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docx
《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
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
第十七篇
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
【摘要】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民警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为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
本文分析了影响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不利因素,以及提高场所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利因素,重点从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民警自身的能力,激发强戒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引导强戒人员端正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动机三个方面进行了提高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
【关键字】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心理学知识对帮助强戒人员戒除毒瘾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轰轰烈烈,但实际教育效果却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成为摆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心理矫治工作的民警在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笔者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分析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戒人员的文化程度低,存在错误的心理健康认知。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见附表),强戒人员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
根据了解,初中文化水平的强戒人员中还有部分人员属于初中肄业,碍于面子,谎称为初中毕业的。
他们在学校基本上没有接触到心理健康常识,或者受到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普遍将有心理问题的人员等同于精神病人,简单的认为躯体健康,人也就健康了。
因此,他们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进而也没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
附表:
年龄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合计
18-20
4
13
2
19
21-25
0
22
106
24
2
154
26-30
1
25
132
42
7
207
31-35
2
34
151
44
8
239
36-40
4
43
159
31
2
239
41-45
5
35
137
25
2
204
46及以上
5
22
72
22
1
122
合计
17
185
770
190
22
1184
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
目前,所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通常套用文化、道德等教学方式,着重点放在了心理知识的讲解上,满足于完成上级规定的课时数,对强戒人员是否接受教学内容并不是非常关心。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给强戒人员造成灌输教育的错误感觉,进而产生抵触心理。
四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教学能力的局限,不容易讲明白抽象的心理学常识,强戒人员难以理解。
目前,在强戒场所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虽然他们都接受过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心理资质证书,但他们没有接受过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并不懂得教学的普遍规律。
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并且,强戒场所大部分从事心理心理健康教学的民警,仅经过时间很短、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对一些较为抽象心理学常识甚至是自己都没有理解,就更不用说将这些知识讲解透彻,让强戒人员理解接受了。
五是强戒人员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动机存在偏差。
有少数强戒人员,为了逃避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严格约束,回归所谓的“自由”,他们看上去在积极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甚至有个别学员经常翻阅心理健康杂志。
但是,他们所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是有选择性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是寄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一些精神疾病症状,然后在日常矫治过程中模仿精神病症状,扮演精神病人角色,企图通过精神病鉴定达到早日离开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目的。
二、提高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利因素
虽然有着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诸多不利因素,但笔者认为,提高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戒人员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通过调查分析,强戒人员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60%左右,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发现这部分群体思维较为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也乐于接受新鲜的信息。
二是各级领导对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具有心理资质的民警人数多。
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心理矫治工作在强制隔离戒毒中的运用,连续多年选派民警参加各种形式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向社会招录了一些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毕业生。
目前,我所共有100余人具有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占强戒人员人数的比例达到近10%。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为强戒人员提供心理帮助,为提高场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社会团体对特殊场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心理咨询团体较多的注重心理咨询的公益性性质。
目前,来我所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社会团体有4家,能够为强戒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的心理专家、心理志愿者50人。
同时,还和2家心理咨询机构与我所建立了远程心理咨询网络。
他们来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等,为所内开展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补充。
三、提高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
在分析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以后,我们如何提高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呢?
