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310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

整理/CA01张梓愉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文学常识

1)赵丽宏,当代作家

2)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3)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后世也称明君或明妃。

汉。

4)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徐迟,当代诗人、散文家。

6)冯君莉。

当代作家。

7)刘成章,当代作家。

8)王力,语言学家,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9)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有《饮冰室全集》

10)孟子,战国时思想家,医学家,名轲,字子舆

11)曾子,名参,字--。

12)凯利,美国作家。

13)华罗庚,著名数学家。

14)柳宗元,字子厚,号河东,人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刺史”。

三戒:

《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散文代表作《永州八记》本文为第四篇,选自《柳河东全集》。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5)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16)谢中书,指谢徵(微),曾任中书鸿胪。

17)康乐,指谢灵运。

18)苏轼,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苏轼文集》。

19)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

公安三袁。

袁中郎全集。

20)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工部,杜少陵,杜野老。

诗圣,诗史。

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1)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

22)路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23)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字希文。

渔家傲:

词牌名。

24)新闻:

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电视解说,影视同期声。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5)消息:

真实可靠篇幅短小报道迅速及时最近发生,活泼吸引人;六要素;标题导语主题结语。

A.标题,消息内容提要;引题、副题。

a.引题:

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引出题目。

b.正题:

高度概括

c.副题:

重要事实,结果提要。

B.导语,以凝练,简明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揭示新闻中心。

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C.主体:

消息主干。

导语的具体化。

起因经过\内在联系。

D.结语:

有时可省去。

26)通讯:

有更多细节描写。

分类: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27)新闻评论:

新闻媒介各种评论总称。

也称“时评”,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解释新闻,补充背景,预测未来。

28)《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关键词: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宋江,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阶级压迫,乱自上作,鲁智深嫉恶如仇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李逵劫法场杀四虎三打祝家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晁盖智取生辰纲,七十一回。

29)《鲁宾逊漂流记》,18世纪初,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关键词:

28年,绝望岛:

26年星期五,1686-12-19到1687-7-11.中心:

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五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儒和悲观。

30)《格列佛游记》,17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关键词:

纪实,莱缪尔·格列佛;羚羊号太平洋小人国残忍;冒险号大人国正直侏儒;好望号飞岛国巫人国新鲜;冒险号慧因国马高贵理性耶胡贪婪嫉妒。

中心:

小说中耶胡的所作所为显现了人的本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体现作者对人类文明反思。

2.基础字词,见手写

二、阅读技巧

1.记叙文

一.概括全文主要事件或某段主要内容。

1.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2.点出特殊的

(1)时间背景

(2)经济背景(3)身份背景,健康状况(4)时代背景

3.弄清文章主人公

二.人称的使用以及变化

1.第一人称:

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激趣,易于读者理解,突出了…中心。

2.第二人称:

便于直接抒发强烈感情,突出了…中心。

3.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反映客观内容,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突出了…中心。

4.人称变化的作用答变后的。

三.写作顺序。

1.顺叙:

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清楚,事件叙述较完整,突出…中心。

2.倒叙:

使文章有悬念感,增强文章生动性,激趣,避免叙述和结构的单调性,突出…中心。

3.插叙:

补充交代…内容\原因,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充实(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突出…人物…思想品格精神,突出…中心。

四.段落作用

1.开头语段

(1)开篇点题

(2)首尾呼应(3)引出下文(4)总领全文(5)交代…内容\背景(必答)(6)为下文…作铺垫(7)开篇点明…中心(8)奠定全文…感情基调(9)与下文某段形成对比,突出中心(10)巧设悬念,激趣引思(11)烘托心情渲染气氛(环境描写)

2.中间语段

(1)过渡段承上启下激趣引思突出强调某个内容

(2)交代…内容(3)为下文…作铺垫(4)由…转向…(5)巧解悬念,巧设伏笔(6)写作手法与修辞作用

3.结尾语段

(1)篇末点题

(2)首尾呼应(3)总结全文(4)中心(5)烘托心情渲染氛围留下想象空间(环境描写)(6)巧解悬念(7)戛然而止,意在言外

五.材料

1.选材:

本文围绕…中心依次选择了…事件\内容(具体概括),有利于突出….中心

2.处理:

详略得当,详写了…内容,略写了…内容,有利于突出…中心。

六.人物描写

1.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结合语段内容。

2.生动形象突出…的…性格精神思想情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八.环境描写

1.开头:

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2.中间:

推动情节,铺垫,突出人物思想品格精神感情,为…人物出场提供典型活动背景。

照应对比突出中心

3.结尾:

深化文章中心,表达思想品格精神,无尽回味。

九.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以小见大,巧设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类比比兴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拟人化反复式排比式欲扬先抑正侧面顺序人称详略。

十.文章题目

概括全文\某一段主要内容,线索,中心,激趣引思\批判讽刺

十一.开放题

紧密结合文本,结合个人经历,观点鲜明,情感积极向上。

十二.前后照应的分析

1.相类似情节2.暗示性照应3.因果式

十三.修辞

1.比喻: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中心)

2.拟人:

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中心)使文章富有情趣

3.反复

4.排比:

5.夸张:

6.反问:

7.引用:

丰富文章内容,增加作品文化底蕴,生动形象写出…内容/特征(中心)

2.议论文

一、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又包括论证方法,论证过程,论证结构。

二、论点

1特征1)判断句2)短句3)绝大多数无修辞4)论据所证明的语句

2.位置1)题目2)开头/结尾1,2段3)中间段的段首

3.标志:

1)语言:

我认为,我觉得,我想,所以,因此,综上所述…2)标点:

冒号。

三、论题:

文章所讨论的话题

1.形式1)词语(出现频率高)2)问题

2.位置1)题目2)论点

四、论据

1.事实论据:

有情节的事件(典型性,代表性,名人事例,名著,动物)

2.理论/道理论据:

无情节,带引号(名人名言,格言,名篇佳句,古典诗文)

3.补论据类型题(不可瞎编)

1)事实论据:

写清情节

2)道理论据:

写清出处,作者

五、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XX事例有力证明XX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

通过引用XX话语有力证明XX观点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

通过将XX与XX作对比有力证明XX观点使文章观点被阐述得更加鲜明突出。

4.比喻论证:

通过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证明XX观点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P.S.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观点要到所在语段去找,若本段没有,则1)上一段下一段2)中心论点

六、全文论证思路/过程

1.首先,文章第X段通过写XX内容,引出本文论题,提出/引出中心论点。

2.其次,(论证角度,分论点,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文正从X段到X段作者从XX等方面采用了XX等论证方法,XXX地证明了本文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3.最后,文最后XX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向读者发出号召,号召我们XX。

七、题目作用:

交代选文论题/论点,激趣引思,修辞。

八、开头作用:

通过写XX,引出本文论题(并提出/引出中心论点),激趣引思,论证方法。

九、对调问题

1.段落:

不能,两段主要阐明了XX,XX观点,存在(XX)逻辑关系,两段的内容与上下文XX话语形成照应。

2.论据:

存在(XX)逻辑关系,照应,对调后不能证明现在段落观点

十、常见论证结构

(引论)-本论-结论,引论-本论。

三、课内文言文

1.小石潭记

1)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luò)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2)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倒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高出水面。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托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抱,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3)重点字词句见手写

4)语法现象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崔氏二小生)今义: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

前往,到某处。

3.闻:

古义:

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

住。

5.布:

古义:

映,显现。

(影布石上)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

古义:

表示多于......。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

允许、准许。

7.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佁然不动)今义:

静止的样子。

8.以为:

古义:

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

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表示估计数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

(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