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146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1页.docx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译文]: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1.

(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

(1)泓:

泓水

(2)既:

尽,完了(3)济:

渡过(4)司马:

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

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

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

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

“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襄公说:

“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

襄公说:

“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

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1),

(2)。

答案:

1.队列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

(2)既济而未成列【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廪丘:

地名。

②养:

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

孔子,名丘。

[译文]: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

“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辞:

(2)今说景公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

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答案:

1.

(1)推辞,拒绝

(2)游说,说服

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

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

“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案:

1、B2、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

3、

(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共同之处:

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不同之处:

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

篇二: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5分)

[甲]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7.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

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

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篇三: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

(12分)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遂与外人间隔

C、余拏一小舟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26、用现代汉语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

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照。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