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734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docx

第六章大学生网络心理

第六章大学生网络心理

【引导语】:

通过本章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网络文化下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了解网络成瘾、网恋等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危害,掌握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合理使用网络,维护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知识目标】1.了解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及行为特点。

【能力目标】:

1.掌握科学上网的方法。

2.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消遣与娱乐。

第一节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导入案例】

小虎(化名),男性,22岁,大一学生,上网成瘾6个月,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其父亲诉:

小虎从小身体健康,未得过什么大病。

小学学习很好,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中学阶段曾经间断上网,一般时间较短。

考上大学,父母给他买了电脑作为奖励,以后,小虎上网时间与次数逐渐增加,甚至忘了吃饭,而且主要在玩游戏。

已经严重影响学习。

父母加以阻止,并要求他减少上网时间,刚开始一周还能坚持,以后又故态重演,甚至不能正常上课。

所以小虎上网时间过长时,父亲强硬制止,他异常不满,以摔东西、绝食来抗议,最终以父母妥协而告终。

以后上网时间更长,父母的阻止丝毫不起作用,甚至发展到父亲阻止而引来双方动手。

而且小虎脾气越来越暴躁,不愿与父母沟通,与以前判若两人,父母异常痛苦,急切前来求助心理医生。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学习、沟通、交友、娱乐、购物等都已经离不开网络。

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群体,许多人都网络技术的掌握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现在几乎所有大学校园及学生宿舍都被网络覆盖;同时,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大学生快速、便捷、随时随地轻松上网提供了可能,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习需要,也成为大学生闲暇之余的娱乐胜地;因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上网的特点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忠实追随者。

那么,大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呢?

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上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上网时间长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没有网络时代,大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看书、查资料、打球、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而网络化的21世纪,大学生课余时间更多在上网,由于校园与宿舍网络覆盖没有时间限制,只要缴费,网络可以尽情使用,这使得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更长。

(二)上网频率高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拥有智能手机,有许多大学生有市场上高端大屏智能机,屏幕大,网速快,携带方便,课间10分钟都可以大考手机上网;所以,大学生上网的频率很高。

(三)上网人数多

大学生同处在一个生活空间,长时间相互交往相处,行为与思想互相影响很大,模仿行为与从众心理很普遍,夜晚宿舍一个同学上网,可以带动全宿舍同学上网;所以,大学生上网人数很多。

(四)信息查询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如同一个信息的聚宝盆,应有尽有,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信息成为大学生信息查询的信息库。

(四)收发邮件

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信箱的普及,E-mail、微信作为一种能传递信息迅速及时、费用低廉的通讯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天开邮箱、看微信、收发邮件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五)网上聊天交友

网络聊天交友是大学生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各式各样的聊天室是大学生漫游网络的第一个驻足之所,也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网上聊天、交友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方式。

女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聊天。

(六)网上游戏

一些大学生上网主要是打游戏,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仿真游戏迎合了大学生寻求新奇、冒险、刺激等心理特点,许多大学生习惯于通过打游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忘却烦恼。

(七)网购

网购以方便、快捷及价格优势深得大学生的青睐;同时,绝大部分大学生非常熟悉网络购物流程,许多大学生几乎所有的生活消费都习惯于网购,大学生上网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在网购。

三、大学生上网心理需求特点

大学生上网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心理需求。

(一)积极心理需求

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互联网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心理

网络平等自由的氛围适应了当代社会中对自由、平等呼声最高的大学生群体。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种种现实社会的限制都消失了,只要参与进来,任何人都是互联网的“主人”,都可以在网上按自己的意愿和口味,虚拟社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3.追求开放与多元化的文化平台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各种文化、思想、观念都可以在这里争鸣。

这就为大学生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文化、观念提供了平台。

(二)消极心理需求

1.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猎奇,即追寻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了解,通过正当渠道难以获得的奇、艳事物或信息,并借以获得感官刺激。

他们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的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

2.急功近利心理

网络信息的丰富与快捷使许多大学生把上网当做通往成功的捷径和有利条件。

在他们眼里,网络就是商机,网络就是生财之道。

同时,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误导(包括网络上基于商业目的的信息误导)也使大学生对“成功”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于是,电子商务、留学资讯、成才捷径、求职之路就备受一部分大学生的关注。

他们渴望凭借这些信息省一些力气,走一步先棋,成为网络时代的成功人士。

3.发泄欲求心理

在互联网上,大学生们可以比在学校里、家庭里更随便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抒发自己的爱与憎,表达自己的思想信仰,而不必担心会受到限制或承担责任。

平时对学校不敢提、无处提的意见可以贴到BBS上去,发到微信圈中区,平时对某同学不敢当面表达的感情也可以在网上淋漓尽致地抒发。

4.逃避现实心理

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诸如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

