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529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docx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明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1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分析和相关概念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选材与杂交操作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

2.相关概念

(1)与基因相关的概念

①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②非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有三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等;一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和d等;还有一种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和d等。

(2)与性状相关的概念

①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②显性性状: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③隐性性状: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①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

②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3.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假说—演绎”过程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图解(补充完整)

②问题

a.F1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

b.F2中矮茎又出现了,说明了什么?

c.为什么F2中的比例都接近3∶1?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①解释(假说)

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②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①方法:

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②实验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③预期:

高茎∶矮茎=1∶1。

(4)实验检验(验证推理、得出结论)

①测交实验结果:

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②真实结果与推理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深挖教材

(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一定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吗?

提示 ①F2中3∶1的结果是在统计大量子代后得到的;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③某些性状遗传为从性遗传,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2)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

提示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4.基因的分离定律

(1)研究对象: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2)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实质: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4)适用范围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1.(必修2P2图1-1)自花传粉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也叫自交。

2.(必修2P3图1-2)异花传粉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3.(必修2P5相关信息)在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必修2P7技能训练)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获得开紫花的纯种方法是将获得的紫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花为止。

1.(必修2P8基础题T3改编)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2.(必修2P8拓展题T1改编)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不知其显隐性,它们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育种工作者拟设计育种方案弄清楚它们的显隐性(已知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1)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工作,请设计一个最佳的配种方案。

(2)预期的杂交结果和结论。

(3)如栗色为显性,如何鉴定一匹栗色公马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 

(1)方案一:

多对栗色雌、雄马交配,统计子代表现型(无“多对”不可)。

方案二:

多对白色雌、雄马交配,统计子代表现型(无“多对”不可)。

(2)方案一:

①若子代出现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

②若子代全为栗色马,则栗色为隐性,白色为显性。

方案二:

①若子代出现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②若子代全为白色马,则白色为隐性,栗色为显性。

(3)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如果后代出现白色,则栗色公马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

题组 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

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两高茎豌豆相交属于自交。

②生物体不能表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③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或Dd。

④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了不同的遗传因子组成。

⑤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⑥含有D和d的生物细胞是杂合子。

⑦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⑧人的五指和多指是一对相对性状。

⑨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⑩两个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属于性状分离。

⑪A和a、A和A、a和a均为等位基因。

A.2项B.3项

C.4项D.5项

答案 B

知识拓展

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

题组 遗传学科学实验方法

2.(杂交过程)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答案 C

解析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错误。

3.(研究方法)(2018·吉林汪清六中月考)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的比1∶1

D.通过测交实验证明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答案 C

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假说的内容,A错误;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B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为1∶1,C正确;通过测交实验证明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这是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过程,D错误。

4.(模拟实验)(2018·湖北武汉十二校联考)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总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

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

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两个袋子分别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甲、乙两个袋子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雄配子和雌配子,A正确;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袋子中不同种类(D、d)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甲袋子内小球总数量和乙袋子内小球总数量不一定相等,将甲袋子内的小球(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总数(D∶d=1∶1)的10倍,模拟了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B错误;由于两个袋子内的小球都是D∶d=1∶1,所以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C正确;为了保证每种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正确。

知识拓展

遗传实验常用材料及特点

(1)豌豆:

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②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③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④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2)玉米:

①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②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③相对性状易于区分;④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3)果蝇:

①易于培养,繁殖快;②染色体数目少且大;③产生的后代多;④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题组 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验证

5.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答案 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6.(2018·河北衡水中学十模)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

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必须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

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答案 D

解析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可产生含A、a基因的两种数量相等的花粉,然后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即可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B错误;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由于单倍体水稻体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产生可育配子,表现为高度不育,故无米粒,C错误;由于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所以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是A∶a=1∶1,而雄配子是A∶a=2∶1,自交后代中三种基因型之比为AA∶Aa∶aa=(1/2×2/3)∶(1/2×2/3+1/2×1/3)∶(1/2×1/3)=2∶3∶1,D正确。

技法提升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直接验证——花粉鉴定法。

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颜色,且比例为1∶1,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彼此分离的。

(2)间接验证

①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显性、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1∶1,间接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②自交法——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显、隐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3∶1,这也是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结果。

③花药离体培养法——将杂种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若性状分离比为1∶1,证明F1产生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题组 不同交配类型的判断及应用分析

7.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

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最后用测交实验证明其假说,C正确。

8.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原因是(  )

A.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

B.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C.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答案 D

解析 用测交实验来检测F1是不是纯合子,是将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D正确。

知识拓展

不同交配类型的判断及应用分析

考点2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突破点一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杂交法)

