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637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科技常识

第八部分、科技常识

第二节中外科技史

一、中国科技史

时间

事件

影响

原始及夏、商、西周时期

半坡氏

族时期

出现弓箭、陶器

——

夏朝

《夏小正》历法

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物候知识的著作

商朝

甲骨文较为成熟

清末发现于河南殷墟,甲骨文中记有数十种疾病,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行星记录。

出现干支纪日法

在世界上延续最久,已有闰年、冬至日、十二月、闰月、大小月之分

商、周

时期

青铜器使用繁盛时期,漆器达到较高水平

——

出现瓷器

我国陶瓷发展的一次飞跃,出现“金文”、“钟鼎文”、“铭文”

春秋

战国

时期

春秋

时期

铁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普遍

农耕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春秋历法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

比西方早160年

《春秋》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春秋战

国时期

纺织业、煮盐业发达

出现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三大产盐地

战国

时期

出现《考工记》

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甘石星经》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山海经》

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扁鹊创四诊法(望、闻、问、切)

为传统中医学所沿袭

秦汉

时期

西汉

用丝絮、麻纤维造纸

——

出现耧车,二牛抬杠牛耕法推广,出现一牛挽犁牛耕法

犁壁安装早于欧洲一千多年

《周髀算经》

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

《九章算术》

我国古代十部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一千几百年间被直接用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隋唐时传入日本、朝鲜,并被用作教科书

《汜胜之书》

我国第一部农书

东汉

张衡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

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重要仪器;地动仪用来测定地震的方位,比欧洲早1700年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称为“医圣”

华佗制成“麻沸散”,创编了体操“五禽戏”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经北非传到欧洲

两汉

煤成为冶铁燃料,发明淬火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低温炼钢技术得到推广

发明橹、舵、布帆,使用锚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

时期

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缫丝质量很高;蜀汉所产蜀锦闻名遐迩,行销吴、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

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又发明了灌钢法

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

——

纸取代筒牍

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魏晋时期

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

南朝

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1000年,他还著有有关数学的《缀术》等书

西晋

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

北魏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

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隋唐

隋朝

字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赵州桥是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重要地位

唐朝

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首次测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

孙思邈著《千金方》

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

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火药用于军事

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五代、辽、宋、夏、金、元

北宋

农民使用犁铧、踏犁开垦梯田,从越南引进水稻良种占城稻

——

五大瓷窑:

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比欧洲早400年

指南针(战国时已有司南)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

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出现了突火枪、火箭、火炮

元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沈括创制“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一书

“十二气历”早于英国800年

南宋

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棉纺织工具

——

元代

郭守敬推算出一年天数为365.2425天,编制《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

最久的历法

明清

时期

明朝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译西方科技著作《几何原本》

《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

最早揭示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

清朝

李善兰写《方圆阐幽》,阐发微积分的初步理论,选译《重学》,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第一次介绍到中国

徐寿译《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

——

华蘅芳译《金石识别》和《决疑数学》

《决疑数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概率论的著作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并撰写《京张铁路工程记略》

——

冯如制造我国第一架飞机

1910年参加国际比赛并创世界纪录

民国

时期

民国

时期

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在函数论、微分几何学、堆垒素数论方面作出贡献

李四光独创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我国的石油探测和地震预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筑家茅以升设计了钱塘江大桥

——

魏源著《海国图志》,徐继畬著《瀛环志略》

世界地理方面的著作

新中国

时期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4年

籼行杂交水稻育成

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的国家

1983年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

1984年

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进行广播、通信、电视的传送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这是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1年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这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

二、世界近现代科技史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1.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

近代天文学革命,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形成。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开创性地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轨道椭圆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论;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并且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1)近代数学的产生:

17世纪,法国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德意志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标志着近代数学的兴起。

(2)近代力学的确立:

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则》,确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也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3)电的概念的提出:

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研究天然磁石性质,为19世纪的电磁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4)近代化学的创立:

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把实验引入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8世纪法国的拉瓦锡指明燃烧是氧化反应;最早用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促使化学发展步入正轨。

19世纪初期,英国的道尔顿创立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产生。

(5)近代生理学的创立:

17世纪早期英国的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18世纪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近代科学的综合化阶段

(1)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丹麦的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英国的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的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学理论,德国的赫兹证明了电磁学的理论,这成为发电机发明以及新通讯工具创新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电的时代的到来。

(2)近代化学的发展:

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近代化学取得飞速发展。

(3)近代生物学的发展:

