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017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

温病复习重点培训讲学

 

温病复习重点

阶段及时间

战国至晋唐时期(公元前475—959)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成长阶段

注意到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病变部位—认为其内不在脏腑,外不在体表经络,即半表半里,膜原是也

治疗—以驱邪为第一要义

(四)近现代研究与发展

王安道温病不能混称伤寒

吴又可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四大名家

叶天士编著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热论》,成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创卫气营血说

吴瑭《温病条辨》倡三焦辨证理论

薛雪《湿热病篇》立湿热专论,丰富温病理论

王士雄《温热经纬》系统总结温病证治理论

温病:

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温病的特点

1、致病因素的有特异性—温邪

2、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致病因素的有特异性

外邪(从外侵袭人体)---温邪、戾气、从外感受(非内伤)

有特定的侵犯部位;温热性质,易耗阴津温热性质(非伤寒)

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1.传变特点:

有一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

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

发病、传变:

“急”、“猛”、“快”、“多”

易化燥伤阴,吴鞠通:

“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

每种温病的致病特点

温邪。

外界致病之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伏寒化温病邪疠气病邪时毒病邪

1、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的热象;

2、从外侵袭人体,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3、致病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故又称时令温邪;

4、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及转化,如热灼成燥,热蒸湿动,寒郁化热等;

5、不同的温邪入侵部位有别,如风热病邪侵犯肺经,暑热病邪侵犯胃经,湿热病邪多脾经等。

风热病邪是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的一种致病温邪。

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是风温、冬温。

主要致病特点如下:

(一)先犯上焦肺卫

(二)易化燥伤阴

(三)变化迅速,易逆传心包

(四)易出疹

(五)易动风

二、暑热病邪暑热病邪是指产生于夏季,由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生的具有暑热性质的致病因素。

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温病称之为暑温。

暑热病邪的主要致病特点如下:

(一)多先犯阳明气分,不见卫分证

(二)易耗气伤津

(三)易兼夹湿邪、寒邪

(四)易闭窍动风

三、湿热病邪具有湿和热两重性质的外感病邪。

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温病为湿温。

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如下:

(一)发病的隐袭性

(二)症状矛盾性

(三)病程的缠绵性

(四)病情的粘腻性

(五)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六)病机的下行性

(七)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四、燥热病邪是指形成于秋天干燥季节,具有燥热性质的致病因素。

由燥热病邪引起的温病称之为秋燥。

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如下:

(一)病位以肺为主

(二)易伤津液

(三)病变轻,易愈,预后好

五、伏寒化温病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这种“伏寒化温”而形成的病邪,也可视为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因其不兼具风、暑、湿、燥等病邪的性质,温热性质显著,故称之为温热病邪。

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如下:

(一)热自内发

(二)里热内迫而易闭窍、动风、动血

(三)后期每可见肝肾真阴亏耗

六、疫疠病邪

疠气又称戾气,是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温疫、戾气、异气、杂气

(一)致病力强

(二)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部位

(三)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四)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五)致病有种属选择性

七、时毒病邪

时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形成的具有温热性质又有肿毒特征的病邪。

又称为温热毒邪。

包括风热时毒、温热时毒。

时毒病邪所致的温病,除有一般温病的表现外,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或溃破糜烂、斑疹密布等特殊征象。

时毒病邪的致病特点如下:

(一)特殊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和肌肤丹痧

(二)传染性较强,有一定流行性

(三)攻冲走窜

(四)壅结凝聚

卫气营血的辩证要点

卫分证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气分证辨证要点:

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

膜原:

寒热起伏如疟状,呕逆胀满,舌苔白厚滑腻如积粉。

气分湿热证基本表现:

身热汗出,脘腹痞满,苔腻

营分证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血分证辨证要点:

灼热夜甚,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深绛。

逆传。

指温病传变的另一规律。

一般温病的传变规律是由卫经气,营到血,如果病邪较重,发病开始就严重,变化迅速的,可不按次序传变,由卫分(肺)突然陷入营分(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中枢神经症状,称为逆传心包。

v中医诊断:

风温

v西医诊断:

药疹

v辨证论治:

 本病属“风温”,病属卫营同病,缘患者感受风热之邪,风热侵及肺卫,正邪交争,出现发热、咽痛,邪热侵及肺络,出现周身皮疹。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凉营。

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10,连翘10,菊花10,板蓝根15,丹皮10,薄荷10(后下),红条紫草15,甘草10,防风10,丹参15,杏仁10,柴胡10。

诊法

发热的类型

发热恶寒温邪初袭,肺卫失调。

寒热往来临床意义:

为邪在半表半里:

壮热:

表现:

热势壮盛,遍及通体,但恶热,不恶寒。

临床意义:

为温邪传入气分,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的征象。

日晡潮热:

表现:

发热以午后3—5时为甚。

临床意义:

热结肠腑。

身热不扬:

表现:

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即自觉发热不甚,而持续难退,医者初扪患者肌肤不觉很热,但扪久则觉灼手。

临床意义:

热被湿郁,湿蕴热蒸。

身热夜甚:

表现:

发热昼轻夜重。

临床意义:

热灼营阴证,既有热邪盛,又有营阴伤。

夜热早凉表现:

至夜发热,天明则解,多伴见热退无汗。

临床意义:

余邪未尽,邪伏阴分。

低热:

表现:

热势低微,持续难退。

临床意义:

多为温病后期,肝肾阴伤,邪少虚多的征象。

厥脱:

是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症候之一,包括厥、脱两种症候,厥有两个概念:

一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即昏厥;二是指四肢清冷不文,即为肢厥,多由阳气内郁或阳气虚衰不能外达所致。

脱是指阴阳气血严重损耗后,元气不能内守而外脱。

什么叫斑什么叫疹

(1)斑:

点大成片

平展于皮肤

压之色不退

消退后不脱屑

(2)疹:

琐碎小粒,形如粟米

突出于皮面

压之色退

消退后脱屑

温病的治疗

哪种治疗包括哪种方法及代表方

和解法包括

清热趋势包括

清心开窍与化痰开窍的区别

肝风内动实风内动虚风内动区别

风热犯卫证

银翘散桑菊饮三杏汤

气分:

邪热壅肺、燥热壅肺清燥救肺汤组成

肺热发疹证

加减承气汤

肠热下利葛根芩连汤

清营汤的组成

什么叫透热转气

安宫牛黄丸

三宝的应用

羚角钩藤汤热盛动风是怎样的

犀角地黄汤

清瘟败毒饮用于气营血。

加减复脉汤与三甲复脉汤运用三甲是哪三甲

黄连阿胶汤

邪。

分的青蒿鳖甲汤

湿热类

邪遏卫气证治疗什么厚朴。

汤三仁汤

暑湿郁表新加香薷饮

邪入膜原

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治疗

湿热蕴毒证:

什么叫毒甘露消毒丹及组成

风温与其他的的鉴别及诊断概念伏气温病还是新感温病

暑温夹湿暑厥暑。

暑。

暑病的几个合并症

秋燥概念及特点每个病的诊断要点

湿温病每个病名首见于什么地方湿热孰轻孰重

伏暑概念

温病要背四方

1霍朴夏苓汤

2三仁汤

3新加香薷饮

4王氏连朴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