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带刺的朋友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带刺的朋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带刺的朋友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带刺的朋友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枣、馋”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谁能说一个人类的动物朋友,并说说他的本领。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
(学生欣赏图片。
)
展示图片:
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刺猬)
简介刺猬: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
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苏南民间又被叫做"偷瓜獾"。
刺猬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两周内刺软眼盲。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
和豪猪不同,刺猬的刺不能脱落。
刺猬一般能抵抗许多种毒物,但无法抵抗杀虫剂,有时因误食被杀虫剂杀死的虫子而中毒身亡,也因为行动缓慢,有时会被高速行驶的车辗死。
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导入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
(板书课题:
23带刺的朋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交流动物,欣赏图片,使学生深深地喜爱小动物、喜爱小刺猬,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
二、走近作者
宗介华:
北京人。
1948年生。
中共党员。
中国儿童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太阳花》、《金银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宗介华含谜小说选》,《爸爸您姓什么》、《魔笛声声》,中短篇科学童话集《马戏团里的不速之客》,主编《中国儿童学50年精选》、《小学生作文全能大全》等书,发表、出版作品共32部。
部分作品译有外文版本。
创作了《沐浴在和谐的春风里》等儿童歌曲。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课件出示)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枣树眼馋缓慢惊讶猜测监视恍然大悟逐个扎在聪明
(重点指导生字“枣、测、聪”为平舌音;“馋、逐、扎”为翘舌音;“馋、缓、监”为前鼻音;“恍、聪”为后鼻音。
)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好四字词语:
恍然大悟
(3)学习多音字:
兴(xīngxìng)扎(zhāzházā)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兴(xīngxìng)
xīng1>举办,发动,如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兴”)、百废待兴;2>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3>旺盛,如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流行,盛行,如时兴、新兴;5>准许,如不兴胡闹;6>或许,如兴许。
xìng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如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
b.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扎(zhāzházā)
zā1>捆,缠束,如扎辫子、扎腿;2>把儿,捆儿,如一扎线。
zhā1>刺,如扎针、扎花;2>驻、扎,如扎营;3>钻,如扎猛子。
zhá〔扎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读一读:
a.我国倡导的促进全人类的兴(xīng)旺发达的“一带一路”建设,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很多人都有来中国投资的兴(xìng)趣。
b.一个小姑娘正在扎(zā)小辫,不知道被什么扎(zhā)了一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玛瑙】从旁边观察、注视。
【朦胧】有色彩丰富的花纹或条带的玉石矿物。
因花纹像马脑而
得名。
【监视】月光不明;看不清。
【诡秘】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
样子。
【斑斑驳驳】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恍然大悟】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
(大
多指植物和其他物体被阳光照射而形成不同的颜
色。
【蹑手蹑脚】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被人发觉。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秋天的一个晚上亲眼看到刺猬偷枣的过程,不由得钦佩起它聪明的事。
)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刺枣颗忽乎暗伸匆沟聪偷追腰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写的字,左右结构较多。
其中“暗、伸、沟、聪、偷、腰”要写得左窄右宽,“颗”左右就基本同宽,“刺”要写得左宽右窄。
“颗、沟、聪”等字,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
书写时还要注意本课的易混字。
“刺”和“枣”,书写前要仔细对比观察,发现它们的区别一一“刺”左边部分有钩,而“枣”上边部分没有钩;“刺”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右边部分细长,而“枣”是上下结构,上边部分宽扁,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盖住下边部分的两点。
“忽”和“匆”,书写前也要对比观察,“忽”的上边部分没有一点,“匆”不能漏了一点。
)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枣、忽”和左右结构的字“颗、聪”,学生练写。
刺:
左边中间是“
”,要扁,横折要带钩,中竖要长,撇舒展。
枣:
中间“
”的横折不带钩,中竖要短,两边的撇和捺要舒展。
颗:
“果”要窄,“页”横下有一短撇,最后一笔点稍大。
忽:
两部分都要扁一些,上边横折钩的折稍向左收。
乎:
首笔是短横撇,第四笔是长横,末笔是竖钩。
暗:
左边的“日”要窄小,右下边的“日”要扁宽些,“立”的下横要长。
伸:
左窄右宽,右边的“日”要扁,居中,一竖要长,贯穿“日”。
匆:
首撇位置靠上,横折钩在首撇的下端起笔,里边有一点不能忘记。
沟:
“勾”首撇稍短,外框要大,里边撇折的折向上拉,末端有点。
聪:
左窄右宽,“耳”上横和下边的提两边出头,右边要紧凑。
偷:
右上边“人”要舒展,下边一横要短,“月”和“刂”要写窄。
追:
“
”的上撇要短,在左边一竖上收笔。
腰:
“月”要细窄,“西”要扁,“女”首笔撇短,点长,横要长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引导学生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书写要领。
