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408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docx

中医病例分析教学提纲

 

中医病例分析

一)心、脑病病例分析

例【1】谢某,男,28岁

初诊日期:

1984年9月10日。

一年前患病虚劳,后发生遗精,自觉心中悸动不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

至来诊前二个月,发展为心烦不寐,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红,脉细数。

医者通过望闻问切,认为病者患有多种病,给以恰当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

①医者认为病者患多种病,应为哪些病?

②分析病因病机

③如何治疗为宜?

 

分析关注点

①根据病者病情,病者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四种病。

②病因病机:

始患虚劳,进而遗精频繁,伤及肾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

③病者虽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等病,但其总病因病机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致,故在治疗上,要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加味治疗为宜

例【2】

白某,女,17岁。

初诊日期:

1982年6月4日。

一年前开始,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常有发作性的精神恍惚,每次持续3---5分,状如打瞌睡一样,过后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常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分型。

③证候分析。

④选何治法、遣何方剂为佳?

分析关注点

①病因病机: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火内生,风阳升动,上扰清窍神明,发为本病。

②诊断分型:

痫证(轻证),肝肾阴虚型。

③证候分析:

平素肝肾阴虚,脑府失养,故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升动,扰及清窍神明,则呈发作性精神恍惚。

发作后,神志未复,而现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手足心热,大便秘结,为阴虚所致,舌红苔少,脉细数系火旺之象。

④以滋补肝肾、潜阳安神之法,用左归丸加减治疗为佳。

 

例【3】

纪某,男,18岁

初诊日期:

1983年7月29日。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

由于失治,来诊前发展为发热胸闷,肌肤灼人,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手挛急遂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

①病者先后均患何病何型?

②试述病情演变分几个阶段?

各阶段病因病机如何?

③来诊时应以何法、何方治疗?

 

①病者初犯风热感冒,后患风热咳嗽,来诊前所患为热甚至痉。

②该患的病情演变共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的病因病机为:

外感风热,侵犯肺卫,气机郁滞,肺失宣降。

后发为咳嗽的病因病机是:

邪入中阳明气分,热伤津液,筋脉失养。

③来诊时病属热甚发痉,治以泄热存阴,用增液承气汤治疗

 

例【4】

徐某:

男,50岁。

初诊日期:

1984年8月21日。

平素喜食肥甘,饮酒量多,半月前,因恼怒而突然昏厥,不醒人事,手足厥冷,喉中有痰鸣音,呼吸促迫。

半小后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歪斜,惟头目昏晕,倦怠嗜卧,苔白腻,脉沉滑。

病例分析要求:

①半月前恼怒昏厥为何病何型?

②本病与中风、痫证有何不同?

③应如何立法、选方治疗?

 

分析关注点

①恼怒伤肝,气机逆上,壅塞心胸;蒙闭窍隧,而发为昏厥,此病为厥证,属于气厥。

②厥证与中风、痫证,均是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的痫证。

但中风的昏厥,醒后多有后遗症,表现有半身不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

而痫证在昏厥的当时,有牛羊似的吼叫声,并口吐涎沫,醒后无后遗症。

厥证发作时既无叫声,又无口吐涎沫,醒后无后遗症。

③痰厥治法为行气豁痰,以导痰汤加减治疗。

 

例【5】

董某,女,54岁

初诊日期:

1983年10月15日。

由于操劳过度,复因情志惊恐所伤,逐渐酿成心悸胆怯,多虑善忧之病,失眠健忘,精神不易集中,疲乏无力,倦怠嗜卧,请某医师诊治,查舌质淡、苔白,两脉弦细,调治三周病愈。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为何病何型?

③证候分析。

 

分析关注点

①病因病机:

操劳过度又为情志惊恐所伤,心脾胆气俱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脾失健运发为上述症状。

②诊断:

1:

心悸,心血不足型。

2:

郁症,心脾两虚型。

3:

证侯分析:

由于操劳和惊恐所伤,心胆气虚,心神失养,则心悸胆怯。

由于操劳和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脑失养而有失眠健忘,思想不易集中,疲乏无力,倦怠嗜卧,此为脾虚所致。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为心、胆、脾、俱虚之象。

例【6】

黄某,女,32岁。

初诊日期:

1985年12月6日。

长期心情抑郁,自觉心悸头眩,夜间少寐,心烦易怒。

一年前有月经不调,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饮食减少,近期诸症加重,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

①病者患有几种病症?

应诊为何病何型?

②选择何法,何方治疗?

