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017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5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铁建设62号.docx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铁建设62号

 铁道部文件

铁建设〔2009〕62号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现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铁建设〔2007〕169号)、《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建设函〔2004〕121号)、《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铁建函〔1998〕1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6号)、《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7号)、《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铁建设〔2006〕181号)、《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7号)、《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85号)、《铁路轨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63号)、《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48号)、《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答器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23号)、《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7〕37号)、《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5号)、《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铁建设函〔2007〕1369号)、《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共44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上述44项标准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附件: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局部修订条文

一、《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铁建设〔2007〕169号)

1.附录F增加:

F.0.2当需判定氯盐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时,应对钢筋混凝土所处的氯盐环境按表F.0.2氯盐环境进行判定。

表F.0.2氯盐环境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条件特征

L1

长期在海水水下区

离平均水位15m以上的海上大气区

离涨潮岸线100~300m的陆上近海区

100mg/L≤水中氯离子浓度≤500mg/L;

或150mg/kg≤土中氯离子浓度≤750mg/kg

L2

离平均水位15m以内的海上大气区

离涨潮岸线100m以内的陆上近海区

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非炎热地区)

500mg/L<水中氯离子浓度≤5000mg/L;

750mg/kg<土中氯离子浓度≤7500mg/kg

L3

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南方炎热地区)

盐渍土地区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

遭受氯盐冷冻液和氯盐化冰盐浸蚀部位

水中氯离子浓度>5000mg/L;

或土中氯离子浓度>7500mg/kg

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建设函〔2004〕121号)

1.第6.3.3条增加第4款:

4孔隙率

n=(1-

)×100(6.3.3-5)

式中n——孔隙率(%);

ρd——土的干密度(g/cm3);

ρs——土的颗粒密度(g/cm3)。

2.第6.4.3条增加第4款:

4孔隙率应按本规程公式(6.3.3-5)计算。

3.取消第34章有机质含量试验、第35章阳离子交换量试验、第36章蒙脱石含量试验等章节的内容。

三、《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铁建函〔1998〕15号)

取消第21章蒙脱石和伊利石含量测定的内容。

四、《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1.第2.1.3条术语修改为“轨道控制网(CPⅢ)”。

全文中“基桩控制网CPⅢ”修改为“轨道控制网CPⅢ”。

2.表3.1.1修改为:

表3.1.1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

控制网级别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点间距

备注

CPⅠ

GPS

B级

≤4km一对点

点对间距离≥1000m

CPⅡ

GPS

C级

800~1000m

 

导线

三等

CPⅢ

边角交会网

____

50~70m一对点

点对间距10~20m

注:

采用GPS测量CPII时,CPI可布设为≤4km一个点。

3.表3.2.4修改为:

表3.2.4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mm)

控制点

相对点位精度

同精度复测较差限差

CPⅠ

10

20

CPⅡ

10

15

CPⅢ

1

3

 

4.增加第5.2.4条“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点可根据需要,在CPⅡ和二等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同等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

五、《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

1.全文中“基桩控制网CPⅢ”修改为“轨道控制网CPⅢ”。

2.第4.0.9条第1款修改为“施工放样前,应在CPⅡ复测的基础上,按五等附合导线要求加密施工控制点,其平均边长以200m为宜”。

3.第4.0.9条第2款修改为“施工放样应置镜于CPⅠ、CPⅡ、加密施工控制点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

4.第5.0.4条修改为“线下工程验收合格后,由轨道铺架施工单位按第2.4节要求建立轨道控制网CPⅢ和线路中线控制加桩”。

5.第5.0.5条修改为“CPⅢ点距线路中线的外移距离一般为2.5~4m,应设置混凝土桩,并符合附录ACPⅢ控制桩的规定。

曲线上按CPⅢ的测量精度每60m左右设置曲线控制基桩(在铺轨基桩点间加密),曲线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变坡点里程以及竖曲线的起、终点里程应各增设一个”。

