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702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docx

商务礼仪概述教案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

第1-2周总第1次学时:

8

教学班级:

电子商务1701班、电子商务1702班课教师:

郭迎春

课题:

 项目一商务礼仪概述

任务一认知礼仪

任务二认知商务礼仪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法

教具:

教学目标:

1.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3.掌握商务礼仪的原则和操作

4.熟悉商务礼仪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基本原则

5.教学重点:

掌握商务礼仪的原则和操作

教学难点:

了解礼仪与商务礼仪的联系

主要教学内容:

项目一商务礼仪概述

任务一认知礼仪

1.礼仪的含义

2.礼仪的表现

3.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4.案例分析

5.实训

任务二认知商务礼仪

1.商务礼仪的含义

2.商务礼仪的特点

3.商务礼仪的作用

4.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5.案例分析

6.实训

课后回顾: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课堂发出提问:

“我们学习礼仪有什么用呢?

”让学生讨论回答。

案例导入P2

任务一认知礼仪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精神风貌的基本体现。

二、礼仪的表现

礼仪:

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言语谈吐及相应仪式等方面依约定俗成的规范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

或简述为:

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相关的概念还有;礼、仪、礼貌、礼节、仪式及仪容、仪表、仪态、语言、作风。

礼:

本意是敬神,引申为敬意的通称。

主要是表示敬意的态度。

仪:

仪是礼的动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

“礼”和“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礼”是内在的,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尊重、敬意的态度;而“仪”是外在的,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作、形式等表现出来的“礼”。

“礼”是“仪”的本质,“仪”是“礼”的现象。

另一方面,“礼”和“仪”密不可分,即内在的“礼”只有以外在的“仪”的形式表现出来。

只有“礼”和“仪”的完美形式结合并表现出来,才是完整的礼仪。

礼貌:

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侧重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通常说某人有礼貌,是指其人注重仪容仪表整洁得体,仪态举止端庄优雅,言语谈吐谦逊温和。

礼节:

是在交际场合,表示尊重、友善的惯用形式。

是礼貌在言语、仪态、行为等方面的形式体现,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

往往是向对方表示尊重、友善的方式。

仪式:

在一定场合举行的、有专门程序规范的活动。

三、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原始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

(二)礼仪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礼仪的又历经那几个时期呢?

笼统得来说,礼仪的发展史可以分为:

礼仪的起萌时期、礼仪的革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一、礼仪的起萌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至今大约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此时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懂得这样去打扮自己。

他们把兽骨、贝壳、野花戴在头上或者挂在脖子上,去装饰或炫耀自己。

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二、礼仪的革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

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诞生了农业和畜牧业。

在此后的数千年的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例如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三、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原始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精致打磨的石器(后来又发现了金属)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笨重的石器和木棍,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者拥有了更多的剩余消费品,进而产生了剥削,最终不可避免地诞生了阶级,人类开始向奴隶制社会挺进。

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

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

《周礼》(又名《周官》),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

《周礼》原有6篇,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5篇,第六篇用《考工记》弥补。

六官分别称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其中,天官主管宫事、财货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礼、乐舞等;夏官主管军旅、边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筑等。

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

四、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年,东周时期)

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

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帝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

而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

(《汉书•董仲舒传》)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六、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1796-1911年)

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烦琐。

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见礼,当品级低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动辄一跪三叩,重则三跪九叩。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

古代礼仪盛极而衰。

而伴随着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七、现代礼仪时期(公元1911-1949年,民国时期)

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当时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公元1866—1925年)火速赶回祖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⑤(中山装)民国期间,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握手礼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后逐渐普及民间。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解放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及移风易俗,进而谱写了现代礼仪的新篇章。

八、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的礼仪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礼仪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礼仪革新阶段(1949——1966年)

1949年至1966年,是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阶段。

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2)礼仪退化阶段(1966——1976)

1966年至1976年,中国进行了“文化大革命”。

江青等人批孔、批"克己复礼",是出于批"周公"的罪恶目的,完全没有学术依据可言。

十年动乱使国家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也给礼仪带来一场“浩劫”。

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

礼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

(3)礼仪复兴阶段(1977年-至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复兴时期。

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积极树立行业新风..

