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2737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 构建和谐社区.docx

改1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构建和谐社区

关注城市“贫民窑”居民生活保障,构建和谐社区

----------以南昌市西湖区进贤仓社区为例

领队:

高婵玉

电气学院英才三班:

寇龙涛葛欢喜周盟余华钦方杰勇李玥薛寒邹显强

1、调研背景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晴日漫天灰,雨天遍地泥”,“冬天冰窟窿,夏天火炉子”――这是城市“贫民窑”的真实写照。

城市棚户区被称为城市中的“贫民窑”,这个历史遗留的难题,像一道道城市的伤疤一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关注关心(X)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重点工作(民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2010年1月13日晚,江西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在吉安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江西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计划在今年完成全省城市棚户区1344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紧锣密鼓对棚户区等贫困地区的改造过程中,现存的城市“贫民窟”里的居民生活现状,他们的住房、医疗卫生、文化精神生活(住房改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基本民生问题无疑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而这其中,作为解决他们最基本温饱问题的最低生活保障是我们更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是我们乃至全社会关注更应该关注的焦点。

今年,南昌市拟投267亿元改造老城区,南昌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总面积278.82万平方米,目前已启动的项目有朝阳洲、象山南路中段、青山南路等地块,完成改造面积130万平方米。

其中,十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约42万平方米,存在着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和各类安全隐患,亟待更新和改造。

该项目涉及青山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三个城区,目前正在进一步核实拆迁面积,计划2010年9月动迁,2010年10月正式启动拆迁,2011年春节前完成拆迁,2011年年底完成安置房建设。

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34.8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其中,进贤仓社区面积0.07平方公里,北起地藏庵,南靠站前西路,东临前进路、象山南路,西至里洲路,共有住宅楼22栋,平房270栋,居民住户1358户,4134人,社区居民生活贫困,属典型的老城区纯居民社区,其所属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约162.47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改造面积123万平方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赣剧院10号、嫁妆街21号、象山南路34号、中山路9号、丁广街、象山南路沿线、前进路沿线、梢瓜池25号地块等11个改造地块正在完善规划方案,计划2010年7月启动拆迁,2010年年底完成拆迁。

2、调查目的和意义

在南昌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的大背景下,本次调研主要以南昌市西湖区进贤仓社区为代表,通过对当地居委会和居民的走访及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内居民现有生活基本情况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各方面问题,(删)并根据调研中具体发现的问题,主要针对社区内居民低保、医保、住房、文化生活等几方面基本民生问题,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真实资料和基础数据,了解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理清政策思路下的具体要求,以及目前相关政策对社区居民的帮助程度和影响。

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社区具体情况,提出可行、合理的解决对策和实施方案,努力在改造之前,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助于社会管理、服务社区群众、反映居民诉求的有力的保障机构,进一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特长,在调研中增长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了解社会、洞悉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学习融于实践,拓宽视野,同时,以大学生自身的力量,加强区校共建工作,为社区老人、儿童等贫困人群打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温馨的社区大家庭中,使他们切实有所养,有所被养,有所乐。

(使他们切实感觉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三:

调研方法和步骤

此次调查根据国家和江西省的相关政策和文献,以及进贤仓社区在打造“居家养老、和谐社区”的工作步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份,共收回50份,回收率达到100%。

其中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6%。

考虑到当地村民文化水平较低且多为老年儿童,我们采用读出问卷题目的方式让社区居民回答问卷上的问题,以达到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目的。

并且,在选取调查样本时采取了随机取样的方式,减少了受到(删)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调研结果更具代表性、合理性、科学性。

调查数据收集后我们采用了各种科学的统计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鉴于本次问卷调查是对进贤仓社区进行的抽样调查,且多为普通居民,因此基本代表了社区普通居民生活的现状。

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给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生活现状以及低保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

4、调研内容

一)、社区居民生活基本情况及现状。

1、住房条件较差。

棚户区是指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调研中发现,该社区地小人多,占地0.07平方公里,却拥有居民4134人,人均住房面积较小,远低于城镇平均水平,社区内住房基本为上世纪中期建筑的老房屋,建筑陈旧、狭小,除住宅楼22栋外,共有平房270栋,生活设施严重不配套,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属于典型的棚户区。

