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46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衡技巧》汤德惠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docx

《平衡技巧》汤德惠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

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平衡技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汤德惠

一、教学理念

本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共同发展。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互动情感的交流中,学习方法、掌握技能、获得成功。

二、教材分析

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是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对参加各类游戏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从易到难的教材内容,围绕多种形式的平衡活动展开,如静态平衡、动态平衡等。

静态平衡包括地上“金鸡独立、支撑平衡、俯身平衡”等,动态平衡是在平衡垫上做站立支撑动作。

通过多样的平衡游戏,发展学生平衡能力。

在本课学习中,主要以发展平衡、提高身体控制能力为主线,创设趣味游戏,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三年级)学生活泼、天真可爱,对任何事物都产生好奇心,特别是该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模仿能力强。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维持身体平衡。

(二)教学难点:

在平衡垫上,控制身体平衡。

五、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平衡动作的学习,能说出几种练习身体平衡的动作名称。

2.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在平衡垫上各类动作的学习,使80%的学生能够平稳地在平衡垫上完成各类动作,发展平衡能力。

能根据教师口令,在平衡垫上快速做出3种以上的平衡动作,并保持3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课内的所有活动,体会成功的快乐,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六、教学方法

1.教学中注意启发引导、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团队意识。

2.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

3.教学中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示范讲解法、分解练习法、选优示范、小组合作法、循环练习法、指导纠正法等。

学法分析:

观察法、思考法、模仿练习法等。

七、安全防范

1.课前检查学生服装,尖锐物品禁止携带上课,课前进行安全教育。

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

2.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3.小组练习时,强调小组成员增加左右间的距离,防止学生发生碰撞。

4.课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巡视指导。

5.教师密切关注并调整学生的运动强度、密度、保证学生的安全。

八、本课特色

亮点一:

器材新颖。

用不稳定介质的器材平衡垫,提升学生平衡能力,发展学生身体核心素质。

平衡垫使用频率高,合理使用能有效增加身体核心力量、下肢力量以及脚踝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亮点二: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精心预设。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非正常坐姿平衡、俯卧平衡、支撑平衡到站立平衡,不同体位时感受身体平衡。

有意识的增加动作幅度,如支撑平衡左右移动,从静态支撑过渡到的行进间支撑姿势,改变动作方向,增加练习次数,发展学生身体非正常平衡时的持久力,体验不同形式的平衡。

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积极合作,通过感知体验、探究体验、迁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亮点三:

课的安排以发展身体平衡为主线展开。

从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主教材动作练习及结束部分,始终围绕以“发展学生协调、平衡及控制身体等能力”为主线展开的教学设计。

课中以多种形式的平衡为载体发展学生柔韧、协调、力量、平衡等能力,从静态的金鸡独立、燕式平衡,到平衡垫上的练习,由个人练习到合作游戏,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进一步提高平衡身体控制能力。

九、教学思路

(一)激发与参与阶段(游戏“游泳找“船””+专项准备活动)6-8分钟

1、教师语言引导,情境导入。

2、游戏:

游泳找“船”

组织学生玩“游泳找“船””游戏热身,让学生在接受紧急哨音后,快速站到平衡垫上,保持身体平衡。

培养注意力和平衡能力。

3、自编操,组织学生跟着欢快音乐,模仿教师动作做专项准备活动,针对本课主教材内容自编韵律操,把平衡引导性联系融入其中。

【目的:

改变传统的慢跑模式,使学生在欢乐与愉快气氛中积极参与活动。

融入情境中去,有主人翁意识。

(二)技能学练(25-27分钟)

第一环节:

平衡初体验

情景:

来到平衡岛,平衡岛岛主要考验水手们的平衡能力。

在平衡垫上分别做坐姿平衡、俯卧平衡、支撑平衡、站立平衡。

【设计意图:

通过岛主的考验同时,激发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挑战,体会成功的快乐。

改变身体姿态,增加练习次数,发展学生不同形态的平衡能力。

第二环节:

技巧提升

情景:

平衡岛主惊奇的发现,刚才的动作创造中,出现了武术动作。

请学生来是示范,引出武术动作:

