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835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楼文献综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办公楼文献综述.doc

文献综述

一、办公楼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土木工程和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使得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而且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建筑布局,而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一座高层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而且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

我国的高层建筑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50~6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规模小,发展速度也慢。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技术条件,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地矗立了起来。

1998年,88层、高420.5m的上海金茂大厦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高层建筑中办公建筑占据了绝大部分,办公建筑作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之—,将在信息时代获得巨大的发展,据预测,至本个世纪中叶,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办公建筑中工作,正如日本建筑师林昌二所言,从某个角度讲,本世纪可以说是“办公楼的世纪”。

1.功能特点

高层办公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场所了,并兼作生活场所的功能,逐渐体现出功能的综合性和智能化的趋势。

目前,高层办公建筑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功能多样化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瞬息万变要求时间必须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为了追求土地最大的价值,餐厅、娱乐、休闲、商店等生活辅助设施也进驻办公楼,造成现代的办公建筑往往集办公、娱乐、餐饮、休闲、购物、居住等体,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办公楼的综合化和多功能化,造成了办公楼建筑设计与能耗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u

(2)建筑通透化

信息时代,人们的行为模式与选择方式更加趋于便捷和直接。

人们没有时间深入建筑内部去细细探索,而需要一种更快速、更高效、更富吸引力的传达建筑内部信息的方式。

因而诸如大面积玻璃幕墙,甚至完全的玻璃外墙开始流行以至繁荣至今,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

建材的选择,建筑的设计等等因素都加大了建筑内部环境的控制的难度。

u

(3)设计灵活化

无论是出租办公楼,还是某公司、企业、银行自用的办公楼,还是政府办公楼,其办公内容、办公方式都会发展变化,而办公楼一经建成,其结构及布局就很难改变。

因此,充分考虑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就成为现代办公楼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常用可拆装的半隔断式工作位置屏障,使工作人员在大空间办公室形成“场”的感受,有一个实现自我的“个人领地”。

u

(4)环境人性化

现代办公楼作为“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决定了其人员高等级、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点,因此,创造性脑力劳动所需要的随意、轻松、日常化甚至生活化的人文环境日益被强调。

2.综合高层办公楼空间构成

近十几年高层综合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创新,最高建筑的记录不断翻新,其空间构成也有如细胞分裂般的发生着变化,从而导致综合体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当然,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变化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像人类的进化一般需要一个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进程,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留着几种模式并存的现状。

(1)筒体的生成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常将楼梯、电梯、设备辅助用房、管井等集中布置,竖向贯通,并与相应结构形式构成坚强的“核心筒”,用以抵抗巨大的风和地震侧移,这部分通常称为“筒体”。

它是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

而这个“筒”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上个世纪末,在高层建筑的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人们对结构体系认识的局限(当时最先进的结构体系是钢框架结构),设备设计经验的不足,以及建筑功能需求的单一等客观原因,使得早期的高层建筑设计并没有形成“筒”的概念。

垂直交通、设备空间和结构体系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分散性,均按各自具体的要求分别布置。

进入本世纪,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这是各专业共同探索优化设计的结果。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

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而这些恰好与建筑师的要求不谋而合。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几何中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

当然,除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布置方式之外,高层建筑还有其它的布局方式,如“外核式布局”和“多核式布局”等等。

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是直至本世纪80年代以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目_,大多数著名的高层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

基于以上理论的支持,本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亦采用中间核心筒的空间构成模式,只不过单单布置了一个筒体,在纵向布置了大小两个筒体,但是由于布置的两个筒体大小不一,而且位置也不是完全对称,因此为了满足三心合一,使结构更有力抗风、抗震在进行结构设计阶段,利用结构软件进行质心位置调整,主要调整的方法是:

通过增加筒体壁厚和增强混凝土强度调整单个核心筒体、主要是小筒的刚度,尽量使大、小筒的质量中心与建筑整体刚度中心趋于统一。

另外双筒布置得空间模式可以使建筑平面减少公用建筑面积,例如只布置一个筒体则需要在筒体四周设置走廊,而设置两个筒体之需要在两个筒体之间设置一条走廊,将整个建筑平面连通。

这样就节省了公用面积,使用空间更多的分配到办公区域。

(2)壳体的界定

“壳体”通常是指“核体”之外的空间,人们通常在其中从事日常的办公、居住、娱乐、休息等活动,因此,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供人们使用的空间。

它通常占有标准层的最大面积。

例如高层办公综合体的办公空间、高层酒店综合体的客房、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居住空间等均属于“壳体”的范畴。

