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考语文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116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考语文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周考语文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周考语文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周考语文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周考语文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考语文试题1.docx

《周考语文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考语文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考语文试题1.docx

周考语文试题1

2016-2017学年高三(上)周考

语文试题

命题:

王邦义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流业触网打造“最后一公里”服务

在学校、单位等快递比较密集的地区,快递在地上杂乱无章堆放,影响市容和交通。

快递员最大的烦恼是等着用户来取,影响投递效率、影响收入;用户担心隐私泄露,以及送货上门的安全性。

这些都成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目前,友宝、汉凌达等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快件箱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体验。

所谓智能快件箱,就是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一般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在快递员把包裹投放到快件箱的同时,用户收到物流信息系统发出的随机密码,选择时间自取。

智能快件箱是改善和提升快件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顺应了国家对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我国50大城市已经安装了3.1万组智能快件箱,格口118万多个,在50个城市通过智能箱投递的快件量达到了1.13亿。

快件箱投递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公众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了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要求,提高了服务效率,保护了个人隐私。

在智能快件箱、菜鸟驿站等末端网点大量出现以前,有很多包裹都是送到写字楼等单位地址,下班再带回去,人们下班后还要抱着包裹回去,这是另外一种辛劳。

据国外邮政测算,一个快递员加一台智能快件箱相当于完成10个快递员的工作量。

中通速递华北区副总经理司立垚说,快件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快递员的投递效率。

在国内,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物理距离很近,但是整个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商业模式之路并不平坦。

国邮智库专家杨世忠分析,现实当中,由于快递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造成快件一旦进入智能快件箱就处于失联状态,寄件人、收件人和企业均无法明确知道快件投入快件箱之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

从未来利益和发展战略考虑,快递企业、电商企业不愿意与第三方智能快件箱实现信息对接,难以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近日,丰巢、顺丰联合快递“两通一达”和普洛斯宣布成立丰巢公司,高调宣布丰巢的智能快件箱进入市场。

业内预测,快件箱完全可以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将来,快件箱还可以实现寄件服务;可以用大屏幕提供电子货架,用户扫码就可以下单支付,下班后取货即可;还可能装载冰箱,需要冷冻保鲜的商品实现完美配送。

这样一来,快件箱就是无人值守的快递网点,再叠加上其他功能,是很丰富的一个互联网终端。

(节选自“新华网”) 

1.下列关于“智能快件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智能快件箱是指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

B.智能快件箱一般会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可以满足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需求。

C.智能快件箱为公众提供了24小时服务,可以保证收件用户选择任意的时间前来提取包裹。

D.智能快件箱在收到快递员投放的包裹的同时,会让收件者收到快递员发出的取件随机密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智能快件箱对原有的快件投递经常面临的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起到了改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投递效率,符合国家在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想法。

B.我国已经开始在全国50个大城市安装了三万多智能快件箱,为用户提供了一百一十多万个储存包裹的格口,投递了一亿多件包裹。

C.智能快件箱出现之前,大量的快件总是在地上无序堆放,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D.智能快件箱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智能快件箱和菜鸟驿站等末端网点也的确缓解了收件用户在单位接收包裹下班带回的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有的投递方式致使快递员经常等待收件用户,如果开通智能快件箱,那么一个快递员和一台智能快件箱的工作效率要高于原有模式下九个快递员的投递效

率。

B.由快递公司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丰巢智能快件箱近日已经高调进入市场,独树一帜地开创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商业模式。

C.现实中,要想实现智能快件箱的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就一定要协调好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的信息对接,这样收件人也能得到便利。

D.物流业触网后出现的智能快件箱还将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互联网终端,既能完成包裹投递,又能实现电子货架扫码购物下班取货,还能实现冷冻保鲜商品的配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

孙皓时,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

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

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

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

翊怒谓璜曰:

“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

”璜曰:

“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羽怒,欲引军还。

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

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阯,元距之。

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

元等曰:

“象尚若此,系必去志。

”乃就杀之。

翊、璜遂陷交阯。

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

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

“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

”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

诸将并谏,璜曰:

“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启受降。

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

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

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B.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C.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D.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B.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C.敕是自上命下之词,特指古代帝王的诏书,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D.洛阳是西晋都城,因地处洛河之南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璜自表讨贼,出师不利。