分析关注点

①病者从临床表现上,患有五种病症,即眩晕、心悸、少寐、月经不调、郁证。

但在诊断上,应该根据病因病机来诊断,因长期心情抑郁,故诊为郁证,阴虚火旺型。

病者虽然临床症状表现很多,有的表现可独成一病,如心悸、头眩等,但到底诊为何病,应根据病史、病因病机全面考虑。

本病人长期心情抑郁,先郁而后生他病,故诊断该是郁证为妥。

正如<<丹溪心法>>所说: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

②治法为滋阴清热,镇心安神解郁;方用滋水清肝饮治疗为妥。

例【7】

葛某:

女:

22岁。

初诊日期,1984年9日20日。

患眩晕一年,每以劳累即发,月经来潮加重。

由于迁延未治,半年后眩晕转变为时时作眩,神疲懒动,面色(白光)白,饮食减少,大便溏薄,两脉沉细无力。

就诊于某医院。

医者诊为气血亏虚之眩晕,以双补气血的归脾汤治疗,半月后眩晕好转。

但月经来潮之后,淋漓不断,并有大便时脱肛。

再次来诊。

病例分析要求:

①该患病变分几期?

各期应诊为何病何型?

②分析来诊时病因病机。

【3】来诊时以何法,何方治之为宜?

 

分析关注点

①该患的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早期为眩晕,属气血亏虚型。

由于迁延未治,半年后病情发展为气血亏虚型兼有阳虚的眩晕。

由于医者只知补气血,不知升阳,故再次来诊时,发展兼有中气下陷之症。

②来诊时病因病机:

气血亏虚,脑失所养,迁延失治之后,生化泛源,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而有上述脉证。

③来诊时以补养气血,益气升阳法治疗为宜,方剂用归脾汤加白术、升麻,陈庋、淮山为宜。

 

例【8】

吏某:

男,28岁。

初诊日期:

1984年8月30日。

一年前患有遗精,每周遗精3至5次。

失眠多梦,面色不华。

近半年来,自觉腰膝酸软,眩晕嗜卧,稍劳或活动后眩晕加重,神疲健忘。

两耳似有蝉鸣,两脚沉重如脱,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

①诊断何病何型?

②分析病因病机?

③本病阳虚,阴虚还应见何证?

各如何治疗?

分析关注点

①诊断:

1:

遗精,肾虚不藏型。

2:

眩晕,肾精不足型。

②病因病机:

肾精不藏,阴虚火旺,干扰精室则遗精。

遗精日久,精髓不充,不能上荣于脑,则发为眩晕。

③肾精不足的遗精,眩晕,尚有偏阳虚和阴虚的见证,偏阳虚者,还应见四肢不温,腰膝冷痛,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还应见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舌质红,脉弦细,偏阳虚,宜用补肾助阳之法,以右归丸加味治疗;偏阴虚、宜用补肾滋阴之法,以左归丸加味治疗。

例【9】

于某:

女,58岁。

初诊日期:

1984年7月18日。

平素形体肥胖,口渴多饮。

常有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食纳欠可。

来诊时,头痛伴有眩晕,四肢沉重倦怠,麻木。

医者视舌质较淡,苔白腻,诊其脉濡滑,从痰论治,药后获效。

病例分析要求:

①诊断分型?

②分析病因病机?

③分析用何治法,方药?

分析关注点

①诊断:

1:

痰浊头痛。

2:

痰浊中阻眩晕。

②病因病机:

素体肥胖且又多饮,湿浊中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蒙敝清窍,故发为头痛眩晕。

③治法:

化痰降逆,健脾和胃。

方剂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例【10】

鲍某:

女,38岁。

初诊日期:

1983年12月7日。

一年前,因外伤失血较多,发生头痛头晕,心悸怔忡。

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每月月经来潮前后则头痛加重。

此次来诊,证见头空痛,眩晕耳鸣,须卧床休息,伴有腰膝酸软,全身无力,并有白带,舌质略红,两脉细弱无力,根据脉证,调治二个月后,病情告愈。

病例分析要求:

①该患一年前患何病何型?

来诊时又应诊为何病何型?

②分析来诊时病机。

③以何法何方治疗为宜。

分析关注点

①该患一年前所病当诊断为头痛,属气血亏虚型,来诊前也属头痛,是肾虚型。

②分析来诊时病机:

一年前发生外伤失血,失血则气血亏虚,脑府失养,发为头痛;由于迁延失治,日久使其肾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府失于滋养,故发展为头空痛。

③以养阴补肾,兼补气补血之法,用大补元煎合八珍汤治疗为宜。

例【11】

李某,女,二十五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七日。

半月前患半产,之后经血不断,自觉心中空虚而动,心神不安,夜寐不实,头目眩晕,倦怠乏力,做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未发现任何病证,但自己却痛苦巳极,请中医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

①该患应诊为何病何型?

