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9128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docx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

中国社会与外国对华扩张势力的关系及其影响

  1.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

勒索赔款,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土地、原料、劳动力等。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分五个阶段:

  

(1)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对中国逐步扩大鸦片走私,掠走中国大量白银,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1840—1894年,商品输出为主,采取开商埠、建租界、设银行等手段,特别是通过直接控制中国海关,使中国社会经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1894—1931年。

资本输出为主(略)。

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严重影响。

但是,它又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4)1931—1945年。

殖民掠夺为主,采取直接控制工矿业、强占和毁坏耕地、统制农产品、抓丁拉夫、控制金融等手段,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物资供应地,使我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5)1945—1949年。

美国独霸中国市场。

美国利用经济霸权地位和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独占中国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打击。

  总之,列强的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2.马克思认为: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根据这段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西方殖民侵略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一)主要影响:

(1)灾难性:

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中国贫困落后的重要根源。

(2)革命性:

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观念,促使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灾难性:

战争造成了中国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大量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量主权的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随着国外商品的大量倾销,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革命性:

随着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部分条件;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思潮在中国萌发,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三)甲午战争的影响:

(1)灾难性:

战争的破坏性造成更严重的损失;更多主权的丧失,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中国经济进一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革命性:

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某些条件;面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等民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中国近代化步伐加快。

  3.近代列强在经济上侵华的动机,在实现这一动机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与之相悖的经济现象?

这些现象进而导致了什么影响?

  列强侵华的动机是:

要使中国永远成为它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不断破产,中国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

  洋务运动的兴起,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在外来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破产,清朝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相继爆发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掀起新文化运动。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阶级条件。

  4.列强侵华各种手段之间的关系

  列强对华主要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为主。

在不同时期,或交替使用,或一齐使用,但终其目的还是为了经济利益。

  ①19世纪90年代以前,列强侵华在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所以它们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保证其商品倾销和掠夺原料。

  ②进入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改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保证其在华资本的安全成为政治侵略的主要任务,其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为达到瓜分中国的目的,军事上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列强的文化侵略,是为政治、经济侵略服务的。

如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中有设立教堂、传教等项目的规定,这既便利了西方列强在思想上控制中国,又有利于侵略势力与中国地方反动势力的勾结,以达到巩固侵略权益的目的。

  1840年到1901年的重要史实说明列强对华的政治侵略与经济侵略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2.19世纪90年代以前: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特征(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上通过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政治保障。

  3.19世纪90年代以后:

经济上,资本雄厚和科技优越,侵略手段改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利用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谋取高额利润);政治保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以保障其所投资本。

政治侵略: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在北京、天津、山海关、大沽口及铁路沿线驻军。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工具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一甲午战争前(1840-1895年)

  特点:

发动战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原因:

工业革命发展,列强急需开拓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清腐败。

  表现:

军事上:

鸦片战争(原因、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影响)

  经济上:

商品输出为主。

文化上:

传教,办学校。

  影响:

政治上:

不平等条约签订主权沦丧。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洋务派出现,资产阶级形成。

  经济上: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洋务运动中的新学堂,留学教育以及外国的教会学校也在客观上瓦解着封建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

  对外关系方面:

列强开埠通商,公使驻京和自由入境旅游贸易等也在客观上使清王朝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

  甲午战争—一国民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前:

(晚清时)

  特点:

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

  原因: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的需要。

清更腐败。

  表现:

军事上:

90年代中日战争、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

  政治上:

扶植代理人,干涉辛亥革命

  影响:

政治上: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成为洋人朝廷;

  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革命新高潮,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断深入;清为了延续统治和消除危机实行新政。

  经济上:

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不仅掠夺了中国巨额财富而且严重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思想文化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资本主义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思想,形成了两次思想解放潮流。

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

  特点:

扶植代理人分而治之。

出现日本独占局面

  原因:

列强在华斗争激烈,中国军阀割据。

  表现:

一战前后《21条》,日本独占中国。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又使中国沦为列强共同支配局面。

  影响:

政治上:

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但不久中国出现最黑暗时期。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春天”。

实业救国。

  思想文化上: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发展。

  大革命——新中国成立(20世纪20——40年代)

  特点:

美日在中国争夺激烈。

出现日本独占局面及美国独占局面。

  原因:

一战后美国日本实力上升。

经济危机影响。

中国内战。

  表现:

军事上;日本大规模侵华。

(九一八、一二八、华北、七七、八一三)

  经济上,美国加紧侵华。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以华治华。

美扶蒋反共。

  影响: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外交上、最终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赶走日本帝国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

  美苏冷战,扶蒋反共并封锁新中国,干涉中国内政。

同时又发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还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以称霸世界。

  列强侵华总的特征和影响

  1.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战争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深;结果大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2.破坏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技术,先进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过程。

  甲午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特点的变化?

结合甲午战争前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这种变化。

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一)侵华特点的变化:

由19世纪中期的商品输出为主到19世纪末的资本输出为主,分割世界。

如在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特权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在1895年签定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割占台湾、辽东半岛等特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二)变化的原因:

(1)十九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求广阔的颜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

(2)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掠夺更加剧烈,因此以资本输出、分割世界为主要特征。

  (三)主要影响:

甲午战争前的西方列强侵华促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直至完全形成。

  美国侵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1.美国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前,主要追随英法等国,在侵华中充当配角。

其原因在于:

美国正致力于向西部扩张领土,忙于内战,以及向拉美渗透、扩张,无力争锋亚洲。

  2.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发展迅猛,以经济实力为后盾,1899年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即“门户开放”政策,逐渐取得侵华的优势地位。

  3.一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积极推行“金元外交”政策,这与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相抵触。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解决了这一矛盾,对华政策又回到“门户开放”的政策上来。

  4.二战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这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步骤。

  5.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

  6.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危机,侵越战争又遭挫败,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战略上处于防御状态,因而美国调整、改变对华政策,结束中美对抗,并与1972年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