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224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分一分》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

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有接触但比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中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其实简单一点就是说,重点在于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难点在于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四、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

例如:

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

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

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五、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说到本课的引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

两个人分苹果,你觉得每个人该分到几个就敲几下桌子,在分完6个4个2个后,当分到一个苹果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这里我就转入第二个环节:

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

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

接着再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假如一个小朋友过生日,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

”,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你能够把学具纸片的1/2折出来吗,1/4呢?

甚至更多(1/3、1/8……)呢?

让学生解决p53“涂一涂”,但我的要求是,下面的三个图形,你可以突出你喜欢的分数,但前提是自己要写面。

这时再追问学生:

上面两题涂的东西不一样,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

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2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

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

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二)认识几分之几

课件出示p54折一折,在做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联系刚刚学到的知识,写分数,读分数。

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p54说一说中新认识的三个分数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

①p55练一练前三题,其中先作第3题。

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这类分数,要求大家会读会写,并且要特别注意只有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后我们还要学许多其它分数,希望大家仍然要努力学好,大家有信心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第七至十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七单元:

特产

“特产”是三年级下册的开放单元。

单元的设计意图是:

出示课件2:

一、单元设计意图

⏹开放单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了解家乡和祖国的特产

⏹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围绕“特产”这个主题,出示课件3:

二、单元组合

画页

日积月累

开卷有益:

《我爱故乡的杨梅》

初显身手:

了解本地特产

畅所欲言:

做导游,向客人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

笔下生花:

介绍家乡的特产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70页,画页的中间是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图,四周附着四幅小插图。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观看中国行政区划图,使学生耳濡目染,做到心中有祖国。

教学时,先让学生讲述四个小图的画面,出示课件4:

画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那个地方的特产是什么?

1——3项活动都要充分利用这幅图,使每项练习都能让学生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读读背背的两首古诗也涉及到了特产。

对照插图背诵,体会劳动的快乐和艰辛。

“开卷有益”中安排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出示课件5:

自读,教师提出思考题:

1、杨梅有什么特点?

2、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自读后,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初显身手”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学生课下开展调查,注意:

出示课件6:

不要把特产的外延扩展到景观、文物、名人各方面

只抓一种特产广泛深入了解,不要贪多

初显身手这一环节落实扎实了,“畅所欲言”“笔下生花”也就水到渠成了。

“畅所欲言”学生在介绍时要注意两点:

出示课件7:

抓特产的主要特点:

产地、出产情况、用途、性能、构造、价格等

说话要有条理,仿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说话声音要适中

“笔下生花”有两个题目任学生选择:

出示课件8:

“我爱家乡的……”

为家乡的特产一份广告

本次习作要在“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完成

文从字顺、内容真实,都应给予肯定

第八单元:

尊重与平等

本单元以“尊重与平等”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

出示课件9:

  课文最美的花束诗歌

元帅的故事记叙文

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字词积累,仿写

开卷有益:

《苏珊的帽子》记叙文

《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记叙文

畅所欲言:

评说同学的优点

笔下生花:

赞美同学

☆金钥匙:

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

《最美的花束》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

由于学生对种族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教学时,课前要布置学生出示课件10:

课前搜集关于全世界不同肤色人的生活

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体会尊重与平等的珍贵

自读、朗读,读中思考:

诗中的“我”是谁?

“你”“他”又指谁呢?

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彻底的种族平等的观念。

《元帅的故事》有两篇短文,《朱德的扁担》写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往事;《“这个规矩不能有”》写彭德怀同志反对特权、坚决不搞特殊化的事,表现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风范。

教学时,要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再重点介绍朱德、彭德怀的职务,让学生了解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的伟大贡献。

出示课件11:

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再重点介绍朱德、彭德怀的职务

采用对比的方法(元帅与士兵、群众比;与一般当官的比)体会他们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的风范

抓重点语句朗读,思考:

为什么战士们那么爱戴朱德同志?

为什么人民怀念彭德怀同志?