同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也会使思想相对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感到难以应对。

但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在现实中受挫时,往往愿意到虚幻的网络空间去倾诉,互联网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

5.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

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虚拟的网络可以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一个理想王国。

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享受到网络特有的平等、自由、成功、刺激的感觉,学习与就业的压力、社会与家长的希望造成的心理上压抑与孤独,在网络上一扫而光;他们可以突破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匡正与评价,轻松地实现从小梦想成为的侠客、富翁,可以在模拟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搏杀疆场。

部分大学生玩游戏获胜后有一种成就感。

这是因为网络游戏能够部分在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

6.寻求内心平衡心理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与坐标,以及大学生之间的经济条件、家庭地位的差异,使一部分大学生常常有很深的失落感和迷茫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许多大学生开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网络中寻求内心平衡。

四、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对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讲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很难说互联网对大学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不同上网情况的大学生,利弊各不相同;总体来讲,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积极影响如下:

(一)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人生阶段,正处于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网络为大学生自由轻松人际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大学生与集体、同学、老师、朋友、家人相互交往机会,促进保持良好的各种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被人理解、被人接受,感到安全、温暖、有价值,从而心情会更加舒畅,性格会更加开朗,兴趣爱好会更加广泛,智慧会更加活跃,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网络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现在许多大学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要在网上公开展示所授课程的教学计划、教案、课程整体与单元设计等教学资料,大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询老师上课的基本思路及教学理念,与老师在线交流学习心得,答疑解惑,相互探讨学术问题;大学生可以在线远程学习,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因此,网络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量网上共享资源为大学生学习开了方便之门,为大学生创建了学习分享平台。

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料,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大学生随时分享各种知识前沿研究成果,分享学习经验与学习难题,为大学生学习提高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快捷服务

网络的快捷、方便、隐蔽、开放及内容丰富为大学生休闲娱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也提供购物、交友、学习等多方面的需要。

(四)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

网络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人际交往和群体关系,拓展了人们交往的手段和空间,使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加入到某一网上群体,而且每个人都是以平等的身份进入网络世界,拥有平等的交流权利,从而会产生更加协调的人际关系。

(五)为大学生创设宽松的人际交往平台

由于网络技术创造了一个个体可以任意选择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环境,缓解了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交互性的重要媒体特色,能“使人们以极高的效率进行交流。

大学生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渴望与人交往,获得情感归属感,渴望友情与爱情,但过去大学生人际交往常常受到时空条件限制,但现在的网络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大学生正在利用网络各种手段大胆而广泛地与人交往;例如:

发短信、视频、语音留言、发微信、写微博、写脸书等,同校、同班及同乡等形式建立多个QQ群及微信圈,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多个交友平台,即使千里之外的网友也可“当面”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网络使大学生交友更广泛。

(六)为大学生彰显个性提供了平台

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赋有与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容、新特征。

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大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阶层、地位、职业、性别等差异,意味着个体间的真正平等;增强了主体的道德选择、自我评价的行为能力;使道德个体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得到提升和确证,从而拓展、延伸和强化人性中的品德结构和伦理气质,也使大学生有勇气大胆的彰显自我个性。

(七)使大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世界

网络内容包括政治、文学、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科技、服饰、婚恋、教育、天文、美容、购物、娱乐、体育等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海量知识与信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网络为大学生提供海量信息,大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了解世界与宇宙,了解自我、社会与他人,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网络信息传播即时、迅速,更新速度快,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所以,网络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

(八)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大学生每天过着教师、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聊生活,久而久之会感到枯燥无味,在课余时间去参加其它娱乐活动常常受时间及经济条件的限制,网络以经济实惠、快速便捷、内容丰富等优点为大学生单调的业余生活创建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可以不用走出校门,甚至不用走出宿舍就可以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看新闻,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九)有助于不同文化的大学生相互融合

网络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人们相互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网络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提供了交流、理解的平台,增进了相互了解,突破了民族和文化界限,有助于不同文化的大学生进行融合。

第二节大学生网络成瘾及科学上网

【导入案例】

女大学生用生命换取一段“网恋”

年仅20岁的小雪(化名)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上大学后,小雪迷上了上网,并认识了一个叫“冬冬”的网友,两人很快开始“网恋”,不久小雪与网友多次见面并发生性关系。

小雪网恋的对象“冬冬”真实身份是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网吧做网管员,而他却对小雪说自己是考上大学后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打工,小雪选择分手,“冬冬”伙同他人绑架了小雪,并敲诈小雪的父亲但没有得逞,最终“冬冬”设计强奸了小雪后将她掐死埋在了农田里……。