晋军出兵交阯,在古城打败吴军,陶璜与虞汜、薛翊等领兵抵抗,因为内部不团结,致使陶璜首战损兵折将。

B.陶璜善用谋略,屡破敌军。

他率兵夜袭董元,缴获珍宝;识破伏兵,打败董元;用离间计,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终于攻陷交阯。

C.陶璜心存仁义,收降杨稷。

杨稷军队粮食耗尽,请求投降,陶璜出于多方考虑,提供粮食让他们坚守满一百天后,才接受他们投降。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

孙皓降晋后,晋帝亲笔写信给陶璜,让他归顺,陶璜痛哭流泪,无奈归附,晋帝下诏恢复他原来所任的官职,予以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2)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白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

②朱离:

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③峒獠:

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8.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

请简要赏析。

(5分)

9.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表示既要善于学习正面的人和事,也要善于借鉴反面的人和事。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3)

(1)古诗词中常用杜鹃的形象来表达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两句就借其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祖母的季节

苏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

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

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

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

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 ,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

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

我跟着她。

“这水里有小青蛇。

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

”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

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

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

“老家伙来拉我走了。

”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

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

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

”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

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

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

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

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

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

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

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

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

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

“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

”老寿爷说。

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

”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

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 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

“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

”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

”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

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

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

“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

”祖母问我。

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

我摇头。

“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

”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

”有一个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

我抓住了马尾琴弓。

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

“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

”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

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

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

”母亲对父亲说。

“什么没有了?

”“那块金锁。

”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 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

“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

”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

“娘,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

”母亲说。

“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

”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

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

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

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

“是你爹的声音吗?

”母亲的声音打着颤。

“不,是娘的声音。

”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

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

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多次写到雨,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衬托出小说中人物悲伤的心境,也暗示了情节的发展。

B.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C.“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D.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E.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都具有象征意义。

(2)小说中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4)村里人一直叫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祝福》中“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原因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冯友兰:

乡亲牵挂不孤单

刘雅鸣

12月4日,是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在他的家乡河南省南阳唐河县祁仪乡,新矗立起了一座冯先生的大型铜像。

以人们熟知的那幅胡髯飘飘、面容深奥的冯友兰生前照片为蓝本,只是胳膊下面夹着一卷书,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

自1945年初回乡葬母后离开故土,冯友兰就再没有回来过。

近年来,随着当地不断宣传,他的名字越来越家喻户晓。

每逢他的生辰,都会有规模不等的纪念活动。

用心血和脑汁为燃料以传中国文化这团真火

冯友兰如今已是当地最靓的名片。

友兰大道、友兰湿地公园、友兰高级实验中学等等,来到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唐河,处处感受到冯友兰的巨大影响力。

友兰文化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他的家乡传承弘扬。

在唐河,对冯友兰的研究与纪念,政府与民间高度契合。

从河南省到南阳市再到唐河县,都纷纷成立了冯友兰研究会。

12月4日被视为“值得唐河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也许正是因为出了冯友兰,唐河人把宣传弘扬中国文化视作必然使命,责无旁贷。

“文化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这种温润心灵的东西,自会带来长远影响。

”县委书记刘明杰说。

“冯友兰能出在唐河,绝不是偶然的。

唐河自古重文,县里老城门上有两个字就叫‘拱文’。

上学读书,辗转相学,互为攀比,以至文风昌盛。

这里还出了李季、徐旭生等一批文化名人。

这里厚重的文化滋养了他,反过来,他的思想也在深刻影响着家乡。

”县政协主席

朱全富如是说。

2011年11月,唐河县委县政府按其故居原貌设计建造了冯友兰纪念馆,青砖灰瓦,古朴典雅。

正厅两侧是冯友兰先生自题的一副对联: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旧邦新命”也是这位哲学家的毕生努力。

冯友兰的像被放在了展室最显著的位置,他的人生“四种境界论”就镑刻于他的画像下。

“用心血和脑汁为燃料,以传中国文化这团真火。

”这是哲人的发愿①,也是家乡人的努力与实践。

不改的乡音不舍的乡情

冯友兰生前曾多次说到过家乡的清河水,“我是吃东河水长大的,我们兄妹三人能有今天,忘不了老家的左邻右舍,忘不

了祁仪镇上的父老乡亲”。

1989年7月,在北京医院的病榻上,冯友兰先生用仅有的气脉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就是有点成就,也是家乡人民的培养,我想起来就觉得很感谢,只有祝愿家乡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兴旺。

谢谢家乡的父老们对我的关怀。

”从那口浓重的唐河话里,听音思人,令人不胜唏嘘!