②分析该患病因病机。

③选择正确治法和方剂。

分析关注点

①该患应诊为:

心悸:

属心血不足型。

②因半产失血,之后又失于调理,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脑失所营,神无所依,虑无所定,发为心悸。

③正确治法是: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选归脾汤加减治疗

例【12】

张某,女,三十二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二年五月七日。

病者十五岁时,因上学冒雨涉水,患有两膝关节疼痛肿胀,手足麻木等症。

之后每逢阴雨之时,便四肢疼痛,卧床不起,甚而浮肿尿少。

本次发病较重,多方治疗无效,延贻近一个月来中医院治疗。

病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左胸闷痛,心悸怔忡,气短无力,咳嗽咯血,面唇紫暗,声音嘶哑,尿少便溏,下肢浮肿。

舌淡少胎,两脉细涩数而时止。

①该患应诊为何病?

②分析病因病机。

③试述正确治法及方剂。

 

 

分析关注点

①该患诊断是:

心痹:

②病因病机是:

少年之时,外感湿邪,发为脉痹;脉痹不巳,内舍于心,心脉瘀阻,久而不愈,发为心痹。

③正确治法是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方选炙甘草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为宜。

(二)脾、胃、肝、胆病病例分析

例【1】

赵某:

男,32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平素形体消瘦,复因外出为寒冷所伤,自觉少腹冷痛,大便时泄。

两日后,自觉少腹有一结块时动,有时上冲胸中,出现呕吐,短气,少食,四肢厥冷,难忍欲死,某医按积证治之,病不缓解而增剧,前来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何病何型?

③某医按积证治之对否?

应以何法何方治之为宜?

分析关注点

①病因病机:

寒邪积于下焦,足厥阴之脉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肝脉寒邪循冲脉上冲,故有上述脉证。

②应诊为奔豚气,属寒水上逆型。

③某医按积证治之是不对的。

积证的形成多是因气滞血阻,而且疼痛是固定某一部位,不移动。

奔豚气多为寒,水所致,发生之后,逆气常上冲胸咽,这些与前者均有不同,故以治积证的:

行气消积,和血通络:

方法治疗,是不对的,而应以温补肝肾,理气降逆的治法为宜。

方用奔豚汤治之。

例【2】

何某:

女,35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产后一周,又逢惊恐所伤,自觉少腹有一团闷气走动,上冲胸咽,发作疼痛欲死,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脉弦而紧。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何病何型?

③以何法何方治之?

分析关注点

①病因病机:

产后本为血虚,又为惊恐所伤,肝经逆气循冲脉上冲胸咽,发为本病。

②诊断:

奔豚气,肝肾气逆型。

③治法:

养血平肝,理气降逆。

方剂:

归脾汤合奔豚汤。

例【3】

孙某:

男,30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八日。

半月前,冒雨涉水,感受湿热之邪,归家后身目俱黄,身热下扬,头身困重,口淡不渴,自服茵陈篙一味煎汤服数日,其黄不退,转为黄色晦暗,并现食少纳呆,神疲畏寒,察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兼缓。

病例分析要求:

①病者初病与来诊时所病有何区别?

两者相互关系如何?

②为何自服茵陈篙汤效果不显又现新证?

③试述正确治法、方剂与药物。

 

分析关注点

①病者初病是黄疸,属于湿热蕴蒸,湿重于热型,为阳黄,而来诊时所病虽也为黄疸,但属寒湿困脾型,为阴黄。

两者区别是:

前病较后病黄色明显,发病快病程短,属热证实证范畴。

而后病,是由前病发展转化而来,一般病程长,其色也暗,属虚证,寒证范畴。

②病者本人黄疸,以茵陈篙退黄,本为正治,但仅为茵陈篙一味,药单力薄,使病情迁延。

阳黄时间一久,最易使脾阳受损,中阳不振,邪从寒化,转为寒湿困脾,而为阴黄,故在初病基础上,又现新证。

③病者来诊时,正确治法为:

温中健脾化湿。

方剂用茵陈术附汤。

例【4】

金某:

男,40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

病者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并有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就诊某医院。

医者视其舌红,苔燥,两脉洪实有力,投予二冬汤治之,半月后收效。

病例分析要求:

①病者所患之证为何病何型?