在田字格中演示,一方面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笔画的位置、字体的大小,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分析记忆字的书写特点。
】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枣树玛瑙刺猬踪影
(2)表示动作的词语:
摆动晃来晃去注视监视摇晃归拢驮着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朦胧圆乎乎诡秘聪明高明
(4)描写声音的:
哗哗作响辟里啪啦
(5)叠词:
一颗颗晃来晃去斑斑驳驳圆乎乎一举一动哗哗作响辟里啪啦匆匆急火火蹑手蹑脚黑洞洞
2.练习运用:
练习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
(2)
(3)
(5)
(6)
(7)
(8-11)
(12)
(13)
(14)
(15)
(16-28)
(29)
(30-3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重点)
2.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
23带刺的朋友
2.问题激趣:
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小刺猬偷枣的故事。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作者围绕“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呀!
”这句话来写的。
)
2.“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呀!
”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心句及其作用。
3.为什么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画出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
(3)利用课件引导全班交流总结。
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
爬、摇、掉、归、滚、驮、跑。
三、品读释疑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作者是怎样描写红枣的?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枣、馋。
3.你一定非常喜欢这一颗颗吧,谁来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原因枣多诱人)
4.如果来是把这个句子改成“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是不是更好?
说说你的理由。
(1)引导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相比较,小组交流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文中的句子好。
因为改后的句子虽然简明扼要,但课文中的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
5.指导朗读:
多么诱人的枣啊,连人看着都眼谗,更何况刺猬呢。
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6.谈话过渡:
正因为这些枣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干什么来了?
(偷枣儿来啦!
)
(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
刚刚老师欣赏了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
小刺猬也听见了你们的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啦。
你们预习过了课文,那个聪明的孩子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呢?
(高明)引导学生理解“高明”的意思(技艺高超)。
2.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3.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晚上。
)从“朦胧”“斑斑驳驳”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一种神秘感。
)
(2)课件出示图片,字幕出示: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①作者在这句话中抓住了刺猬的什么进行描写?
(板书:
动作爬树上)
②“缓慢”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不能去掉。
“缓慢”一词形象地表现出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爬得很慢,十分小心。
)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出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的可爱,在读中表现出它的小心谨慎。
④同学们对这个“圆乎乎”的东西感兴趣吗?
(感兴趣)既然感兴趣那就大胆地猜测一下,这个“圆乎乎”的东西可能是什么?
最好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
)
⑤作者对这个“圆乎乎”的东西也非常感兴趣,他是怎么做的?
又是怎么想的?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
”我暗暗地猜测着。
)
⑥同学们再次展开想象,猜测一下作者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出示图片,字幕出示: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①作者在这句话中又抓住了刺猬的什么进行描写?
(板书:
动作爬树杈枝条)
②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段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有什么好处呢?
(这两处都是写到它爬的动作,省略号表示省略重复的动作,既能突出我注视他的时间长,不放过它的一举一动又能表现它爬得极慢,极其谨慎的样子。
)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指导朗读:
①引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
监视、诡秘。
自由朗读,指导学生读准生字:
缓、讶、测、监。
②作者在这部分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
(爬)刺猬是怎么爬的?
(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明了什么?
(小刺猬偷枣小心谨慎。
)
③指导朗读,读出小刺猬偷枣的小心谨慎。
(5)谈话过渡:
小刺猬爬上树“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它要干什么呀?
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图片,字幕出示: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①在这里作者又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描写刺猬?
(停)它停下来想做什么?
(摇)“兴许”是什么意思?
(也许)。
②“哗哗作响”“噼里啪啦”“一地”等词语表现了什么?
(这句话中“哗哗作响”,“噼里啪啦”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那个东西摇得特别用力,“一地”体现枣落得多。
)(板书:
停哗哗作响落)
③作者为什么用“落了一地”而不用“掉了一地”呢?
