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概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7680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南宁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南宁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南宁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南宁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概况.docx

《南宁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概况.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概况.docx

南宁概况

南宁概况

【地理位置】南宁,一座历史悠久,风情独特的南国绿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和信息中心。

南宁历经1680多年的风雨沧桑,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发展成为一座清新灵秀、洋溢现代化气息的新兴都市。

南宁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链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各省区唯一沿海的省会城市,更是中国走向东盟的前沿城市。

【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人口】南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边陲重镇和著名商埠,是历代州、郡、府和省会驻地,南宁建制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

唐贞观八年(634),南晋更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

全市土地面积2211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799平方公里,辖兴宁区、新城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五个城区和邕宁县、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七个县(2003年6月27日南宁市正式接管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五个县,南宁市辖县数由原来的两个县增加为七个县)。

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648.85万人,市区人口150.06万人。

南宁是壮乡的一支古老歌谣,全市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

【自然资源】南宁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中草药资源。

南宁地处岭南有色金属地带,已勘查发现的有锰、锌、铅、金、银、煤、石英砂、水晶、重晶石、白云石,花岗岩等41种,为全国已知矿种的三分之一。

南宁是广西的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基地,盛产水稻、玉米、甘蔗、木薯、花生、豆类、麻类、茶叶等农副土特产品;还盛产香蕉、菠萝、芒果、荔枝、扁桃、龙眼等40多种亚热带水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中草药资源丰富,有砂仁、淮山、半夏、茯苓、银花、田七、桂皮等300多种。

【旅游资源】南宁市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是广西三大旅游区之一,优美的绿城风貌,迷人的中越边境风光、浓郁的壮乡民俗风情、壮丽的南国边关以及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九龙系珠、南湖情韵、龙虎猴趣、凤江绿野、邕江春泛等十大景观,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

【综合实力】2004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创199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幅为9年来最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84.9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301.14亿元,增长13.1%。

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成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达41%,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74.63亿元,比上年增加13.57亿元,增长22.23%,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创10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25亿元,同比增长19.34%。

财政支出62.56亿元,增长19.1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0.96亿元,比年初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79亿元,比年初增长15.09%;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08.77亿元,比年初增长33.4%。

【农村经济】在政策扶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2004年,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7%。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

粮食种植面积出现了6年以来首次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42万公顷,增长1.9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41万公顷,同比扩大2318公顷,增长1.05%,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2.7万公顷,同比减少了5.84%;蔬菜种植面积小幅增长,全年种植面积13.78万公顷,增长3.36%。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受夏季洪涝和秋季干旱的严重影响,粮食、甘蔗产量略有下降,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呈增长态势。

全市肉类总产量41.98万吨,增长9.8%,水产品产量15.88万吨,增长9.18%,禽蛋产量1.45万吨,增长2.22%,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51.48%,蔬菜产量253.42万吨,增长3.16%,水果产量67.04万吨,增长17.13%。

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2004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7.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用排灌机械42.92万千瓦,增长6.69%;大型拖拉机2.04万台,增长7.1%;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0.36万部,增长15.6%;农用运输车(含载重汽车)0.91万辆,与上年持平。

全年农村用电量47034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64%。

化肥使用量(折纯)34.42万吨,增长9.7%。

有效灌溉面积352.6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90.45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

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继续提高。

全市通汽车村达1392个,占村总数的97.9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1332个,占93.74%,提高0.62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达1126个,占79.24%,提高2.6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3.65亿元,增长24.55%,增速比上年提高4.99个百分点。

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6.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

2004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有、股份制和三资企业齐头并进。

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8.6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7.44亿元,增长12.54%,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2.6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3.83亿元,增长24.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4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21.68%。

2.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二者差距缩小。

2004年我市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1.73亿元,增长23.18%,增幅高于重工业6.62个百分点。

3.产销衔接稳定,重点产品发展良好。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53.91亿元,增长23.14%,工业产销率96.31%。

全市统计的137种主要工业产品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74种,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54.01%。

主要工业产品完成情况:

机制糖116.41万吨,下降6.74%,卷烟254.52亿支,增长6.05%,纸浆17.82万吨,增长6.84%,化学原料药3230吨,增长55.29%,平板玻璃486.61万重量箱,增长7.62%,人造板34.51万立方米,增长4.89%,小型拖拉机6.27万台,下降3.37%,烧碱14.78万吨,增长5.5%,铝材3.34万吨,增长71.65%。

4.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强劲。

2004年,全市有6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4.0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3.43亿元,增长16.41%,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0.68%和59.2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7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也由2003年的38家增加到40家。

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仍然是南宁卷烟厂(18.68亿元)和南宁糖业(11.05亿元)。

5.大部分行业产值增长,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作用突出。

2004年,我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保持了增长,超过全市平均增速的行业有14个,其中,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作用突出。

农副产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8.69%、32.9%、34.78%和37.84%,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1.47个百分点,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6.72%。

