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727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推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

电池世界时间:

2011年4月

全球一次能源日益枯竭,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多,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国际上面对能源和环境危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加速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

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提振经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以及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多重压力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化学与物理电源(电池)作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氢氧(或空气)燃料电池与储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必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化学与物理电源市场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

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计划实施以来,鉴于新型电池产业的崛起,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之一。

当前除了传统原电池与铅酸蓄电池产业外,还有碱性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蓄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液体流动氧化还原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产业等。

在世界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态势下,世界各国与我国都已经开始致力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其中,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由此使物理电源中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与产业在我国得到空前迅速发展,开创了我国物理电源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同时化学电源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及未来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成为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

此外,化学与物理电源也是我国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支撑产品,“十一五”也有了十分突出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发展趋势表现为:

1、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太阳能光伏

据报道,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全部发电的50%,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达到30%。

由此可见今后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近几年高速发展,已成为太阳电池生产大国。

2007年,我国电池产量达到1088MW,占世界总量的29%,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2000MW,约占世界产量的33%,仍居世界首位。

2008年,全球前25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有9家是我国企业。

2009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000MW,占世界产量的40%以上。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上游的原材料提纯技术和下游的应用还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我国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的辅助材料、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平衡部件(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国产产品已占主流地位,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量仅占全球份额不到1%。

随着“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实施,国内光伏市场更大规模的应用已开始启动,预计“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将快速发展。

总体上,我国产业主要集中于原料加工、电池封装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原材料提纯、高效电池工艺及相关生产装备等技术以及后端市场应用依然缺失。

我国太阳能电池目前仍然以晶体硅电池为主,而对薄膜电池和其它低成本电池技术也在加速研制中。

由于薄膜电池材料消耗大大降低、显示出成本较低等优势,未来会得到更快发展,而聚光太阳能电池凭借其高转换效率也将成为太阳能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2)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势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是利用动力电池的混合电动车与纯电动车。

从近期来看,锂离子电池受到广泛青睐,而从长远来看,期待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稳定性则是日益增长的一个重大新课题,各种验证已经显示通过储能解决风能与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是最佳的技术方案,由此各国都设立了研制与建立智能电网的计划。

显然,储能电池的未来应用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需求量甚至会超过动力电池。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生产国之一。

全球锂离子电池生产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2009年,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15亿只,销售额达到170亿元。

具备了较强的科技实力和研发基础。

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计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提出,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将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新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储能将成为电池产业新的应用领域。

从现有市场来看,动力电池短期内将以氢镍电池为主,未来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选择;储能电池以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为主。

未来锂离子电池、钠硫蓄电池、液体流动氧化还原电池等将在储能领域得到应用。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但核心部件仍由国外先进企业垄断。

现阶段,各类电池产品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都基本完成了国产化,但电池隔膜、六氟磷酸锂(LiPF6)盐等核心材料仍由日本、美国等几家公司垄断。

近期虽然在隔膜、六氟磷酸锂盐技术上取得一定进步,但产业规模较小,仍以低端产品为主。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和绿色储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且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和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务院已把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2、电池、材料、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将是影响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

电池技术不仅影响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还影响到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量的存储和使用。

材料技术是影响新能源成本的关键因素,如何发现,研发出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材料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的关键。

智能电网技术是近期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稳定性的问题。

新能源各产业存在技术和应用上的互补性,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资源的整合,还能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新能源的商业应用。

3、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持从行业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相协调,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减少资源使用量,降低电池中有害物质含量,不断完善和推进以“禁止、限制、替代、回收”为主要内容和治污体系的建立,把治理污染和推进清洁生产作为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全国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示范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为支撑的市场化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二、“十一五”期间,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发展现状:

1、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化学与物理电源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中心。

据统计,2009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生产企业约4000余家,产业总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

2009年,化学电池总产量约335亿只,超过全球电池总产量的一半;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超过4000MW,达到全球总产量的40%;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生产总值超过19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138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主要产品的产量、销售收入与出口额分别见表1、2和3。

表1“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主要产品的产量

品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镉镍电池(亿只)

13.89

13.5

12

9.9

6

氢镍电池(亿只)

11.55

11.78

12.7

12.9

10

锂离子电池(亿只)

8.5

10

12

14.5

15

铅酸蓄电池(万KVAh)

4334.5

7777.8

9000

9700

11500

锌猛电池(亿只)

215.1

210

199

190

195

碱猛电池(亿只)

50.73

60

70

80

90

锂一次电池(亿只)

6

6.8

8.8

12

16

太阳能电池(MW)

200

438

1088

2000

4000

表2“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亿元)