(这一句是对小刺猬摇动枝杈、震落枣子的侧面描写。
“掉了一地”表示的是从高处下落又快又重的样子,好像是砸下来的,那样的话枣子就烂了。
而“落了一地”表现枣子从树上掉落下来得慢,很轻,似乎有点飘飘悠悠的感觉,还能体会到的那个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与前面的“弯下来”相对应。
)
②小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
从这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我们又了解到刺猬偷枣的第二步是什么?
(摇枣)
③指导朗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感受刺猬的聪明。
(6)过渡:
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吗?
它该怎么办呀?
(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猜测。
)课件出示图片,字幕出示: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①交流:
“那个东西”是怎么掉下来的?
(噗的一声掉了下来),你从“噗的一声”感受到什么?
(“噗”声音很响,形象地表现出那个东西“掉”的很突然,摔得很重。
)(板书:
掉噗的一声)
②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那个东西”偷枣很高明?
(速度特别快)
③指导朗读,对呀,“那个东西”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④自由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7)谈话过渡:
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
能用你划的句子说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图片,字幕出示: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拢、滚、扎、驮、跑。
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扎”,理解词语“归”(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
②作者用了“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扎”“驮”“跑”一串连贯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乐一个什么样的小刺猬?
(“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一串连贯的动作的描写,刻画出利落敏捷的小刺猬。
)(板书:
爬来爬去归拢打滚扎驮跑)
③“急火火”用来表现十分着急的样子,我能用它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燕子匆匆地飞来,急火火地叫着:
“要下雨啦!
要下雨啦!
”)
④教师引读:
噗的一声掉下来的刺猬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到落了一地的红枣,刺猬的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这时的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刺猬的利落敏捷。
6.作者抓住了刺猬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
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
爬、摇、归、打滚、扎、驮、跑。
)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能否试着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用这些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经过呢?
①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
刺猬先“爬树摇枣”,再“跳树归枣”,然后“打滚扎枣”,最后“驮枣快跑”。
(板书:
经过)
8.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二到十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
(三)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1.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惊讶、喜欢、敬佩、好奇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①“注视”说明了什么?
(“注视”说明我把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到那往树上爬的“东西”上。
)
②“我非常惊讶”,猜猜“我”会想些什么?
(那圆乎乎的是什么东西?
它爬到树上干什么?
……)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的惊讶。
(2)小刺猬偷枣时的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字幕出示:
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①“钦佩”说明了什么?
(“钦佩”说明小刺猬的表现让我对他产生了敬重佩服之情,由衷地赞叹:
聪明的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板书:
聪明伶俐)
②如果你看见了这样聪明机灵的小刺猬,你会怎样夸夸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呢?
(学生自由发言。
)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小东西的钦佩。
(读准生字:
聪)
(3)课件出示: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好奇心驳倒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①“蹑手蹑脚”表现了什么?
(“蹑手蹑脚”表现出“我”的小心谨慎,丝毫不愿惊动到小家伙,正是上文钦佩的一种表现。
)
②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自然段连续提三个问题?
(三个问题的设计,充分表现出“我”对小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更多的去了解他,关注他。
这样的安排,同样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深入的去了解小刺猬。
)
③“蹑手蹑脚”是含有身体部位的ABAC式词语,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手轻脚、笨手笨脚、呆头呆脑、探头探脑)
④从这段描写中你有感受到刺猬的什么?
(迅速逃跑——聪明。
)
⑤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秋天的一个晚上亲眼看到刺猬偷枣的过程,不由得钦佩起它的聪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进行升华。
使学生更加喜爱小刺猬,进而升华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五、学习写作方法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抓住动作,细致描写。
)
本课作者抓住刺猬偷枣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使刺猬的既小心谨慎、又机灵敏捷,还心思缜密的特点跃然纸上,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比如:
课文中“爬、停、掉、归拢、打滚、扎、驮、跑”等动词的准确运用,在加上适当的修饰,比如慢慢地爬,急火火的跑,就更生动了。
2.举例:
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绒球,觉的很新奇。
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拔毛绒球,毛绒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
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象在想:
“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
”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绒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
小猫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为什么毛绒球追着就没了呢?
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的走了。
这段文字抓住小猫玩毛绒球时的动作,“伸”、“拔”,“追”“抓”、“抖”准确生动地突出它的认真,表达出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练一练:
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种小动物?
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它的动作进行描写,突出它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