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559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学案科教版

第三章声

第1节什么是声音

 

一、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声音发生的条件。

2、难点:

声波

二、预备知识练习: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体可分为、、三态。

2、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往返一次就振动一次。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

声音的产生

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玻璃罩内的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他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力敲打鼓面,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

例2:

在风大的日子里,电线杆上驾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而产生的。

题型二:

声音的传播

例3: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例4: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例5: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收音机的喇叭旁,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你将看见什么现象?

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题型三:

声速

例6: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无关

例7:

玻璃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

例8:

参照下面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两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空气(25℃)

346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题型四:

人耳的听声能力

例9: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A.蝴蝶翅膀弱,声音小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D.蚊子的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四、反馈练习:

1、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涉及的声源分别是、、,这些声音是通过以的形式传入耳内的。

3、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在这首诗中“路人借问”时,该儿童“摇招手”“不应人”“怕得鱼惊”的原因是

5、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6、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写出两条)一些介质中的声速(m/s)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2)在长884米的空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段

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且两次声音的时间相隔2.43秒。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此时温度为15℃)

 

 

7、雷雨中,小明看见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响雷处距离小明有多远?

 

8、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声时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实际时间是多少?

 

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音调和音色2、难点:

音色的认识

二、预备知识练习

1、发声的物体都伴有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发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

音调

例1:

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有()

A.这首歌声音太高,我唱不上去B.引吭高歌

C.她是唱女高音的D.高声喧哗

例2:

如图所示,这是我们敲击音调高低不同的两个音叉,示波器上分别显示出两列声波的图形。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振动得快,频率高,的音调高。

题型二:

响度

例3:

人在野外喊话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嘴边,这样做减少了声音的,增大了声音的。

例4:

如图所示,这是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在示波器上分别显示出两列声波的图形。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振动幅度大,的响度大。

甲乙

例5: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的作用是()

A.改变声源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声源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题型三:

音色

例6: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四、反馈练习

1、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的音调高,的响度大。

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不同。

2、音调高一定()

A.响度大B.振幅大

C.频率大D.以上都不对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音调B.响度

C.音色D.传播速度

4、在室内讲话比在室外讲话听起来要响,这主要是因为()

A.声音传播得慢B.说话的声音响

C.回声加大了原来的声音D.声音传播得快

5、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6、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它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否采了蜜,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响度不同B.飞行路线的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飞行高低不同

7、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皮B.瓜农用手拍西瓜

C.顾客用手轻敲瓷器D.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

8、小明同学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动,当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这说明

9、小李同学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段,当钢尺被压得越弯时响度越大。

这说明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瓶里装水,水面的高低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

(1)”“rai

(2)”“mi(3)”“fa(4)”四个音调,则与这四个音调相对应的瓶子分别是、、、。

11、下图所示为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几个波形。

图(a)和图(b)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d)、(e)所示分别是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些?

哪个音叉的音臂较短些?

(2)比较图(c)、(d)、(e)三图,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3)假设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音符,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而你怎样从示波器的屏幕上的扫描图形来推断出这一点呢?

 

第3节奇异的声现象

 

一、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回声。

2、共鸣是难点。

 

二、预备知识练习

1、声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2、声音在传播最快,在传播最慢。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m/s

3、求速度公式是,求时间公式是,求路程公式是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

回声

例1: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为什么?

 

例2:

在不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的情况下,把收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听到声音有何变化?

请试一下,并分析原因。

 

题型二:

共鸣

例3:

战国初期,中华大地战火纷飞。

战争中的攻城技术花样不少,地道战术,是很厉害的一着。

为了识破敌人挖洞攻城的阴谋,墨家利用声学知识,想出了一个办法。

《墨子.备学篇》中讲到:

守军在城内沿城墙根约每隔6m挖一井口,深约3m左右。

让陶工烧制坛子,每个容积在七十八升以上,坛口紧绷薄牛皮,埋入井中,派耳朵灵敏的人日夜值班,将耳朵贴在坛口上侦听。

如果敌人正在挖地道进来,通过坛口的声音就能觉察。

这种方法不仅能判断敌方是否在挖洞,还能从不同坛口的声音确定声源的方向,即地道的大致方位。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题型三:

混响

例4:

为什么在现场音乐厅听到的音乐声非常的丰满雄厚,很有气势?

 

题型四:

动物与声音

例5:

海豚性情很温和,对人类十分友好,有的海豚还会主动游到浅水滩和儿童玩耍,它们在水下会发出“吱吱”的尖叫,然后判断附近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你知道海豚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吗?

