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682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docx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

会计学原理讲义整理

学习建议

•理解会计基本理论;

•要处理好原理与具体方法、具体业务处理的关系;

第一章总论

§1.1会计的演进及其含义

•一、会计的演进

●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发展是反应性的,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

西汉、三国时期:

单式记账

唐宋:

“四柱清册”,平衡关系: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明末清初:

“龙门账”和“四脚账”,复式记账,

平衡关系:

“进-缴=存-该”,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西方

●意大利13—15世纪,复式借贷记账法

●英国和法国18—19世纪工业革命

ASB(AccountingStandardsBoard)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美国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中心

FASB(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3年成立,其文告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AAA(美)(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美国会计学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协调冲突,通用性。

二、现代会计的含义

•AAA对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进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

•AICPA(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

●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具有财务性质以便作出经济决策)。

●强调财务信息

•FASB

●会计是计量、处理、传递有关一个经济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依据财务信息,报表使用者可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比较AAA与FASB:

财务信息系统合理的经济决策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是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依据财务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三、现代会计的基本分类

•财务会计

遵循公认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独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程序,主要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以通用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决策信息的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

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包含历史财务数据和其它相关数据的经济决策信息,目的多样,形式灵活。

§1.2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

•一、会计职能

●指会计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监督)。

●反映职能

●一般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一个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很好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系统、完整地反映该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情况。

●控制职能

●设定目标,对比会计信息,评价考核,纠正偏差。

二、会计目标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会计目标涉及两个核心问题:

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使用者:

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财政和税务等政府机构、证券交易所、财务分析机构、往来客户、企业管理当局、顾客(消费者)。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策有用性是核心(教材P11图1-1)

§1.3会计规范

•一、会计规范

(一)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指导和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和政策的总称。

(二)国际会计规范

●FASB(美)主持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三)中国会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理论假设:

假设所代表的前提和约束条件具有客观性。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

它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的合理抽象和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权责发生制等五项。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列出两项会计基本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权责发生制。

#

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1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指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核算和报告单位。

●界定核算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指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

●持续经营假设是权责发生制赖以建立的前提。

●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经营,而是相反,它将执行清算规则而不是核算规则

●界定核算的时间范围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区间,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年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周报、日报、实时财务报告。

●界定核算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都是会计核算时间方面的假设,关于该假设之下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4、货币计量假设

●以货币作为最基本的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事项和交易进行记录,并编制会计报表。

内含币值稳定假设。

●记账本位币:

人民币

二、会计假设2

•5、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则不计。

•本质:

以权利和责任发生与否,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适用场合:

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各项会计要素的记账基础。

•意义:

不仅描述过去交易与事项,而且指向未来经济利益(义务和权利)。

•链接1:

权责发生制又叫应计制。

•链接2:

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收付作为记账基础。

三、会计原则1

•会计原则: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所作的一系列基本规范。

“十二条”

•1、真实性可靠性原则

●会计信息的内容应真实可靠完整,是决策有用性的保障。

●现代会计要求会计主体按照充分披露的精神提供会计信息。

•2、相关性原则

●要求会计信息与决策具有相关性。

●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做出正确评价和预测。

●1与2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证“决策有用”(FASB),有时两者难以兼顾。

三、会计原则2

•3、明晰性原则

•会计信息表达应该简明、易懂,使用者便于理解。

(“可理解性”FASB)。

•4、可比性原则

●会计信息处理应遵循一致的会计政策(横向、纵向)。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指当会计事项对主体的未来经济利益产生影响时,会计就应表达。

●保障决策相关性、有用性。

•6、重要性原则

●重要的详细、充分披露;反之,适当简化、省略。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三、会计原则3

•7、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应低估负债和费用”。

•8、及时性原则

●真实性前提下的及时,以保障决策有用性。

•9、成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原则)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会计要素

●会计计量属性(见本PPTNO.37)

•10、配比原则

●指为计算利润将收入与费用匹配,包括期间匹配和对象匹配

三、会计原则4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为本期服务

●资本性支出--为多个会计期间服务

•12、实现原则

●实现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引起的现金或应收账款等现金索取权的流入;

