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756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docx

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历史

2007-2011年辽宁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

**请关注高考频繁重点考察章节及未考章节内容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09年宗法制、10年分封制、11年分封制)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07年丞相职能、10年郡县制、

11年大题秦汉选官制)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07年北宋三省六部、11年大题唐选官制)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07年明内阁和清军机处比较、08年唐政府与

地方大姓的关系、08年宋通判、、09年明六部)

1、(09年高考题)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2、(10年高考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3、(11年高考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4、(07年高考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5、(10年高考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07年高考题)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7、(07年高考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8、(08年高考题)《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9、(08年高考题)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10、(09年高考题)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11、(11年高考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生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

“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开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

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垢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物、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时分法去取。

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新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10分)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07年克里斯提尼五百人议事会、08年雅典是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09年罗马法)

1、(07年高考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08年高考题)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3、(09年高考题)罗马法规定:

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10年图英美和解)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09年德国1871年宪法)

1、(10年高考题)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2、(09年高考题)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11年拜上帝教)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07年大题梁启超对战争的认识、08年甲午战败、10年研究者的立场、11年清政府危机)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11年与公车上书比较)

1、(11年高考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庙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08年高考题)《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10年高考题)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4、(11年高考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5、(11年高考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6、(07年高考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

“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19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

“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12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6分)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07年巴黎公社、11年巴黎公社)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07年十月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0年百团大战)

1、(07年高考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

“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大革命C、巴黎公社起义D、俄国二月革命

2、(11年高考题)、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3、(07年高考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

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4、(10年高考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09年美国扶持日本)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10年中国新时期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09年高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2、(10年高考题)、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09年均田制)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1年图南北朝经济)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0年大题明手工业)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09年宋城市商业、10年明土地买卖货币)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09年高考题).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

2、(11年高考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09年高考题)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4、(10年高考题)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5、(10年高考大题)(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

《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1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13分)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09年美国钢铁垄断、10年大题英工业革命)

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08年中国1870-1910年进口货物)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08年元旦)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08太监拉火车)

1、(09年高考题)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08年高考题)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3、(08年高考题)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4、(08年高考题)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0年征粮)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08年大题罗斯福新政与次贷危机)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1、(10年高考题)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08年高考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

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

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11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6分)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