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x
《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
3.
4.
5.
6.
7.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9.P电子整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1
13
16
19
21
24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周学时6,开课学
课程总学时108节,其中理论教学学时72节,实践教学学时36节,期3
1.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必修。
2.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初步分析计算方法。
(2)教学中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3.内容与学时安排:
章序
内容
参考学时
第一章
电荷与电场
4
第二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4
第三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6
第四章
磁场和电磁感应
14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
16
第六章
三相交流电路
18
第七章
互感耦合电路与变压器原理
14
第八章
非正弦交变电路
12
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电工基础》社2003.8
参考书:
《电路分析基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
李瀚荪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电路原理》
邱关源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5.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
重点:
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难点:
第一章为“电荷与电场力”的概念,第三章为“有源二端网络”概念,第六章为电磁感应现象”。
6.课程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
7.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中期中占总成绩的20%,期末占总成绩
的70%,平时占10%。
期末考试实行A、B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
凡平行班试卷须统一,期末考试后,应进行试卷分析,并将试卷按要求装订好送交学校存档。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具体教学内容参看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内容
电荷与电场
第一章
基本要求:
1.深刻理解电压与电位的相互关系及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电容器的组成,串、并联及其电场能量。
基本内容:
电压、电位、电容、电场能量、电容器的连接。
第二章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流、电压、电功率和电能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各量之间的关系式,深刻理解参考方向的概念。
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分析计算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方法。
基本内容:
KCL、KVL、电压源、电流源和实际电路
电流、电压、电功率和电能等物理量、元件的模型。
第三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模型。
2.理解电位、电能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电功率。
4.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5.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6.理解直流电源的电路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并能正确识别
7.理解基耳霍夫电流定律、电压定律
8.了解戴维南定理的条件和内容
9.了解迭加定理的条件和内容
基本内容:
电阻串联、电阻并联、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
第四章磁场和电磁感应基本要求:
1.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等磁场物理量的定义。
2.了解铁磁性物质的起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的性质。
3.理解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磁阻与磁导。
4.理解交流铁心线圈中波形畸变的情况和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的性质。
基本内容:
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等磁场物理量、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
基本要求:
1.深刻理解线性电感元件、线性电容元件的定义、电压电流关系和储能公式。
2.熟练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
根据正弦量的瞬时值解析式能画出波形图,根据波形图能写出正弦量的解析式。
3.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能利用相量进行正弦量的运算。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
5.熟练掌握相量法,能熟练地利用相量进行正弦电流电路分析。
6.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
基本内容:
储能元件、正弦量及其相量形式、功率、复功率及其相量形式。
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对称三相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相量表达式及相量图。
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掌握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
基本内容:
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及其计算方法、三相功率的测量。
第七章互感耦合电路与变压器原理
基本要求:
1.掌握互感、同名端的概念。
2.了解耦合电路的串联与并联。
3.掌握磁路与磁路欧姆定律。
4.熟练掌握铁心线圈电路。
5.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基本内容:
磁阻、磁通势、磁场强度、电磁感应原理。
第八章非正弦交变电流
基本要求:
1.了解非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
2.熟练掌握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分析方法。
3.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有效值、平均值以及有功功率的计算。
基本内容:
将非正弦周期量分解为谐波、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总学时5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6,实验教学学时18,周学时3,学分3分,开课学期3。
1.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必修课。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元件结构,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掌握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掌握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及其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
使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为后续的一系列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实验来实现教学总体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模拟电路的理论学习、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电子线路(第四版)》梁明理、邓仁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二极管V-I特性曲线,图解分析法,用H参数分析共射、共集、共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乙类、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分析与计算,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反馈的概念与四种组态,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RC、LC3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比较器电路分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串联负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LC
难点:
二极管工作原理及特性曲线,放大的概念,图解分析法,静态、动态的分析,共集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分析,负反馈的概念与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分析,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串联负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分析。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加强平时的辅导和答疑。
努力推进
积极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中期中占总成绩的10%,期末占总成
绩的70%,实验占20%。
期末考试一律实行A、B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
