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789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docx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5下1单元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科学

年级

执教人

王显培

拟授课时间

第1周

课题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知道那些物体是机械。

2、通过比较了解使用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知道复杂机械是有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和制造机械。

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机械。

教学

难点

为什么要根据劳动目的不同要选用不同的机械。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校园里有个大石头,需要移动位置,你么有什么好办法吗?

2、活动;学生说出自己方法

3、回报交流;讨论哪种方法实用、便捷、有效?

4、引出出什么是机械

二、认识什么叫机械

1、认识机械

劳动过程使用的撬杠、学校升旗的装置就是机械。

教师出示几个简单机械实物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教师归纳,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以上简单的工具就是机械,它们用哪些部分在工作?

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

3、归纳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4、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讨论:

要是没有一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4、介绍古代机械

(1)看书了解古代人们使用机械的图片,讲解人们使用、制造机械的悠久历史

(2)分析古代机械的哪些部位的“工作”使人们降低劳动难度或省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或观察哪些物体属于机械,他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三、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

2、拓展活动:

自选一些简单机械,实际操作,体会他们对生活或生产劳动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1-1、什么叫机械

一、什么叫机械?

二、机械优点:

方便、降低劳动难度或省力

三、机械的分类

机械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机器)

四、简单机械的特征:

简单的劳动工具组合而成、……

二次备课及教后反思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科学

年级

执教人

王显培

拟授课时间

第1周

课题

1-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通过实验,寻找杠杆省力的原理及利用杠杆的特点,正确寻找杠杆的支点。

3.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

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

难点

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具准备

平衡尽、钩码、记录单、阿基米德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大家都玩过跷跷板游戏吗?

哪怎样的两个人玩会比较好?

(黑板上画跷跷板的简图)(体重差不多、平衡)

谈话:

其实,跷跷板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在科学上我们把它称为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处特殊的地方,你能发现吗?

(支点)在你们桌上,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类似跷跷板的装置——平衡尺,大家找一找,它的支点在哪儿?

(中心)下面我们就利用平衡尺来模拟跷跷板玩一玩。

二、平衡尺实验

实验一:

在平衡尺两边各挂一个钩码,初步体验杠杆平衡的原理。

⑴讲述:

在玩之前,我有几个要求,希望大家能认真听下。

①我们各用一个钩码代表玩跷跷板的人,分别把它们挂在平衡尺的两边,目的使它保持平衡;

②找一找有几种挂法。

并思考:

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平衡尺两边挂的钩码数相同,且它们离支点的距离相等时,平衡尺才能保持平衡。

实验二:

在平衡尺两边挂数量不等的钩码,使平衡尺平衡。

⑴设问:

如果在平衡尺两边挂上数量不等的钩码,那平衡尺还能保持平衡吗?

(能或不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二组的实验。

具体要求:

在平衡尺的左边离支点2格处(10号位)挂两个钩码,(注意左边的钩量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目标是:

“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讲解记录单),完成后思考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⑵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⑶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

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

从而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进而分析三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

⑷讲述:

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那它们分别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叙述)

⑸测验:

①小朋友(40斤)和他的爸爸(160斤)一起去玩跷跷板游戏,他们应该怎么玩?

(用钩码演示)②在平衡尺的15号位挂2个钩码,要便平衡尺平衡,右边应该放几个钩码?

放在什么位置?

(当场演示)

三、巩固应用

⒈给撬动石块的杠杆增加支点。

使其分别成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⒉找一找秤上的支点。

⒊判断下列杠杆的类型(省力、平衡、费力):

(老虎钳、镊子、火钳、钓鱼杆等)

四、课后延伸

阿基米德定律(把教参P17的参考资料复印给学生)

板书设计

1-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次备课及教后反思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科学

年级

执教人

王显培

拟授课时间

第2周

课题

1-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3、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4、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5、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具准备

小车模型、测力计、钩码、公路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

(预设:

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研究兴趣:

大家想的这种办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

1、引导活动:

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

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

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

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

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

(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匀等)

3、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统计数据。

5、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发现:

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

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1号、2号、3号,但是他不知道选择用哪一个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车推上去?

