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445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我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中国未来学校联盟

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

2016年3月

中国未来学校联盟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未来学校项目工作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教育的国家战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推动学习空间、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学校组织等五个方面的整体变革,努力开创学校结构性变革新局面。

经中国未来学校联盟认真研究,决定实施“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未来学习方式变革”、“未来学校课程再造”、“未来学校组织创新”等四个首批重点项目。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未来学校、率先实现学校教育结构性变革的总体奋斗目标,着力开展以项目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探索富有前瞻性的教育形态,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具想象力的空间。

二、总体目标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突出重点,强调应用,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入探索“云教育”+“实践场”的未来学校形态,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的特色品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未来学校。

三、重点项目

(一)未来学习空间设计

基本内涵:

本项目旨在构建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主要面向拥有充足空间场所的联盟学校,重点开展“教室布局创新”、“非正式学习空间”、“绿色学校建筑”等实践探索。

通过重构学校空间,营造舒适、温馨、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积极体验。

打破传统的工厂式教室布局,满足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探索空间、课程、技术的融合。

核心理念:

未来学习空间设计要将千篇一律的教室变成灵动的学习空间,把单调乏味的学校建筑打造成温馨宜人的育人环境,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使环境育人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是创新教室布局,鼓励灵活设计教室,配备可移动、易于变换的桌椅设施,提供更加丰富的技术和资源,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活动;二是探索非正式学习区,开展包括学习角、开放式长廊、社会性活动空间以及生活休闲空间等方面的探索;三是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交往空间,让学生在交往中建立人际关系、掌握行为规范、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能力;四是打造绿色的学校建筑,充分利用新能源和新技术,提供更加环保、更加人性化的育人环境,实现从“为集体授课而建”到“为个性学习而建”的转变。

条件要求:

第一,学校具备充足的空间场所,能够把有限使用的建筑面积尽量集中使用,以及对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学校;第二,学校领导对学习空间有较深刻的认识,大力支持并推动学习空间创新的持续开展。

第三,加强经费投入,安排学习空间创新专项经费。

第四,鼓励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参与,在学习空间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师生诉求,让每一个环境细节都能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

第五,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实施开放灵活的教学活动,让空间、课程、技术形成合力。

(二)未来学习方式变革

基本内涵:

本项目旨在探索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主要面向具有良好信息化条件的联盟学校,重点开展“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实践探索,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核心理念:

本项目力图变革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课程的开发者,彻底打破“一言堂”现象,让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

本项目倡导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条件要求:

第一,学校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建有“未来学习中心”、“智慧教室”的学校,以及对信息化教学应用有浓厚兴趣的学校;第二,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包括: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熟练地利用网络检索、下载和使用各种数字资源;能够设计、开发微课程资源等。

第三,具备开放、灵活、多功能、丰富资源支持的学习空间,桌椅可以自由方便的组合与移动,能够根据课堂需要随时变换教学方式,支持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第四,学校领导具备良好的信息化领导力,大力支持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持续开展。

(三)未来学校课程再造

基本内涵:

本项目旨在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面向具有课程改革意识与能力的联盟学校,重点开展“课程整合”、“综合课程”、“主题课程”、“STEAM课程(创客教育)”等方面的探索。

针对目前存在的课程门类过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实施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力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采取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等方式,形成以开放、体验、生成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核心理念:

本项目倡导重新审视传统学科分类,改变单纯以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个体生活和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的固有界限,以真实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重组,转变过分注重知识学习、轻视实践体验的状况,显著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个体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完整的视角去发现解决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再造绝不是对原有课程内容的简单删减,更不是“多学科乱烩”,而是在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灵活开展大小课、长短课、阶段性课等课时安排,积极探索跨学科协同教学,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体系。

条件要求:

第一,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改革,校长具有良好的课程领导力,能够全力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第二,学校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课程开发能力,在校外有较为稳定的课程支持团队,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第三,组建以课程整合为纽带的综合教研大组,开展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的跨学科教研活动;第四,学校要逐步改进课表制订、师资安排、教师考核、教学评价等管理方案,以科学管理保障学校课程重组;第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科学计算教师工作量,为学生选课、主题实践活动、协同教学等改革举措提供保障。

(四)未来学校组织创新

基本内涵:

本项目基于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探索学校通过组织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主要面向锐意创新的联盟学校,通过学校制度、层级、文化、结构等方面的创新,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体发展,为学校组织创新树立典范。

核心理念:

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制定提供更具个性化、挑战性的成长计划,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及时、恰当的学习支持,让每一位师生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项目倡导借助新技术手段、校际联盟和网络平台等,聚焦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促进学校从传统科层模式向民主型、学习型、网络型、虚拟型、智慧型学校转变,通过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社会等外部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与高效合作,通过学校内部的选课走班、学习共同体、导师制、综合评价、学院制、社团、智能管理平台等和学校外部的家校合作、社区共建、社会课堂、科研引领、校际合作等途径,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组织创新经验和模式。

为此,本项目倡导借助新技术手段,通过学校与社会、科研等多方力量的整合,探索学校组织创新的有效路径。

条件要求:

第一,学校有意向制定和实施长期、全面、可持续的学校改进计划,通过组织创新提升学校效能;第二,已经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可供选择的多主题、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第三,拥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

第四,学校管理层有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

第五,具有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实时采集、分析和使用相关数据。

四、实施步骤

项目实验周期为三年,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

(一)项目启动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处面向全国所有联盟学校公开发布项目实施方案,学校自愿申报,提交项目申报书,召开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组建项目学校发展共同体。

各项目学校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领会项目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成立相关机构,由校长担任项目组组长,研究制定校本实施方案。

(二)深入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8年12月)

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处将定期组织集体研讨、实地考察、公开课观摩、专题培训、年会等活动,组织专家对项目学校进行实地指导,每年遴选优秀案例、课例、资源包等。

各项目学校要认真开展项目工作,做好项目的组织管理、基础建设、过程研究、成果提炼等工作,着力体现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前瞻性,注重亮点的形成。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9年1月—2019年4月)

各项目学校认真总结项目开展情况,形成项目实验成果,报送总结材料到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处。

秘书处将组织专家团队对各校项目实验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具体措施

(一)组建学校共同体。

在学校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组建四个项目共同体,推选一所或两所优秀学校担任本项目的牵头学校,在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处指导下,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项目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二)成立专家团队。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未来学校首批重点项目专家团队,引入一流的专家指导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项目研讨、专家咨询、实地指导等活动,保证项目实施的良性持续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目学校要把项目实验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成立项目工作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把项目实验开展常态化,成为助推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项目学校要认真参加共同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承办研讨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四)注重评价考核,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处将全程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建立健全退出机制,不定期对学校工作进行随机评估,表现优秀的学校将优先获得各项专业支持,包括出国访问、高端培训、重要展示机会等。

对项目组织不力、措施不到位、参与不积极、实验效果差的学校取消资格,退出项目学校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