也可以这样说,“核体”是高层建筑的交通空间,“壳体”则是功能使用空间。

(3)筒体和壳体的综合布置

通常核心筒体和壳体都是独立布置得,但是为了某些特殊的建筑,或者由于地基场地条件限制也将核心筒与壳体同时布置,以满足在地震和风载作用下结构的抗侧力要求。

本例未用此种空间布型。

3高层建筑的分类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分类时,往往将形体上的高层主体与裙房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功能上的主从关系,高层所包含功能为主要功能,而裙房所属的功能为从属功能。

因此确定了综合性高层办公楼设计的主楼功能主要是进行办公,而裙房部分则是用做商场等其他功能。

另外地下空间层可以用作地下停车上及设备用房。

综合性高层办公楼是最大量建设的一种高层建筑综合体,据统计世界100幢高层建筑中,其中高层办公综合体有17幢之多,而今刚刚完工以及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更是聚合了购物、餐饮、旅游、休闲、观光等众多功能的办公类综合体建筑。

例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内部分布如下:

94层~101层观光层;79层~93层超五星级宾馆;7层~77层写字楼;3层~5层会议室;地下2层~3层商业设施(地下3层至地下1层规划了约1100台的停车位);该工程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比目前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还要高72米。

顶部94层至100层之间有一个倒梯形的通风口。

据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介绍,在100层、距地面472米处设计了长度约为55米的观光天阁,这一高度将超过世界最高观光厅、高度为447米的加拿大CN电视塔。

二、综合高层办公楼采用的建筑设计原则

1.结合场地环境

结合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优化平面形式以达到高效、多能、低耗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

高层综合建筑的平面形式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化。

在一些实际工程当中,场地条件往往比较复杂,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基地形状不规则且用地情况紧张,因此必须根据场地条件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可以在一些经典平面形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地块的不同形状加以调整,最终达到和基地相适应同时又满足功能需求的标准层平面形式。

与此同时,由于高层综合建筑往往投资大、周期长,同时又容纳大量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座小型城市,因此,高层综合建筑标准层设计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其社会综合经济效益。

优化平面布局组和、合理配置各种功能以达到高效、多能、低耗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是高层综合建筑标准层设计的首要环节。

2.理确定标准层规模,提高标准层的有效使用率

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有效利用率至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对一定建筑层数和面积的情况下,标准层核体面积大小(含电梯、楼梯的数量和容量,以及管井及结构面积等)应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和估计,如果盲目压缩核体建筑面积,则会降低核体交通、疏散与设备系统的正常标准,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正常使用和运转;二是对有效使用面积(壳体)的空间尺度(开间、进深)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影响。

有效面积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是标准层规模过小,其次是使用部分进深浅。

例如,国外办公楼使用部分进深较大,约10}14m,但我国某31层高的办公楼标准层面积仅765平方米,其进深仅8.5m,因而效益不佳。

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合理扩大标准层面积,可减少建筑层数、降低建筑高度,可以提高有效利用率、节约造价。

一般来说,标准层的面积过小(如<600平方米/层>,则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偏小,不经济;标准层面积偏大(如>25000平方米/层),则会产生交通疏散、大进深房间空间划分以及防火分区处理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一般民用高层建筑标准层规模宜控制在7002500平方米/层为宜,并保持合理的面积有效率(指使用面积在建筑面积中所占比例,一般不应低于65)。

3.层高、柱网的选择考虑主要使用功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考虑高层综合建筑的层高、柱网尺寸时应根据主要使用功能进行灵活调整。

高层建筑层高由建筑空间净高、楼地面面层厚度、结构梁板高度、设备管线高度、安装高度、施工误差等因素决定。

满足主要功能空间净空高度妻2.6m或特殊用房净空高度的使用要求,一般情况下,住宅层高为2.8}3.3m;办公楼3}3.9m、智能大楼3.6}4.2m、旅馆3}3.4m、商场3.9}5.4m。

考虑全构梁板高度图4-11层高与净高的关系示意图采光口高度、房间进深及室内空间尺度感受;符合设备管线、照明、火灾探测、自动喷淋等的安装及天棚构造需要;有效利用结构高度的空间的程度和方式;注意合理层高选择与建筑总造价的关系。

图4-10为层高与净高的关系示意图。

结构柱网的选择通常根据具体的功能而定,一般情况下为7.2mX7.2m}12mX12m,个别情况如大空间宴会、会议、展览等用房可做到15.6mX15.6m或9mX18mo

4.合理组织功能布局及交通流线,创造舒适、多元、的建筑空间

高层综合建筑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它的功能应有综合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由于其内部功能的不尽相同,因此,高层综合建筑应在平面功能、交通流线、垂直交通等方面进行有机组织,尽可能采用水平分区、垂直分段、相对独立而不相互干扰的交通流线组织,做到既方便快捷又不过多地占有标准层的建筑面积,同时可运用可分可合的灵活分隔措施等建筑手段,优化标准层平面的空间布局,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元兼容的、舒适安全的生活、工作及休息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