品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镉镍电池

36

35.5

37

30

25

氢镍电池

36

37

40

65

50

锂离子电池

145

162.4

170

178

150

铅酸蓄电池

250

350

530

650

760

锌猛电池

97

105

100

98

95

碱猛电池

45

65

70

78

82

锂一次电池

7

8

8.5

10

12

太阳能电池

80

252

549

740

550

合计

696

1014.9

1504.5

1849

1724

表3“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主要产品的出口额(亿美元)

品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镉镍电池

3.78

3.35

5.11

5.25

2.15

氢镍电池

5.78

5.78

7.68

7.42

5.41

锂离子电池

23.19

29.81

34.93

39.16

32.69

铅酸蓄电池

8.14

11.48

15.09

20.15

12.12

锌猛电池

6.98

8.46

9.14

9.44

8.89

碱猛电池

2.76

3.72

4.76

5.08

4.98

锂一次电池

0.55

0.44

0.62

0.74

0.76

太阳能电池

3.85

11.9

35.64

90.02

71.1

合计

55.03

74.94

112.97

177.25

138.1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发展的基本成就:

(1)、生产、出口持续增长

近4年来,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和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到30%/年,化学电源出口额增长率接近15%/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出口平均每年以超过翻番的速度增长。

(2)、完整的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门类已基本齐全,形成了材料、零配件、机械装备、电池与组件、系统以及应用消费的完整体系。

同时规模化与自动化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我国电池行业已被世界电池业所瞩目。

(4)、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企业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化学与物理电源企业已形成民营、股份制、国有、外资、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格局,并呈现优胜劣汰趋势。

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无论是在体制还是在机制上,都更加市场化。

专业化,地域性规模企业逐步形成并壮大,2009年,销售收入最高的太阳能电池企业接近200亿元,铅酸蓄电池企业达到70亿元,锂离子电池企业超过30亿元。

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30家。

(5)、产品结构优化,装备水平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过去我国电池以低档传统产品为主,近几年来,技术先进的无汞碱锰电池、一次锂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均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铅酸蓄电池和锌锰电池生产国。

电池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基础较好的企业已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各种新型电池材料的国产化,改变了完全依靠进口的现状,提高了国产电池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国产的电池材料已开始大批量出口国外。

(4)、绿色能源推动电池产品升级换代

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太阳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

(5)、知识产权意识增强

为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更加重视“国际游戏规则”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和维护。

(8)、电池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电池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分类已由过去小类行业发展为中类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确立了世界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

2、存在的问题

(1)国际金融危机对电池产品的出品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主要电池产品的出口量为245.6亿只,同比减少了57.2%,起动用和密封型铅酸蓄电池出口量同比分别减少23.5%和22.2%,锂离子电池出口量同比减少13.7%,锂一次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14.9%,普通锌锰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3.3%。

2009年中国主要电池产品的出口额为138.1亿美元,同比减少22.1%,其中,镉镍电池出口额同比减少59%,起动用和密封型铅酸蓄电池出口额同比减少41.2%和39.6%,氢镍电池出口额同比减少27.1%,锂离子电池出口额同比减少16.5%,太阳能电池出口额同比减少21%,锂一次电池出口额同增长2.7%。

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太阳能电池出口比例高达98%以上,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电池产业影响较大,十二五期间,金融危机对电池产业的影响将依然存在。

表4:

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电池出口的影响

品种

出口量(亿只)

出口额(亿美元)

2009年

2008年

同比增长%

2009年

2008年

同比增长%

碱锰电池

56.93

61.7

-7.7

4.98

5.08

-2

锌锰电池

161.44

156.23

3.3

8.89

9.44

-5.8

起动铅酸蓄电池

0.13

0.17

-23.5

1.77

3.01

-41.2

密封铅酸蓄电池

1.05

1.35

-22.2

10.35

17.13

-39.6

镉镍电池

2.51

5.87

-57.2

2.15

5.25

-59

氢镍电池

7.65

8.66

-11.7

5.41

7.42

-27.1

锂离子电池

10.81

12.52

-13.7

32.69

39.16

-16.5

锂一次电池

5.08

4.42

14.9

0.76

0.74

2.7

太阳能电池

3900

1960

98.9

71.1

90.02

-21

合计

245.6

250.92

-2.1

138.1

177.25

-22.1

(2)贸易壁垒增多、贸易争端频发

由于我国电池工业的高速发展,已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电池出口设置各种壁垒,电池高科技领域将是今后技术贸易争端发生的

“重灾区”,技术贸易壁垒将是“十二五”期间电池行业面临的最突出的挑战,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和新能源行业的301调查为我国电池行业进一步敲醒警钟。

(3)高新技术产品出现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

国家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导致全国上下投资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的企业蜂拥而上,有基础的上,没有基础也在上,投资规模已远超出市场需求。