(2)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自交法)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实验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4.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

双亲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者”,则致病性状为隐性性状,即“无中生有为隐性”,如图甲所示;双亲表现患病,后代出现“正常”,则致病性状为显性性状,即“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乙所示。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403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399紫花

④紫花×白花→198紫花+202白花

A.②和③B.③和④

C.①和③D.①和②

答案 A

解析 ②为自交法确定,③为杂交法确定。

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 B

解析 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B正确;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突破点二亲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的互推

1.由亲代基因型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正推法,相关基因用A、a表示)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AA×AA

AA

全是显性

AA×Aa

AA∶Aa=1∶1

全是显性

AA×aa

Aa

全是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是隐性

2.由子代表现型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法,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判断显隐性

(2)基因填充法

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写出基因型中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可用A_表示,隐性性状用aa表示。

然后根据子代中的一对基因来自两个亲本,可以逆推亲代基因型中未知基因,其中子代隐性个体(aa)为逆推突破口。

(3)分离比推断法

3.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①全为紫花,④的基因型为DD×Dd

C.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

D.③的基因型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有隐性基因

答案 B

解析 第一种紫花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第二种由紫花×红花的后代全为紫花,可以判定紫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若①全为紫花,且亲本紫花自交,故④的基因型为DD×DD或dd×dd,B错误;紫花×红花的后代中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时,⑤为Dd×dd,C正确;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显性性状的双亲中都带有隐性基因,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Dd,D正确。

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 C

解析 从实验2中可以看出,红果跟黄果杂交,后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说明黄色为隐性性状,红色为显性性状,A错误;实验1的子代红果∶黄果=1∶1,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B错误;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则实验2的F1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C正确;因为实验3的F1中黄果为隐性,所以其基因型为aa,D错误。

突破点三分离定律应用中相关的概率计算

1.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计算

(1)加法原理:

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2)乘法原理:

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这样的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的概率是各自发生概率的乘积。

2.用经典公式或分离比计算

(1)概率=(某性状或基因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2)根据分离比推理计算

①若双亲都是杂合子(Bb),则后代表现型的概率:

显性占3/4,隐性占1/4;基因型的概率:

BB占1/4,Bb占1/2,bb占1/4。

②若双亲是测交类型,则后代表现型的概率:

显性占1/2,隐性占1/2,基因型的概率:

Bb占1/2,bb占1/2。

3.根据配子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的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5.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

若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  )

A.1/2B.1/4

C.1/8D.3/4

答案 D

解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肤色的相关基因为A、a,据题意可知,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Aa,其和患病女性(aa)婚配后代中,正常的概率为1/2,白化病的概率为1/2。

正常

白化

正常

正常

一个孩子白化

白化

一个孩子白化

两个孩子同时白化

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患者概率为++=或1-正常概率=1-1/4=3/4。

6.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子代高茎豌豆自由交配,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3∶1B.1∶1

C.9∶6D.5∶1

答案 D

解析 若控制豌豆茎高度的基因用D、d表示,由两株高茎豌豆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可知,两株豌豆的基因型均为Dd。

其中子代的高茎中1/3DD,2/3Dd,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只能自交,故子代高茎豌豆自由交配,后代矮茎豌豆出现的概率=2/3×1/4=1/6,高茎豌豆出现的概率为5/6,因此高茎∶矮茎=5∶1。

突破点四自交和自由交配问题

1.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

杂合子比例为n,纯合子比例为1-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解题方法

2.自由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以基因型为AA、Aa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列举法

解法二:

配子法

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aa,表现型及概率为A_、aa。

解法三:

遗传平衡法

先根据“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推知,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的基因频率=1-2/3=1/3。

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1/3)2=1/9,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2/3)2=,Aa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2×2/3×1/3=4/9。

7.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可知图中a曲线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b曲线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c曲线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8.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同时每代淘汰隐性个体,F3个体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1/32B.1/16

C.2/33D.2/9

答案 D

解析 该题是杂合子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直接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即2/(23+1)=2/9。

9.(2018·黄山“八校联考”)现有一个随机交配的动物种群,由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的,且AA∶Aa∶aa=4∶4∶1,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间进行繁殖,而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

该种群繁殖一代,则子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可能为(  )

A.4∶4∶1B.9∶6∶1

C.4∶2∶3D.4∶1∶4

答案 B

解析 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由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且AA∶Aa∶aa=4∶4∶1,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1/2,Aa占1/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a的基因频率为1/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种群繁殖一代,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4×3/4=9/1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4×3/4=6/16,aa的基因型频率为1/4×1/4=1/16,因此子代中AA、Aa和aa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