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064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技术选择题 1.docx

教育技术选择题1

教育技术复习题

模块二

1.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C),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开发、利用、拓展和评价

B.设计、发明、利用、拓展和管理

C.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D.设计、发明、利用、评价和管理

2.下面哪一项不是本次教育技术全员培训的宗旨?

(A)

A.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

B.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C.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

D.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3.下面关于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与中级培训关系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初级培训帮助教师综合理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化与适应性能力

B.初级培训面向的是全体教师,中级培训面向不同学习领域的学科教师

C.中级培训以普适教育为主

D.中级培训重点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和加工教学资源

4.本次中级培训将重点培养教师的()能力。

①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②学习过程的组织实施、信息化监控与评价能力③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能力④主体资源的设计与创建能力⑤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⑥基于项目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设计能力(D)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5.根据图1-2培训模块关系图,本次培训第()模块提纲挈领地提出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的方法,而在系统化、整体性地设计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第()模块鲜明体现了单元设计(中观)的理念,并居于核心地位。

正确的一项是(b)

A.模块1,模块4B.模块2,模块3

C.模块1,模块3D.模块2,模块4

6.下面哪一种缩写指的是电子学习档案袋?

(A)

A.ELPB.ELFC.ELBD.ELPB

7.电子学习档案袋一般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和展示关于(D)的主要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的一种信息化学习载体。

A.学习目的、学习业绩B.学习活动、学习进步

C.学习成果、学习付出D.以上都是

8.如果你需要选择一种方式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以便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价。

你觉得下列哪一种信息技术资源更可行、更能达到要求?

()

A.电子档案袋B.电子试卷C.论坛D.博客blog

9.博客是一种()工具。

A.思维导图B.学习反思

C.图形处理D.文字处理

10.下面哪种工具属于知识可视化工具?

A.博客B.思维导图C.Excel表格D.屏幕录制工具

1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托尼_巴赞建议思维导图应包含的基本特征?

(D)

A.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B.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C.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D.比较不重要的话题直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不以单独的分支形式出现

1.(多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BD)

A.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B.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面,不应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

2.(单选题)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 C)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工具

B.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价

C.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D.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

3.(单选题)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B.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

C.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题学习资源

D.使更多的课程内容快速固定化、静态化

2.(多选题)下列教学行为,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作用的有(ABCD)

A.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开展学习

B.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呈现教学内容

C.使用多种媒体支持教学活动

D.利用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3.(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电子课程、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B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4.(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电子模板、电子大纲、学科软件、效能工具、通讯工具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C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5.(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多媒体视听中心、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世界、虚拟现实软件、网络环境、Internet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D)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目标:

课程目标从统一化目标到个性化目标,体现出“统一个性”连续变化的特征。

▪内容:

课程内容可以是结构化的课件资源,也可以是半结构化主题资源,直至那些离散的非结构化网络资源等,体现出“结构化非结构化”连续变化的特征。

▪过程:

课程过程方面从讲授型到探究型的教学活动形式,体现出“知识体验”、“接受反思”、“个人化社会性”等连续变化的特征。

▪评价:

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也体现着连续变化特征,包括从“共性个性”,从“结果导向过程导向”,从“选择反应建构表现”等。

6.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表现的连续动态特点,下面不是从封闭到开放的是:

(C)

A.目标:

教师确定统一目标……因人而异个性化目标……学生自定目标……

B.内容:

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包……网络资源……

C.过程:

协作交流……信息检索……内容展示…模拟演示……

D.评价:

测试题库……量规……电子档案袋……录像观察……

7. 雷杰卢斯(Reigeluth,1983)提出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细化了条件、方法、结果这三类变量,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下面属于方法变量的是:

(C)

A.内容特点B.教学目标C.组织策略D.教学效果

8.下面哪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矛盾进行弹性协调。

(D)

A.思维引导方法B.教学活动设计方法C.资源组织方法D.内容组织方法

9.您认为主题单元设计是属于哪一层次的教学设计?

(B)

A.宏观B.中观C.微观D.介于宏观与中观之间

10.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者梅瑞尔(M.DavidMerrill)在综合诸多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首要教学原理”,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D)

A.激活、应用、练习、整合B.激活、演练、应用、探究

C.整合、激活、演练、实践D.激活、演练、应用、整合

11.下面哪一组教学活动类型都是高级别体验感受的?