6.第5.0.6条修改为“轨道控制网CPⅢ,在直线部分宜设在下行线左侧路肩上,分修地段应按上、下行线分别设置。

在一条线路上线路基桩的外移距离宜相等;如遇障碍物,外移距离可适当增减,但增减值应相等”。

7.第5.0.7条修改为“轨道控制网CPⅢ的测设,平面应按表2.1.3、表2.1.4-2和第2.4节CPⅢ控制网的要求施测;高程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8.第5.0.8条修改为“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后,应根据CPⅢ距中线的外移距离,进行中线测量。

测量后的线路、桥梁、隧道中线应相符合,其位置应满足路基宽度和桥梁、隧道等建筑限界的要求”。

9.第5.0.13条第3款修改为“各种测量资料和桩橛,桩橛包括:

CPI点、CPⅡ点、水准点、轨道控制网CPⅢ等”。

10.第5.0.14条第1款修改为“对CPI点、CPⅡ点、水准点、轨道控制网CPⅢ等进行复测”。

六、《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

1.第6.2.1条

(1)删除第4款中的“细粒土、粉砂、”;

(2)表6.2.1-1:

删除表中的“细粒土、粉砂、”,表中的“(0.93)”修改为“0.93”,表中的“(100)”修改为“100”;删除表下的“注: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一栏中,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无括号的为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的压实标准”。

2.删除第7.1.5条中的“、抛石挤淤”。

3.第7.2.2条修改为“Ⅰ级铁路的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处的过渡段填料及Ⅱ级铁路的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连接处的过渡段填料应满足第7.5.3条的规定”。

4.表7.3.1下部的注2内容修改为“2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处的过渡段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第7.5.3条的规定”。

5.第7.5.1条中的“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Ⅰ级铁路,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置路桥过渡段,并应按图7.5.1进行设计。

台后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压实”修改为“Ⅰ、Ⅱ级铁路,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应按图7.5.1进行设计”。

6.第7.5.3条中的“路堤与桥、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修改为“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表6.2.1-1”修改为“表6.2.2”。

7.第10.1.3条修改为“对支挡结构基底下持力层范围内的软弱层,应检算其整体稳定性。

整体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25”。

七、《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6号)

1.第3.1.5条中的“有架桥机作业的桥头路堤,应检算在架桥机作业条件下的路堤稳定性,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修改为“有运架梁作业的路堤,应检算在运架梁作业条件下的路堤稳定性,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

2.第3.3.6条中的“下列情况或地段,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石灰桩、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高压旋喷桩等复合地基或混凝土桩基础等措施加固:

”修改为“下列情况或地段,应根据软土性质、加固措施的适宜性和地区经验等条件,选择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石灰桩、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高压旋喷桩等复合地基或混凝土桩基础等措施加固:

”。

3.第3.4.5条修改为“有运架梁作业的路堤,在运架梁期间应加强路基的位移和沉降观测”。

八、《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7号)

第8.2.3条第6款修改为“地表应铺设中粗砂或其它透水性好的均质渗水料垫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cm,含泥量不宜大于5%”。

九、《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

1.第4.1.4条中的“台阶宽度不小于1m”修改为“台阶宽度不小于2m”。

2.删除第4.3.3条的内容。

3.第5.8.12条中的“每昼夜边桩水平位移不得大于10mm,路基中心地面竖向位移不得大于20mm”修改为“路基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5mm”。

4.附录B修改为:

附录B路基基床的压实标准

 

层位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砂类土(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基床表层

压实系数K

(0.93)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110

150

140

150

140

相对密度Dr

0.8

孔隙率n(%)

28

29

28

29

基床底层

压实系数K

(0.93)

0.91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90

100

100

120

120

130

130

150

150

相对密度Dr

0.75

0.75

孔隙率n(%)

31

31

31

31

 

注: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一栏中,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无括号的为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的压实标准。

 

5.附录C修改为:

 附录C路基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

填筑部位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砂类土(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不浸水部分

压实系数K

0.90

0.90

地基系数K30(MPa/m)

80

80

80

80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相对密度Dr

0.7

0.7

孔隙率n(%)

32

32

32

32

浸水部分及桥涵两端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MPa/m)

(80)

(80)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相对密度Dr

(0.7)

(0.7)

孔隙率n(%)

(32)

(32)

(32)

(32)

注:

1括号内为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中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