②以二冬汤治之收效,试述其理。

分析关注点

①病者所患之证是消渴病,属上、中消渴病。

②二冬汤即能润肺、又能清胃。

润肺者,滋上源以生水;清胃者,清胃火而不伤肺。

肺胃同治,故而收效。

例【5】

张某:

男,68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六日。

病者大便坚涩,排便困难二年,腰膝冷痛,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

喜热怕冷。

常临厕努挣,汗出短气,舌淡笞白,脉弱无力。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正确诊断、分型。

③写出治则、治法及方药。

分析关注点

①病因病机:

年老体弱,脾肺气虚,肾阳亦虚。

脾虚血亏,不能下润大物;肺气虚,肃降失司,大肠传导无力;肾阳虚,温煦无权,大肠凝滞,而致大便秘结。

②诊断为便秘,属气虚兼阳虚型。

③治则:

虚则补之。

治法:

益气建脾,温阳通便。

方剂:

黄芪汤合济川煎。

例【6】

单某:

女,25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六日。

两年前,因于情志抑郁发生胁痛,病初两胁胀痛,走串不定,寝食如常,尚能工作。

今年年初以来,两胁痛甚,痛处不移,入夜痛甚,坐卧不安,影响工作,前来求治。

病例分析要求:

①病者初为何病?

来诊时又为何病?

依据是什么?

②分析两病机理及相互关系。

③以何法、何方治疗为宜?

分析关注点

①病者初病是肝气郁结型胁痛。

其诊断依据为:

一:

情志郁结而发病。

二:

两胁胀痛,走串不定。

来诊时则属瘀血停着型胁痛。

诊断依据为:

1:

久病胁痛病吏(久病入血)2:

两胁痛甚,疼处不移,入夜痛甚。

②初病病机:

情志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肝脉失和。

来诊时病因病机:

久病入血,痛久入络,气滞血瘀,肝络不畅。

初病和来诊时所病,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

初病在气,在经,故胁痛轻浅,尚可工作。

病久导致病邪入血入络,使疼痛加重,入夜尤甚,此乃病情深重。

初病为后病之因,后病是初病之果;两病是由浅入深,由轻加重之相互因果关系。

③正确治法:

祛瘀通络,用旋复花汤加减治疗。

例【7】

齐某:

男,30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四年六月。

两周前由于恼怒之后,突然发生呃逆,两胁胀痛,呃声洪亮而频,烦渴喜冷饮,大黄秘结,小便短赤。

近一周来,呃声转急速而不连续,并有心烦不安,前来诊治。

医者望其面色红润,舌质红降有裂痕,切其两脉细数,故诊断为胃火上逆呃逆,以小承气汤治之,三日后,病情不减,口渴便秘加重,前来再诊。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两周前病患呃逆病因病机。

②医者病患诊为胃火上逆呃逆,用小承气汤治之,为何病情不减,口渴便秘加重?

③病者再次来诊时,应诊为何病?

采用何法、何方治疗为宜?

分析关注点

①病者两周前恼怒后发生呃逆,病机为: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发生呃逆。

②病者初诊,医者诊为:

胃火上逆呃逆:

是不妥的,以小承气汤治之,也属失治。

因来诊时,呃声巳转为急促不相连续,并现心烦不安,舌红降而有裂纹,两脉细数。

此时胃热巳经伤阴,胃失濡润,升降失司而气逆作呃。

故呃声虽急但不连续,并现心烦口渴等证,是诊断的关键。

此时应诊为:

胃阴不足呃逆:

,以生津养胃平呃的益胃汤治法为宜。

③病者再次来诊,不仅胃阴不足,而且又现大肠津伤,可诊为胃阴不足重证。

治法为:

生津养胃润肠,清热平呃。

方剂选用益胃汤加入杏仁、麻仁,白蜜为宜。

例【8】

黄某:

男,28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日。

两日前,病患在暑天远行,内伤暴饮暴食。

归家后突然大吐大泻不止,腹中隐痛,四肢清冷,面色苍白,两脉濡弱。

发病两日,自持不愈,前来就诊。

病例分析要求:

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正确诊断分型及其依据。

③治法,方药是什么?

