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277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VB含参考答案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B)。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4.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D?

P4)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这种观点是(D)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这种观点属于(B)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D)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4.“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17.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C)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8.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B)。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9.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0.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21.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22.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C)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3.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儿童身心发展的(D)

A.互补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26.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二、判断题

2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类似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8.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错误

从狭义的角度看,在专门的机构里由专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9.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P306-318

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长善救失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0.简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P306)

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二)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31.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

错误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起主导作用并非教育万能,它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而且,当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时,能促进人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人的发展。

32.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错误

学校教育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只是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

3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体现在:

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34.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3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40

正确

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也就是说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蕴含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36.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7.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正确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的发展。

但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如应试教育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38.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错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39.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40.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4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P53

正确?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4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误

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包括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等活动

4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34

正确

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4.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正确P298

45.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错没有规定教学具体内容书本P132即课程方案

46.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P257

错误

具体工作有:

47.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

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P200

错误

直接经验:

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

是他人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48.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81

正确

(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49.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心理性

50.教学就是指上课

错误

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

51.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

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2.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取消教师的指导

错误

罗杰斯强调,“非指导性”仅仅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并不等于取消指导。

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

非指导教学重视作为个体的学生自己具有生长的可能性。

在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

53.课程即教学内容

错有广义狭义之分

54.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利来进行。

错误P302

解析:

因为德育强调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机械程序来进行,恰恰相反,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5.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错误P302-303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56.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理智主义而非情感主义。

错误P323

解析:

(据反例)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用到说服法。

说法方法常表现为师生对话,在关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认识上相互沟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行为上共同选择,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共同说教。

57.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P286)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

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58.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定向阶段。

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

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P293)

5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A,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b,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c,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倡导学生活动。

2,德育过成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A,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b,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A,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B,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C,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P300-304)

60.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

错误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三、简答题

61.明确教学的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教导工作

6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63.简述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64.简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性的教育家P4-8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论语;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教育)》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法国卢梭--《爱弥儿》;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德国梅伊曼

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

我国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

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65.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54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教育目的.宗旨(对应书上两点)

②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③制约着受教育权

④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它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66.简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经济功能)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67.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4-P50

1)遗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育: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能动性: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

68.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69.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

70.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71.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72.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②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防止负担过重;

③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限定完成时间,必要时要有适当的指导;

73.积极性高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74.简述美育的功能。

75.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76.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学生.学科以及社会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77.课时计划(教案)

做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2)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78.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79.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80.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讲授法(分为:

讲述.讲解.讲演三种):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求:

81.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发展。

8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a.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b.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83.综合性2.实践性3。

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84.简要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85.简述课程的组成部分

课程方案课程目标教科书

86.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书上p154具体目标及p155有概括性词语

87.简述中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初中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学科课程为主

88.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3.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就需要深入考察社会生活领域。

概括地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89.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

90.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表达清晰5.教学组织严密

四、单选题

91.辩论.演讲.参观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B)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92.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C)

A.《塔上旗》

B.《教育诗》

C.《帕夫雷什中学》

D.《教育学》

93.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在(B)

A.1985

B.1986

C.1993

D.1995

94.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换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6.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行为

97.儿童的不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D)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98.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妈妈洗碗打破了5只碗.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处于____B___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99.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00.儿童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01.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2.座右铭.立志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D)

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103.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4.老师采用小红花.插小红旗的方式鼓励学生诚实.助人行为。

这种方法是(A)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10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

(B)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践锻炼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B)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106.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08.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B)。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09.马卡连柯主张“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提示我们应贯彻哪条德育原则?

(C)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

111.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对这四方面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B)。

A.德育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四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B.德育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

C.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材施教

D.知.情.意.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12.衡量人们思想品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