2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处过渡段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附录B中基床底层的规定。

十、《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

1.第3.1.1条的最后增加“同时应考虑水源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地下管线等对铁路桥涵的要求和影响”。

2.第3.3.10条表3.3.10修改为:

表3.3.10桥上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

类别

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m)

直线上的桥和R>3000m曲线上的桥

曲线上的桥

3000m≥R≥600m

R<600m

区间内的小、中、大、特大桥

明桥面

2.45

2.70

3.00

道砟桥面

3.00

3.25

3.50

车站内的小、中、大、特大桥

明桥面

3.00

3.25

3.50

道砟桥面

3.00

3.50

3.50

牵出线和梯线上的小、中、大、特大桥

明桥面

3.50

3.50

3.50

道砟桥面

3.50

3.50

3.50

 

修订说明:

与《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的规定一致。

3.第5.4.4条修改为“涵洞顶至轨底的填方厚度不宜小于1.2m,困难情况下涵洞顶不得高于路肩”。

修订说明:

由于受线路纵坡控制,工程中遇到大量此类涵洞,设计中通过调整冲击系数,加强涵洞配筋,能够满足运行需要。

十一、《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

1.第3.2.2条修改为“焊缝基本容许应力宜与基材相同,并不应大于基材的容许应力”。

修订说明:

根据本规范第3.1.3条的规定,要求焊缝性能与基材相匹配,则焊缝基本容许应力与基材相同。

近年来钢桥在安装现场采用焊接连接方式进行组装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焊缝设计还需要包括现场焊接的焊缝,其标准与工厂焊缝标准一致。

2.第3.2.7条中表3.2.7-1和表3.2.7-2的修改如下:

表3.2.7—1各种构件或连接的疲劳容许应力幅

疲劳容许应力幅类别

疲劳容许应力幅

σ0(MPa)

构件或连接形式

I

149.5

1

II

121.7

5.1,5.2,5.3

III

130.7

4.2

IV

110.3

6.1,6.2,6.3,7.1,7.2,16.1,16.2

V

109.6

4.1

VI

114.0

2

VII

99.9

8,9

VIII

91.1

3

IX

71.9

10,12,15.2,17.1

X

72.9

11.1,14,17.2

XI

60.2

11.2,15.1,15.4,15.5

XII

80.6

13

XIII

45.0

15.3

 

表3.2.7-2构件或连接基本形式及疲劳容许应力幅类别

类别

构件或连接形式简图

加工质量及其他要求

疲劳容许应力幅类别

检算部位

1~13

不作修改,见原规范表3.2.7-2

14

横梁翼板与主桁整体节点十字焊缝

w2≥2w1,l1=w2-w1,扩大部分采用圆弧过渡。

横梁翼板预留50mm直线段。

圆弧部位采用精密切割,表面加工粗糙度

顺受力方向打磨。

十字焊缝表面按照工艺进行超声波锤击处理

X

检算截面取焊缝根部靠近横梁一侧的理论加宽截面

15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焊趾不得有咬肉、裂纹,成形应良好

XI

桥面横向荷载,检算截面取变截面处薄板侧截面

15.1

整体桥面与主桁不等厚对接

15.2

槽形肋嵌补段对接

施焊时不得将焊滴流到焊缝外母材上

IX

槽形肋顶板焊缝

15.3

槽形肋与横梁腹板焊接

焊趾不得有咬肉、裂纹,焊缝起弧收弧处成形应良好

XIII

因横梁腹板面外变形作用,焊缝边缘处

15.4

桥面板十字对接焊加腹板角焊缝

在让孔部位,顺孔边沿箭头方向打磨匀顺,并在焊缝端头腹板侧的30mm范围焊趾进行超声波锤击处理

XI

桥面板与整体节点对接焊缝处

15.5

栓焊组合接头

桥面板工地焊接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焊后对上表面焊高沿焊缝45°方向交叉打磨平顺

XI

工地对接焊处

 

 

 

 

16

 

箱形杆件棱角焊缝与板件对接焊缝交叉

同6.3

IV

(1)箱形构件板件对接或棱角焊缝

(2)箱形构件在整体节点附近改变熔深部位的棱角焊缝

16.1

盖板对接焊缝与棱角焊缝交叉

 