施莱顿、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法国拉马克生物进化观点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上,引起了生物学的一场革命,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4.现代科技的飞跃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提炼出钋、镭放射性元素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

(2)德国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为二十世纪科技飞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程度加强,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

第二章自然常识

第一节天文

1.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对于宇宙的诞生目前说法不一,最为广泛的是“宇宙大爆炸”学说。

2.光年是光行走一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

目前所知宇宙空间跨距大约200亿光年。

3.星系是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群体,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不规则星系。

银河系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

4.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大质量恒星在其演化末期发生塌缩,形成黑洞。

半人马座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5.太阳是由氢氦气体所组成,热氢气体向外猛烈喷发,形成日珥,如果太阳磁场内部磁扰产生较冷气体,会使这个部位比其他地方暗,则形成黑子,黑子周期约为11年,黑子极大期会对地球磁场形成较大干扰。

6.离太阳最近的4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内行星,也叫类地行星,特点是由岩石、热铁核构成,半径、质量小,密度高;而火星之外的四颗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外行星,也叫类木行星,特点是由液化气体组成,半径、质量大,密度低。

内行星的卫星较少或没有卫星,外行星的卫星则很多,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7.月球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同时,也在围绕地球公转,公转周期为一个月。

月球本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公转,我们看到阳光照射部位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月相。

月球由岩石构成,表面布满环形山、陨石坑。

月球引力是造成地球每天海洋潮汐的主要原因。

月食是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

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不会发生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

8.彗星是由雪和尘埃构成的,当靠近太阳时,因被加热,雪化成水蒸气而形成彗尾。

9.流星是尘埃颗粒和岩石碎块被地球引力捕获,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而形成,如果燃烧未尽,能达地面,则成为陨石。

10.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成宽带状运行。

第二节地理

一、基本常识

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构成。

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它不是规则球体,赤道部分向外凸出,地球自转一周大约23小时56分。

2.地球岩石圈由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

大陆受地球内力影响缓慢漂移称为大陆漂移。

板块交接处相互平移、相互分离、相互碰撞,从而引起火山、地震,形成深峡谷、深海沟、山脉。

3.灼热的熔岩(岩浆)从地球深处冲出地面时发生火山爆发,冷却后形成火山。

地球上有四个主要火山活动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

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是最活跃的火山。

4.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震源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

震中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破坏性地震)

中源地震

深度在70~300公里

深源地震

深度大于300公里

震源深度

震中距某地与震中的距离。

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震级

地震的大小:

弱震<3级;3级≤有感地震≤4.5级;4.5级<中强震<6级;6级≤强震,其中8级≤巨大地震。

世界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

分布在地中海至喜马拉雅山一带。

(3)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5.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6.岩石风化是指岩石露出地表会被风化,它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前者使岩石磨损消失,后者则侵蚀岩石中的矿物质。

岩石被风化后形成土壤,过程复杂,需经历数千年时间。

7.化石可以是有机体的遗骸、矿物填充的动植物铸模、动物的洞穴及足迹。

8.海洋不停地运动,风吹和日晒使海洋产生海浪和洋流,在北半球,洋流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洋流分暖流、冷流两种,可在海洋表面或深处流动。

9.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长江、黄河分别排第三、第六位。

10.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色序是内紫外红。

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称为副虹或霓。

霓和虹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二次内反射。

11.极光是天空中一种奇特的自然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超高层大气物理现象。

一般出现在离地面100千米到500千米的高空。

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带电微粒以高速度射进地球外围的高空大气层里,同大气层中的稀薄气体中的原子和分子进行剧烈地碰撞而激发出来的光,就是极光。

极光之所以集中出现于南、北极地区,是因为带电微粒受到了南、北磁极的吸引。

而当带电微粒与不同的气体分子冲撞时,就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如氖气发红光,氩发蓝光,氦发黄光,其他气体也是各呈其色。

12.世界气候分为热带、温带、极地三大区域,离赤道越远、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

离海越远,冬、夏气候差别就越大。

昼夜温差,海洋要小于陆地。

三、热点提示与知识更新

1.地震概述

类型

发生原因

特点

构造地震

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致

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

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

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

——

2.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

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3.自救互助常识

(1)地震前应做的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避震原则:

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3)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4)被埋压时如何改善所处环境:

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5)实施自救:

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

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6)对幸存者的特殊护理:

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

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7)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第三节生物

1.生物的分类标准:

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域(总界)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目前生物界有三域,即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

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2.生物分为五界:

