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913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精选考点突破题专题03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

专题03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解析版)

专项训练卷·一【再练高考题】

计划用时:

15分钟题量:

11题满分:

22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本题22分,每小题2分,共有11小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C对:

《墨子》中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平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A错: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

B错:

“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

D错: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因此促进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A项正确。

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D项发生在秦朝建立后。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

“五经”是儒学思想的核心载体,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排除A;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排除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他一些古书埋藏起来,排除D。

5.(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C对:

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道家和儒家学说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主要是因为西汉初年,国家经济面临困难,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而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盛,董仲舒吸收法家等思想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时,王国势力受到严重削弱,A项错误。

B不符合史实,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专制,不是兼收并蓄,D项错误。

6.(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D对:

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这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造像又在西北地区,是受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影响的结果;而时代较晚的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7.(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B对:

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误。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

8.(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习字都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家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

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故A项错误。

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

9.(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D对: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

A错:

从材料可以看出雕印风气日盛,文稿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不少人是附庸风雅,不能反映当时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

B错:

材料是强调社会崇尚文化,不是士人地位提高。

C错:

材料中并未涉及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10.(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B对:

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A错:

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

C错:

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

D错:

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

1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D对: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了士大夫的文化需求。

A错:

材料与陆王心学没有直接关系。

B错:

明朝时京剧尚未形成,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京剧的信息。

C错:

材料没有体现等级观念。

专项训练卷·二【精练微专题】

计划用时:

25分钟题量:

24题满分:

48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本题48分,每小题2分,共有24小题) 

微专题一 传统主流思想的形成与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

1.(合肥2019二模,24)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  )

A.宗教信仰逐步确立B.王权统治的神秘性

C.人本意识日益显现D.宗法观念的制度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腾神、自然神崇拜到血缘祖先崇拜,这还是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

从殷商时代的文化性质来看,神本文化居统治地位,人本意识尚未建立,人只是神灵的附属,因此在祭祀上图腾神和自然神压倒性的受到隆重祭祀,死去的先王先妣只能处于附属的地位。

到了殷末,生产力发展和王权强化促使人本意识产生,人开始敢于挑战神的权威,故选C项。

2.(茂名2019一模,24)《礼记·礼运》孔子曰: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

A.君权神授B.以礼治国

C.民贵君轻D.仁者爱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夫礼……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可知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故选B项;材料没体现君权神授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礼治,而不是君民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仁,排除D项。

3.(安徽“皖南八校”2019二模,24)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  )

A.认识到历史的变化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

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答案】C

【解析】“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故选C项。

4.(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

据此可知,当时(  )

A.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

B.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

C.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

D.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游走讲学”、士人游宦于列国司空见惯,体现了各区域间的交流频繁,反映了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区域间的文化融合,看不出百家争鸣是否进入顶峰,排除A项;材料是文化交流融合而不是文化统一,排除B项;苏秦、张仪是战国纵横家,看不出儒学地位问题,排除D项。

5.(黄山2019二模)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

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

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

“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  )

A.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

B.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重文轻武”成为传统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答案】B

【解析】“士”由春秋时期的两层含义到汉武帝后专指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这说明汉武帝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儒学正统思想地位得以确立,故选B项;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可看出汉武帝“重文”,没涉及“轻武或重武”,排除C项;秦朝时国家已经统一了,“士”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这个意思,排除D项。

6.(开封2019届一模,26)据《汉书·薛宣传》载:

博士申咸官拜给事中,多次诋毁薛宣。

薛宣儿子薛况收买刺客杨明,在宫门外削断了申咸的鼻子嘴唇。

御史中丞等人拟议奏明皇上,将薛况和杨明判死刑。

但是廷尉为薛况辩护说:

“……原(薛)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它大恶。

加诋欺,辑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法意,不可施行。

”最后的判决是:

“(薛)况竟减死一等,徙敦煌。

”材料体现出(  )

A.廷尉可以改变法律判决的结果

B.儒家伦理对司法判决的影响

C.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汉代法律体现了官僚的特权

【答案】B

【解析】由廷尉为薛况辩护的内容及判决的结果可知法律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廷尉只是辩护而不是直接作出判决,改变法律判决结果的是司法审判的依据,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司法审判的依据而不是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官僚的特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7.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

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可知在动荡的魏晋时期,玄学家远离现实纷扰谈论事务,故选B项;门阀世族垄断仕途是魏晋政治黑暗的具体表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玄学而非佛教,排除C项;玄学是以《老子》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排除D项。

微专题二 宋明时期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活跃

8.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

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只有宋明理学,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把道德与天理相结合,使道德成为一种内心的自觉,故C项正确。

9.(石家庄2019届一模,26)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

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  )

A.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

B.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

C.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

D.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传统政治文化追求事亲与事君的统一性,宋代更为强调忠与孝的一体性,宋代政府通过养亲方式及其选择,实现对官员政治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控制,把控、调整着事亲与事君的关系,维系着政治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项。

10.(广州2019一模,27)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程朱理学的传播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市民阶层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作品内容都涉及儒家思想,再结合题干中的“明清时期”,可以得知这一现象反映了程朱理学的兴起与传播,故选A项;题干主要述及文化现象,没有涉及经济现象,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所列举的诸多内容可知,其内容与市民阶层没有多大关系,排除C项;木刻版画属于篆刻方面,题干强调的是其内容,与印刷术关系不大,排除D项。

11.(安徽“江南十校”2019年一模)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上述思想(  )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两位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为近代民主革命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借鉴,故选A项;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而非深化,排除C项;黄宗羲和王夫之仍然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随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排除D项。

12.(合肥2019年一模,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

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人性的丰富……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和“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表达了王夫之先生的志愿:

要总结批判传统儒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思路,明朝的灭亡使自己心灰意冷,乞活埋就是说不怕清政府的压迫,整体两句就是表现自己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王夫之儒家思想,不是政治变革,排除B项;人性善恶一直是争议不断而莫衷一是的,且材料无法反映王夫之善恶思想,排除C项;题干反映不出王夫之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排除D项。

微专题三 传统科技辉煌成就与科技创新

13.(2019·咸宁重点高中联考)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答案】B

【解析】“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得出国家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

14.(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一模,3)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

“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答案】C

【解析】市场化趋向与材料中“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相符,故选C项;按常理看历书的形式决定雕版印刷更方便,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表明不是朝廷控制,排除D项。

15.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不等于发展近代科技,同时并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并使得传统数学、天文学因此复兴,故B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故D项错误。

16.(湖北八校2019一模)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

“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

”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

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

A.人文精神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D.格物致知

【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中李约瑟所肯定的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阐发宇宙”,可知他认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是整体思维,故选C项;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中华文化的多元包容是指以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指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17.(宜宾市2019届一模,27)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

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

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图中古代中国科技天文历法气象、地学等主要为小农经济服务,这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古代中国科技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C项;古代中国科技受重农政策的影响,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

18.(2019·河北“名校联盟”高三质量监测)《四库全书总目》中说: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

A.“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辩证思想

B.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C.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答案】B

【解析】材料把西方学术视为“异端”而禁止,但西方学术并非糟粕,故A项错误;根据“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可知当时已经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对西方科技和思想文化的认识,不能体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故C项错误;材料视西方学术为“异端”,体现了清人闭目塞听、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故D项错误。

微专题四 古代绚丽多彩的文化

19.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并不是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是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材料中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汉字出现多种写法,其原因正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