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大学生网络刑事案件,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资料来源:

李贤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P348-349)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所谓网络成瘾是指一种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身心素质下降,不能正常与人交往、不能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使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上网行为严重危害了个人正常生活秩序,严重影响了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发挥,把这种过度上网行为成为网络成瘾或病态网络使用。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性”成瘾

这类网络成瘾者主要活动是下载、观看色情作品; 

(二)网络“关系”成瘾

这类网络成瘾者主要通过网上聊天形成网友关系,并把这类关系看得比现实的亲友、家庭关系更重。

  

(三)网络“游戏”成瘾

这类网络成瘾者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花费在网络游戏中,并从网络游戏中获得自我愉悦感和成就感。

 

(四)“网恋”成瘾

一些大学生感到生活空虚无聊,或对大学生生活不满意,利用网络排遣寂寞与无聊感,上网与许多人同时进行“网恋”,并乐此不疲经营多段网络恋情。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闲暇时间多

大学学习一大特点是探索性的自主学习为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并不紧密,留出时间是大学生自学,但许多大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在五人监管的情况下,毫无顾忌的长时间上网。

(二)成人意识增强

大学生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做主,自己对自己的时间与生活可以独立处理于安排,上网是自己的权利与选择,成人意识增强。

(四)人际关系紧张

大学生有可能因为人际关系烦恼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而选择上网缓解心理不良情绪。

(五)对学习不感兴趣

一些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对专业不满意,或由于学习成绩差而自暴自弃选择上网。

  

(六)自制力差

许多大学生明知过度上网会影响学业,但自我约束能力低,自控能力差,网络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刺激新奇的网络游戏使他们难以抵御诱惑,一旦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七)精神空虚无聊

一些大学生生活没有理想,学习缺乏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整日无所事事,找不到生活的充实感与成就感,其实自我内心并不是喜欢长时间上网,但精神空虚无聊,借助网络来打发时间与寂寞。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减少现实人际交往

大学生长期人机互动,长期通过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IRC(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微信等网络虚拟方式与人沟通与交友,更多倾向于网上人际交往,用网络人际交往替代现实人际交往,从而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机会减少,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回避现实人际交往的现象;例如:

独来独往,形单影只,不主动与人交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卷入度降低,现实的孤独感增强,不合群,影响了现在实生活中与人正常人际交往。

由于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人际交往,因此减少的学生人际交往的机会与交往动机。

(二)导致大学生书写能力下降

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熟悉以及多项学习内容在网络上完成,大学生在键盘上的输字能力增强,久而久之,手写文字的书写能力下降,很多常用的字能够用电脑打出来,但却用手写不出来。

(三)导致网络犯罪

网络的虚拟性及隐蔽性,使人们在网上行为与思想可能失去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许多人在网上“为所欲为”,网络诈骗与网络攻击等网络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网民制造网络病毒,盗用他人电脑信息,刺探他人隐私,非法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和诈骗,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例如:

1999年4月,台湾地区一青年大学生,将自制的CIH病毒输入国际互联网络,造成全球3000多万台电脑失灵。

至今,CIH病毒每月26日还会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中发作一次,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四)传播色情信息

网络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的,网络上的色情信息和色情服务内容非常多,互联网使这些色情信息无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从而导致色情内容在网络上泛滥,使年轻的大学生很难抵御色情内容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不良性行为发生,性道德缺失。

(五)导致暴力倾向

许多网络信息是不健康的内容,特别是网络游戏中大量充塞着仿真的杀人、流血、暴力等画面,大学生上网大量强化式的接受这些信息,最后导致是非观念模糊,对暴力与流血的冷漠,可能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以暴力解决人际冲突的问题发生。

(六)导致精神颓废

网络内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同时,网络上大量的杀人、自杀、报复及贪污受贿、欺诈、天灾人祸等负面信息的传播,使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负能量,消磨了人生奋发努力的拼搏进取精神,导致世界观、人生观的扭曲,精神颓废。

(七)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大学生长期上网,不是坐在电脑前,就是拿手机在看,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身体活动机会,没有时间及精力参加体育运动,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容易干涩疲劳,下网后生物钟紊乱,出现失眠、紧张性头痛、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多汗、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手指常不自主活动,似乎依然在敲打键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腰背和颈肩容易产生僵硬感,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严重衰退;同时,大学生过度上网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大大下降。

如2003年,武汉某大学学生唐某上完课后,直奔网吧打游戏,连续上网5小时后,突感头痛,口吐白沫,“脑死亡”离开人世。

(八)导致学业荒废

网络精彩内容比枯燥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新奇有趣,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大学生上课看手机,晚上彻夜上网,第二天没有精神学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及作业,更有大批大学生因为上网而长期旷课或脱离学校学习环境,被迫退学,导致学业荒废。