凡平行班试卷须统一,期末考试后,应进行试卷分析,并将试卷按要求装订好送交学院存档。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参看实验教学大纲。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晶体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
基本要求:
1.了解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了解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2.了解PN结的形成,掌握PN的单向导电性和V-I特性,理解PN结的反向击穿现象;3.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它的V-I特性和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4.掌握稳压管工作特性,并能分析常用的稳压电路,了解其它的特殊二极管;5.掌握由二极管组成的整流电路及滤波电路。
基本内容: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知识、PN结的形成及特性、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正向V-I特性、
二极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特殊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
第二章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基本要求:
1.了解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理解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掌握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用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情况。
4.熟练掌握用小信号模型法分析共射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5.理解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掌握射极偏置电路能稳定Q点的工作原理。
并能对三种基本组态
6.掌握用小信号模型来分析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分析,电路进行比较。
基本内容: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共射极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放大电路工作点稳定问题、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第三章负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四种类型的负反馈组态。
2.理解用方框图表示负反馈放大电路,推导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并对反馈深度进行讨论。
3.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进行改善的几个方面和对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
4.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
负反馈对放大电
5.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稳定工作的条件以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
基本内容: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的一般表达式、路性能的改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
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
1.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2.掌握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计算以及功率三极管的选择。
3.理解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自举作用。
4.了解功率三极管的散热问题和计算、二次击穿现象,确保器件正常运行。
基本内容: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研究对象、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分析与计算、功率三极管的选择、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与计算、自举电路的作用、功率器件。
第五章直流放大电路和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直流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3.理解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了解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指标。
基本内容:
直流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第六章直流稳压电源
基本要求:
1.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计算。
2.掌握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稳压电源的质量指标,掌握三端稳压器件的应用。
基本内容: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三端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周学时3,学分3分,开
是研究脉冲数字电路
本课程总学时5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6,实践教学学时18,课学期3。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应用的学科。
1.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必修课。
了解逻辑门电路结构并掌握常用的组合逻辑功能和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基础知识,掌握其应用,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时序逻辑功能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数模和模数转换等内容。
使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为后续的一系列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堂讨论来实现教学总体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字电路的理论学习、研究方法、应用技术和开发手段,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21世纪的电子技术人使内容更符合电子信息时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为了培养面向才,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性的背景知识和展现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代的要求;使学生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前沿动态。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下版社2003
第三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梁明理、邓仁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TTL门电路、
《电子线路(第四版)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数制及转换,码制,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与逻辑问题的描述,MOS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原理和应用,触发器分类、功能特点及应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计数器、寄存器原理和应用,
难点:
TTL门电路及MOS门电路原理、外特性,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应用,触发器分类、功能特点及应用,时序逻辑电路设计,计数器、寄存器应用。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加强平时的辅导和答疑。
积极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中期中占总成绩的10%,期末占总成
绩的70%,实验占20%。
期末考试一律实行A、B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
凡平行班试卷须统一,期末考试后,应进行试卷分析,并将试卷按要求装订好送交学院存档。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参看实验教学大纲。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字逻辑基本概念。
2.掌握数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8421BCD码的表示方法。
3.掌握与、或、非的基本逻辑运算。
4.掌握从逻辑问题的描述中建立起逻辑函数。
基本内容: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字电路,数制,二进制码,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与逻辑问题的描述。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基本要求:
1.理解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理解基本与、或、非的基本逻辑门电路。
3.了解TTL门电路、MOS、CMOS逻辑门电路原理,掌握它们的外特性,掌握逻辑门电路在使用时的一些具体问题。
TTL、MOS、CMOS逻辑门电路及使用。
基本内容:
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基本逻辑门电路,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基本要求:
1.掌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过程。
2.能够熟练运用逻辑代数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一般设计和分析。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常用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基本内容:
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常用集成电路的使用。
第四章触发器基本要求:
1.理解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着重掌握它们的应用。
2.掌握用真值表、时序图来表示和分析RS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
功能,理解它们之间功能的相互转换。
基本内容: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触发器的功能,触发器的脉冲特性及主要参数。
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
基本要求:
1.掌握时序逻辑电路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时序逻辑电路功能的描述方法。
2.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能熟练地对同步和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进行分
析。
3.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基本内容: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第六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基本要求:
1.了解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振荡周期的计算,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单稳态触发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3.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第七章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基本要求:
10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总学时72其中理论教学学时72周学时4学分4分开课学期31.课程类别
专业限选课。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读图、绘图的基本方法和国家标
准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工程图样。
为以后生产、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要求学生多做习题。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3.内容与学时安排:
章序
内容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0
第二章
投影基础
12
第三章
组合体
12
第四章
轴测图
8
第五章
物体的表达方法
10
第六章
标准件及零件图
10
第七章
装配图
10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西安交通大学
参考书目:
《机械制图》同济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学时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课后自学、上机实践和答疑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
6.教学重点、难点
并应用相关知识绘
重点:
投影基础,物体的各种表达方法及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工程图。
难点:
物体的表达方法。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采用笔试,笔试采用闭卷形式。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占10%,实践操作占20%。
期末笔试(闭卷)占70%。
二、教学内容
(一)工程制图部分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0学时)
11
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能正确使用—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尺寸标注的一般方法,遵守有关标准的基本规定。
第二章投影基础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角中三面投影的作图方法;掌握在平面上作点、作直线的方法。
第三章组合体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及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第四章轴测图掌握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的一般画法。
第五章物体的表达方法掌握常用的视图、剖视图、剖面图(或土建的剖面、断面图)的画法,以及一些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第六章标准件及零件图了解螺纹及螺纹连接、键销连接的规定画法及标注方法。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绘制和阅读不太复杂的零件图的方法;能注写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
第七章装配图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初步阅读和绘制装配图的方法,以读图为主。
12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54节,其中理论学时数为40,实践教学学时数为14节。
周学时3,开课学期3。
1.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限选课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子测量是应用电子技术中进行信息检测的基本手段,是一门发展快、应用面宽、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测量原理、方法及基本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频率时间测量,相位差测量,电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电子测量的特点,一般方法和计量的基本概念,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基本方法。
掌握信号发生器、电子示波器,扫频仪,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基本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3.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西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4.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等编参考书: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刘辉编
《电子测量技术》张乃国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子测量实验教程》郑家祥编东南大学出版社5.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测量误差及结果处理,扫频信号发生器及使用、电子示波器及使用、电压测量、晶体管特性测试仪(补充)
难点:
测量方法的选择,误差处理,扫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特性测试仪等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测试原理、电压测量的波形换算。
6.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答疑、实验(自制部分测试实验板)
7.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要求
13
共计8课时,具体内容参看《检测技术》实
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共开设实验四个,每个实验2课时,验教学大纲。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2.掌握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3.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
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基本要求:
1.掌握误差及误差的表示方法2.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
3.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基本内容:
误差、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信号发生器
基本要求:
1.了解信号发生器及其性能指标
2.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掌握扫频仪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基本内容:
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低频信号发生器、射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信号发生器及实验。
第四章电子示波器
基本要求:
1.掌握示波器的结构原理
2.熟练掌握示波器的使用3.了解取样示波器、存贮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内容:
电子示波器的组成结构、电子示波器的基本部件、双踪和双线示波器、校正和使用实验。
第五章频率时间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的原理
2.掌握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的原理
14
3.了解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间隔
基本内容: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间隔。
第六章相位差测量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2.了解相位差转换为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基本内容:
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相位差转换为时间间隔进行测量,相位差转换为电压进行测量、测量范围的扩展。
第七章电压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交流电压表征和测量方法
2.掌握低频、高频交流电压的测量
3.掌握脉冲电压测量
4.掌握电压的数字式测量
基本内容:
模拟式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