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300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docx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

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研究

摘要

针对本校学困生的大量存在,并影响到教学质量的现象,对本校个别学困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探讨了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学困生学困生成因学困生转化

 

目录

摘要....................................................1

目录....................................................2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3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3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3

第二节研究的目标.........................................4

第二章学困生的界定及材料分析..................................4

第一节学困生的界定及行为表现..............................4

一、什么是学困生.....................................4

二、学困生的行为表现.................................4

第二节材料分析............................................4

一、调查问卷设计.......................................4

二、调查过程...........................................5

三、材料分析...........................................5

第三章学困生的成因.............................................6

 第一节家庭原因 ..........................................6

 第二节学校原因 ..........................................7

 第三节学生自身的因素 ....................................9

第四节学困生的类型.......................................10

 

(一)逆反心里型 ...........................................11

 

(二)自卑感心里型...........................................11

 (三)自由散漫型 ...........................................11

 (四)孤僻冷漠型 ...........................................11

第四章转化学困生的对策.........................................11

 一、消除学生思想障碍.........................................12

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12

三、教师加强学生学法指导.....................................12

四、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12

五、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13

六、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13

 结语.....................................................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6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学习上懒惰,学习成绩低下。

他们不仅令家长灰心,还让同龄学生厌恶和疏远。

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

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地。

它以“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为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了小班化教学,它要求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每一项竞争实际上都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的竞争。

因此,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的三要素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顺应学生家长的口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急功近利,对学生或子女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恐惧、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成为“学困生”。

中高年级此种现象照样出现,新的“学困生”又不断产生。

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等进行研究。

第二节研究的目标

揭示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

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外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

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力度要加大,转化教育教学思想的力度要加大,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

第二章学困生的界定及材料分析

第一节学困生的界定及行为表现

一、什么是学困生

学困生:

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

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

其特点为:

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要求;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③造成的学困原因不同,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转化的。

二、学困生的行为表现

根据课堂观察和科任老师的谈话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困生有以下的行为表现:

对学习没兴趣,不爱读书,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课堂上,很难听老师讲课,东张西望,还经常挑逗别人,和他人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使教师难以正常教学;放学后贪玩,迟回家。

第二节材料分析

为了对小学学困生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笔者对本校的学困生和一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学困生和各位老师的想法和意见,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有关数据信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有效性,是对学困生现状分析的有力依据之一。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访谈法为主,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从而确定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为问卷的设计(见附录)提供了主要依据。

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涉及到本校的1~6各年级学困生、各学科、及各个年龄段的老师,于2010年11月份,在本校发放了学生83份,教师35份问卷,其中受调查的学困生中,约占总数的14%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3,年龄是6~12岁。

教师中,男教师的人数少于女教师,年龄大多在25到51岁之间。

在调查中,对我校83名学困生,3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抽取其问卷进行研究,及与部分学困生,家长,教师谈话,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方面收集数据,选取了8位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进行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并与10位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了解其学习困难的成因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转化建议。

三、材料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8份,实际回收111份,其中学困生的有76份,教师的问卷有35份。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可以得到一些比较有效的信息,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对于问卷中“你与谁共同生活?

”统计结果显示:

有42%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共同生活,有31%跟母亲生活,有12%跟父亲生活,有3.6%跟其他人生活。

“你是独生子女吗?

”有4%是。

“在家里你要帮忙做家务吗?

”有41%一点都不用做,有36%有时做家务。

由此可见,学困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也不喜欢帮忙做家务事。

2、“你是否喜欢做作业?

”有90%不喜欢。

“你会按时交作业吗?

”有69.9%从不按时,有22%有时按时。

“如果你是学习差生,你会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吗?