语文天地中的五道练习题应穿插在相应的主体课文中教学。

第四题仿写练习要指导学生先写人物的语言,再写人物的动作。

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开卷有益”中的《苏珊的帽子》叙述了患癌症的小女孩苏珊的老师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想办法让同学们和苏珊一起戴帽子上学的故事。

建议本课可以作为主体课文去教学,但不能提字词方面的硬性要求。

教学时,出示课件12:

要注意整体感知,不要掰开揉碎细分析

教师在关键处点拨:

苏珊的同学们到底知道不知道自己要戴帽子来上学的真正原因?

抓住最后一段中的“似乎”展开讨论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相遇,小姑娘教爱因斯坦穿衣服、整理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姑娘数学,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教学时,要首先让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教师也要着重介绍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科学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学生才能对文中爱因斯坦所表现出的平凡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示课件13:

教师要着重介绍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科学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读悟结合,既要感悟语言文字,又要感悟思想情感

围绕“伟大”,感悟主题“尊重与平等”

“畅所欲言”和“笔下生花”两项内容可以结合起来教学。

建议:

出示课件14:

早布置(日积月累第五题完成后就布置)

留心观察,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交流时不要指名道姓,避免造成伤害,产生矛盾

第九单元:

观察与发现

本单元围绕“尊重与平等”这一主题,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出示课件15: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诗歌

李时珍记叙文

装满昆虫的口袋记叙文

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字词句积累,了解谚语,读背古诗

开卷有益:

《肥皂泡》记叙文

笔下生花:

写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观察、验证天气谚语

金钥匙:

如何概括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以“语言”作媒介,引导读者从气象、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感受它的神奇,激发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出示课件16:

继续运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

自读,找出总写的小节,感受作者的写作顺序

品读、交流、讨论:

诗中写了几种自然现象?

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

人们是怎样知道大自然的语言的?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我们怎么做才能知道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李时珍》是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的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

出示课件17: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课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思考课后一题

结合课后二题和“金钥匙”培养学生的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装满昆虫的口袋》记叙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研究昆虫的两件事。

教学时,可以出示课件18:

从特别的塑像和法布尔像引入,引导学生质疑

在自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圈画重点词语的能力

练习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学生用“金钥匙”的方法,能用一两句话叙述一件事

“日积月累”中的第五题教师要带领学生扎实落实,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现象说说这些谚语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谚语。

建议和“笔下生花”的第二道练习题结合起来完成。

出示课件19:

“日积月累”第五题+“笔下生花”第二题

“开卷有益”+“笔下生花”第一题结合完成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推断词意

轻声朗读

“开卷有益”中的自读课文《肥皂泡》是冰心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描写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扇肥皂泡、对肥皂泡去向的遐想。

文章充满了童趣,非常接近孩子的生活。

本文出现了一些旧词,只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推断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不要为它们下定义,更不能死记硬背词义。

本文适合轻声朗读,在读中想象肥皂泡的美,不要大声读、齐读。

第十单元:

奉献

本单元围绕“奉献”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出示课件20:

  课文大禹治水神话故事

炮手记叙文

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字词句积累,积累名言

开卷有益:

《小河的歌》诗歌

《邮箱里的花束》记叙文

笔下生花:

续写《炮手》;记录爱心小组行动

金钥匙:

如何修改作文

《大禹治水》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这篇课文选材精当、语言简练值得学习。

如:

写鲧突出理想和方法。

而写大禹不再写理想,重写方法;文中用了四五个词语就把洪水的肆虐勾画出来。

出示课件21:

选材精当、语言简练

默读、朗读相结合,默读思考课后练习,熟读成诵

防止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是没有亲情的表现;

二是治水成功是大禹的功劳,鲧不值一提。

大禹治水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在总结父亲失败的基础上,总结出因势利导、疏浚的办法。

《炮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普通炮手在一次自卫战中,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执行了将军的命令,亲手炸毁了自己家房子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件22:

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炮手的内心世界

抓住近义词“苍白、煞白、惨白”体会炮手的心理变化

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

如军官们在寒风中打颤,炮手前额滚下大粒的汗;将军连声喝彩,炮手两行热泪。

加入合理想象,如想象那所房子是全家人修建的;如果不开炮会产生什么后果?