(C)

A.同伴展示、角色扮演、操作练习、信息搜索

B.课堂讲授、户外访问、微世界探究、操作练习

C.实验探究、微世界探究、角色扮演、户外访问

D.个别辅导、操作练习、信息搜索、实验探究

12.下面包含了全空间环境的是:

(D)

A.居民社区、公共图书馆、实验室

B.野生动物园、学校教室、飞机场

C.网吧、实验室、虚拟教室

D.教室、公共娱乐场所、实验基地

是非题

1、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1分)

2、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平时作业。

(1分)

3、与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简单更省力。

(1分)

1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B、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中的技术含量。

C、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D、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

5、(D)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

A、创设历史情境。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的事物。

6、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B)。

A、多媒体的使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用得越多越好。

B、要把握演示的节奏,避免导致信息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

C、教师只需专心于媒体演示,可以忽略与学生交流。

D、由于多媒体能将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那么课堂上的信息尽量用课件呈现。

7、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A )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A、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B、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C、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D、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8.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

(C)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工具

B.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价

C.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D.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

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A)渗透在(C)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A、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课程结构。

D、教育技术。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ABCDEF)。

(多选)

A、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C、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

D、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E、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F、学科知识有效应用。

5、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ABC)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多选题)

A、课程结构。

B、课程内容。

C、课程资源。

D、上课环境。

E、教学设备。

6.如果你需要选择一种方式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以便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价。

你觉得下列哪一种信息技术资源更可行、更能达到要求?

(A)

A.电子档案袋B.电子试卷C.论坛D.博客blog

7.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电子课程、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8.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表现的连续动态特点,下面不是从封闭到开放的是:

(C)

A.目标:

教师确定统一目标……因人而异个性化目标……学生自定目标

B.内容:

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包……网络资源……

C.过程:

协作交流……信息检索……内容展示……模拟演示…

D.评价:

测试题库……量规……电子档案袋……录像观察……

9.雷杰卢斯(Reigeluth,1983)提出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细化了条件、方法、结果这三类变量,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下面属于方法变量的是:

(C)

A.内容特点B.教学目标C.组织策略D.教学效果

10.下面哪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矛盾进行弹性协调(D)

A.思维引导方法B.教学活动设计方法C.资源组织方法D.内容组织方法

11.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者梅瑞尔(M.DavidMerrill)在综合诸多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首要教学原理”,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D)

A.激活、应用、练习、整合  B.激活、演练、应用、探究

C.整合、激活、演练、实践  D.激活、演练、应用、整合

12.下面哪一组教学活动类型都是高级别体验感受的?

(C)

A.同伴展示、角色扮演、操作练习、信息搜索

B.课堂讲授、户外访问、微世界探究、操作练习

C.实验探究、微世界探究、角色扮演、户外访问

D.个别辅导、操作练习、信息搜索、实验探究

12.下面属于工具类主题资源的是:

(C)

A.基本资源、工具模板、小测验工具   B.教学案例、拓展资源、量规

C.学科软件、工具模板         D.小测验工具、学科软件

14.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多媒体视听中心、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世界、虚拟现实软件、网络环境、Internet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D)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15.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电子模板、电子大纲、学科软件、效能工具、通讯工具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C)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识记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填空题)

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中,与学习者基础知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相关的是( 智力 )因素,与其学习动机、态度、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相关的是( 非智力 )因素。

1.您认为主题单元设计是属于哪一层次的教学设计?

(B)

A.宏观B.中观C.微观D.介于宏观与中观之间

2.下面的选项中,哪一项不是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因(A)

A.主题单元设计是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展开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

B.主题单元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

C.主题单元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D.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中观、多样、高效的特点

3.下列各项学习目标,不属于“过程与方法”的一项是()

A.通过对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演,认识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

B.在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中,逐步养成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C.通过小组探讨交流,体会卤素单质性质与提取方法的内在关联,体验团结协作的意义

D.通过英语写作,掌握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的方法

答案:

C说明:

“体验团结协作的意义”固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但它本身不可检测,也无法观察,只能是一种感悟,所以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4.关于信息技术对主题单元的支持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E)