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

3.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构成;植物细胞则在外层多了一层细胞壁,它里面的叶绿体是一种绿色细胞器;细菌由单一细胞构成,有坚韧的细胞壁,却无细胞核、细胞器。

4.真菌包括蘑菇、酵母菌等,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5.苔类和藓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植物,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以种子而不是以孢子繁殖后代的陆地植物,针叶树是它的一个分支。

6.植物在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晚上,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开始呼吸作用,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7.花由雄性器官和雌性器官构成,雄性器官产生花粉,雌性器官产生最终形成种子的雌细胞。

授粉是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上,可以由动物或风、水等自然力量进行,它保证了植物能结出可以繁殖后代的种子。

8.在所有动物种类中,无脊椎动物占90%以上,如原生动物(草履虫等)、腔肠动物(水母、珊瑚等)、扁形动物(绦虫等)、线形动物(线虫等)、环节动物(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蜗牛、章鱼等)、节肢动物(蜘蛛、昆虫等)、棘皮动物(海星、海参等)等。

蜘蛛不属于昆虫,它是蛛形纲,蚂蚁属于昆虫纲中的膜翅目。

9.鱼类用鳃呼吸;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当成长为成虫时逐渐演变为肺;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都是用肺呼吸。

10.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的幼体和成体外形不同,这种形体的改变过程叫变态,分为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1.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有机体可能因食物而互为联系,这一系列食物联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多条相连形成食物网,大多数食物链有几个基本营养级,包括:

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和分解者(真菌、细菌分解死亡有机物)。

第四节人体

1.人体由206块骨头构成,骨最坚硬的部分是外层,含钙和磷,长骨内部有柔软的活组织髓,黄骨储存脂肪,红骨髓形成血细胞,股骨是最长、最硬的骨。

2.关节由滑液润滑,多数关节由韧带连接。

3.牙比骨硬,珐琅质是牙体最硬的物质,它形成无生命的、坚韧的外层。

牙本质是活组织,使牙成形,牙髓有血管和神经,人成年后一般有32颗牙齿。

4.肌肉有三种:

横纹肌受人意识控制,平滑肌则自行工作,心肌使心脏有节奏收缩,腱将骨骼肌肉两端依附在骨上。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5.大脑分两个半球,左脑控制身体右侧行动,右脑控制身体左侧行动,大脑控制有意识的行动。

小脑协调我们的身体各部运动。

延髓控制人体基本功能,如呼吸、心率。

上丘脑控制饥饿、口渴、体温、睡眠、苏醒、垂体产生激素。

6.眼睛上的泪腺不断产生泪,视网膜有感光细胞,角膜作用是投射图像,晶状体将图像聚焦。

7.耳由三部分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耳鼓和听小骨)和内耳(包括耳蜗),外耳道汇集声音,传入耳鼓(鼓膜),耳鼓振动振响听小骨,其将放大的振波传至耳蜗,耳蜗中的振动使耳绒毛来回摆动,然后将信号通过神经传入大脑。

8.舌能分辨味道是因为舌头上有味蕾存在,人的嗅觉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

 

第三章生活常识

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

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2.“秤砣小,压千斤”: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3.“真金不怕火来炼”:

金的熔点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4.“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5.“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6.“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8.“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9.“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10.熟鸡蛋在冷水里浸一下容易剥壳:

是因为鸡蛋是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由于它们遇冷水后的收缩情况不一样,即蛋壳会猛然收缩,而蛋白还处在原有温度没有缩小体积,因此蛋壳和蛋白就比较容易分开。

11.电梯上的“超重”和“失重”:

这是两种物理现象,地球上任何事物都受重力的作用。

如果有力使物体克服重力作向上加速运动,那么就会呈现超重现象。

如果物体沿着重力作向下加速运动,就会呈现失重现象。

12.家庭节约用电小常识

(1)照明节电:

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一盏14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75瓦白炽灯的亮度,所以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

(2)电视机节电:

电视机的最亮状态比最暗状态多耗电50~60%;音量开得越大,耗电量也越大。

所以看电视时,亮度和音量应调在人感觉最佳的状态,不要过亮,音量也不要太大。

电视机关上后,还应把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来。

(3)电冰箱节电:

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决不能靠近热源,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

使用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

电冰箱内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满,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

准备食用的冷冻食物,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慢融化,这样可以降低冷藏室温度,节省电能消耗。

(4)洗衣机节电:

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

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

(5)电风扇节电:

一般扇叶大的电风扇,电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