据调查,当地社区群众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

且由于许多居民过于贫困,无力自购或自建房屋,不得不租用房屋,三代人共挤在20平米陋室的窘况比比皆是。

2、人口老龄化严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推进,“老龄化”问题在进贤仓社区日益突出,经过统计,在社区4134人中,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567人,其中60-69岁312人,70-79岁187人,80-85岁30人,85-89岁30人,90岁以上7人,老年人口占居民总人口的比例是13.7%,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因此进贤仓社区已完全步入老龄化社区。

且据了解,这些老人多数儿女工作繁忙,在外地务工,无法照料老人,老人们各方面生活较差(生活各方面较差)。

2、居民工资水平普遍较低。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公布数据显示:

2009年,江西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150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22元,比2008年增加1156元。

据了解,该社区共有三个事业单位,分别为省稽查征费局、省公路桥梁管理局、市三医院,共有职工约1000人,工资水平在均在2000元左右,远低于其平均水平。

除三个企事业单位外,由于大多数居民文化水平较低,大多缺少一技之长,就业较难,其余居民工作主要为超市、商场临时员工,贩卖青菜,送报纸等社会底层工作,工作不稳定,工资水平较低,大多低于1000元每月,甚至在500元左右,只能勉强保障温饱和最低生活水平。

3、医疗卫生水平低下。

根据当地居民反映,他们每人每年要缴纳46元卫生费,但社区街道内,整体卫生环境条件依然较差,居民环保意识较低,存在生活垃圾、污水等随意丢弃排放的现象,且不能及时清理,具有一定的卫生隐患。

据市三院对社区所做的个人健康档案统计数据显示,该社区居民中中老年患慢性病比率较高,其中52%以上患有高血压,11%以上患有糖尿病,腰椎病、颈椎病、中风等疾病患病率同样较高,且又社区内残疾人比例较高,整体情况较为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4、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据调查了解,进贤仓社区于2006年4月成立了红宝石艺术团,艺术团成员主要为社区退休职工,成立以来经常在社区举办各种各样文艺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江西卫视新闻夜行栏目曾(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但由于辖区内居民老龄化严重,且由于多种原因,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层次普遍较低,思想相对陈旧、保守,信息来源渠道狭窄,甚至对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等了解甚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要求较低,文化生活依旧相对单一、乏味,且社区内可供居民活动的场所较少,距离居民生活区也较远,相关设施极不完善。

针对儿童就学教育问题,发现该社区未建有一所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儿童受教育不被重视。

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这样的环境太下,甚至部分居民子女不愿意去读书,儿童健康成长状况不容乐观。

二)社区对老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的调研中,发现在社区1358户居民中中,共计101户260人享有低保,低保金为300元每人每月,在大于60岁以上的600余名老人中,仅有100人享有退休金,退休金在800至1500元每人每月。

针对低保问题,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反映较大,经过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

根据走访发现,社区对低保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且又由于社区居民知识层面较低,大多居民对低保的具体申请条件和申请过程并不了解,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15%的居民对社区保障体系较为了解,85%的居民基本处于不知道或几乎不了解层面。

2).审核评定上存有不公平现象。

有居民反映,居委会在低保评定方面存在较大不公平,权势较重,存在走关系、送礼等不良现象,评定过程不够透明化,公开化,穷的人往往没能吃到低保,相对富裕的人往往能够吃到,对此居民反映很大,有较大意见。

针对这种现象,在对居委会站长的采访中,我们能得到这样一个解释:

在2000年我国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进行了扩大,但由于当时低保金较低,且政府提倡自救,很多居民觉得享用国家低保有些丢人,因此很多当时符合条件的居民放弃了低保申报,但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大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金金额,同时相对提高了低保的申请条件导致很多居民现在无法申请成功,且由于现存的低保户不符合现行申请条件的低保户又没能及时清除,因此存在居民反映低保评定存在不公平这种现象。

3)执行力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2.5%的居民认为低保落实很到位,37.5%的居民认为落实一般,而接近50%的居民认为落实较差。

有些居民往往以达到享有低保的条件并进行了申请,但社区和街道办并为给出明确答复或进行相关调查审核。

在调研中,发现这样的问题,近日,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及已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许多居民拿着相关文件来到居委会申请相应低保补助,但居委会并未收到相关通知,因此,存有上下级出现断档,相关政策落实滞后或无法落实等现象。

五)惠民政策

1)西湖区旧城改造政策:

作为南昌市历史最悠久的中心城区,西湖区今年要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占全省总任务的1/3。