”有30%在意,有60%不在意,10%没感觉。

从这些数据可见,学困生普遍不爱学习。

3、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

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4、通过班主任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第三章学困生的成因

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生活条件。

通过了解、分析、调研把学困生的成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节、家庭原因

我校是一所乡镇农村的学校。

对我校的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困生是处在留守儿童家庭,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他们家庭日常生活时组成成员情况的关注。

我们在对学困生的家庭情况调查研究中发现,约92%的学困生是留守儿童,其中约42%的学困生的双亲在外,就其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他们是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得到大人的关顾。

据问卷调查可知,约92%的是留守守儿童。

一家人要生活,有能力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得照看自己的孙子,家里还有一些农活要做,孩子回到家中,只能得自己关心自己,他们信心不足,怕困难,又没有学习的自觉性。

这些困得不到家长的照顾,常出现作业不完成,在家不读书,不看报,贪玩好耍,好吃懒做,哪能有好的发展。

二、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够, 带给自己孩子不良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

在调查中发现,约84%的学困生父母,都有常成天打牌赌钱的习惯,或父母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和离异,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这样难以相信如何向好的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的良性发展。

在学生问卷中还发现:

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的最高学历是小学(包括从来没读过书的),只有几个是接受过高中教育的,能达到大学水平的没有一个。

因而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及生活方式不良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的。

例如在与一些学困生谈话时,我问学生“在家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你会问父母吗?

”大部分学生回答说“通常不会问,因为爸妈都不懂。

”有一些学生回答说“以前一、二年级有问过,现在五年级的题比较深,他们也不懂,所以不会问。

”当学生在家做作业遇到难题时没有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学生把问题丢下了,回到学校也不问老师,这样日积月累,慢慢地不懂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了。

所以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之一。

三、家庭不可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以良好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问卷“对于你的每次考试成绩,父母反应如何?

”有57%学困生选择很关心。

“你家里对你的管教严吗?

常有人给你讲道理、教育你吗?

”有54%家里对我的要求比较严。

由此发现,他们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大多属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要么期望过低,教育松散,父母常唠叨,责骂,甚至棍棒教育,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家长不重视情感投入,不关注孩子的精神体验与心理感受,孩子的自卑感不但得不到及时矫正,还指责加剧,在孩子与大人之间建立健全起一道屏障,导致他们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而无法正常进行学习。

第二节学校原因

学困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但是,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不完善,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教师教育水平及自身因素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一、教育教学设备严重欠缺

农村学校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再加上教育经费的不足,用于教师激励的金额更少,教师的付出的多与少与所得基本没有区别,造成教师之间心理不均衡,教师之间缺少竞争意识、敬业精神;据问卷“学校是否组织你们参加‘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培训?

”有53%说很少。

学校的教研活动虚同摆设,而且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缺少校内教师专业引领,教师对知识更新、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业务素质、敬业精神普遍不高。

当走进我校教室,发现除了常规的教具黑板以外,绝对看不到大屏幕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及投影仪,电子白板、小白板等等现代的、实用的教学设施。

虽然学校已经有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

二、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时的粗糙处理也可能成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犯错的时候是常有的,有时是无意的,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可以理解的,有时是必须严肃处理的。

作为老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合理,要注意让学生口服心服,否则学生常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把老师和该老师所执教的学科当作敌人。

在与一名学困生谈话中,小鹏说出了心里话:

小鹏是一名学科平衡的优生。

有一次上数学课,由于没完成前一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在下面赶时间完成,恰被数学老师发现,数学老师火冒三丈,一把把小鹏的作业本抓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呼”的一声,撕为两半。

小鹏一双眼睛紧盯着数学老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眼中有恨有怨……从此,小鹏上数学课像换了一个人,凡是老师不允许干的,他就要干,凡是老师要求干的,他偏不干。

而小鹏的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

三、教师是学校因素中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1、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观,简单地说,就是一位教师对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所抱的见解和态度,以及从所抱的一定的见解和态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教学方法。

很多教师认为: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知识,教学就是教师为分数而教、为升学率而教。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不少教师仍然认为: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书的方法,教师教书的方法就是讲的方法。

这种片面的教学方法观,使教学方法单一陈旧,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素质,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划一,他们见长的灌输,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课堂上没有理解,留下来再重复听一遍,强行记住。

这种教学方式下,这些学生虽耗费了较大的精力,但效果却越来越差,逐渐形成厌学情绪,使成绩一度再下滑。

3、部分教师不公平对待学困生

一部分教师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把他们排斥在自己的教育视野之外,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在安排座位时,把学困生安排在角落。