A.信息技术具有帮助获取、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作用

B.信息技术具有知识创建、展示、演示的作用

C.信息技术具有情境创设、交流、通信的作用

D.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练习、测试和反思

E.以上都正确

5.确定主题单元选题,除了要立足教材,符合课标要求,还需体现选题的(A)

A.生活性与挑战性B.生活性与趣味性

C.拓展性与挑战性D.拓展性与趣味性

6.利用Freemind软件进行主题单元规划的时候,生成的文件扩展名是(B)

A.isfB.mmC.aifD.vsd

7.在填写主题学习概述时,不需要重点阐述的内容是(D)

A.本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B.单元的组成情况

C.专题的划分与专题间的关系D.具体教学过程和环节

8.在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中,下面哪一句话是不正确的(B)

A.雷杰卢斯把教学策略细分为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B.教学策略通常分为微策略和宏策略

C.授递策略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D.管理策略包括学生管理策略和学习方法选择策略

9.在设计学习活动框架时,下面的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学习活动框架是由若干个专题组成的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架构

B.学习活动是多空间、多课时的,学习活动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C.在每一个学习专题中,针对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又是各有侧重的

D.对于每一个活动专题,最好采用一种学习方法,这样避免活动混乱

10.读书指导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C)

A.以陶冶为主的方法B.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C.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D.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11.下列各项学习目标的表述,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项是(B)

vA.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学生在阅读古典文献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搜集分类,对造成阅读困难的词的同义现象有所认识,深刻领会同义词的辨析对古典文献阅读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2.掌握基本的辨析方法,进行各类组词的同义辨析探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同义词定义的界定、同义条件的分析,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辨析方法。

2.通过分析同义差异以帮助理解生词,并辨别古人注中用同义词训释加以辨异。

发现其同,辨析其异,在阅读文献时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发现、分析、讨论、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献词汇有更深的认识,并充满自豪自信地传承我国的语言文化。

vB.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2)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零势能面。

(3)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演,认识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

(2)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发现、归纳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乐于合作的意识。

(2)关注社区文明与安全,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vC.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图形、表格、结构图、Excel的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的知识。

2.理解数和形的关系。

3.使学生发现并运用各种图形的功能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运用图形和图表等描述分析问题的过程,使思维过程显现,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图形、图表和结构图等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vD.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关求最值问题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二次函数、导数等知识;

2.能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运用数学建模解决优化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态度。

12.下列各项关于单元问题的设计,符合思维导引原理的一项是(D)

vA.单元层面的问题:

我们一起上街实施调查好吗?

专题层面的问题:

1.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有几步?

2.你能让被调查者心情愉快的接受调查吗?

3.现场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vB.单元层面的问题:

历史对曹操有哪些评价?

专题层面的问题:

1.在《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

2.在《观沧海》和《步出夏门行》等诗歌中你读到的曹操是怎样的?

3.史书《三国志》对曹操有怎样的记述?

vC.单元层面的问题:

为什么《茉莉花》成为中国民歌的典型代表?

专题层面的问题:

1.茉莉花美吗?

美在哪?

2.歌曲怎样赞美它的?

3.你知道民歌的含义吗?

你了解《茉莉花》的民歌风格吗?

4.你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茉莉花》吗?

vD.单元层面的问题:

1.为什么大多数电影特技不是由演员自己来完成的?

2.高科技时代,特技演员这一职业还有可能存在吗?

专题层面的问题:

1.什么是电影特技?

2.表演电影特技有危险吗?

3.谁能表演特技?

4.表演特技的演员都能出名吗?

5.有什么方法可替代高风险特技表演?

13.多选题: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它们影响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和应用。

以下属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是(  ADE)

A.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环境中更能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B.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起点变得更加整齐划一

C.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更加丰富多彩

D.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更容易张扬个性,结成团体

E.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14 信息技术环境的发展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给予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

下列关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特征转变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2) )

(1)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更容易张扬个性

(2)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从众或服从权威的心理将提高

(3)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和思维形式将多样化

(4)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扮演意识将增强

16、凯勒的ARCS模型专门用来分析学习者的动力因素。

下面对其主要分析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学习方式B满足感C自信心D注意力

A应为“关联性”

模块四

一、单选题

1.下面哪项是科学研究通常经历的五个阶段?

(  )

A.预设方案、发现问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