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7050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docx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案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

了解国际组织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联合国的概况和我国在联合国发挥的重大作用。

了解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理解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

(3)我国的对外政策

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懂得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知识梳理]

一、外交政策、

1、含义

2、决定因素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二、国际社会、1、成员构成

(1)主权国家:

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2)国际组织:

分类、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2、国际关系:

含义、基本表现形式、决定因素

3、国际法:

含义及作用

4、当代国际形势特点:

(1)时代主题:

含义及联系;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2)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3)发展趋势:

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

(4)竞争实质:

综合国力(含义、要素及决定因素)

[重点难点解析]

1.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国家力量的关系

(1)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2)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3)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产生相应的变化。

2.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对外政策的内在联系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了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同性质国家之间,根本利益不同,使得它们处于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中,各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又必然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实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但也受国家力量的制约。

利益是基础,力量是保证,国际关系是利益与力量的统一。

外交政策也是该国利益要求与力量的统一。

当然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要求也不同,力量的使用方向也不同。

所以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政策本质上是一致的。

3.怎样正确理解主权国家的平等权?

答案

(1)主权国家的平等权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2)主权国家的平等权是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但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由于国家力量的不同,各国的实际地位是不平等的,超级大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时有发生。

4.对“国家利益”认识的误区

(1)国家利益就是指国家的经济利益。

简析:

国家利益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指主权利益、发展利益和参与利益。

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的巩固;我国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的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等。

可见,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2)国家利益是通过对外政策来维护的。

简析: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每个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

每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

但是,一个国家推行对外政策必须以一定的国家实力为基础。

国家力量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国家利益的基本依靠。

此外,维护国家利益还要制定和推行正确的对内政策,有效地实施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3)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共同决定因素。

简析:

国家利益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对外政策的变化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但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任何国家在综合国力上增强,都有利于在对外关系上实现国家的利益,最终决定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可见,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不只是国家利益。

(4)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追求目标。

简析: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要谋求本国的利益,主要是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维护国家的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政策的目的。

但是,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不同性质的国家,谋求本国利益的方式不同。

我国在谋求本国利益时,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5.如何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职能与对外政策的关系上,分析说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对外政策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分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外政策是根据国家对外职能来实施的,所以国家性质决定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内容,对内、外政策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手段。

(2)在分析认识国家的对外政策时,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认为,不仅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国家利益也是决定因素。

它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原因。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而不是个别人或部分人的利益,这就使它同阶级利益、集团利益相区别。

国家利益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两重特征。

首先,国家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统治阶级支配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

在国际舞台上,只有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得以通过由其控制的国家和政府机构来解释并宣称其代表的国家利益。

其次,国家利益不仅包括统治阶级的利益,它反映的还有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是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结合体。

国家利益的核心是国家的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三方面内容。

国家利益的这些基本内涵,并不因统治阶级的更替而发生变化。

而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成为冲突的根源。

由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知,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

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略别的国家。

这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战略伙伴不是一种结盟关系。

伙伴关系不同于结盟关系。

它们的区别在于:

①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原因上看,伙伴关系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产物,大国之间发展伙伴关系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大国间经济联系加强,在国际事务中互相制约、借重的趋势加强,大国互动关系加强;而结盟关系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于两极格局,两大军事阵营对峙强化了国家间的军事联盟关系。

②从各自的本质特征上,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是:

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

而结盟关系的本质是大国联合一方与另一方对抗。

③从影响上,前者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多极化进程,后者则导致军备竞争,全球范围的战争威胁等。

④伙伴关系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是一种进步,我国坚持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战略,积极发展与各大国的面向新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7.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虽然说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

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来解决发展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战后虽然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

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解决发展问题。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因而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的原则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国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而联合国的原则,是《联合国宪章》中的重要内容,是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处理问题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因而两个原则所服务的对象是有区别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联合国的原则的内容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中确定的国家主权、各国平等与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等重大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9.近几年来,台独分子多次在联合国外活动,妄想用金钱开道谋求联合国席位,随着台湾执政当局的更迭,台独势力的活动更为猖獗,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湾以任何形式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

  

(1)台湾当局要求“重返联合国”,是分裂祖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

台湾没有资格参加联合国。

因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台湾不拥有独立的主权。

无论是现在,还是实行“一国两制”后,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的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为什么“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答案:

(1)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交往都必须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

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国家利益得以维护和实现的程度又取决于各国的国家力量。

所以,认为国际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是正确的。

(2)但不能认为各国的对外政策也是由各国国家力量决定的。

因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对外职能,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而国家职能又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所以各国的对外政策是由该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同时各国又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当各国制定对外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所以国家利益也决定着各国的对外政策。

而各国国家力量的变化,只能影响对外政策的变化。

而不能决定对外政策。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那种认为“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11.如何理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三个概念?

