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5965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面 教案练习预习卡.docx

一面教案练习预习卡

《一面》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一面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2.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通过揣摩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

1.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法。

六、教学难点:

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七、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八、媒体使用:

电脑辅助教学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积累词语。

2.梳理文章层次,归纳每部分大意,学习本文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件小事可以释放人性的美丽,一次偶然的相遇可以让人终身难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面》就是表现了一件平常但不平凡的事,一个平常但不平凡的人。

教学时间预设:

2分钟

二、自学成果展示

1.走近作者:

阿累(笔名),名朱凡(1909~1987),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

少年时期,他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当过售票员,参加过工人罢工,不久加入了共产党。

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

1983年离休。

《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

2.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

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渗透其中。

3.字词积累

地窖(jiào)赫然(hè)嵌着(qiàn)窘相(jiǒng)颓唐(tuí)

憎恶(zēng)虐待(nüè)揩油(kāi)抚摩(fǔ)抖擞(dǒusǒu)

摩挲(mósuō)踱步(duó)恣情(zì)熏黑(xūn)

教学时间预设:

8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引导自学或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2.适时点拨精讲。

学生活动预设:

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

2.学习成果展示。

3.学生点评同学展示情况。

三、整体把握

教学时间预设:

10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一次短暂的会面最可能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点拨】中心事件是“一面”,最可能留下的印象是外貌。

2.全文分为几部分?

能说出每部分的大意吗?

【点拨】第一部分(第1~38段)写“我”和鲁迅的一面

本部分可概述为三层:

“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这部分采用了顺叙。

第二部分(第39~43段)写“一面”对“我”的深远影响。

学生活动预设: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在每一段段首标上序号。

用“。

”“﹏﹏”在你印象深刻的关键词语、总括句、重要句、佳妙句下作标注,用“?

”在你有疑惑的词句下作标注。

学生进行“圈点批注”。

然后,同桌互相展示“圈点批注”的成果并互相评价,点名发言。

四、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教学时间预设:

1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

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既然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

【点拨】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一个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第二层写内山的热情,衬托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学生活动预设:

1

准确流利地阅读课文,找出“介绍职业”、“半个小时”、“内山书店”等几处伏笔,说说作者为什么写职业特点,为什么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

教师活动预设:

2

2.有人说课文的第二部分应当删去,这样文章就会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

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

【点拨】课文第二部分写出了“一面”对作者的影响和鼓舞力量,它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

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画龙点晴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所以不能删去。

学生活动预设:

2学生流利地朗读第二部分文字,小组交流。

五、小结

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文中所写的事情极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于细微处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人类的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课文中的抒情、议论。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画龙点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做好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卡2。

七、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

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

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

赠书给“我”——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2.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揣摩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学时间预设:

3分钟

快速浏览文章,回顾:

本文中心人物是谁?

中心事件是什么?

写职业、写内山有何作用?

二、精读研讨、品味欣赏

教学时间预设:

1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探究本文人物外貌描写

投影出示:

(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有感情朗读。

(2)为什么本文描写重点是外貌?

(3)作者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外貌?

(4)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5)鲁迅先生的外貌中最具特征的是什么?

【点拨】

(2)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纪实。

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是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

(3)第一次作者观察的地点在远处,在黑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所以人物形象“模糊”,作者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第3段):

“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

第二次的观察在近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因此刻画比较具体、细致。

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脸色、头发、胡须)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第19段):

那个“咬着烟嘴”的老人,“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第三次为“特写”(第32、35、36段),作者面对面地观察鲁迅,不仅观察得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观察不到的细微特点补写出来了: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他的脸——瘦”,“带着奖励似的微笑”,这次描写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

(4)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不同之处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

(5)文中衣服、胡须、头发等描写都能体现鲁迅的突出的性格特征。

但鲁迅先生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有两点:

“瘦”和有精神。

这样写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2.探究阿累的具体感受:

找出本文细腻的描写或精辟的议论语句,并探究它们的精妙之处。

【点拨】

(1)第20段,“正直而慈祥的眼光”“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写出鲁迅崇高的人格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2)第25段“他是谁?