 

四、反馈练习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时,被,再次被听到的声音。

2.、混响是指;混响的时间过短,声音;混响的时间过长,不同时间发出的声音。

3、共鸣是指。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行使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妆素裹,噪声被吸收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5.实验和经验告诉我们,当声音在空气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被我们听到就成了。

某人对着高墙大喊一声,若2秒听到回声,则人距高墙是

米。

6、雪地登山时,为什么不能高声喊叫?

 

7、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

为什么?

 

8、据记载,唐朝在洛阳有一和尚,喜得一磬,不料那磬常常无故自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9、当一个人向着30米深的枯井里喊话时,他能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10、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

 

第4节噪声

 

一、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二、预备知识练习

1、声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这三个特征分别跟、、有关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

噪声的来源

例1: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说话,不认真听讲

例2:

关于乐音和噪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不会成为噪声B.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D.乐音使人心情愉快,噪声使人烦躁不安

题型二:

噪音的大小及危害

例3:

一般人的理想的声音环境是()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B.喜欢在30dB---40dB的安静环境里

C.喜欢在80dB---90dB的热闹环境里D.就是100dB以上的环境也不在乎

题型三:

控制噪声

例4: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振动发出噪声,这时控制噪声应该采取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

A.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B.从声源处减弱,将衣服放平

C.关上房门和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D.将洗衣机用后棉被包起来,既在声源处又在传播过程中使噪声减弱

例5: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四、反馈练习

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在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2、我们周围有些声音之所以称其为噪声,主要是因为()

A.响度太大B.音调太高

C.太刺耳D.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

3、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声源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防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是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4、控制噪音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5、“无声手枪”是在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中减弱噪声

6、在主干道上的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在两侧设有3米高的透明板墙,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的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防止车辆废气外泄

7、市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B.城市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D.倡导“无车日”----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8、交响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章。

弦乐器的琴弦由于受到弹拨或摩擦而发出了声音;乐队指挥能够分辨出交响乐中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把播放器的音量开得很大,优美的音乐声此时也变成了

9、墙壁的传音性能比空气好的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10、冬天原来嘈杂的街道、马路,刚下过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周围环境中的噪声都上哪里去了?

 

11、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12、在教室上课,室外经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3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第5节声与现代科技

 

一、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预备知识练习

1、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是的声音。

2、振动频率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振动频率低于的声音叫次声。

超声和次声人耳能听到吗?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时会被,而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4、声音以形式传播,它在传播过程中既能传递,又能传递。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

超声的特点和应用

例1:

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的飞行,没有受到一点的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见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例2: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用超声波制成加湿器,请解释其中的声学原理。

 

题型二:

次声的来源、危害和预防

例3:

为什么强大的次声波会引起人的死亡?

 

四、反馈练习

1、“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2、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水艇上的声呐系统

3、以下有关声音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癌细胞

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4、利用超声波能力强且能传递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有气泡、裂痕。

利用超声波能力强且能传递来对仪器、碗、碟消毒杀菌;来去除结石和癌细胞。

利用超声波振动频率,反射能力且能传递的特点制成了超声雷达(声呐)。

5、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的是()

A.小孩对着高山喊话B.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

C.工人用电钻钻墙D.路旁安装隔音板

6、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播的一种救援仪器,它可以灵敏地收到物体时产生的微弱声音,以便及早营救。

7、生命探测仪通过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从而使救援人员及时救助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生命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很大,生命探测仪更适合安静的夜晚使用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的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9、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   )

A.声波的振动频率很大   B.声波的振幅很大  

C.声波进入人体,可以在内脏器官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声波进入人体可以穿透内脏器官治病

10、日常生活中,请举出三个通过声波传递信息的事例和三个通过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

(1)声波传递信息的事例:

(2)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

11、在老鼠王国里,灰老鼠家族和黑老鼠家族“人丁”最旺,这两大家族各霸一方,占据粮仓,控制地窖阴沟,互相憎恨,常常发生战争。

为了探究老鼠大战的秘密,一位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活泼乱跳的黑老鼠放入一个装有灰老鼠的笼子里,结果他们之间并没有相互厮杀,相反,黑老鼠低头不动,而灰老鼠则围着黑老鼠一个劲的转。

90分钟后,默不作声的黑老鼠终于动了一下,随即猛然倒地死了!

动物学家利用仪器分析发现:

原来灰老鼠围着黑老鼠转时,发出了超声,不仅使黑老鼠无法动弹,而且穿透能力极强,能穿透肌肉直达黑老鼠的中枢神经,最终将它击溃。

现在人们根据老鼠害怕超声的特性,研究出“超声猫”。

请你说说它的作用。

 

12、在用雷达测定某云层的厚度的过程中记录了下列数据:

从地面垂直向云层发射一束超声波,同时开始计时,经过16秒收到第一次回声,经过18秒收到第二次回声,则:

云层距地面有多高?

云层有多厚?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云层中传播速度约为100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