●实现原则指应确认为收入的金额是能够合理确定实现的金额;

●实现原则意义在于确保已经确认的收入能够真正变为现实。

§1.4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价值运动。

•二、会计要素(又称会计报表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

(见教材P233、236、240)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FASB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从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FASB负债——指企业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由于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他主体转交资产或劳务的现有义务。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负债——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

3、FASB所有者权益——指某一主体的资产减除其负债的剩余权益。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来源:

股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此处不打开讲)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FASB收入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和核心的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或兼而有之。

●IASB(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收入——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资产流入、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权益参与者出资有关的权益增加。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FASB费用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和核心的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资产的耗用、或负债的承担、或兼而有之。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收入与费用的比较:

两者相对应、相匹配

•6、FASB与利润相关的定义有营业收益和综合收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利润的定义。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4、5、6关系:

利润=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5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预测决策方法、会计分析方法等。

核心是会计核算方法(本课程的重点)。

●会计核算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从而加工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七个步骤。

(教材P19)

§1.6会计职业与会计学科体系

•本节自学,重点关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含义、会计规范、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会计账户和复式计账

§2.1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学:

反映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经济学层面:

资产与对之求偿权的对应关系。

哲学层面:

反映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资产(客体)与主体(债权人、所有者)的权利;反映一定时点的主体对客体的产权权利结构状态。

回顾:

费用源于资产的耗用或负债的增加,致使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源于销售收入使资产增加或负债清偿,致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扩展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进一步实证有赖于具体经济业务的分析表达,见教材P46-P48)#

§2.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归类而形成的具体项目。

•会计科目分类会计科目分总帐科目、子目和细目

●一级科目:

会计报告中所列示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又叫总帐科目。

●二级科目:

子目。

三级科目:

细目。

子目和细目统称明细科目。

•会计科目一览表(教材P37-39)

二、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用来分门别类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具有一定形式的帐页。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关系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登记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格式和方法。

•会计账户基本结构与格式T字形结构:

登记、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的发生额及其余额。

●会计恒等式各个会计要素的账户结构

§2.3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n≥2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方法,反映经济活动的来踪去迹。

(教材P53)

•二、借贷记账法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用借贷记账符号进行复式记账。

●国际上通用借贷记账法。

•三、会计分录会计分录(P53):

按照借贷记账法原理,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简明扼要地指出应记入的账户名称、方向、金额的一种记录。

●作会计分录的步骤:

●1、分析业务,找对应会计科目;

●2、分析发生额的变动方向(增加或减少);

●3、根据科目性质归入指出类或权益类账户;

●4、用借贷记帐法进行复式记账,借Dr、贷Cr对应于T字账户的左、右方

●经济业务举例练习会计分录在Chapter3/4/5#

会计分录业务经济业务举例练习会计分录在Chapter3/4/

本章小结

介绍会计恒等式及其意义;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和会计分录

第三章资产的核算

§3.1资产核算概述

•一、资产的含义和分类

(一)资产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属性。

(二)资产的分类

●1、按流动性大小分类(流动性指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流动资产指现金及其它预期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变现、销售和耗用掉的资产。

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待摊费用、其它流动资产等项目。

●非流动资产又称长期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

●2、按其名义金额的确定性大小分类

●货币性资产指现金或可以收取固定金额的现金的要求权的资产项目。

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非货币性资产指那些未来的资金金额难以确定的资产项目。

主要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投资性房地产等。

二、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资产的确认

•FASB会计要素的确认同时符合四个标准:

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资产的确认

●强调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

●同时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的确认:

时间确认和数量确认

•会计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中对已被确认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认,使之转化为量化的会计信息的过程。

应该保证经济业务的同质性、数据的可证实性、方法的一致性。

会计计量:

在确认的前提下择定计量属性、计量单位、计量方法。

•会计计量的两个要素:

●1、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属性、重置成本属性、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选择计量属性应考虑相关性和可靠性。

●2、计量单位(计量尺度)会计的计量尺度是名义货币。

●3、计量方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的计量正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三、资产的记录和报告

