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042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docx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完整版

1 前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

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

早期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转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

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不能于120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略。

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自2001—2011年,尽管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比例由10.2%升至27.6%,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由45%降至27.4%,总体上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并未提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

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2007年、2009年、201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市地区。

在我国农村地区,近10年STEMI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考虑目前基层医院STEMI溶栓治疗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医院STEMI救治状况,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特别是我国基层STEMI溶栓治疗的相关经验,我们于2016年颁布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规范了基层医院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流程,供基层医生在STEMI溶栓救治中参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2年,随着本指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的广泛应用,相较于非选择性纤溶酶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STEMI患者的管理指南表明,STEMI发病2h内溶栓效果与直接PCI相当,且如不能在120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则推荐在10min内静脉溶栓甚至院前溶栓。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新颁布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在积极肝素化抗凝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溶栓。

根据我国相关医疗卫生政策、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及专家、读者的反馈,我们组织了国内相关专家学者、胸痛中心救治医生以及基层医院一线救治人员,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使其更能体现国内外STEMI救治的理念进展和治疗规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使之更加适用于我国STEMI的救治,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更为规范、详尽的指导。

应强调的是,由于各地医疗条件、技术、救治水平不同,在使用本指南时可因时、因地制宜参考应用。

 

      考虑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指南的可读性,为便于我国基层单位医务人员对本指南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本指南并未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推荐方式,仍继续采用以下直接表达方式,并作出显著标识,以黑体加粗格式表达,即:

 

应该应用:

临床获益很大,应用指征明确,必要性强,应予优先应用(相当于Ⅰ类推荐);

 

建议应用:

临床大多可获益,效果较好,多数情况下可常规应用(相当于Ⅱa类推荐);

 

考虑应用:

临床倾向于有治疗获益,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权衡应用(相当于Ⅱb类推荐);

 

不应应用:

临床应用可能无益或受损,为非适应证或具有反指征(相当于Ⅲ类推荐)。

2 STEMI定义与发病机制

 

      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多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侵蚀及内皮损伤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急性、持续、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及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值得重视的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腔内影像证实有25%~30%的STEMI患者并无严重的斑块固定狭窄,仅在血管内膜糜烂、侵蚀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此类高凝血栓状态的STEMI患者甚至无需支架治疗。

因此,STEMI本质上是梗死相关血管内红色血栓的形成,这包括2018ESC年会上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中的1型心肌梗死、部分2型心肌梗死及4b型心肌梗死(包括急性支架内血栓、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晚期支架内血栓、极晚期支架内血栓)。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withnon-obstructivecoronaryarteries,MINOCA)虽无冠状动脉阻塞(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50%),但仍为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或自发夹层基础上继发红血栓形成。

因此,STEMI病生理的关键环节是冠状动脉腔内急性红血栓发生发展的速度以及导致血管阻塞的程度,上述因素与心肌微循环障碍和梗死面积直接相关,而有效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时间和水平决定病情的转归和预后。

因此,早期的静脉肝素化可迅速阻抑冠状动脉内红血栓的发生发展,溶解早期形成的疏松血栓、甚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轻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疏浚下游各级血管血流,恢复心肌前向微循环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及改善心肌微灌注水平,缩小缺血梗死面积,亦为后续的介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同时使介入治疗窗口延长至心肌梗死后24h。

 

      心肌总缺血时间(即从胸痛发作开始至恢复有效心肌再灌注的总时间)决定STEMI的心肌梗死面积和预后。

冠状动脉闭塞20min后自心内膜向心外膜呈进行性损害直至坏死,闭塞40min后坏死面积约为缺血总面积的30%,闭塞3h约为50%,闭塞6h约为70%,闭塞24h约为80%。

如果在发病3h内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则可使50%以上的缺血心肌免于坏死。

可见,心肌总缺血时间是决定心肌梗死面积的最主要因素。

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尤其是发病2h内的溶栓治疗,可以挽救大片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3 STEMI救治原则