“加快老城改造,加速新城开发,是西湖发展的机遇所在。

自2008年开始启动以来,我区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完成拆迁120多万平方米。

”西湖区区长周智安表示,该区已与省委、省政府签订了责任状,计划完成的棚改改造任务是302万平方米,其中今年要完成176万平方米,占全市棚改任务的46%,占全省总任务的1/3。

完成这3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拆迁、改造。

同时,该区还面临朝阳片区50万平方米拆迁压力、35个节点3600平方米拆迁还绿任务、6万平方米“断头路”拆迁等。

西湖区政府承诺,该区拆迁改造工作将一切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大多数拆迁户全面理解、支持拆迁之前,绝不拆迁,力争利字街片区拆迁(力争在街区拆迁改造过程中)“不发生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不发生人员伤亡等突发性事件”“三个零”目标。

2)南昌市西湖区调整低保户大病补助标准

为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大病救助,西湖区在南昌市率先调整低保户大病救助标准。

近日出台的《西湖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申请大病补助的门槛降低数千,而全年累计补助的标准提高3000元,补助也由以前的医后补助变为医前和医后补助相结合。

今后该区低保户中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在需要救助时将得到更加及时和有效的救助。

  在坚持医后救助的基础上,对患重大疾病无钱医治的该区低保户,经审查批准后,由区指定医前救助定点医院向救助对象提供一定限额的“医前”医疗救助。

申请人只要向户口所在地社区工作站(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就可以启动救助程序。

3)养老待遇

近日,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的“老有所养”问题,我省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及已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通知》规定,凡在2009年12月31日前,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本人自愿,可按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从1995年10月1日起至办理补缴手续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基数统一按不低于办理补缴时所在设区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缴费比例按20%计算。

补缴后,仍未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从2010年1月1日起,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参保人员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时,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实际缴费累计或一次性补缴满15年后,其1980年12月31日前原上山下乡插队期间可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并参加以后年度基本养老金调整。

已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了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死亡,按规定享受丧葬抚恤费待遇。

五、对策分析

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当地政府应加大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其成员的生活补贴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基层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通过,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

但从目前调研结果来看,社区居民普遍较为贫困,因此建议当地基层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可在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及社区居民、单位结构等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拓展社会各界的投融资合作、捐助,新建、扩建社区各项基础设施。

(积极拓宽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渠道,吸引投资、积极合作,继而新建、扩建社区各项基础设施。

(2)整合社区,打好基础。

可依据历史习惯、文化风俗、自然界限、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结合小区、单位、板块等因素,对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打造新型的社区居委会架构和管理体制,明确居委会责任、权利和义务。

(3)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医疗卫生环境较差问题,可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共建,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并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资料,对患病居民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指导;对社区内街道进行修复清理,对污水排泄管道进行改造,增设垃圾桶数量,按时、及时对街区内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清扫(处理清扫),加强居民饮用水管道设施安全,切实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针对儿童受教育问题,可在社区内建立健全相关基础教育设施,保障儿童上学无忧,到学龄及时入学;针对老年人缺乏活动场所的现象,可在社区内增设老年人活动室等适合老年人参加参与的活动场所设施。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1)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切实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政府要切实建立健全并落实相关制度),重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参保人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等社会劣势群体的的社保问题。

(2)加大对低保制度的宣传工作。

可通过公益广告、横(条)幅、专栏、挂图、网络信息(海报、网络)等形式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规范低保工作。

为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地区民政局可印制包括专用标语在内的低保政策宣传挂图和小册子,下发到县、乡、村三级及广大城乡住户,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位。

(3)完善监督体制,确保低保公平性。

要公开低保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资金发放等保障情况和有关城乡低保政策,坚持公示制度,每月(季度)资金发放情况必须进行公示,低保对象公示内容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现住址、家庭基本情况、家庭保障类别、保障金额等。

要把低保认定工作做细、做实,规范低保的认定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低保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拉关系”“走后门”“优亲厚友”等,或申请资格审查、确定保障对象等环节出现随意性的现象,涉及违规违法的个人或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应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及时查处群众举报。

(4)保障资金落实到位,严厉打击一些人截留、挪用低保金的不法行为。

3)加大政策扶持,有针对性的引导居民就业、创业脱贫。

(1)建立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群”的宗旨,认真做好社区内困难群体就业工作。

可以置换公益性岗位、联系区劳动力市场和驻区单位等方式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可通过推荐和职业指导等方式,为特困、下岗、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并利用市、区的就业优惠政策,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岗位补贴等。