”的疑惑写出了普通工人当时的地位低下,反衬了鲁迅对青年成长的关心和重视。

(3)第34段“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写出了鲁迅在“我”心目中崇高的位置,间接表现鲁迅人格的崇高。

(4)第36段“正是他!

站在……战士”这一段是对鲁迅集中、高度的评价。

同志——志同道合,鲁迅先生和广大革命者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亲密无间,鲁迅热爱革命人民;父亲——崇敬热爱,进步青年对鲁迅的敬重之情;师傅——循循善诱,鲁迅给予青年们进步的指导;战士——顽强战斗,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充满了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立场鲜明的爱憎之情和顽强斗志。

学生活动预设:

挑选关键词句反复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无穷韵味。

三、拓展延伸

教学时间预设:

1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作者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特征。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府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试用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的写法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肖像,限100字以内。

学生活动预设:

先写作,然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要求语言流畅。

四、小结

这是一个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让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每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

本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响一生。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爱心、善心,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课练

六、板书设计

一面

“一面”的印象描写

“一面”的力量议论

踏着血的足迹继续前进抒情

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自主预习提纲

课题:

一面

(1)班级:

姓名:

时间: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3.学习本文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写法

1.熟读课文两遍。

家长签字:

2.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

地窖()赫然()嵌着()窘相()

颓唐()憎恶()虐待()揩油()

抚摩()踱步()恣情()熏黑()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一次短暂的会面最可能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既然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我”的职业特点和内山先生的热情?

 

(4)有人说课文的第二部分应当删去,这样文章就会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

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

为什么?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初一语文自主预习提纲

课题:

一面

(2)班级:

姓名:

时间:

   

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2.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通过揣摩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抄写卡1词语1遍。

1.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

 

2.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3.鲁迅先生的外貌中最具特征的是什么?

 

4.找出本文一处精辟的议论语句,并探究它们的精妙之处。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初一语文课课练编号:

课题:

《一面》主备: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赫然()嵌着()窘相()颓唐()

憎恶()虐待()踱步()恣情()

二、修改病句。

1.听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受益匪浅。

2.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三、诗句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

(唐·杜牧《赤壁》)

2.松间沙路净无泥,。

(宋·苏轼《浣溪沙》)

3.梅雪争春未肯降,。

(宋·卢梅坡《雪梅》)

4.青女素娥俱耐冷,。

(唐·李商隐《霜月》)

5.草木知春不久归,。

(唐·韩愈《晚春》)

6.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8.,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9.,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高骈《山亭夏日》)

10.,枝间时见子初成。

(宋·朱熹《题榴花》)

四、阅读课文39—43节,回答问题。

1.“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一句中“路”指的是什么样的一条路?

2.“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

3.文中说:

“现在,先生是死了!

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生活片段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

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

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

他说:

“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

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

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

我说:

“随便。

”他说:

“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

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

”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

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1.文中()中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是:

()

A、情绪B、感情C、激情D、热情

2.本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请分别概括。

3.从文中所写的几件小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课课练编号:

课题:

《一面》主备: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赫然()嵌着()窘相()颓唐()

憎恶()虐待()踱步()恣情()

二、修改病句。

1.听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受益匪浅。

去掉“使”。

2.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把“及时纠正”和“随时发现”互换。

三、诗句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

(唐·杜牧《赤壁》)

2.松间沙路净无泥,。

(宋·苏轼《浣溪沙》)

3.梅雪争春未肯降,。

(宋·卢梅坡《雪梅》)

4.青女素娥俱耐冷,。

(唐·李商隐《霜月》)

5.草木知春不久归,。

(唐·韩愈《晚春》)

6.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8.,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9.,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高骈《山亭夏日》)

10.,枝间时见子初成。

(宋·朱熹《题榴花》)

四、阅读课文39—43节,回答问题。

1.“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一句中“路”指的是什么样的一条路?

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2.“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我”更加坚强起来。

3.文中说:

“现在,先生是死了!

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生活片段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

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

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

他说:

“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

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

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

我说:

“随便。

”他说:

“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

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

”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

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1.文中()中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是:

(D)

A、情绪B、感情C、激情D、热情

2.本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请分别概括。

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

鲁迅先生工作上一丝不苟;

鲁迅先生生活上艰苦朴素。

3.从文中所写的几件小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一丝不苟,热爱祖国,为人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