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359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docx

计算机控制状态空间反馈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设计

设计对象

系统的对象模型为:

设计目的

A:

试确定一个状态负反馈阵K,使相对于单位阵阶跃参考

输入的输出过渡过程,满足如下的期望指标:

超调量<=20%,

峰值时间<=0.4s。

B:

如果系统的状态变量在实际上无法测量,试确定一个状态观

测器(全维状态观测器),使得通过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满足上述期望的性能指标。

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当Gc(s)设计好后如何将其变换为离散算法Gc(Z)

以及如何将Gc(Z)转换在计算机上可完成计算的迭代方程。

2.要求学生能掌握工业中常用的基本PID算法。

3.掌握一阶向前,向后差分及双线性变换离散化的具体做法及应用

场合。

4.熟悉PID两种基本算法的计算公式:

位置算法和增量算法。

5.熟练使用MATLAB软件,掌握其仿真的方法、步骤及参数设置。

6.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应设备的选用等问题。

设计方法及步骤

1.利用Simulink进行仿真,判断是否满足期望的性能指标。

系统仿真方框图如下:

系统仿真结果如下:

有图可知,系统不满足期望的性能指标,需要进行配置。

2.由期望的性能指标求出闭环系统的期望极点。

首先有典型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

统参数,然后再确定系统的主导极点和非主导极点。

由系统的性能指标:

超调量<=20%,峰值时间<=0.4s。

可以求

出ζ=0.456Wn=8.84。

因此选取ζ=0.60Wn=13.00为系统参数

由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求出系统的特征根为:

S1=-7.8+10.4j,S2=-7.8-10.4j

令系统的非主导极点为:

S3=-130

则需要配置的极点是是:

P=[-7.8+10.4j,-7.8-10.4j,-130];

3.求出系统空间表达式。

利用MATLAB有关模型转换函数可求得

A=

B=

C=

D=0

4.判断系统的能控能关性,确定系统是否能够通过状态反馈实现极

点的任意配置。

能控性判别矩阵Q=

系统的可控矩阵阶数为3,为满秩,则系统是能控的。

5.求出用于极点配置的状态矩阵K:

利用函数K=acker(A,B,P),

其中参数A、B为系统的状态方程参数矩阵,P为期望的极点向量,

K为状态反馈矩阵。

K=(134********9)

6.求出输入增益Nbar:

Nbar=21970

7.求出反馈后系统的闭环状态空间表达式:

At=

Bt=

Ct=(001)

Dt=0

 

系统的阶跃响应如下:

满足所给定的性能指标。

8.配置状态观测器:

由于期望极点为:

P=[-7.8+10.4j,-7.8-10.4j,-130];

又由于希望观测器的响应要快于原系统的响应,配置状态观测器

的极点应尽量离原极点距离远一些,故可设为为:

P=[-23.4+31.2j,-23.4-31.2j,-260];

9.a:

求系统的能关矩阵:

Qo=

可知系统能观测,可以进行配置。

b:

求状态观测器增益矩阵:

L=

10.求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At=

Bt=

Ct=(001000)

Dt=0

 

系统运行如下:

由图可知,系统的阶跃响应比原系统有较快的响应,且满足所设

定的条件。

设计所用程序如下:

反馈程序

num=1;

den=[112321];

tf(num,den)

[A,B,C,D]=tf2ss(num,den)

n=length(A);

Q=ctrb(A,B)

m=rank(Q);

ifm==n

disp('systemstatevariablecanbetotallycontrolled(系统可控)')

P=[-7.8+10.4j,-7.8-10.4j,-130];

K=acker(A,B,P)

else

end

s=size(A,1);

Z=[zeros([1,s])1];

N=inv([A,B;C,D])*Z';

Nx=N(1:

s);

Nu=N(1+s);

Nbar=Nu+K*Nx

At=A-B*K

Bt=B*Nbar

Ct=C

Dt=D

step(At,Bt,Ct,Dt);

holdon;

grid;

 

观测器程序

num=1;

den=[112320];

tf(num,den);

[A,B,C,D]=tf2ss(num,den);

n=length(A);

Qo=obsv(A,C);

m=rank(Qo);

ifm==n

disp('systemstatevariablecanbetotallycontrolled(系统可观)')

P=[-7.8+10.4j,-7.8-10.4j,-130];

P0=[-23.4+31.2j,-23.4-31.2j,-260];

K=acker(A,B,P)

L=place(A',C',P0)'

else

end

s=size(A,1);

Z=[zeros([1,s])1];

N=inv([A,B;C,D])*Z';

Nx=N(1:

s);

Nu=N(1+s);

Nbar=Nu+K*Nx;

At=[A-B*KB*K

zeros(size(A))A-L*C]

Bt=[B*Nbar

zeros(size(B))]

Ct=[Czeros(size(C))]

Dt=D

figure(3)

step(At,Bt,Ct,Dt)

holdon

grid

 

课程设计总结:

这次实验让我学会如何运用MATLAB仿真实现系统的校正以达到预期效果,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实际编程能力。

在让我体会到了分析与设计系统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我学会了耐心在设计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在设计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交流很重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并从中认识到自己学习和运用中的很多不足。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您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过程,教给我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

感谢他们给我的支持,在我停步不前的时候鼓励我并帮助我。

最后要感谢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验设备,没有这些我无法完成课程设计。

总之,这次实验让我收获颇丰,实践是获得知识、得到反馈的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晓燕、张双选.MATLAB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

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6

3.刘豹、唐万生.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