(九)导致网络文化侵略

国际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特别是某些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得相当普及的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倾销自己的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

这就加剧了电子空间国家之间、地区间道德和文化的冲突。

(十)破坏国家安全

世界上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到处充满祥和与善意,一些国家通过Internet发布恶意的反动政治信息,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破坏其国家安全。

甚至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想出各种办法,突破层层保密网,直接进入核心的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进行无声无息的破坏。

(十一)网络使大学生情感淡漠

网络使大学生人与人之间道德情感日益淡漠、非理性行为激增、人格异化加剧。

在错综复杂、超时空的网络交往中,对大学生来说,在现实中的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辱感、尊严感等被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地带,由于网络人际关系的虚拟性、不确定性、多维性、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意识失却了稳定的地基;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充斥使得主体的价值选择趋向盲点,这些都使得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形成的人群,缺乏基于道德、价值共识所具有的在情感、责任、信念和理想等心理机制上的内在张力。

因此,一方面是网际关系内在张力的贫乏,另一方面是网际关系外在维系的空缺,它或许是网络关系在充实润泽人的正向发展,却同时又设置种种障碍的人文原因。

(十二)网络使大学生乱用“身份”

在现实世界中,网民的社会关系是亲戚、朋友、同事、邻里、师生,受着较为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文化的支撑和规约。

而在网络世界信息的庞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及超时空特征使得大学生可能乱用“身份”进行一些不当或违背道德与法律的行为,大学生利用网络身份的不确定性,经常在网上编造各种各样的身份信息,导致犯罪心理的萌生。

(十三)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的表情、性格、气质、姿势等都对人的情感与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是网络无法实现的,人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上网时容光焕发,精神极度亢奋;下网后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眼光呆滞、表情木讷,无愉快感、兴趣丧失、萎靡不振,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孤独、忧伤、精力不足,终日沉浸在迷幻、恍惚的状态中等;如每天都要有固定时间在网上度过,否则寝食难安,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导致心理自闭、忧郁、敌对等心理障碍的产生。

(十四)角色混乱,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大学生因过度沉溺于网络中多种虚拟角色,随意变换过频,缺乏对自我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很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他们不自觉地把网上的虚拟角色或网络游戏规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经常与现实发生矛盾,与人发生冲突,出现严重的角色混乱,造成现实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严重适应不良。

四、大学生如何科学上网

(一) 树立科学网络观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尽管网络很先进,但它毕竟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我们是使用这一工具的主人,而不是网络的奴仆。

正确认识网络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财富,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它来成长自我、幸福生活。

无论网络具有多大的优势,都不可能取代现实生活的社交方式。

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才有可能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准确把握自我,认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处理好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关系,避免网络成瘾。

需要树立科学的网络观。

正确认知网络对我们生活是利弊并存的,网络为我们查找信息、拓展视野、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但不科学利用会造成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树立生活信念

为自己制定生活目标,并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不断地努力进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现实生活中。

(三)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

可以根据自己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并不断自我积极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合理利用网络学习与娱乐。

(四)注重现实世界人际交往

从思想上明白,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性、隐蔽性及不安全性,能够给人真正带来长久关系的可能更多来此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注重现实世界人际沟通,使网络人际沟通与现实人际交往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五)学会多种方式减压

上网固然是一种较好的减压方式,但单纯地的依靠上网缓解精神压力显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学会多种减压方式,学会适度上网 。

 

(六)加强自律与自我管理

真正的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

大学生只有自律才能既充分实现其自尊、自主与自由,又能培养强大的自制力,养成良好的“慎独”习惯。

在网络社会里一方面由于其信息量十分庞大,各种文化理念与价值观激烈碰撞,各种论断又莫衷一是,各色诱惑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在“匿名效应”的驱动下,人性之恶便无所顾忌地暴露出来。

父母老师根本无法监督和管理,此时完全靠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如不加约束,带来的危害将无法想象。

(七)完善个性,培养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个性因素有关,一定的人格倾向使个体易于成瘾;因此,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合理宣泄,正确应对挫折,培养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尝试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比如,爱好文艺的同学可以尝试加入大学生艺术团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爱好体育的同学们打打球、下下棋等,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八)积极求助心理咨询与治疗

网络成瘾者在上网时体验到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使之倾向于过度E嘲而导致身心健康受损,而且大多敏感、退缩,除非内心感到无法忍受的痛苦或者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否则极少主动求助心理咨询与治疗。

因此对于诊断为IAD的大学生,如果在个人和亲属不能控制和有效调节的情况下,就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以防止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