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699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5*我的童年同步练习

【基础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línɡdīnɡ(   ),相依为命。

(2)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  )可想见。

(3)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nì(  )爱子女,也颇(  )不以为然。

答案:

(1)伶仃 

(2)lǒnɡ ɡài (3)溺 pō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万象更新神洲大地人地生蔬  龙肝凤髓

异常坚苦新旧交替豪无办法光大门楣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洲—州 蔬—疏 坚—艰 豪—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自从公司倒闭后,他每天都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B.他经商失败,赔光所有的资本,如今已是家徒四壁了。

C.我看到眼前的这位抗日的老爷爷时,不由得肃然起敬。

D.没想到,一些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暴风骤雨。

【解析】选D。

“然”,是“对”。

“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听者“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说法。

往往含轻蔑的意思。

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认真对待,不当回事。

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4.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________还能吃上肉,________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这种愿望________只是一个幻想。

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________习以为常了。

答案:

尽管 而且 但是 当然 也就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据说他从来不到官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

B.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

C.现在我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有什么类似私塾之类的场所,也记不起有什么“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书籍。

D.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

【解析】选D。

A项中引号内的逗号应在引号外;B项中“花朵当然要爱护”后面应用分号;C项中“百家姓”“千字文”都应用书名号。

【中考练】

6.(2015·临沂中考)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

例句:

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追求 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

7.(2015·重庆中考(A卷))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

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

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解析】选B。

向抗

战老兵提出要求不符合学生身份,不得体。

8.(2015·乐山中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时间

内容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电子阅读

运用率(%)

32.8

38.6

40.3

50.

1

  材料二: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日趋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材料三:

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

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了我国国民运用电子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有所减少。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

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阅读。

9.(2015·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5)题。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

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

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

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

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

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

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

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

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

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

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

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

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

羊肉腊炙的!

”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

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

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着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

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

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

“换肉吃么?

”我点点头。

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

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

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

”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

“那?

那咋办呢?

”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

”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

“算啦。

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

”说罢,便起身赶路了。

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

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

“喂!

小家伙!

”我的心猛儿一跳:

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

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

哟!

”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

”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⑪“腊炙羊肉嘞!

羊肉腊炙的!

”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选自《文汇报》2015年5月13日第11版,有改动)

(1)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

中的画线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画线句看,导致“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要超过5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全文,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并做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村巷里……都不喜欢”“身边没个伴”等关键词句概括为“没人喜欢”“没人陪伴”。

第②题考查理解行文思路的能力。

从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①没人喜欢(关心、照顾);没人陪伴。

②这样写意在强调“我”没人关心的寂寞,引出下文写“我”在杏荫井台所获得的快乐,为突出汉子对“我”的关爱做铺垫。

(2)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赏析。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

先明确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

:

比喻、拟人。

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

大门的宝库;同时又赋予蚂蚁人的心理与行为,写出它们成群结队尽情享用杏儿的情景,突出了杏儿味美的特点,描写具体生动,富有童趣。

(3)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描写的能力。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可以找出“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的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

答案(示例):

“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吆喝声)像唱歌一样好听;麻利地脱下布褂去捡拾杏儿(换羊肉的迫切);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过去(怕赶不上汉子);羊肉红光闪闪(色泽诱人);并拢双手接受羊肉;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心猛儿一跳,担心汉子后悔,把肉要回去。

(4)文章第⑨、⑩、⑪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根据关键词句,从感激、同情、怀念等方面作答。

答案(示例):

第⑨段:

“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

第⑩段:

“四野

茫茫,烈日炎炎”与汉子“细瘦的身影”形成强

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

惜之情;“远了,远了……”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

第⑪段:

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行文思路的能力。

可从“杏荫”的本义和延伸义等角度作答。

答案:

①杏荫给“我

”带来的清凉;②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③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

【写作练】

10.【写法借鉴】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朴情醇”,亲切感人。

一切如此真实,但在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真情。

如“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

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

”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片段仿写】请你用“语朴情醇”的语言表达对朋友、老师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示例):

潘老师,虽然我们已经踏出

校门,但时常都很想念您,想着我们再也不能坐在教室里,听您循循善诱的教导;再也不能和您一起在食堂聊天吃饭;再也不能和您在校

园里打

雪仗、庆祝生日;再也不能和您一起去郊外踏青……我很遗

憾也很怀念。

感谢您曾经带给我们一段美好的校园时

光,因为有您,我们感到很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