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329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婆的手纹教案.docx

外婆的手纹教案

18《外婆的手纹》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

文中有不少蕴含人生哲理、文质兼美的语句,而且整篇课文又比较长,学生在阅读时不容易读懂。

针对这些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思考,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语段以及关键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再联系全文来反复品读的方法,从而读懂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对重点的细节描写进行潜心品读。

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这样才能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饱含着深情的回忆性散文《外婆的手纹》,说到回忆,每个人都拥有镌刻着生命痕迹的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私人文物”,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你仍然会好好地珍藏它。

(二)初读课文:

1.作者李汉荣的“私人文物”具体指什么?

明确:

上小学的时候,外婆送给我的礼物——一双鞋垫。

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泉,淙淙地涌出来。

鱼,轻轻地游过来。

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地期待。

2.当时外婆送给我的另一样礼物是什么?

明确:

一个枕套。

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3.体会这些词语,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

写出了外婆手艺的高超,绣的作品的十分逼真。

4.你觉得它们美吗?

明确:

美。

用周围人的评价就是“手艺好”。

(三)品读课文

1.为什么外婆的“手工活”能做得那么好呢?

明确:

第4节:

“外婆认为一匹布要成为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准则:

做衣如做人  用心  认真

2.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

第5节:

“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第6节:

“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

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特别喜欢在高高的天空下做小小的衣服。

”(习惯)

态度:

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第10节:

“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灵感:

来自内心、来自生活)

态度: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总结:

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

(三)理解人物

1.请同学们默读1——13小节,思考:

从外婆做针线活中你能发现文中的外婆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找出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第一节“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

她的手艺好。

——外婆的女工出众。

第二节“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

第三节“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

”——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

第四节“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外婆能够把做衣服和做人联系在一起思考,对待生活有自己的见解。

第五节“外婆做衣服时那么耐心细致,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在外婆的眼中,布是有生命的,她对待布都是有感情的。

第六节“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

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

神情朴素、虔诚。

——外婆做衣服时极其认真的态度。

第七节“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外婆在“打着补丁”的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朴素美的追求。

第十节“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

——外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使她获得了艺术灵感。

第十一节:

“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

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那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第十三节:

“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

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热爱生活、手艺精湛、关爱孩子。

小结:

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情感、态度和灵感,才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

(四)体会主题

1.作者是怎样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

明确:

保存、临摹、复制

2.作者为什么要保存、临摹、复制鞋垫和外婆的手纹?

(引导学生朗读16~20小节,抓住“注定要失传吗?

这手艺,这手纹。

”一句,谈对于外婆的“手纹”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默读和思考,重点品读1~7、9~13节相关细节,感受外婆对于做衣、刺绣和大自然的朴素、虔诚的态度。

尽量抓住细节、句、词来理解,如第10小节“凝视”、“一动不动”、“如梦初醒”等等。

带着“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并筛选信息,抓住关键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

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再结合前文来理解关键词“孤寂”、“悲苦”和“仁慈”、“安详”、“宁静”。

在理解外婆的“仁慈”、“安详”、“宁静”的时候,反复朗读并体会11~14节中写到的细节。

问题

(1)循着“我为什么要保存和复制鞋垫”这一问题,抓住关键句“注定要失传吗?

这手艺,这手纹”和“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再联系前文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围绕“手艺”和“艺术品”这两个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1~7节,9~13节的相关细节片段的描写来体会外婆:

一、对待做衣、绣品的朴素、虔诚、庄严的态度;

二、收罗大自然的好东西化为艺术灵感的生活态度。

问题

(2)帮助学生小结以上所品读的内容,理解作者想保存的是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和热爱。

问题(3)重点还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段落的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的方法,引导其抓住“注定要失传吗?

这手艺,这手纹”和“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再联系前文的学习,从而理解“手纹”和“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的深层内涵:

“我”想通过复制鞋垫进入了外婆的心灵世界和她的精神境界,永远延续和传承这种寄托在艺术品上的自然美、人性美和伟大的生命的力量。

总结:

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裁剪着人生,书写着她的美丽人生……穿越记忆中的岁月,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欣赏了外婆的生命痕迹,我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生命,用各自心中的样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六、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完成思考题

(1)周围的人称外婆的手艺好是因为。

(2)怎样理解“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这句话的含义?

(3)外婆认为“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这里的“样式”分别指什么?

从全文看,外婆心中的“样式”是怎样的?

(4)怎样理解课题《外婆的手纹》?

(5)文中“我”的妻儿一致认为外婆的手艺过时了,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选做题:

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有关时代背景,推测外婆会有过怎样的经历。

 

板书设计:

外婆的手纹

做衣————细致耐心、虔诚庄严、诗情画意

外婆怀念

做人————仁慈、安详、宁静、朴素

 

附录:

课文的结构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记实性散文。

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赞美了外婆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的真挚感情。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主要写外婆裁缝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可分三层。

第一层(1—2自然段),外界评价外婆做针线活的手艺高:

合身、好看、有美感、有艺术性。

第二层(3—4自然段),写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

这里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强了文章的品味,也讲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缝制好衣。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又能做什么好事呢?

第三层(5—6自然段),写外婆做衣的过程,始终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心里充满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

写每次缝衣外婆先洗手、穿整齐衣服,坐端正,找敞亮地方,坐在院子里,这些都是写外婆做衣时的习惯。

正是这样的习惯,才充分体现了外婆做人的原则。

这些外在表现,映衬出内在的品质:

朴素、虔城、庄严。

第二部分(7—8自然段),写“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回忆童年只有在盛大节日才能穿一件新衣,平时都是穿有补丁的旧衣,但也从不感到委屈,原因是那补丁是外婆精心设计缝补的:

补丁的颜色、形状简直成了艺术品,是外婆用美缝补着生活。

虽然写“我”穿衣,实为突出外婆补衣,表面看似闲笔,仔细品味,才觉得怪有味道。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写外婆手巧绣花的灵感来自生活,源于大自然,表现外婆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的品质。

这是外婆手艺高超的根本。

一个不热爱生活,远离大自然的人,心灵是干涸的,眼睛看不见色彩,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还谈什么灵感!

没有灵感又怎能缝制出美感的新衣。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前12个自然段都是讲外婆量、剪、裁、缝的事,并没有扣住题目“外婆的手纹”,到13自然段作者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紧扣题目,发表了感慨:

外婆缝制的是天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穿在身上,能感受到外婆手纹的温暖和亲切。

这时,我们就会品味到前面写缝新衣,补旧衣,那都是外婆用手一针一线的佳作,也是老人一片心情。

这一段在全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部分(14—20自然段),写“我”一针一线临摹外婆的手纹和外婆的心境,让外婆身上的美德不失传。

这一部分先写“我”保存外婆做的一双鞋垫,因为保存鞋垫就是保存外婆的手纹。

于是“我”让妻仿做鞋垫,可是妻又偏偏不会做,这就引出“我”亲自动手“复制”,在缝绣过程中体会外婆那份仁慈、安祥和宁静的心境,借以抒发怀念外婆的感情。

文章由外婆做新衣、补旧衣、绣花,到外婆感悟生活、亲近自然、产生灵感,最后写保留外婆的手纹就是保留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

一步一层台阶,一阶高比一阶,感情在记实中流露,记事由情感滋润,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