当将军知道炮手亲手炸了自家的房子会怎样?

结合“笔下生花”续写《炮手》

“开卷有益”中的《小河的歌》有时间的话可以作为主体课文教学。

出示课件23:

作为主体课文教学

以指导朗读为主

抓住第二小节体会奉献也是快乐的

《邮箱里的花束》记叙的是娜塔娅帮助女邮递员送信送报,为年老的女教师送野花的故事。

本文对现实中的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出示课件24:

默读、复述,练习概述课文内容

抓住课文内容体会娜塔娅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精神

讨论:

你做过类似的事情吗?

结合“笔下生花”完成第二题

“金钥匙”教给学生三种修改作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25:

自读修改

读给他人听,同学修改

冷处理,隔一段时间再修改

第十一单元:

书信

第十一单元围绕“书信”这个主题,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出示课件26: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书信

信诗歌

语文天地

日积月累:

字词句积累,信的别称

开卷有益:

《鸽血染红的求救信》记叙文

畅所欲言:

从用过的信封上发现了什么;写信与其他通信方式有何不同

初显身手:

了解信的旅程,补充图画

笔下生花:

写一封信

自检:

朗读或展示自己的优秀习作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在信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总结了自己之所以能“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这感情就是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教学时,出示课件27: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巴金的文学成就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朗读前三自然段,联系生活体会巴金写这封信的艰难

重点朗读第4自然段,争取背诵,感受和理解留在今后

《信》这首诗歌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写的一首小诗,诗中表达了“我”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丰富感情。

教学诗歌,出示课件28:

以读为主,读中思考:

“我”都给谁写了信?

署名是谁?

“我”为什么要替他们写信?

横向学习,联系本单元内容,理解写信要用心

“开卷有益”中的自读课文《鸽血染红的求救信》讲述了两只信鸽为送信而英勇牺牲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感人,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分析,只需要创设安静、严肃的子的氛围即可。

出示课件28:

默读,体会奥斯卡和维娜英勇顽强的精神

练习概括2——4段内容:

奥斯卡和维娜遇到了什么困难?

它们是怎么做的?

限时复述课文

“畅所欲言”第一项内容和“笔下生花”第一题结合完成。

第二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书信和其他通信方式的区别。

“初显身手”要发动学生做充分的社会调查。

第十二单元:

走进森林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走进森林”,围绕这一主题单元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选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森林的美丽与富饶,讲述了有关森林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意识,懂得创造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出示课件29: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散文

失踪的森林王国童话故事

语文天地

日积月累:

字词积累,读背古诗

开卷有益:

《草叶上的歌》诗歌

《大自然的孩子放暑假》记叙文

畅所欲言:

说树名;收集树的图片

初显身手:

从三项中选其中一项做一做

笔下生花:

想象走进了大森林

金钥匙:

通过总说段把握全篇主要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向我们描绘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30:

心中有主题——走进森林

课前查找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准备图片、课件,在阅读中反复使用

带着课后问题阅读: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按总——分——总的顺序复述课文

《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森林王国砍掉了森林树木而最终消亡失踪的故事,告诉人们乱砍滥伐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

出示课件31:

积累四字词语

限时略读(5分钟),按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给课文分成两部分

对比朗读1、8自然段,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抓重点段落反复默读,思考:

森林王国为什么失踪了?

“开卷有益”中的自读课文《草叶上的歌》用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森林中的一片草坪,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歌适宜在读中意会,不要做过多的分析。

出示课件28:

适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自读、小声读、美读、互读、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感受森林的美妙和生气

结合“金钥匙”认识总——分——总的结构

《大自然的孩子放暑假》写了暑假里大憨仔一家步行去溪谷,在途中练习利用大自然的资源生存的事情,告诉我们大自然有丰富的资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出示课件29:

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布置学生亲近自然,了解大自然里的东西

“畅所欲言”要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搜集资料,或找图片,只有课前扎实准备,课堂上学生才有交流的话题和内容。

“初显身手”三个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不必面面俱到,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内容,按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让大家合作完成效果会更好。

“笔下生花”是一篇想象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两篇主体课文启发学生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