乡之间和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纵横交错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与重构,有赖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

要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促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将自身的工作自觉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积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服务,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节农业中的合作经济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

在国际上,对农业合作组织的定义不胜枚举,但很难有一种定义适用于所有的合作社。

199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代表大会上,又重新给合作经济组织下了一个很原则的定义:

合作经济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原则,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将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原则进行归纳后,能够集中反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特征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一是民主管理,产权中的控制决策权掌握在社员手中,合作社的方针和重大事项由社员参与决定;

二是社员拥有产权中的剩余索取权,资本的报酬受到严格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剩余的分配部分按社员与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易额(惠顾额)进行分配。

但两条原则能否贯彻的重要前提是,作为合作组织成员的农民不仅是股东(这里所说的股东并不仅指社会拥有常规意义上的股份,而是指其所有权的所有形式,即除了普通股和优先股外,还包括周转金,公积金、惠顾返还金证券等),而且是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的主要对象(惠顾者)。

这也反映了合作经济目标、宗旨与其制度特征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

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组织。

普遍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发展市场经济要注意区分市场和政府的不同功能,市场着眼于效率和利润,追求效用最大化,而维护社会公平则是政府的责任。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竞争并不完全,资源所有者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也并不平等。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不愿干预或无力干预,这就导致了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

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说明,市场机制与政府体系都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有合作经济组织这类非常规的经济性组织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及补充政府部门的功能。

也正因此,国际合作社联盟将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定义为“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并在1995年的代表大会上增加一条原则,规定合作经济组织在满足社员需求的同时,要推动所在社区的持续发展。

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在注重公平时往往会影响其组织效率,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给予合作经济组织各种形式的财政支持(如纳税优惠、贷款担保等)来补偿其效率上的损失。

将以上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具体化为以下4个方面:

(1)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

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农业生产越专业化、商品化,就越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如果农业生产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各个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除了满足自给性需要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那么他们之间就没有实行合作的必要。

如果利用非经济手段强行地把不同的农户捏合到一起,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在各个农户之问,出现了相当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各个不同环节、阶段由不同的生产组织去完成的情况下,彼此之间才有进行合作的必要。

(2)为了抗御高层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需要合作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众多的农户推向了市场,而市场则由价值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诱导资源的配置,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引导生产。

分散的农户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陡增。

农业还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产业,单家独户几乎无力抗御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和避免市场与自然所带来的风险,农民迫切需要合作制。

(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

一般来说,农户的经营规模狭小,单独采购生产资料难以获得价格优惠,单独出售农产品也难以卖上好价钱,在生产中单独使用某种大型的机械或采用某项先进的生产技术措施就可能变得不经济。

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就需要通过合作制联合起来,借助外部交易规模的扩大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提高产品的售价,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设备等的利用率,寻求规模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