笔者认为,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能力方面和激励吸毒人员学习方面两个维度进行。
(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民警自身的能力
一是扎实丰富心理学知识储备。
“给人一杯水,自身要有一桶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民警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备。
只有具有足够的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做到在教学的时候围绕所授课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解,易于让强戒人员理解你所要授课的内容。
比如同样是一个人际关系距离的问题,我们在按照心理学理论告诉强戒人员一些数字,让强戒人员形成理性的认识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动作互动,让强戒人员产生直观的认识。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相互结合,促使强戒人员深刻理解记忆人际关系距离相关教学内容。
而这种互动,是需要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做到的。
二是持续改进心理学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所所具有的丰富的心理社会资源,通过向他们观摩学习,观看心理健康教学视频、教学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
我们要善于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每次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及时向强戒人员了解本次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分析本次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思考改进方法措施。
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以及强戒人员特点的教学模式。
三是不断提高课堂秩序的掌控能力。
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营造出一种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是很多因素综合起作用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调控策略的正确、灵活的运用。
首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多设想集中可能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并做好应急方案。
只有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有可能在面临突发情况的时候适当处置,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合理设置对强戒人员的期望值。
以使教师对强戒人员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强戒人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正面肯定强戒人员作出的努力,形成良好的教师期望,强化强戒人员产生积极的心理期待,激发学习热情,也使学生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运用目光、来回走动、回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总体调控方式来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最后,在每堂课结束前,教师不仅要总结教学内容,也要总结课堂纪律情况,及时的表扬表现优秀的强戒人员,督促或批评表现不够理想的强戒人员,不断强化强戒人员的纪律观念,提高强戒人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二)激发强戒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一是了解强戒人员心理需求,扫出强戒人员心理困惑。
强戒人员之所以吸食毒品,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差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
由于心理健康状况差,他们遇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戒毒。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了解强戒人员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俗话说: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要想让强戒人员安心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要想让强戒人员听信自己,特别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强戒人员的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人”,为其排忧解难,让强戒人员走出困惑的池沼,让其一身轻松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不能排除强戒人员心中的困惑,即使你用强硬的手段逼着他学也只不过是“管得住人管不住心”其至造成教、学矛盾,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使教与学和谐,就必须做到这点,也只有做到这点,才可望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激发强戒人员学习兴趣。
提高强戒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戒人员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较关键的一步就是激发强戒人员学习的兴趣,激起强戒人员学习的动力。
而激发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课堂导入要激起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十分重要,它关系着你的授课内容能否被强戒人员接受,也关系到你这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
好的课堂导入可激起强戒人员的求知欲,使本堂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导入可采用讲故事、讲时事、讲感受、提问思考、欣赏音乐、欣赏图片、观看影碟、放幻灯片等方式导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第二上课形式要灵活多变。
由于强戒人员都是成年人,有着许多繁杂的外界因素干扰。
与学生单纯只是以学习为目的不同。
填鸭式的教学会导致他们的反感,从而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是不适合强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特点的。
同时,以课堂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也无法满足强戒人员对多层次知识的需求,再加上课堂所授内容的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多变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强戒人员需求。
如:
上课时,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以外,和可以结合一些如体验、观赏课、观摩、团体活动等等,加深和强化强戒人员对所授课内容的理解。
目的就是让你的课堂形式多姿多彩。
第三对强戒人员要多激励少评判。
“任何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语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对强戒人员也同样适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吝啬你手中的“高帽子”,及时发现强戒人员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多给强戒人员一些鼓励,少一些评判。
恰当的激励与鼓励,这不仅可以给强戒人员无穷的精神动力,还可以让强戒人员重拾自信,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并且,你的赞美和鼓励,可以拉近教、学之间的距离,让强戒人员对你产生认同感,从而易于接受你所讲授的知识,从而达到你的教学目的。
因此,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妨可以多使用我们的“掌声”与“鲜花”!
第四要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枯燥、抽象的事物总是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心理学知识恰恰是较为抽象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种理论,将所授内容理论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为易于为强戒人员接受,贴近强戒人员生活实际事例。
这样,强戒人员才能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贴近他们的实际,从而产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三是引导强戒人员端正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动机。
反复戒毒而不成功的事实弱化了强戒人员的戒毒动机。
戒毒动机的弱化,进一步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
于是在他们中间出现少数人有选择性的学习心理知识,企图采用装精神病等方法逃避两年戒毒生活的现象。
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一定的心理引导,如利用行为心理学中行为形成及消退机制的事例讲解,重新帮助他们树立戒毒动机。
并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成功戒毒的重要意义,才能端正他们的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动机,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每个心理教师都有各自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有你的“刀路”,我有我的“剑道”,以上是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成熟思考,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