在排座位时,有的教师按学习成绩让学生挑选座位,这样一来,学困生往往就只能坐在教室的边边角角。

这些学生都坐在这些地方哪里还有心情学习,长期下来也就无心学习,成绩继续下滑。

另一方面,课堂提问冷落学困生。

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耽误教学时间,于是在课堂上就很少或干脆不让他们回答问题。

这样学困生没有发言的机会,造成思维停滞。

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本就不考虑学困生的水平,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第三节学生的自身因数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

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

一、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

9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或家长。

31.9%的学生认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困生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和家长不督促,他们极少主动学习,学习读书难以提起精神,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不想再多看其他的书,读书就觉得疲劳、厌倦,只想睡觉、玩,觉得读书没有意思,不懂的,也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二、学习兴趣淡薄

在学习中他们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自己根本不具备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产生无心向学、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在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实行统一的进度,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进行分层教学,忽视基础差的学生的实际,更加重了学困生的不良心理,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跟教师访谈中,他们认为:

有61.1%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差,学习自信心不足,是学困生形成的自身的最主要原因。

有51.6%的学困生懒惰、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讲解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有43.9%的学困生心理波动大,学得好些就忘乎所以,学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

有38.5%学困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四、个性的缺陷

有18%学困生认为在学校生活不开心。

班主任表示:

由于孤僻、自卑、抑郁、悲观、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学困生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正是这个原因,给他们带来了心理障碍,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带来了障碍,从而制约了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四节学困生的类型

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

以上这些都是学生的外部因素,熟悉学生交往的对象,可制定教育方法提供重要的参数。

但仅了解这些还不够,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只有熟悉学困生的心理变化的特征、思想品德状况,才能为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理论,及在教师问卷与班主任访谈中,了解学困生一般心理特征表现如下:

一、逆反心理型

这类型学生占全体学困生中的12%,这类学生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长期超负荷压力,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长期得不到家长、教师关心、爱护,使学困生产生逆反心理。

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特别偏爱。

相反,对学习成绩差、品德差的学生特别嫌弃,爱理不理,使学生产生了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二、自卑感心理型

这类型学生占全体学困生中的34%。

是比例最多的人数。

这类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和学习中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优势太少,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或其它原因耽误功课,学习遇到困难,自己也下了功夫,仍不能解决,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丧失了交往和学习班的信心和勇气,总认为自己天资不如别人的同学,好像比别的同学矮了半截。

三、自由散漫型

这类型学生占全体学困生中的30%,这类学生表现为交往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采取不负责的态度,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着自己的情绪的变化来交往、学习和生活。

这些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上课开小差、睡觉。

在群体中表现出放纵、蛮横、自私、唯我独尊的行为,难与他人相处,形成心理缺陷。

四、孤僻冷漠型

这类型学生占全体学困生中的24%。

这类学生由于受到离异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人际交往,渐渐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对集体和他人同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不相干。

第四章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通过对中小学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以及在调查中所掌握的一些资料信息,结合调查问卷上教师们的一些建议,可以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主要有几个方面: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关于学生问卷“你觉得为什么要学习?

”90%说是为了老师和家长。

因此,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学好本领。

作为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学习,到底为谁而学。

如果要问:

“我们为谁而学才有力量?

”无须避讳:

“为了自己。

”必须首先坚定“为自己”的信念,在此基础上升华为“为他人”、“为祖国”,才是一种高层次的、无功利色彩的学习动力。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

对于学生问卷“如果你是学习差生,你会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吗?

”有30%的学困生是在意的。

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你认为学习差的学生能变成好学生吗?

”有54%学困生选择可能。

在访谈中,部分学困生很努力学习,但是效率低。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

目前国内对学习方法的分类主要有5种。

第一种是以学习进程的特点为标准的学习方法分类,即观察法、思维法、记忆法、技能形成法等;第二种是以课堂学习进程的特点为标准学习方法分类,如预习法、听讲法、复习法、作业法等;第三种是以各科学习特点为标准的学习方法分类,比如语文学习法、数学学习法等;第四种是以学习类型特点为标准的学习方法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