同时,受投资和市场推动,我市水泥、钢材等建材产值高速增长,全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行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6.95%、73.66%和55.66%,直接拉动工业产值增长6.52个百分点,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6.56%。

6.开发区份额逐渐加大。

2004年全市高新区、经开区、华投区三个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78亿元,占全市产值比重为18.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增长44.43%(现价计算),对全市产值增长贡献率达28.8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1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在“136”城建目标、“中国—东盟博览会”建设项目及工业、商贸百亿投资工程项目的有力推动下,全市投资形势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呈现项目多、力度大、重点突出的特点。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4.26亿元,增长39.43%。

全年投资的主要特点有:

1.各类投资均衡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5.23亿元,更新改造投资40.25亿元,房地产投资66.04亿元,分别增长29.12%、44.86%、67.26%。

从增速看,基本建设投资由于基数较大增速比较平稳,更新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增速仍然强劲。

从三次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2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5.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5%、33.54%、38.16%,一、二、三产投资增速分别比2003年提高了26.45、11.36、9.77个百分点,一、二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2.“136”目标建设步伐加快,三年中变化基本实现。

2004年是“136”城建目标“中变化”的一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我市召开的契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136”目标建设步伐,同时实施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配套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全市“136”项目完成投资70.16亿元,同比增长64.05%。

竹溪—民族立交桥、会展中心一期配套工程、永和大桥、江北地堤路园、滨江路、英华路等36个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基础设施建成竣工和荔园山庄等60多家宾馆改造的建成使用,为首届博览会成功举办增添了光彩,也成为今年投资的一个新亮点。

由于投资效果显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三年“中变化”目标基本实现。

3.“百亿投资”工程初见成效。

2004年,在“工业强市城建美市商贸活市”三个百亿工程带动下,通过吸引外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有效措施,工业和商业投资大幅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36.49%;完成商业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3.35倍。

4.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

“136”项目的实施,南博会永久落户南宁,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及城市中心辐射作用扩展,给我市房地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供求两旺的态势。

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341.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63%,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4.53亿元,增长131.72%。

5.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多。

2004年,全市共有在建项目1978个,比上年增加3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75个,比上年增加16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4.95亿。

6.项目资金到位良好。

2004年,我市投资资金到位良好,全市共到位建设资金310.07亿元,同比增长38.83%,政府投资及贷款以外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58.88%,全市项目资金呈现增速快、结构良好的态势。

【国内商业】2004年,全市消费市场亮点多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1亿元,同比增长15.1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9个百分点,创下了自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2004年,我市消费市场的主要亮点有:

大型商场、超市加盟拉动了增长。

2004年,王府井、沃尔玛、百盛等大型超市、商场落户南宁,带动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快速发展,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100.16亿元,同比增长18.55%。

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迅猛,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全年私营企业商品零售额36.14亿元,同比增长36.46%;股份制企业商品零售额62.37亿元,同比增长20.86%,二者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了2.36、1.24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热点突出。

汽车、通信器材、家用电器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看,通信器材比上年增长53.68%,汽车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3.82%,化妆品增长44.98%。

节假日消费对市场拉动明显。

元旦、春节的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4%;5月份的“五一”长假,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高达28.58%;10月份的“国庆节”和11月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又给商场和餐饮业带来消费热潮,零售额增速分别达到14.63%和14.84%。

【城乡居民生活】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447元,增长17.27%;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1元,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0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467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10.58%。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8日在南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

市长林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的工作回顾

200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市政协的帮助下,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战胜了禽流感、严重旱涝灾害及煤、电、油、运不足等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年初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工作目标和自治区下达的经济发展“三突破”任务。

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8.86亿元,同比增长13.20%;财政收入完成74.63亿元,同比增长22.2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3.65亿元,同比增长24.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76亿元,同比增长36.99%;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1亿元,同比增长15.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13亿元,同比增长73.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1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2466元,增加235元,增长10.53%;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0%以内。

年内南宁市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关爱未来先锋模范城市”、“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和自治区第四轮文明城市。

各县区、各部门荣获省部级以上先进荣誉称号41个。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三大会战”成效显著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得到发展。

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形成和延伸,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竞争力水平得到提高,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较快发展。

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势头喜人,肉类、牛奶、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26%、41.19%、2.26%和6.77%。

无公害农作物基地面积达59.63万亩。

农民增收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农村基础设施“三大会战”成效显著。

完成总投资3.14亿元。

建成乡村道路92条797.19公里,解决了120多万人的行路难问题。

完成农田水利建设93项,解决了6.75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13.50万亩土地的灌溉条件。

建成生态文明村100个,改善了2.82万人的居住环境。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经济创“九五”以来最好成绩。

全市工业投资45亿元,增长36.50%。

更新改造投资40.25亿元,增长44.86%。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户,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60户。

“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开工建设66项,投产31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44.34,比上年提高22.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5.89亿元,增长35.89%。