案例分析P5

实训-收集中国古代文明礼貌佳话,课堂讨论

任务二认知商务礼仪

案例导入

一、商务礼仪的含义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其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二、商务礼仪的特点

1、普遍认同性

所谓认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

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

但我们也看到不少礼仪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

例如:

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是世界通用的。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主要源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经济的共同性必然导致礼仪的变化。

比如现代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务实方向发展。

共同的文化涵育了共同的礼仪。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2、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主要是指它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

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

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3、时代变化性

商务礼仪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内容

4、沿习性

所谓礼仪的沿习性特点,是指礼仪形成本身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在这种发展变化中,表现为一种继承和发展。

礼仪一旦形成,就有一种相对独立性。

我们今天的礼仪形式就是从昨天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有不少优秀的还要继续传承下去。

而那些封建糟粕,则会逐渐被抛弃。

所以交际礼仪的沿习和继承是个不断扬弃的社会进步的过程。

5、地狱差异及效益性

三、商务礼仪的作用

 1.规范行为。

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

在商务交往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范,双方就缺乏协作的基础。

在众多的商务规范中,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

2.树立形象。

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省。

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

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3.传递信息。

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可以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等感情,使别人感到温暖。

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4.增进感情。

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

它表现为两种情感状态:

一是感情共鸣,另一种是情感排斥。

礼仪容易使双方互相吸引,增进感情,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反之.如果不讲礼仪,粗俗不堪,那么就容易产生感情排斥,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

四、商务礼仪基本原则

1、“尊敬”原则

  有人曾把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的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

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中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内的素质。

“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生生不已。

当然,礼貌待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娇人。

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

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2、“真诚”原则

  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

同时商务活动的从事并非短期行为,从事商务,讲究礼仪,越来越注重其长远利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

也就是说商务人员与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就不应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3、“谦和”原则

  “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

谦和既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

《荀子.劝学》中曾说到:

“礼恭而后可与言到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言道之致”,即是说只有举止、言谈、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

谦和,在社交场上即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然。

我们此处强调的谦和并不是指过分的谦和、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更不是妄自菲薄。

应当认识到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务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

  4、“宽容”原则

  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

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

在商务活动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

遵循宽容的原则,凡事想开一点,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5、“适度”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时的感情尺度。

古话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此话不无道理。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理,又不能低三下四;即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

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6、“入乡随俗”原则

学生讨论,说一说自己家乡的习俗,讲中国古代六大怪异风俗

7、“自律”原则

  总之,掌握并遵行礼仪原则,在人际交往、商务活动中,就有可能成为待人诚恳、彬彬有礼之人,并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尊重。

案例分析P10讨论刘备求才心切,三次登门诸葛亮辅佐汉室,其中到出了“待人以诚”的道理,这也是人们交往的需要。

案例分析P11王芳的行为违反了什么原则

案例分析P12说说吉拉德运用了那些商务礼仪,对他骑车销售有什么作用。

实训:

小组为单位,讨论商务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商务礼仪原则。

 

备注

 

⊙以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如迎来送往、敬意问候、祝颂哀悼、握手行礼等。

 

如开幕仪式、发奖仪式、签字仪式等。

 

春官主管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例如:

一般人蓄不蓄胡须。

穿什么颜色的袜子。

接电话

哪些人属于商务人员?

上班族

例如:

在快节奏经济环境下,现代商务礼仪偏向简介、务实方向发展

举例说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在国际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种礼仪为好呢?

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其一,是“以我为主”。

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其二,是“兼及他方”。

所谓“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其三,则是"求同存异"。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