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806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某市柑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宜都市

实施方案

宜都市财政局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二00九年六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改(扩)建

3、项目主管部门:

宜都市财政局

4、项目承建单位:

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5、项目负责人:

裴学中 钟世泉

(二)项目背景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

目前,总产量达1.1亿吨,贸易量位居农产品第三位。

2008年我国柑橘总产量达2000万吨。

近几年来,宜都市的柑橘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面积达28.7万亩,产量34.77万吨,柑橘系列产值达到15亿元,已成为全市29.2万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柑橘面积与产量均占居湖北省第二位。

利用柑橘无公害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措施实施的柑橘精品果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柑橘精品园生产的精品蜜柑以其果形端正、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营养丰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2%以上(最高达14%),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好评,农业部、省农业厅领导多次到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宜都市柑橘标准化建设项目区位于柑橘主产区的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和陆城镇,项目区连片,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岸,紧邻318国道,水陆两路交通便捷。

项目区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优质蜜柑基地的建设基础上,随着水果业的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较有名气的蜜桔生产基地。

但由于受过去“矮密早丰”栽培技术和种植技术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桔园密度偏大、建园质量不高、部分桔园树龄老化(有的已达40年以上,都陆续达到了柑橘栽培的经济寿命年限)等突出问题,且基地内的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老化,基地配套建设亟待升级改造。

因而,建设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必要和可行。

(三)项目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落实好2009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09〕1号)、《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宜都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加快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县)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柑橘产业生产能力和柑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宜都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编制本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二、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一)宜都市柑橘产业发展概述

宜都市地处武陵山余脉,位于鄂西南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处东径111°05′47″—111°36′06″,北纬30°05′53″—30°36′03″之间,东邻枝江,南接松滋,北与宜昌,西南与五峰、长阳毗邻。

全市版图面积1357km2,其中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8.4%,平原占11.6%,市内平原、丘陵、半高山呈梯级分布,西南高,东北低,海拔38-1081m。

是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多年的年平均温度16.7℃,≥10℃活动积温5354.4℃,年降雨量1233.8mm,且雨热同季,无霜期273.3天,年均日照时数1641小时。

地理、气候条件极适合柑橘的生产发展,是全国柑橘区划中宽皮柑橘最适宜区。

宜都地处鄂渝湘三省交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水陆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从市政府陆城至三峡机场仅25公里,市域内有宜昌、枝城两座长江大桥,有我国九大水铁联运港之一的枝城港,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构筑起立体交通网络,柑橘产品外销十分快捷、方便。

宜都市柑橘规模优势明显:

截止2008年,宜都市柑橘28.7万亩(挂果面积17万亩),产量34.7万吨。

2008年全市柑橘平均单产达到2040公斤/亩,全市人均占有柑橘总量达到0.88吨,2008年水果总产值4.1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柑橘系列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

宜都柑橘曾于2001年被农业部、外经部定为首批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2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柑橘生产优势区域,同时纳入全省九大农产品优势区域规划;2003年被省农业厅定为全省优质水果工程示范县(市)和无公害创建示范县(市);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

宜都市同时还是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县(市);全国柑橘富民强县项目示范县(市);全省优质柑橘板块重点县(市)。

宜都蜜柑荣获2008年度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20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水果大市”。

宜都市柑橘苗木繁育体系健全:

宜都建有大型柑橘苗木繁育场5家,其中位于宜都市枝城镇大堰堤村的湖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该场于2002年3月正式动工,2005年5月第一期项目建设完工,总面积1900亩,其中:

核心区100亩,示范园及育苗圃1800亩。

拥有种质资源圃10亩,采穗圃40亩,母本园20亩,组织培养和检测化验室1200平方米,网室1644平方米,温室2496平方米,引进储备了国内外优良柑橘品种100多个。

目前已向社会提供优良苗木700多万株,销到湖北、湖南两省近20个县(市)。

另外,宜都市具有20多年柑橘容器育苗的经验和500多人的专业嫁接队伍,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有规模化育苗的土地条件和隔离设施。

宜都市柑橘产业化经营水平高:

狠抓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开展柑橘产后加工,是我市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

我市从1999年开始引进意大利洗果打蜡生产线设备,到目前全市共有产后商品化处理90家,共有柑橘清洗、打蜡、烘干、分级、包装生产线95条,年加工能力70万吨。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18家,定单面积达到40万亩。

湖南石门、澧县以及本省的松滋、公安等周边县市柑橘客户也将柑橘运到我市进行初加工后集中销售,鄂西南最大的柑橘初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在我市基本形成。