金鸡独立,体操技巧动作:

燕式平衡。

1.引导学生挑战难度(行进间)。

教师引导学生在音乐伴奏下绕着凳子走、跑、跳,听指令快速到垫子上做出金鸡独立或燕式平衡动作,并作时间要求,比谁能定10秒、15秒、20秒,增强身体非正常平衡时的持久力。

2.前后两人一组练习。

听音乐绕着平衡垫跳跃、旋转,音乐停,快速到自己的平衡垫上做出课堂中所模仿的静力支撑,或两个人在一个垫上站立。

改变练习形式,检测平衡动作的达成度。

3.四人一组练习。

听音乐绕着平衡垫旋转,音乐停,摆出不同的模样,并且坚持5秒或10秒或15秒。

【意图:

改变练习方式,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动静转换中,发展身体控制能力。

4.展示:

拍照3张。

在平衡垫上做动作,教师抓拍第一张金鸡独立,第二张燕式平衡,第三张自由发挥。

第三环节:

素质练习(运输物资)

游戏:

1.四人为一组,站在平衡垫上,小组合作移动位置。

2.运输物资:

规则-双手护着平衡垫,沿直线滚动,3分钟内成功次数多队获胜。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提高肢体在不同姿态下的控制能力。

(三)放松调整阶段(放松操+评价小结)3-5分钟

随着音乐,组织学生模仿教师动作,拍打手臂、腿部、拉伸腿部和腰部韧带放松,抱膝静息,调节身心。

师生小结。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授课教师

汤德惠

学校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

授课地点

金堂县实验小学

授课时间

2018.12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学内容

平衡技巧

课次

3-1

教学重点

维持身体平衡

教学难点

在平衡垫上,控制身体平衡。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平衡动作的学习,能说出几种练习身体平衡的动作名称。

2.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在平衡垫上各类动作的学习,使80%的学生能够平稳地在平衡垫上完成各类动作,发展平衡能力。

能根据教师口令,在平衡垫上快速做出3种以上的平衡动作,并保持3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课内的所有活动,体会成功的快乐,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器材

1.录音机1台2.平衡垫41个3.篮球场一个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要求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开课常规

 

一、课堂常规(如图一)

1.整队集合。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与要求。

4.安排见习生,并做安全教育。

 

1.检查常规,安全提示。

2.与学生交流,增加感情。

整理课堂常规

 

1.自我安全检查。

2.向老师问好,与老师互动,知道上课常规

 

要求:

四列横队集合。

集合快、静、齐,注意力集中。

 

2’

 

 

 

准备部分--

激发与参与

 

二、热身

1.海里寻船:

听音乐找“船”自主准备活动。

(图二)

行进间做游泳动作,带动头部,肩部,腰部以及膝关节活动。

海中遇到危险以哨音为号,马上找到“船”蹲上去,站上去。

2.自编操,专项准备活动。

(图三)

1

(1)教师提出找“船”规则。

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2)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及时评价。

 

2.音乐伴奏,教师示范领操。

1.听清要求,快速有序找“船”,以游泳动作做热身。

(2)积极参与游戏与准备活动,充分热身

 

2.模仿师动作,跟上音乐节奏,大方表现

 

图二

要求:

有序游戏,积极练习。

 

 

图三

 

6’

 

 

 

 

基本部分--学练提高

 

基本部分--学练提高

 

基本部分--学练提高

 

基本部分--学练提高

三、平衡初体验

1.寻找身体平衡。

引出体验静态平衡。

(图四)

坐姿平衡

衡垫上,身体部位离开地面

俯卧平衡

腹部与平衡垫接触,身体其他部位离开地面。

支撑平衡

地面上直臂支撑、平衡垫放于腰部,保持直臂支撑

站姿平衡

平衡垫上双脚站立、半蹲、单脚站立等动作。

四、技巧提升:

金鸡独立、燕式平衡:

(图五)

1、金鸡独立(平地练习)提膝腿膝关节高于大腿根部,绷脚尖。

2.挑战提高

在衡垫上保持金鸡独立动作,挑

战10秒、20秒

3.燕式平衡

口令1双手上举,一腿向前一步。

2上体前倾,手划至侧平举,抬头挺胸,后举腿尽量举高,(保持5秒)