2、讨论:

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斜坡?

为什么?

3、学生提出各种猜想:

预设一:

学生提出不同猜想。

(1)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

(2)选择1号,1号坡度虽然大,但距离很短。

如果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

(3)选择1号,1号坡度大,推起来省力

预设二:

学生提出“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一种猜想。

1、引导探究,讨论做法:

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4、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5、解疑:

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

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

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

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

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

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

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

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

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6)、解疑:

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7)、出示图片:

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1-3、斜坡的启示

斜面可以省力

大费力

坡度

小省力

变形斜面:

盘山公路、螺丝钉

二次备课及教后反思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科学

年级

执教人

王显培

拟授课时间

第2周

课题

1-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

2、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轮轴结构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问题;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具准备

轮轴的实验材料、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前几节课我认识了哪几种简单机械?

2、使用机械有什么好处?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在认识一种新的机械类型——轮轴。

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

1、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

(1)教师讲明拧螺丝的要求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

(2)活动:

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原因。

(3)汇报:

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

(大的)

(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

(小圆)

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

(刀头)

(5)讲述:

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

(画图)

2、查找与螺丝刀相同结构的其他轮轴

(1)讨论: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

(2)图片提示:

方向盘、水龙头拧把、门锁把手……

(3)讲述:

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三、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1、谈话:

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了?

2、看书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

3、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

4、汇报实验结果:

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5、实验:

将轮子换成更大的轮

6、汇报:

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四、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广泛的运用了轮轴,看书P10的图,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自行车头、脚蹬、扳手拧螺丝、拧螺旋瓶盖、井口提水辘轳[lùlu]等)

2、讨论中,认识轴带轮转动也是轮轴工作的一种形式。

五、检查与评价:

1、什么叫轮轴?

2、怎样的轮轴最省力?

六、练习

学习与评价:

我会填。

板书设计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一种简单机械

使用轮轴省力

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二次备课及教后反思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科学

年级

执教人

王显培

拟授课时间

第3周

课题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在具体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

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试验

教具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从谈话进入到新课:

每个星期一的大课间,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课件演示国旗上升的过程。

在此处加强讲解作用力方向和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和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讲述:

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课件演示放大旗杆的顶端,出现滑轮——那就是滑轮。

(板书:

滑轮)

3、提问:

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

5、教师进行小结

6、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

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一)学生认识两种滑轮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课件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

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

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要求小组成员记录本组的假设,对本组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4.师生实践活动:

(二)活动探究1:

使用定滑轮时的特点

1、按图甲组装定滑轮,竖直向下拉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测力计示数,比较拉力与重力。

2、改变拉力方向,拉力大小是否变化?

3、改变钩码个数,情况如何?

议一议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G

(定滑轮的实质: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三)活动探究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做一做

1、按图乙组滑轮,竖直向上拉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测力计示数,比较拉力与重力。

2、改变拉力方向,情况如何?

3、改变钩码个数,情况如何?

议一议: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力。

F=G/2

(动滑轮的实质: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四)填写《国旗怎样升上去》实验报告单

1.我的推测

定滑轮的作用:

动滑轮的作用:

2.我的实验记录

定滑轮

物体重量(克),人的拉力大小(克力),物体运动方向与人用力方向()。

动滑轮

物体重量(克),人的拉力大小(克力),物体运动方向人用力方向()。

3.我的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告诉我:

定滑轮的作用:

动滑轮的作用:

三、拓展研究活动:

1、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2.出示各种各样的滑轮组图片或播放相关影片(使学生形象认识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四、课堂练习(播放影片:

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滑轮)

定滑轮: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可以省一半的力)

二次备课及教后反思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科学

年级

执教人

王显培

拟授课时间

第3周

课题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教学

难点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

三、拓展研究活动:

1、

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二次备课及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