至晚年,先生更是情系家园。

他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90岁那年捐款1万元,为祁仪一初中建教学楼,以母亲的名字为大楼命名“清芝楼”,93岁时将老家旧宅的房款捐赠给唐河图书馆用于购书;临终前,将自己的百袖本《二十四史》一套近千册也都送到了这里。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最后10年里,不顾年高体弱和繁重的工作,冯友兰仍不时在家里接待来自故乡的亲人。

折上一枝腊梅,带上几片银杏叶,最懂哲人的其实还是他的乡亲。

每次去看望老人,家乡人都会带去这最具情怀的纪

念品。

乡亲们真诚质朴的情感,给一生跌宕起伏、饱经动荡的冯友兰晚年带去了多少慰藉。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

”。

这是描述冯友兰家乡风物时常用的一句话。

他的道德文章也将伴家乡的青山长存,共故土的绿水长流。

“我知道,冯友兰不是孤单的!

”这是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3年前在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成立时发去的简短贺词里的最后一句话。

是的,有牵挂他的乡亲在,冯友兰不孤单。

(节选自2015年12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链接】

(1)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一副对联用以自勉,联曰: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他说,“上联说的是我的学术活动方面,下联说的是我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

”(人民出版社《三松堂自序》)

(2)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②;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注】①发愿:

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广大愿心

后亦泛指许下愿心。

②觉解:

即觉悟、了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友兰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中国哲学家,他的家乡河南省南阳唐河县处处感受到他的巨大影响力,因而友兰文化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家乡最靓的名片。

B.世纪哲人冯友兰治学不忘济世,为人更懂谦和,他“用心血和脑汁为燃料,以传中国文化这团真火”,他情系家园,知恩图报,捐款捐书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C.冯友兰先生曾自题一副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旧邦新命”

是他毕生努力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

D.为了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他的家乡新

矗立起了一座以他生前胡髯飘飘、面容深奥、胳膊下面夹着一卷书且深邃目光投向远方的照片为蓝本的大型铜像。

E.本文以冯友兰先生与家乡人民的真挚情谊及家乡对他的纪念、研究活动为采访重点,采用镜头语言形式来叙事,简洁而精当,朴实而生动。

(2)有人说“冯友兰能出在唐河,绝不是偶然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6分)

(3)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说:

“我知道,冯友兰不是孤单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说的原因。

(6分)

(4)你对冯友兰的人生“四种境界论”有何看法?

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尽意的感觉。

②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③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日趋笃厚。

④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投资者投资一定要谨慎。

⑤罗援少将做客人民网微访谈,与网友共话“日美军事同盟背后的博弈”时表示,日美双方互相利用,但同床异梦,美方对日方的纵容最终或使其自食恶果。

⑥从“金山银水”的阿勒泰到“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再到“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当地群众见证了“金山银水”与“绿水青山”和谐共存的情形。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B.暗物质涉及宇宙演化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被科学家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是目前国际科研的最前沿领域之一。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诗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

为了诗意地栖居,人类需要警惕被物化、异化的可能,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我们希望美方不要一再在南海地区渲染和制造紧张气氛,更不要在南海问题上混淆是非。

我们敦促美方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事物①不断变动的,②常在人们不经意时变动。

③没有留下记录,随着时过境迁,④就鲜为人知了。

⑤,爱写笔记的人,不妨将最熟悉最感兴趣⑥见闻,雅俗兼收,记录下来,通过与其他人分享延续其生命力。

2

A

常常

/

如果

/

所以

B

总是

而且

如果

因此

C

经常

而且

一旦

/

所以

/

D

总是

并且

/

因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①,这个事物是什么?

答案是“法”。

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代表正义与公平;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

②,如《管子》中说: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中国人习惯将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