“第三世界”是二战后产生的一个概念。

与“第三世界”同时使用和流行的,还有“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两个概念。

上述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三种表述方法。

“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处的地位说,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

“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说,特别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

“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

据上所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些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热点点击]

关注新一轮联合国改革

背景材料:

1.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9月将举行联合国首脑会议,各国领导人将就与联合国未来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联大正式提交了题为《大自由:

为人人共享发展、安全和人权而奋斗》的联合国改革报告,报告从发展、安全、人权和加强联合国机构本身的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

国际传媒认为这是二战后世界权力的又一次重新调整。

2.联合国改革的核心和焦点是安理会。

安理会的改革问题已经讨论10多年,进展非常缓慢。

安南在联合国改革报告提出了安理会改革扩大的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是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第二方案是新增8个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的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

这两套方案中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否决权。

但国际社会对这两套方案存在较大争议,缺乏共识。

安南建议在9月首脑会议之前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作出决定。

3.2005年5月16日,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集团”单方面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了有关扩大安理会的一项决议草案,并计划于6月份由联合国大会进行表决,此举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使安理会改革之争从外围进入到核心、从议论纷纷进入到实质行动的攻坚阶段。

对于安理会改革问题,中方强调支持安理会改革,支持安理会扩大。

主张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能力,提高安理会工作效率,维护安理会权威。

考点链接:

经济常识:

结合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说明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的性质、目标、作用。

哲学常识:

①结合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改革势在必行,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②结合联合国改革的核心和焦点是安理会改革,说明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结合在新增常任理事国上的争议,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有效的改造世界的立足点;④结合日本、德国、巴西、印度成为“争常”的“热门”国家及世界各国的不同态度,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⑤由于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所以对安理会改革方案国际社会存在较大争议,5个常任理事国各自的态度也不相同,它启示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政治常识:

①结合联合国的创立、发展、宗旨、原则、作用及其主要机构,说明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②结合各国在联合国改革过程中的不同立场和态度,说明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③结合联合国改革的目的及出发点,说明国际组织的作用。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只要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才能成为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是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

据此回答1—2题

1、在构成主权国家的四要素中,作为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的要素是()

A、人口B、领土C、政权D、主权

2、下列属于主权国家应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是()

A、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B、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

C、实行人道主义援助D、不与大国建立战略联盟

3、既是政府间的又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的是()

A、联合国B、世贸组织C、世界卫生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

4、对于外交政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②国家性质决定对外职能,对外职能决定外交政策③外交政策和对外职能都反映国家性质④国家性质决定对外职能,外交政策决定对外职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目前,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A、非洲问题B、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C、难民问题D、战争的影响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核心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7、2005年9月1日发表的《中国的军控、裁军和防扩散努力》白皮书指出,要坚持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处理防扩散问题、维护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法律体系。

之所以要在国际法框架内处理防扩散问题,是因为国际法()

①可在国际交往中建立各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②能有效地制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④是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维护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她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中国坚定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

①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②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表明国家力量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④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最关键的在于()

A、充分发挥联合国国际组织的作用B、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发达国家自觉履行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强大起来

10、2005年9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素质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我们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政治学依据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C、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当代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生产力是社会各种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实行两名宇航员多天航天飞行。

飞船完全按照预先设计和地面航天测控中心的指令进入轨道并进行科技工作。

这次发射成功使世界大为震惊,美联社指出,中国航天技术已实现巨大飞跃,日本共同社称羡不已,认为中国航天技术已具有强大实力。

上述材料表明()

①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使国家在世界格局占据有利地位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2005年7月1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时指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事关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中方愿同有关方面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为推动新一轮六方会谈取得进展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中国积极努力促成六方会谈表明()

A、我国的立场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我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

13、2005年9月19日,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结束。

根据发表的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共同声明发表之后,有关各国和国际社会纷纷给予积极评价。

这说明()

A、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C、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14、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希望有关各方都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做出努力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对话和合作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惟一途径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15、对安理会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联合国最高权力机构B、表决实行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C、有权否决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D、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6、目前,联合国改革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急于入常的“四国联盟”(日本、法国、巴西、印度)提出有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使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争论趋于白热化,这表明()

A、联合国已不为少数大国所操纵

B、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各国间竞争日趋激烈

C、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由经济转向政治

17、中国对安理会改革强调,就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限的作法是不合适的,设定时限无助安理会扩大问题的解决,这表明()

A、中国政府不主张联合国改革B、中国反对日本等国成为安理会成员国

C、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名额不应增加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18、近一段时间,中日两国围绕东海石油开采的主权问题,发生严重对立,我们不承认日本所划的“中线”,中国主张遵循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中有关“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这表明()

A、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我国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贯主张

D、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19、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所有饱尝战争苦难和为自由而战的国家都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这表明()

A、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有利于世界和平

B、国际竞争已由军事竞争转向综合国力较量

C、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径

D、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0、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举办2006年元旦茶话会上再次重申“四个决不”:

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这主要表明()

A、我国反对一切国家发展同台湾的经济往来

B、我国坚持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

C、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D、和平统一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立场

2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这两个问题又却还没有解决,其主要障碍是()

A、恐怖主义危害严重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C、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D、国际上不平等贸易

22、中国从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会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B、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3、近期来,中日关系跌入历史最低谷,这是中日两国人民不愿看到的事情,今后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

A、两国能否撇开历史,求同存异B、两国的国家力量能否保持平衡

C、日本政府能否正确对待历史D、我国的对外政策

24、近年来“互利共赢”成为我国外交的热门话题,“互利共赢”的基础是为了()

A、维护国际和平B、实现国家利益C、确立大国地位D、确保国家安全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有()

A、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

B、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C、坚持以我国的社会制度来处理国际关系

D、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

26、近年来,国际社会反对单边主义,要求加强多边合作的呼声不绝于耳。

多边合作有利于()

A、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B、大国之间的团结

C、国际关系民主化D、联合国控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7、2005年9月1日,中美结束了3天艰难的第四轮纺织品磋商。

由于在原则问题上仍存在分歧,谈判未能达成一致。

但双方同意尽快商定下轮谈判的时间和地点。

这表明()

A、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外政策

B、中美之间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利益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C、国家力量的变化决定着对外政策的变化

D、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28、2005年8月30日,外交部有关人员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谈话提出,实行何种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事。

而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