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7049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docx

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

2019年精选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课后练习第二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C→CO

B、CO2→H2CO3

C、SO2→H2SO4

D、HCl→MgCl2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碱

B、盐

C、金属单质

D、金属氧化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

Na2SiO3+CO2↑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属于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中生成了三种可燃性气体

C、硅不属于金属材料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测定某未知蓝色溶液的组成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KCl、CuSO4、NaOH、HCl

B、CuCl2、NaCl、BaCl2、KNO3

C、CuSO4、HCl、BaCl2、NaNO3

D、NaCl、KNO3、HNO3、Na2SO4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CO2”的反应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

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D、氯离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下图是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

其中A、B常温下都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I为蓝色絮状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E的化学式______;F的化学式______。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种。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A、B均为无色气体,X为固体,Y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试推断:

乙、戊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丙+X→F+Y):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丁是一种红色的固体。

则物质甲是______,从乙的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以及制取各种铜的化合物时,常用到硫酸铜。

某工厂用硫化铜(CuS)生产硫酸铜,提出了以下两个生产方案:

方案I:

硫化铜在硫杆菌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

CuS+2O2硫杆菌CuSO4;

方案Ⅱ:

高温煅烧硫化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

在方案I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硫杆菌起______作用;

上述两个方案中,哪个方案更合理?

______,理由是(写出两点)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

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

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

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答案】:

【解析】:

第15题【实验探究题】

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有误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

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