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793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docx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

ThismanuscriptwasrevisedonNovember28,2020

 

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序次

20

专业班级

2009级护理

授课教师

王文玉

职称

副教授

类型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第二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第三节翻译后加工

第四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吗第五节基因工程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

翻译的概念;参与翻译的物质及其作用;遗传密码的含义及特点;mRNA、tRNA、r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配合关系;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核糖体循环;基因工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质粒的概念。

熟悉:

遗传密码表的用法;药物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影响;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了解:

原核生物翻译过程;翻译后的加工;基因工程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体系组成,主要是各种RNA的功能

2.密码子的特点,碱基插入后的读码框移

3.保证翻译准确的关键所在。

教学难点

1.密码子与反密码的识别结合,注意方向问题

2.翻译的起始,真核与原核的区别,各种起始因子的作用

3.核蛋白体循环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述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复习内容

1.转录的概念;转录的不对称性

2.复制与转录的区别(5分钟)

使用教材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邱烈王文玉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卫生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实验指导为本校自编《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基因表达的重要步骤之一,DNA的遗传信息转录给mRNA,再以mRAN为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就决定了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这个遗传信息的转译过程就称为翻译。

第一节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一、RNA

(一)翻译的直接模板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是将DNA基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使者”和“通讯员”。

遗传学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

在原核生物中—多顺反子:

数个结构基因常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mRNA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指导多条肽链合成,称为多顺反子

在真核生物中—单顺反子:

每种mRNA只能编码一种蛋白质,指导一条多肽链的合成,称为单顺反子。

mR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包含指导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信息。

在mRNA信息区内,从5′→3′方向,每相邻的3个核苷酸(碱基)组成一个三联体的遗传密码或密码子,在蛋白质合成时,编码一种氨基酸。

mRNA以此三联体遗传密码的方式,决定了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基本结构。

遗传密码的特点:

1、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两个相邻的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特殊的符号加以间隔。

2、简并性:

除蛋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18种氨基酸的密码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最多者可达6种。

这种同一种氨基酸具有多种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

3、方向性:

mRNA中遗传密码的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沿5′→3′方向排列。

4、通用性:

从最简单的细菌、病毒直到人类,在蛋白质合成中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称为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5、摆动性;运输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需要通过碱基互补与mRNA的遗传密码反向配对结合,反密码与密码间不严格遵守常见的碱基配对规律,称为摆动配对。

(二)氨基酸的搬运工具tRNA

tRNA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起“接合器”的作用,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担任“翻译员”的工作。

tRNA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可以氨基酰tRNA的形式携带活化氨基酸,另一方面又可识别mRNA分子上的遗传密码,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对应结合,保证翻译过程的忠实性。

(三)rRNA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rRNA并不能单独起作用,它需要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构成核蛋白体,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多肽链合成的“装配机”。

核蛋白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

具有以下功能:

(1)小亚基:

①有容纳mRNA的通道,可结合模板mRNA。

②结合起始tRNA。

③结合和水解ATP。

(2)大亚基:

①有三个结合tRNA的结合位点。

第一个是结合氨基酰-tRNA的氨基酰位点称受位或A位;第二个是结合肽酰-tRNA的肽酰位点称给位或P位;第三个是排出卸载tRNA的排出位或称E位。

A位和P位都是由大小亚基蛋白成分共同组成,当与mRNA结合时,这两个相邻的位点正好与两个相邻的密码子位置相对应。

②具有转肽酶(核酶)活性,催化肽键的形成。

③能够结合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可溶性蛋白因子,如起始因子、延长因子、终止因子等。

二、合成原料

20种编码氨基酸,少数生物另有两种氨基酸:

吡咯赖氨酸和硒代半光氨酸。

三、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类

1.氨基酸tRNA合成酶:

在ATP的存在下,催化氨基酸的活化以及与对应tRNA的结合反应。

它存在于细胞液中,至少20种以上,具有绝对特异性,对氨基酸及tRNA都能高度特异地识别,此外还具有校正活性,可将反应任一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加以改正,是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关键物质。

2.转肽酶:

存在于核蛋白体大亚基上,能催化给位(P位)上肽酰-tRNA的肽酰基转移至受位(A位)上氨基酰-tRNA的氨基上,使酰基与氨基缩合形成肽键。

四、蛋白质因子

蛋白因子——起始因子、延长因子、释放因子

IF是一些与多肽链合成起始有关的蛋白因子。

其作用主要是促进核蛋白体小亚基与起始tRNA及模板mRNA的结合。

EF是一类直接参与多肽链延长阶段的蛋白因子。

其作用主要是促进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的受位,并促进移位过程。

RF是与多肽链合成终止有关的蛋白因子。

其作用主要是识别mRNA上的终止密码,协助多肽链的释放。

五、供能物质及无机离子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需要ATP或GTP提供能量,并需镁离子和钾离子参与。