此外,还有16家企业在外省市投资建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辐射带动了省内外果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2003年,我市引进浙江丰岛集团宜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走向成熟,年产量已达到20000吨,产品全部销往欧洲,每年就地解决我市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为农民直接增收500多万元。

目前全市桔瓣罐头加工企业达到4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

另外,有占地2000㎡的通风贮藏库1家,一次容量2000吨。

还有制造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的企业2家,可年生产各类型号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00多条。

全市还有柑橘生产合作社21家,在我市柑橘产、供、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柑橘健康发展。

宜都市柑橘品牌初见成效:

宜都历来重视柑橘品牌建设,全市柑橘基地全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认证了4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鄂柑2号新品种已于2004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面向省内外推广,全市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宜都蜜柑”集体商标于2005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以其品质上等,被评为全省十大名果,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

2008年8月,宜都市柑橘协会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全省获得证书的6个单位之一。

登记保护的产品为“宜都蜜柑”,生产基地1.5万公顷,年产量23.4万吨。

宜都市柑橘生产保障体系健全:

一是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柑橘产业的发展将柑橘产业纳入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列入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首。

对柑橘产业的发展实行“六个一”的领导责任制,即一名市级领导、一名科级干部、一套技术专班、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并成立了柑橘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无公害食品宜都柑橘》、《无公害食品宜都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建立了柑橘标准化生产体系。

二是资金投入力度大。

市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给予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本级财政每年直接用于扶持柑橘发展的资金在500万元以上。

从2006年起,全市对新发展集中连片50亩或农户连片发展1亩以上优质柑橘的单位或农户,每亩按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带动农户新发展柑橘4.63万亩。

另外,市财政还拿出专项资金,对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柑橘加工企业、种植专业村和营销能人实行重奖,全市共兑现柑橘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470万元,近三年市财政用于精品果园建设的资金达到600万元。

三是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宜都市柑橘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全市直接从事柑橘栽培的专业技术人员3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职称20人,有1人被评为宜昌市级专家;从事深加工的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有种柑能手和农民技术员1000多人;2008年市政府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签定了柑橘产业开发合作协议,长期聘请5名著名柑橘专家为技术顾问。

(二)制约宜都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桔园密度大、建园质量参差不齐。

宜都市的柑橘栽培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发展高峰,由于当时温州蜜柑的栽培还没有一个较规范的技术标准,在柑橘基地发展上:

一是过份强调“计划密植”,定植最大密度达到333株/亩,柑橘树成林后没有按计划疏株间移,导致目前大多数柑橘园定植密度都在60株以上。

二是建基地时没有深翻改土,更没有施入有机肥,导致大部分柑橘园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建园质量不高。

2、栽培品种良莠不齐。

由于大规模发展时,柑橘苗木比较紧缺,在建园时“饥不择食”,只要是柑橘苗,便定植建园,导致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3、部分桔园树龄老化(有的已达40年以上,都陆续达到了柑橘栽培的经济寿命年限)。

红花套镇的红花套村、吴家岗村、窑坡垴村、渔洋溪村,高坝洲镇的大战坡村、陈家岗村、白洪溪村,陆城镇的亮家垴村、龙窝村、驿马冲等村是我市最早发展柑橘的村,目前已有部分柑橘树树龄达到40年,这部分树由于早期发展,管理没及时跟上,病虫危害较重(特别是天牛蛀食严重),部分树丧失了栽培价值。

4、基地内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老化。

我市大部分柑橘生产基地交通主要依靠已硬化的村级公路,基地内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受农村经营体制制约,基本没有配套,或配套了又年久没有养护,这些设施基本没有配套。

(三)宜都项目区柑橘发展情况

本项目区位于柑橘主产区的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和陆城镇,项目区连片,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岸,紧邻318国道,水路陆路交通便捷。

现有柑农1.5万户、2.86万人,种植面积10.5万亩亩,年产柑橘16.89吨,创产值21588万元,利润6476万元。

近几年来,项目区率先在全省实施以无公害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措施为主体的柑橘精品果园建设,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好评,2007年度湖北省柑橘板块和精品园建设现场会、宜昌市三园建设现场会、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都在我市召开,宜都经验正在各地开花结果。

我市在精品果园建设过程中探索和总结的“十个一”技术措施深受欢迎、深入人心。

2007年4月19日,省委办公厅在第9期工作简报上以《发展壮大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题,专门介绍了我市围绕果品质量做文章,实施“十个一”的技术措施及创建柑橘精品园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

到2008年,全市精品果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

柑橘精品园生产的精品蜜柑果形端正、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营养丰富,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