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8869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docx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详细精致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第1章 走近细胞

一、细胞

1、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

细胞内有无以 核膜 包被的 细胞核 。

2、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细胞中的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C 。

大量元素:

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

Fe、Mn、B、Zn、Cu、Mo;(新Zn铁Fe臂B阿童Cu木Mo猛Mn)

最基本元素:

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也称基本元素):

C、O、H、N;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二、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高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三、几种主要化合物所含基本元素及举例

物质

种类

单体

举 例

基本元素

糖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只有C、H、O

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

葡萄糖

淀粉、糖原、纤维素

脂质

脂肪

C、H、O(P、S)

磷脂

固醇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蛋白质

氨基酸

结构蛋白、胰岛素、抗体

大多数酶、血红蛋白

C、H、O、N、(P、S)

核酸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C、H、O、N、P

RNA

核糖核苷酸

四、有机物的检测

水浴加热

(1)还原糖+ 斐林  试剂―→ 砖红色沉淀 。

(2)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紫 色。

(3)脂肪+ 苏丹

 染液―→染成 橘黄 色。

(4)脂肪+ 苏丹

 染液―→染成 红 色。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其结构特点是:

每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 一个氨基 和 一个羧基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碳原子  上。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 R基 的不同。

2、注意下列结构式。

(1)氨基:

-NH2             

(2)羧基:

-COOH

(3)氨基酸的分子式:

C2H4O2N-R    (4)肽键:

-CO-NH-或

(5)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6)二肽:

二、蛋白质的结构

1、形成方式: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羧基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氨基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 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 肽键 。

2、肽链和蛋白质: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 肽链 。

肽链再经过 盘曲、折叠 ,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三、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因素

(1)氨基酸的 种类 ;

(2)氨基酸的 数目 ;

(3)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 ;(4)肽链形成的 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四、蛋白质的作用

1、构成 细胞 和 生物体结构 的重要物质。

如结构蛋白。

2、催化作用:

如 绝大多数酶 。

3、运输作用:

如 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

4、免疫作用:

如抗体,抗原;5、调节作用(信息传递作用):

如 胰岛素 。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 遗传信息 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 遗传 、 变异 和 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核苷酸 。

每个单位由一分子 含氮碱基 、一分子 五碳糖 和一分子 磷酸 三个部分组成。

3、根据 五碳糖 的不同,核苷酸可分为 脱氮核苷酸 和 核糖核苷酸 两大类。

4、DNA的中文名称是 脱氧核糖核酸 。

一般由 2 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含有的碱基是 A、G、C、T 四种。

含有的五碳糖是 脱氧核糖 。

5、RNA的中文名称是 核糖核酸  。

一般由 1 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含有的碱基是 A、G、C、U 四种。

含有的五碳糖是 核糖   。

6、利用甲基绿-吡咯红染液分别对DNA和RNA的 亲和力 不同,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可使RNA呈现红色。

7、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染色体) 中,在 叶绿体 和 线粒体 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 细胞质 中,核糖体中也含有RNA。

原核生物的DNA不形成染色体,在拟核与质粒中

8、☆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最重要功能)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一些膏原体):

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

(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注:

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

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堆叠形成)

④叶绿体的基质

⑤线粒体的外膜

⑥线粒体的内膜

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

3、核糖体:

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

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

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

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初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其中能量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小分子的通道)。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动态平衡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生物膜结构:

磷脂蛋白质糖类

↓↓↓

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膜基本支架)

二、生物膜特点: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苯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K+、Cl—等离子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跨膜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不是跨膜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机理: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二、酶的本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三、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

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温和: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及特点

1、中文名称:

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特点:

(1)含有2个 高能磷酸键 ;

(2)远离 腺苷 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放出大量能量。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的水解:

释放能量过程:

ATP-→ADP+Pi+能量(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2、ATP的合成:

储存能量过程:

ADP+Pi+能量-→ATP(能量来源: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3、不同生物中ATP的能量来源

(1)植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动物:

呼吸作用。

三、ATP的利用

1、吸能反应与 ATP水解反应 相联系;放能反应与 ATP合成反应 相联系。

2、ATP为生命活动 直接提供能量 ,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特点及方式

1、特点: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 或其他产物,

 释放出能量 并生成ATP。

2、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3、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4、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酒精发酵)

或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乳酸发酵)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6CO2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O2

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

1、叶绿素分为 叶绿素a 、 叶绿素b ,主要吸收 红 光和 蓝紫 光。

2、 类胡萝卜素 分为 胡萝卜素 、叶黄素,主要吸收 蓝紫 光。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

H2O→[H]+O2↑ATP的生成:

ADP+Pi→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

CO2+C5→2C3

ATP

C3的还原:

C3+[H]→(CH2O)

能量变化

光能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叶绿体

CO2+H2OO2+(CH2O)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空气中C02浓度②温度高低③光照强度④光照长短⑤光的成分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第五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

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

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

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第二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

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本身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数目的增加;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细胞种类的增加;分化后的各类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

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

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

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1.生物: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范围2.场所:

高等植物:

高等动物:

睾丸、卵巢

3.对象:

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

和卵原细胞)

二、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二、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

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T;G≡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DNA的特点:

①稳定性②多样性③特异性

四、DNA的复制

1.场所:

细胞核

2.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模板:

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

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

由ATP提供;④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

解旋;

合成子链;

形成子代DNA

5.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6.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五、基因的定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

一、.基因的相关关系

1、与DNA的关系

①基因的实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非基因)。

②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

2、与染色体的关系

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

3、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12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与性状的关系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来实现。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

解旋;

配对;

连接;

释放

(3)条件:

模板:

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

ATP;酶:

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

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

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

(看书)

(3)条件:

模板:

mRNA;原料:

氨基酸(20种);能量:

ATP;酶:

多种酶;搬运工具:

tRNA;装配机器:

核糖体。

(4)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

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

mRNA分子中碱基数:

氨基酸数=6: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