•资产采用借贷记帐法进行记录和汇总,并在资产负债表做出列报和披露。

•资产经历了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工作,会计主体就完成了资产核算的基本循环。

§3.2流动资产的核算

•一、流动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按流动性强弱排列)。

•二、货币资金的核算

●现金的核算(教材P60-62案例)银行存款的核算(教材P60-62案例)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的核算(教材P64-66案例)

●应收账款:

指企业因赊销商品、提供劳务或办理工程结算等业务,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

包括赊销账款、运杂费、包装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坏帐准备:

反映坏帐准备的提取与使用情况

●坏帐损失的确认:

赊销期确认。

(根据权责发生制)

●坏帐准备的计量: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

●坏帐准备的记录:

与应收账款记账方向相反,坏帐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坏帐准备的报告:

坏帐准备是应收账款的抵减账户,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列报的金额是应收账款抵销坏帐准备后的净额。

(二)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企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如预付材料款、产品预购定金。

●当企业支付预付账款时:

记借方预付账款;

●待所购货物和结算凭证到达时:

记贷方预付账款。

四、存货的核算

•存货核算的内容存货的确认(资产确认的两个标准)

●存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方可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的计量(择定计量属性、计量方法)

●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存货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度/实地盘存制度

•五、其他流动资产的核算(教材P72案例)#

§3.3长期资产的核算

•一、非流动资产分类(教材P58或P232资产负债表)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教材P76-81案例)

●固定资产的定义:

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确认(资产确认的两个标准)

●固定资产的计量:

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的核算

•折旧的核算(教材P78-81案例)应计折旧额的含义

●折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折旧基数(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折旧的方法1、平均年限折旧法(又称直线折旧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x100%

●2、工作量法(元/小时):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3、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加速折旧法)(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折旧率=(1/折旧年限)x2x100%

●4、年数总和折旧法(要扣除预计净残值)

三、无形资产的核算

●无形资产的定义、分类

●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以未来具有经济利益为前提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购入:

实际成本投资转入:

公允价值自创无形资产摊销摊销期限一般采用直线法,不考虑残值无形资产的核算(帐务处理)(教材P81案例)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资产的分类及其核算,讲授了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常用的一些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会计科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重点关注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及其折旧、应收账款及其坏帐准备、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会计核算。

第四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4.1负债的核算

•一、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含义

●FASB负债——是企业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由于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他主体转交资产或劳务的现有义务。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负债——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

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主体应向外部关系人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的义务。

(二)负债的分类

●1、按流动性大小(偿还期长短)分类

●流动负债(时间界定类似于资产流动性分类)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按名义金额的确定性分类

●货币性负债:

应付票据、非流动负债(P58或P232)、非货币性负债

(三)负债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确认的四个基本标准:

会计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计量:

在确认的前提下择定计量属性、计量单位、计量方法。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现值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负债可以选择历史成本、现值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负债的记录、报告:

●借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

二、流动负债的核算

•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见PPTNO.33)、流动负债的核算(教材P89案例)

●应付职工薪酬:

构成及其核算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应交营业税、预提费用

•三、长期负债的核算(P93)#

§4.2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述

●FASB所有者权益——是某一主体的资产减除其负债的剩余权益。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来源:

股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二、所有者权益相关业务的核算(教材P96案例)

•1、投入资本的核算

●投入资本:

指投资者为了取得企业的股份而以现金、银行存款、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持有其他公司金融资产等形式投入企业的资金。

●向企业投入资本表现为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用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账户反映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

实收资本反映注册金额(又是票面价值);按公允价值计价的投入资产的价值大于实收资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账户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资本公积还反映接受捐赠及汇率变动差价。

资本公积可以按规定转增资本。

•2、留存收益的核算

●留存收益又称留存利润或保留盈余。

指各期实现的净利润中保留下来的、目前尚未分配的暂时或永久性地用于再投资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10%)、经过股东大会审批(任意%),从税后利润(又叫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公积金。

目的是补充经营资金,提高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及其核算;重点讲授了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常用的一些权益类的会计科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核算

§5.1收入的分类核算

•一、收入的概述

(一)收入的定义

●FASB收入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和核心的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