分析关注点

①病者外感暑热,内伤生冷,寒湿内盛,阳气不伸,三焦壅塞,升降悖逆,故呈现上吐下泻。

②诊断:

寒霍乱(轻型)。

诊断依据为:

1:

有外伤暑热,内伤生冷病吏。

2:

突然吐泻不止。

3:

腹中隐痛,四肢清冷,两脉濡弱。

③治法:

芳香化浊,散寒燥湿。

用藿香正气散治疗为宜。

 

例【9】

贾某:

男,30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日。

病者主诉发热,身目发黄,恶心呕吐10余天。

一个月前,曾因公事出差,在此期间,有过多次暴饮暴食。

15天后,归家途中便有腹部胀满,疲乏无力之表现。

又半月后,突然恶寒发热,两目白晴及全身肌肤皆发黄,其黄如橘色,小便亦黄赤如茶。

经一般治疗未效(诊断及药物不祥)。

近10余天,病有加重趋势,遂前来就诊。

现症状:

身目黄如茶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既往吏:

平素身体健康,喜食煎炒,并嗜好饮酒吸烟。

化验检查:

血总胆红素3、0毫克0/0,尿胆元1:

30,凡登白试验呈双向反应,黄疸指数18单位。

病例分析要求:

①证侯分析。

②判断病因病机。

③做出诊断和分型。

(4)正确立法、处方和方解。

(5)本病证应与其他哪些病证相鉴别?

分析关注点

①证候分析:

白精及肌肤黄如橘色:

是湿热交蒸,胆汁外溢所致。

发热口渴,为热邪上扰,津液耗伤而成。

胸中懊侬,恶心欲吐:

因湿热熏蒸,胃浊上逆之故。

小便短少黄赤如茶:

是湿热方盛,膀胱为邪热所扰,气化不利,因而小便短少黄赤如茶。

腹胀便秘:

是阳明热盛,腑气不通。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为肝胆热盛之象。

②病因病机:

四诊合参,本案病患的病因病机为:

时邪外袭,复因酒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蕴结,熏蒸于肝胆,胆汁外溢身目,则发为黄疸。

③诊断及分型:

黄疸,属阳黄热重于湿型。

(4)立法、处方及方解:

法用清热利湿,泻下通便。

方用茵陈篙汤加黄柏、车前、猪苓、茯苓、治之。

茵陈篙汤清热利湿退黄;栀子、大黄清热泻下,黄柏、车前、猪苓、茯苓清热利湿。

(5)本病证应与其他病证的鉴别:

1:

肝胆湿热型的胁痛,亦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赤。

但色黄不如本病案鲜泽,并具有胁痛、口苦的不同表现。

2:

湿热蕴结型的膨胀,亦可现面且皮色发黄,但却另具腹大坚满,渴而不欲饮之证。

例【10】

张某:

男,28岁。

初诊日期: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

体质素弱,一个月前,又正值酷暑夏月,天气闷热,室外露宿,次日便开始发热,头痛身重,脘腹发胀,半曰后,开始恶心腹痛,接着频发呕吐及泄泻,泻下急迫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坠胀,自服黄连素数片后,吐泻渐止。

由于工作繁忙,未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洽疗,自此以后,一个月来,经常腹痛隐隐,大便转为时溏时泻,尤其稍进油腻之物,溏泄立即加重,饮食减少,疲乏无力。

一周前曾赴某院中医科治疗。

医者投以芍药汤三剂,药后溏泄次数虽然减少,但却每于黎明之前,腹痛作泻,泻后痛安,但肛门坠痛难忍,不思饮食,逐日加重,故病来诊治。

望其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舌淡、苔白。

患者诉其腰膝酸痛、身寒肢冷。

诊六脉皆属沉细无力。

经调治两周后,病者溏泄皆止,饮食渐复,病情告愈。

病例分析要求:

①患者初期为何病?

试述病因病机?

②自服黄连素后,泻虽止但又转为何病?

服芍药汤为何无效?

③病情后期,应诊为何病?

能使其治愈的正确治法、方剂是什么。

分析关注点

①患者初期诊断为暑湿泄泻。

其病因病机为:

酷暑夏月,室外露宿,感受暑湿,困阻脾阳,水食相杂而下,发为泄泻。

②病人是由暑湿所致泄泻,黄连素虽有消炎止泻之力,但却无退湿之功。

加之平素体质较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今湿邪入里困脾,使脾虚胃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因此,泄泻是由暑湿作泻转为脾虚泄泻。

某医者,以芍药汤治之,显系误治。

因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的方剂,方中用黄连、黄芩苦寒清热、解毒化湿;用大黄苦寒泻实热积滞。

这对实证、热证的痢疾来说,用之方为恰当。

但把这些苦寒之品,用来治脾虚泄泻,会伐伤胃气,犯虚虚实实之戎。

因而,以芍药汤治之,不仅无效,反使病情加重。

③病者所患泄泻,先后由于失治、误治,不仅脾阳虚衰,同时也导致肾阳曰虚,黎明之前,洞泄不止。

所以,病情后期诊断为:

五更泄泻:

五更泄泻正确治法是: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剂应以四神丸为基础,适当加入温阳益气之品,便可收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