“实力工程”取得新突破。

两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大关,销售收入南烟达22.27亿元,南糖达20.45亿元,另外,南化集团达9.12亿元,南南铝业达5.09亿元,这几家企业在我市工业企业中调整结构、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和改革改制方面均做出了表率作用。

南糖云鸥牌白砂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开发区龙头带头作用逐步显现。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华侨投资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8亿元,增长44.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50%;完成更新改造投资8亿元,增长47.20%,占全市的19.90%。

开发区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服务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商贸、旅游等行业保持强劲态势。

“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进展顺利。

大连万达、沃尔玛、王府井、百盛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南宁,为商贸业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

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56万人次,增长87.73%;接待国内旅游者1386.91万人次,增长21.37%;旅游总收入73.07亿元,增长17.48%。

“放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粉、肉、奶、药等“放心工程”顺利实施,评选出95家星级质量信誉等级单位,树立了一批食品放心工程品牌。

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实行蔬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抽检菜样合格率达98.30%,广大市民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来宾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政府门户网站不断完善,开发和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一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消防指挥中心智能化系统、交通管理指挥中心系统、宾馆饭店信息化改造、会展中心信息化改造、应急联动系统扩容升级、“南博会”通信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一批信息化建设改造项目如期完成。

公共服务呼叫中心、政务信息网英文版、“南博会”网站、南宁糖业网等相继建成开通。

四、“三年中变化”目标基本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明显进步

继续全力推进“136”目标工程建设,“三年中变化”目标基本实现。

去年是城市“三年中变化”的决战年,全年共开工城市建设“136”工程项目110项,计划总投资122.73亿元,完成投资70.58亿元。

其中,59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

服务“南博会”的36项重点工程全部按时建成启用。

英华路等22条新建道路建成通车;永和大桥、竹溪立交桥等5座桥梁已建成通车,葫芦顶大桥等5座跨江桥已动工。

会展中心一期配套、主建筑二期及宴会厅工程、民歌广场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

市容整治“1858”(“穿衣戴帽”)工程共205个子项目全部完成。

新建8座垃圾中转站、60座星级卫生公厕。

完成石西垃圾处理工程并积极推进城南垃圾处理厂扩建工程。

金桥客运站等4个交通场站项目、14项水环境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

小街小巷计划改造300条,实际完成351条。

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300套廉租房竣工。

市一医院改善就医环境工程取得初步成果。

恢复、新建13个停车场。

五象广场建成开放。

全市36个长期停工建筑工程已处置35个。

“136”工程三年总投资236.81亿元,建设329个项目,使我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人居环境等有了明显改观。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明显进步。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相思湖、中国—东盟商务区等重大规划。

完成“堤路园”等16项重点规划和65项市政规划。

“广东商业街、香港街、澳门街”项目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

建设工程应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率达100%、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实施了“三片一环七节点”园林绿化工程,完成了97条小街小巷的绿化建设。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收入完成20.12亿元,“招拍挂”工作和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检查组检查。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旧改项目开工建设面积107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管理,推进综合执法,对市区主干道、公共场所等市容重点保障区域实施高强度整治。

房地产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实行“一企一策”,通过采取破产关闭一批、转让重组一批和投入做大一批等形式,重点推进45家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

市供销社10个直属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明显。

各项配套改革稳步实施。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审批工作质量提高,群众对窗口审批办证工作的满意率在95%以上。

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推进。

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积极稳妥做好原南宁地区393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75家企业和38个直属事业单位接收工作,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交给我市的南宁地区撤地设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我市相关的各项任务。

同时,顺利完成在南宁市辖区内柳州铁路局部分事业单位剥离的接收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市赴东盟、日韩、欧美、港澳台和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举办的各类招商活动影响广泛、成效显著。

凭借“两会一节”平台,“引进来”与“走出去”取得新突破,超额完成“双百亿”目标任务。

全市内外资合同引进资金256.08亿元,增长101.21%;实际到位资金122.54亿元,增长105.23%。

市属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63亿美元,增长73.30%。

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效。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

组织实施第二轮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28个,重点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7家。

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01项,培育和发展带动千户以上的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1家。

开展全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育创新取得新成果。

开展了“教育品牌创建年”和“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

“两基”攻坚扎实开展,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稳步推进。

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十四中埌东校区、白沙路学校、滨湖路小学竣工投入使用,中小学危房改造进展顺利。

全市高考高分段考生数名列全区榜首。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美丽壮锦》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

邕剧《开泰新声》、小品《灯下的女孩》等获得国家级奖项。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滨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全力做好禽流感监测和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了食品行业、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等专项整治活动。

“两会一节”期间,全程监控食品卫生安全,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

在各类赛事中获金牌283枚、银牌227枚、铜牌157枚。

南宁市籍运动员周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羽毛球女单铜牌。

成功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以及10项全国单项锦标赛。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人口出生7.29万人,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计划生育率87.38%,提高1.03个百分点。

率先在全区实行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新突破,较好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邕江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03%,城市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已经启动。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面扩大,社会保险配套政策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逐步完善。

“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全面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