2009年,国内多晶硅已建成项目设计产能4万余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

2010年,多晶硅的总建设规模将超过17万吨,计划投资总额达1340亿元,若这些产能全部释放,相当于全球多晶硅总需求量的2倍以上。

多晶硅产业出现盲目无序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能耗偏高等问题,急需制定多晶硅产业准入条件,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动力电池技术不成熟就仓促上马,目前对该领域的投资有过热现象,国内涉及动力锂离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企业全国已有数百家,国内声称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企业近百家。

大型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尚未成熟,即使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经过市场考验的品牌也不多,技术水平仍不高;电动汽车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容量的纯电动车电池尚需实施产业化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尚需实现自主化生产;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混合系统技术瓶颈等产业链上的问题也会影响动力电池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刚刚起步,质量问题不断,技术尚未成熟就开始“大跃进”产业化,将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关键原材料和自主化生产设备依赖进口

电池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池材料的开发与水平,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池装备的精密度和自动化水平。

由于我国电池装备和材料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国内的电池装备、材料等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隔膜、电解质盐、添加剂、自动化生产线等目前仍被部分国家垄断,需要从国外进口。

(5)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我国锌锰电池的出口量占80%左右,而锌锰电池中的镉、铅含量是欧盟新电池指令要求的10倍以上。

这意味着我国锌锰电池的出口将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

因此,开发无汞、无镉、无铅锌锰电池技术是保持我国锌锰电池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电动自行车用电池目前95%以上为铅酸蓄电池,电动工具用电池70%以上仍为镉镍电池,动力用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

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商业运行模式的研究以及安全性的评估等工作对推动新型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意义重大。

我国电池工业技术相对国外先进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先进的铅酸蓄电池如卷绕式、双极性、铅碳、超级电池等,太阳电池中,薄膜、聚光等新型太阳电池技术,车用超级电容器产业化初期,研究开发这些先进技术,对提升未来我国电池工业的水平和提高我国电池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国一次锂电池由于工装设备、材料和技术落后,其质量水平与日本差距较大,特别是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相同产品的出口价格只有日本的1/3左右。

提高一次锂电池的质量水平和装备水平,开发一次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对提升我国锂电池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6)电池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汽车、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储能需求的增加,铅酸蓄电池以较快速度增长,但由于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小而散,许可证审查不严,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结构粗放,部分小企业装备和环保设施落后,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差,以低价参与市场竞争,造成产能过剩、市场混乱、污染环境,既浪费了资源,也影响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声誉,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事实上,高污染风险不等于环境污染,企业只要严格遵循国家环保规定,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的。

关键是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管。

(7)废旧电池回收工作有待规范和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恶名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并将其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如何规范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再生行为,如何规范我国现有的电池回收生产体系以及该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每年约产生废铅酸蓄电池200多万吨,由于回收工作不规范,大量废旧电池流入缺乏资质的小再生企业手中,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我国每年还产生大量废弃的锂离子电池、镉镍电池和氢镍电池及各种一次电池,实现废电池资源化利用,克服回收再生过程的二次污染,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义深远。

废旧电池回收对技术、设备、人员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涉及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投入的人力物力比一般别的行业要大得多。

因此,应充分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在行业开展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建议国家在税收方向给予优惠。

(8)标准化工作管理混乱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已越来越受国际同行的重视,我国电池行业应成为制订国际电池规则(标准)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电池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计划经济时代部门多

头管理的状况不但未有改变,并有加剧的趋势,电池行业标准有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争盘,有些电池标准甚至是不懂行的技术委员会或非主流企业在制订,有些标准根本无法实施,少数产品同时存在几个标准,搞得企业无所适从,影响了行业发展。

规范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加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和统一管理已迫在眉睫。

建议电池各相关标准化委员会应在国家核定的专业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2005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的产值约为750亿元,2008年超过1900亿元,其中化学电源由2005年67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5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4%;太阳能电池由2005年的80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750亿元,增长了8倍多。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电池行业的生产和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在国家扩大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相关政策推动下,电池行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世界各要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太阳能光伏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投资领域,这正是推动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时机。

特别是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与电池行业密切相关,涉及到太阳能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锂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及相关的电池材料产业。

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时代新要求也赋予电池行业更多的使命。

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非常光明。

2、汽车、电动自行车、手机、数码产品、笔记本计算机、玩具与电动工具等电池产品传统市场交继续快速增长,3G/4G网络建设加快,泛在网、物联网逐步进入商用,智能电网建设、三网融合的实施,将给我国电池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十城千辆”进入攻坚阶段。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4年内(2009年~2012年)在全国推广6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针对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

这将对车用动力电池产生巨大需求。

4、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即通过改造现有生产能力,于2011年开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理的5%左右。

工业部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确定发展以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明确在2020年之前实施千亿元投资进行扶持,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2020年实现普及5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预计汽车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

5、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