第二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翻译

蛋白质合成需要以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tRNA为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以核蛋白体为合成场所,在多种酶和辅助因子等200多种成分共同参与下完成。

准备过程:

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氨基酰-tRNA合成酶具有绝对专一性,对氨基酸、tRNA两种底物都有高度特异的识别功能,并将氨基酸连接在对应的tRNA上,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翻译。

一、一、肽链合成的起始

由核糖体、大小亚基,模板mRNA及起始tRNA组装形成起始复合物的过程,需GTP、三种IF及Mg2+的参与。

1.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2.mRNA在小亚基上定位结合

3.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

二、肽链合成的延长

1.注册:

又称进位,按照A位处对应的mRNA第2个密码子,相应的氨基酰tRNA与EF-TuGTP构成复合物,并通过反密码识别mRNA模板上的密码子。

2.成肽:

在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下,P位上起始tRNA所携带的氨基酰与A位上新进入的氨基酸的氨基缩合形成肽键。

3.移位:

又称转位,EF-TuGTP复合物与核糖体结合,并水解GTP提供能量,促使核糖体沿mRNA向3'-端移动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

新生肽链上每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都要经过进位、成肽、移位三步反应,此过程需要2种EF参与,消耗2分子GTP。

三、肽链合成的终止

当核蛋白体的A位出现mRNA的终止密码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mRNA大小亚基等分离,这些过程称为肽链合成终止。

以上所述是单个核蛋白体合成肽链(单个核蛋白体循环)的情况。

每条mRNA模板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时与多个核蛋白体结合所形成的念珠状结构称为多聚核蛋白体,是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由此可见,多个核蛋白体利用同一条mRNA模板,按不同进度各自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从而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蛋白体合成的速度很快,据估算,每一个核蛋白体每秒钟可翻译约40个密码,即每秒合成相当于4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

第三节翻译后加工

包括一级结构的修饰和空间结构的修饰:

(一)新生肽链的折叠:

新合成的肽链需经过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物活性。

这一过程主要在细胞内质网中进行,一般需要在折叠酶和分子伴侣参与下才能完成。

(二)N端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的切除:

在肽链合成后或肽链延长过程中,由脱甲酰基酶或氨基肽酶催化,将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残基水解切除掉。

(三)氨基酸残基侧链的修饰:

例如,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羟基化;组氨酸残基的甲基化;谷氨酸残基的羧基化等。

(四)辅基的连接和亚基的聚合:

翻译生成的多肽链需要进一步与辅基结合;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的蛋白质,在各肽链合成后,要通过非共价键将各亚基聚合形成多聚体才具有生物学活性。

(五)水解修饰:

一些多肽链合成后,在特异蛋白水解酶作用下,去除某些肽段或氨基酸残基。

(六)靶向输送: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地被输送到其执行功能的场所。

第四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

一、分子病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生物体某些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由此造成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例如分子病的典型代表镰刀型红细胞贫血

正常

异常

相关的DNA

……CTT……

……CAT……

相关的mRNA

……GAA……

……GUA……

β-链上N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

Hb种类

HbA

HbS

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

镰刀形

二、抗生素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多种抗生素可以作用于从DNA复制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遗传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阻抑细菌或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三、干扰素(TF)

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导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它有抑制病毒繁殖作用。

干扰素在某些病毒双链RNA存在时,能诱导特异蛋白激酶活化。

使真核细胞的起始因子eIF2磷酸化失活,从而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第五节基因工程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工程的概念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起来再导入宿主细胞,并对目的DNA片段作选择性扩增和表达。

其中将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克隆的基因表达、制备特定的蛋白质或多肽产物,或定向改造细胞乃至生物个体的特性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统称为基因工程。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所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就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3.质粒所谓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是指为某一特定目的所需要的DNA片段,又称为目的DNA。

目的基因的获取可以采用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从cDNA文库中获得、聚合酶链反应和人工合成等方法。

2.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基因载体是指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DNA分子。

可充当基因载体的DNA分子有质粒DNA、噬菌体DNA、病毒DNA等。

基因工程的目的不同,操作基因的性质不同,载体的选择和改建方法也不同。

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将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与载体DNA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DNA分子叫DNA重组体。

4.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外源DNA(含目的DNA)与载体在体外连接成重组DNA分子后,需将其导入宿主细胞。

5.重组体的筛选重组体DNA分子被导入受体细胞后,经适当的培养得到大量转化子菌落或噬菌斑。

将众多的转化菌落或菌斑区分开来,并鉴定哪一菌落或噬菌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