4.巩固与提升:

平衡垫上练习燕式平衡

强调步骤:

1双手上举单脚站垫上,保持身体平衡。

2上体前倾,手划至侧平举,成燕式平衡。

5.平衡垫上动作PK赛,规定动作:

金鸡独立,燕式平衡。

6.转一转(图六)

绕着平衡垫走、跑、跳、爬,听指令快速到平衡垫上,坐出金鸡独立、燕式平衡动作,比谁能定住5秒、10秒、20秒。

两人一组,听音乐走、跳,定。

平衡都做保持。

四人一组练习,爬行、定造型,10秒、20秒。

7.展示:

拍照

金鸡独立展示。

燕式平衡展示

自己拿手动作展示。

五、素质练习

(小组合作、物资运输)

1.小组合作,站在平衡垫上合作移动位置。

2.运输物资:

规则-双手护着平衡垫,沿直线滚动,3分钟内成功次数多队获胜。

1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创造平衡动作。

(2)鼓励创新,支撑能力好的学生

2.引导学生模仿平衡动作舒展稳定的学生。

3.引导学生体验垫上平衡

 

1.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组织学生集体练习2次。

2.引导学生平衡10秒,20秒各两组

3

(1)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2)组织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口令1.2练习,步骤清晰,鼓励学生控制身体平衡。

 

4.

(1)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2)组织学生在平衡垫上练习燕式平衡。

(3)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动作规格,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动作质量

5.讲解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动作舒展,稳定。

6.讲解游戏方法,提出安全规则,播放音乐,点评遵守安全情况.

 

7.引导学生做展示,语言鼓励学生展现平衡动作。

 

1.组织学生移动平衡垫,讲解示范练习动作,明确规划。

2.组织学生展开练习,积极评价。

3.奖励先进。

1

(1)开动脑筋,大胆创设动作。

(2)认真体验,积极展示。

 

2.尝试,勇于挑战。

注意身体姿态。

 

1.细观察规范的动作,积极模仿。

 

2.根据教师提示,提高动作质量。

一起倒数10、9……1。

3

(1)仔细观察,按要求尝试练习

(2)听口令,做燕式平衡分解练习。

(3)敢于挑战,注意身体姿态。

 

4.

(1)练习时注意安全。

(2)控制身体平衡,提高燕式平衡动作质量。

(3)敢于挑战自我。

 

5.积极参与,勇敢表现

 

6.积极参与,展现平衡技巧动作。

明白游戏方法,遵守安全要求,做到不推拉,不争抢。

 

1.注意安全

 

2.听从指挥,积极参与合作练习。

3.团结协作,遵守规则。

练习队形:

(一人一个平衡垫)

 

图四

如:

 

练习队形:

(一人一个平衡垫)

 

图五

要求:

明确各种练习要求、积极参与,注意安全

 

 

两人一组

 

四人一组练习

图六

要求:

1.动作慢上,慢下。

2.踩到平衡垫中间部分,注意安全。

 

 

1.小组合作

 

2.运输物资

图七

 

27’

 

 

 

 

 

 

 

 

 

结束部分--放松调整

七结束部分

1.放松:

(如图九)

(1)拍打放松肌肉

(2)静息放松30秒。

2.小结本次课

3.宣布下课,布置收拾器材

1.坐在垫上,引导学生做放松活动

 

2.小结本节课学练情况。

3.宣布下课。

1.在教师带领下做放松活动

 

2.回忆课堂表现

3.师生再见。

学生有序收拾器材

 

图八

要求:

愉悦

1、充分放松,恢复平静,

2、收放有序,注意安全

 

5’

 

运动生理负荷

预计课的平均心率:

110-125次/分

课的练习密度:

55%左右

安全防范措施

1.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

课前检查学生服装,尖锐物品禁止携带上课,课前进行安全教育。

2.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3.小组练习时,强调小组成员增加左右间的距离,防止学生发生碰撞。

4.课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巡视指导。

5.教师密切关注并调整学生的运动强度、密度、保证学生的安全。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