 

      3.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总原则(附录1)   由于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总缺血时间密切相关,因此,STEMI救治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并在此前提下,力争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有效、持久的心肌再灌注,才能挽救存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并发症。

STEMI救治中应贯彻时间决定策略、条件决定方法的理念,因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策略方法。

      3.2   溶栓治疗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地位   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表明,直接PCI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在90%以上,而发病2h内应用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静脉溶栓,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高于90%,能达到更好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且溶栓治疗具有快捷、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的优点,基层医院完全可以进行,如不能在首次医疗接触(firstmedicalcontact,FMC)后120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就应在30min内进行溶栓治疗。

研究表明,对于症状发作6h内的STEMI患者,先给予特异性纤溶酶进行溶栓,溶栓后3~24h内行早期介入干预,与直接PCI干预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先溶栓再介入治疗甚至较直接介入治疗获得了更优异的心外膜和心肌再灌注水平,临床硬终点也有改善趋势,同时也拓宽了溶栓患者后续PCI的时间窗。

2018年,ESC年会上公布的一项院前STEMI救治的研究表明,先静脉溶栓后行PCI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休克、复发心绞痛)等均优于直接PCI组,且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老年患者,给予50mg阿替普酶后行PCI,其临床效果与全量溶栓药物后行PCI相当,且优于直接PCI。

这与我国早期报道的溶栓后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似,与直接PCI相比,溶栓后经桡动脉入径行PCI,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增加,出血风险下降,证明了溶栓结合PCI对于早期开通血管、改善心肌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强调,溶栓的基础是抗栓抗凝,溶栓一定要在肝素化抗凝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规范肝素抗凝不容忽视。

溶栓只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溶栓后2~24h内应该及时转运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以进一步评价血管再通与心肌灌注水平,对溶栓开通血管效果欠佳的STEMI患者,应及时行PCI,以期进一步确认、补救、完善及巩固STEMI再灌注治疗的效果。

由此可见,早期规范静脉普通肝素化治疗是第一时间阻断红血栓凝血过程的关键环节,后续早期溶栓结合PCI既可掌握早期再灌注时间,又可巩固、完善溶栓后的再通效果,有利于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同时扩大PCI的时间窗,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和效果,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策略和模式。

 

      3.3   重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整体规范化救治   虽然再灌注治疗是STEMI救治成功的关键,但STEMI整体规范化救治的各个环节也与患者最终救治效果密切相关,包括应该早期采用有效的抗栓抗凝、镇静止痛、抗交感、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纠正低钾血症等综合治疗,尤其以早期维持有效的肝素化抗凝和抗栓治疗最为重要。

此外,早期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与他汀类药物也可增加STEMI治疗获益。

另一方面,整体救治也应包括实时心电、血压监护和除颤器等医疗必备设施的及时到位。

 

      同时应该强调在STEMI溶栓救治时通过实时立体的信息网络会诊系统,如建立微信联络群,使基层医院得到中心/上级医院的及时指导和医疗支援服务,这也是保证及时、规范、有效地进行STEMI溶栓治疗的重要支持;为尽早实现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救护车上进行院前溶栓治疗,同时协调转运救护车及时、安全、畅通地转运,力争一步转运至导管室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

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力争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效果地救治STEMI患者。

 

      为全面提高公众对STEMI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唤起全社会对STEMI的急救意识,将被动的STEMI救治方式变为积极主动的全民STEMI救治行动,我国将每年的11月20日设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日”。

各级基层医疗单位医生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STEMI的早期症状,教育患者在发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状(胸痛)后尽早呼叫120救护车,争取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从而尽可能缩短发病至心肌再灌注的时间,尽早尽快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 STEMI溶栓前救治流程

 

      FMC是近年来提出的STEMI救治新理念,指医生、护理人员或120急救人员首次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解读的时间点。

其意义在于强调STEMI救治的时间迫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