结合市、区政府部门的就业优惠政策不断促进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

(2)以创业带动就业并举。

进一步健全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助等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居民创业脱贫。

(3)加强职业引导和岗前培训。

对在职居民,可联系所在企业及时提供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对已经失业的居民,可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与外界和地方领导及时沟通,组织岗位资源,举办专场招聘,提高就业成功率。

5)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落实医疗保险制度

(1)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应加强领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采取措施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向社区,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适当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实行社区医院首诊制。

取消现有的等级医疗限额报销制度,实行统一的医疗限额报销制度将有效地分流大医院的病人,从而有效地解决看病难现象。

(2)在宣传医疗保险方面,将《年度居民医保续保缴费通知》以板报、口头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定期整理出参保名单,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没有参保的居民进行上门宣传,向居民宣讲全民医保遵循的原则、范围、补偿标准,以及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义。

对于孤、残等行动不便的人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亲自上门服务,宣传医保政策,办理医保手续,提供“人性化”服务。

使这项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工程,及时送到每一位居民心中。

(3)切实解决好流动人群(人口)的医保问题。

一是扩大城市医保覆盖面,强制用工单位给员工购买医疗保险;二是鼓励居住3个月以上的人群在居住地购买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尽快建立跨省、市的医保电子结算支付平台(该平台涵盖城镇医保和农村医保),有效地解决异地医疗报销难问题。

(4)实行"保医先保防"制度。

在个人医保帐户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个人预防性健康体检,疫苗预防接种等防病支出(如防:

治=3:

7)。

同时规定居民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进行健康检查(如0~6岁按4.2.1程序;7~18岁每年一次;19~49岁每1~2年一次;50岁以上人群每年1~2次),像司机每年必须向交警部门提交健康报告一样,居民必须定期向医保部门提交个人体检报告,否则不予支付当年度的医保报销。

使预防工作前移,把疾病的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4)加强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关注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1)社区精神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文明的缩影。

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丰富城市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要调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和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以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的群众,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

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实施激励手段包括情感激励,进一步挖掘有益的活动形式。

总之,要想办法鼓励居民走出家门,吸引他们参与到更大范围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2)针对社区现状,从“银发产业”入手,搞好社区精神文化产业。

社区文化资源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拓展社区文化资源,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探索和尝试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的新模式,改变过去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性。

拓展文化资源,可以从“银发产业”入手,“银发产业”即老年产业。

社区可以根据老年人口的特点和需要,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为他们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娱乐、旅游、社区服务、老年教育等多种精神文化服务,是取之于“银发”用之于“银发”。

以老年产业来带动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3)建立活动基地,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保障场所。

成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将社区留守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聚集在一起,根据托管儿童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分班学习辅导和思想道德、安全文明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使他们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有一个真正愿意去,并且能受教育、长见识、陶情操、交朋友的地方。

六、调研总结

城镇社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党和政府城市工作的基础。

社区建设尤其是作为城市“贫民窑”的棚户区改造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民主政治建设、公共服务的供给与运行以及社会稳定与发展,更涉及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结构的关系调整等,因此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积极开创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西湖区已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老城区校厂东、校厂西、上三益巷、进贤仓、南昌仓、养济院等危旧私房及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相关工作也将陆续展开,我们相信此项民生工程,一定会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很有幸被学院选拔来到西湖区进贤仓社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一周以来,可谓有花有果,有泪有笑。

作为一批来基层贫困社区调研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匮乏,能力有限,难免会有许多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难以尽善尽美,但从总体上来说依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达到了世纪英才学校预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感知了城区底层群体生活之多艰的现状,使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增强了我们艰苦奋斗、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决心和勇气,也增强了我们了解社会、洞悉社会的能力。

同时,在调研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自身素质的提高,结合专业知识,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喜悦。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以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并为社会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暑期社会实践,这样的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七、致谢

光阴荏苒,历时一周的调研也已接近尾声。

调研期间,许多人给予了我们诚挚的帮助,我们深表感激。

在此,首先忠心感谢西湖区进贤仓社区相关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在这次调研中,他们为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从查阅相关资料到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给予了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关心和努力,并对我们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其次,感谢高婵玉老师在此次调研中各个阶段里,能够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提供细心、耐心的指导,为我们调研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