16.2

腹板对接焊缝与棱角焊缝交叉

 

 

 

 

17

 

桥面板与整体节点垂直相交对接焊构造

垂直交叉焊缝两端的槽型熔透焊缝不得垂直填焊,由大于5mm半径的弧形坡口过渡。

当坡口半径为5mm时的坡口示意如下:

 

焊接工艺需要特殊设计,多次施焊。

焊后对上下表面打磨平顺,填焊焊缝和周边表面进行超声波满锤处理。

IX

(1)垂直相交焊缝处

(2)箱形构件上盖板与腹板纵向角焊缝

17.1

 

17.2

X

 

修订说明:

根据近年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构造的需要,进行了原规范中没有包括进去的焊接构造细节疲劳试验,包括桥面系横梁与主桁的连接焊缝、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相关焊缝、箱形杆件棱角焊缝与板件对接焊缝相连的交叉焊缝,以及整体桥面板与主桁整体节点连接的垂直相交焊缝等。

本次纳入共计10种构造细节,是根据与实桥相同板厚、相同焊接工艺试件的疲劳试验,得出疲劳试验S-N曲线方程和规范设计用推荐方程,取200万次对应的应力幅,分别对与规范原有容许应力数值相近的细节予以归类,相差较多的细节新增序号,增补了10种构造细节的疲劳抗力。

这些构造细节反映了当前客运专线和客货共线焊接钢桥的制作特点和发展趋势。

其中“类别14”为横梁翼板与主桁整体节点的连接焊缝,此前该连接均采用高强度螺栓。

焊接连接替代螺栓连接所产生的不同,一方面使连接的刚性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焊缝为十字受拉状态,疲劳性能很低。

因此要求必须设置较大半径的圆弧,降低应力集中。

考虑到主桁节点板同时还承受主桁平面内应力,对横梁翼板端部十字焊缝的疲劳性能可能会有影响。

具体影响的程度尚在试验研究过程中。

对整体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由于在铁路上首次采用,尚无实际工程经验,根据已有公路桥梁的运营经验和教训,分析设定了5种构造细节,以防止出现裂纹。

其中“类别15.3”为横梁腹板面外变形在U形肋与腹板相交处焊缝。

该处焊缝实际承受腹板面外方向的弯矩和剪力,以及扭转变形的作用。

本次规范给出了该构造在承受正拉应力(沿腹板平面水平方向)时的疲劳抗力方程,可以暂时作为面外弯曲最大应力的疲劳抗力,相对偏于保守。

 

 

 

 

 

 说明表3.2.7疲劳抗力方程

疲劳容许应力幅类别

连接形式

疲劳抗力方程式

σ0(MPa)

构件或连接形式

I

母材

149.5

1

II

横向对接焊缝

121.7

5.1,5.2,5.3

III

高强度螺栓连接(净截面验算)

130.7

4.2

IV

纵向连续焊缝

110.3

6.1,6.2,6.3,7.1,7.2,16.1,16.2

V

高强度螺栓连接(毛截面验算)

109.6

4.1

VI

空孔

114.0

2

VII

横向角接焊缝

99.9

8,9

VIII

铆接

91.1

3

IX

整体节点,

板梁盖板端部,槽形肋嵌补段

71.9

10,12,15.2,17.1

X

平联节点板,横梁端部焊缝

72.9

11.1,14,17.2

XI

平联节点板,整体钢桥面

60.2

11.2,15.1,15.4,15.5

XII

剪力钉自身剪力

80.6

13

XIII

槽形肋与横梁腹板焊缝

45.0

15.3

3.第5.2.1条表5.2.1增加表注“注:

仅受拉力的腹杆,在满足桥梁的动力性能,杆件的气动性能、运输和吊装要求的条件下,其容许最大长细比可适当放宽”。

修订说明:

近年来大跨度钢桥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设计中发现,受拉腹杆如果满足原来对最大长细比要求,截面将做得很大,有些甚至设计不出来。

而实际上腹杆所受的应力很小,造成浪费。

因此,增加“在满足桥梁的动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